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扫描采集三维头部模型的精度及其对头相关传输函数的影响
1
作者 王婷婷 王业维 +3 位作者 余光正 林智源 何璞 李哲林 《声学技术》 2025年第4期583-590,共8页
个性化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头部模型在头相关传输函数(head-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HRTF)和虚拟听觉重放中有着重要应用。光学扫描是获取3D头部模型的常用方法,但不同光学扫描方式的误差及其对HRTF的影响尚不明确。文章以自... 个性化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头部模型在头相关传输函数(head-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HRTF)和虚拟听觉重放中有着重要应用。光学扫描是获取3D头部模型的常用方法,但不同光学扫描方式的误差及其对HRTF的影响尚不明确。文章以自主设计的3D头部模型为参照模型MO(基准),并将3D打印制作的模型作为扫描对象。选取三款代表性光学扫描设备(手持式红色激光扫描仪HandySCAN 300、手持式白光发光二极管扫描仪Reeyee Pro 2X、红外激光iPhone12手机)扫描得到对应的模型M_(H),M_(R)和M_(I)。为评价新采集模型曲面精度,对比了模型间图形偏差的色阶图和偏差距离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进一步分析模型精度对HRTF数据的影响,对比了模型间的HRTF谱误差。结果表明,图形偏差主要集中在耳廓局部细节,HRTF谱误差主要出现在高频。相较而言,模型M_(H)与M_(O)最为接近,曲面误差基本在±0.40 mm以内,超过3.0 dB的HRTF谱误差仅出现在8 kHz以上的频段,且这种误差只在少数空间方向中观察到。模型M_(R)和M_(I)相比于M_(O)的曲面误差分别达到约−0.90~1.90 mm和−1.20~3.20 mm,8 kHz以上HRTF谱误差在大多数方向均超过3.0 dB。相关研究为3D头部扫描方式选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扫描成像 三维头部模型 头相关传输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网络个性化定制的三维参数化头部模型创建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白晓波 武凯 胡钢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0-236,共7页
为了解决头部可穿戴产品网络个性化定制设计时,数据传输速度慢、消费者头部数据获取困难、数据不准确等难题,根据人体头部特征,确定了23个用户可准确定位的特征点;依据特征点将头部三维模型分割成不同截面,提取截面的轮廓曲线,将该曲线... 为了解决头部可穿戴产品网络个性化定制设计时,数据传输速度慢、消费者头部数据获取困难、数据不准确等难题,根据人体头部特征,确定了23个用户可准确定位的特征点;依据特征点将头部三维模型分割成不同截面,提取截面的轮廓曲线,将该曲线分为三类;利用带有自由参数的Hermite插值曲线描述这三类曲线,并用Grasshopper软件建立参数化头部模型;利用带贴片的用户正交照片,计算得到用户的头部数据,并修改Grasshopper程序参数,获得用户的头部三维参数化模型。通过对3个志愿者拍摄照片验证,该方法可有效的应用于面向网络的头部可穿戴产品个性化定制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三维模型 可穿戴 个性化定制设计 GRASSHOPP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爆炸冲击波正面作用下人体头部损伤规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泽荣 李晓禹 崔潇丹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26-2333,共8页
在军事行动、恐怖袭击和工业事故等爆炸事件中,爆炸冲击波引起的头部损伤已成为主要致伤形式之一。为了阐明冲击波损伤规律及头部承受冲击波损伤阈值,针对不同冲击波入射压力对人体颅脑不同部位的损伤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头部三维有... 在军事行动、恐怖袭击和工业事故等爆炸事件中,爆炸冲击波引起的头部损伤已成为主要致伤形式之一。为了阐明冲击波损伤规律及头部承受冲击波损伤阈值,针对不同冲击波入射压力对人体颅脑不同部位的损伤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头部三维有限元模型,验证了其有效性。建立了冲击波-头部流固耦合模型,在大脑表面沿正中矢状面选取5个特征点,对头部分别在1 000 kPa、800 kPa、600 kPa、400 kPa、300 kPa、200 kPa、100 kPa和50 kPa入射冲击波作用下的损伤情况进行分析。在球形冲击波的作用下,颅骨分散冲击波,为脑组织提供防护;冠状面前侧的特征点受压,后侧特征点受拉;入射冲击波超压大于600 kPa时,距离爆源越近的特征点压力越大,距离爆源越远的特征点压力越小;造成颅脑组织80%严重损伤的入射冲击波超压临界值约为137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冲击波 三维头部模型 颅脑损伤 流固耦合 爆炸载荷增强拉格朗日-欧拉耦合法(LBE-A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冲击波作用下颅脑损伤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栗志杰 由小川 +4 位作者 柳占立 杜智博 张仡 杨策 庄茁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7-108,共12页
爆炸引起的颅脑损伤已经成为现代战场单兵的主要致伤形式,而相关的致伤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中,针对头部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及相关致伤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基于颅脑的核磁共振切片建立了人体头部三维数值模型,该... 爆炸引起的颅脑损伤已经成为现代战场单兵的主要致伤形式,而相关的致伤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中,针对头部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及相关致伤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基于颅脑的核磁共振切片建立了人体头部三维数值模型,该模型真实地反映了颅脑的生理特征与细节构造;利用该模型对人体头部碰撞实验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头部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基于欧拉-拉格朗日耦合(EulerLagrangian coupling method,CEL)方法发展了爆炸冲击波-头部流固耦合模型,对头部受到爆炸冲击波正面冲击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从流场压力分布、脑组织压力、颅骨变形与加速度等方面对头部动态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爆炸冲击波峰值压力在流固耦合作用下增大为入射波的3.5倍,致使受到直接冲击处的颅骨与脑组织发生高频振动,相应的振动频率高达8 k Hz,这与碰撞载荷下的脑组织动态响应是完全不同的。同时,该处颅骨的局部弯曲变形会沿着颅骨进行"传播",影响着整个颅骨的变化构型,从而决定了脑组织压力与损伤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头部模型 爆炸冲击波 创伤性脑损伤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