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三维地震属性解释小构造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米田 张奋轩 曹新领 《陕西煤炭》 2012年第6期108-109,115,共3页
煤田小构造的解释一直以来是地震勘探的难点,准确率及精度均较低。本文从三维地震属性入手,结合三维勘探区应用实例,分析了三维地震属性在解释中的辅助作用,较直观地反映了小断层的空间的变化,为矿井开发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关键词 小构造 地震勘探 三维地震属性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碳酸盐岩地区勘探的三维地震属性
2
作者 Christine 蔡瑞 《石油物探译丛》 2000年第5期50-61,共12页
Amoco公司的相干成图技术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它被应用于远景勘探和开发地区。相属性和其它三维地震属性现已成功地用来识别和圈定碎屑沉积环境下的各种构造,包括改造的三角洲砂体,与点沙坝有关的三角洲河道,滑塌构造,流道块(outr... Amoco公司的相干成图技术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它被应用于远景勘探和开发地区。相属性和其它三维地震属性现已成功地用来识别和圈定碎屑沉积环境下的各种构造,包括改造的三角洲砂体,与点沙坝有关的三角洲河道,滑塌构造,流道块(outrunner block)的岩屑流以及包括断层、盐底辟、埋藏河道和浅层气囊在内的各种地质钻井危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油气勘探 三维地震属性 地震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地震多属性识别非构造圈闭——以克201井区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曾波 吴雨韩 +3 位作者 瞿建华 吴采西 文得进 胡松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7-199,共3页
随着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可供勘探的构造圈闭日益减少,勘探目标已经由构造型圈闭为主转向以岩性地层圈闭为主的非构造圈闭。以三维地震多种属性(振幅的波形变面积、井约束反演、均方根振幅等),对研究区克201井区的岩性(含... 随着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可供勘探的构造圈闭日益减少,勘探目标已经由构造型圈闭为主转向以岩性地层圈闭为主的非构造圈闭。以三维地震多种属性(振幅的波形变面积、井约束反演、均方根振幅等),对研究区克201井区的岩性(含油)砂体进行了多种地震属性综合解释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属性 地层岩性 圈闭 识别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Q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地震属性预测 被引量:13
4
作者 曹鉴华 张学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2-45,136-137,共4页
YQ地区奥陶系地层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储集类型以岩溶孔洞、裂缝型为主。由于储层非均质性极强,横向变化快,加之溶洞受填隙物及填充程度的影响,使得储层预测的难度很大。从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出发,形成1套以地震属性优... YQ地区奥陶系地层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储集类型以岩溶孔洞、裂缝型为主。由于储层非均质性极强,横向变化快,加之溶洞受填隙物及填充程度的影响,使得储层预测的难度很大。从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出发,形成1套以地震属性优选、多属性融合、三维像素属性雕刻等为主的地震预测技术流程。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对奥陶系岩溶孔洞类储层、风化壳顶面储层进行了预测,对这2类储层在平面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定性描述和分析,其结果与实钻情况吻合,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岩溶储层 三维地震属性 地震属性融合 三维像素体雕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观测系统属性定量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敬国 王成河 +5 位作者 白旭明 李海东 王金宽 武函 翟国锋 李小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8-74,共7页
尝试从定量角度评价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属性的优劣,尤其充分考虑纵横向属性的均匀性。创新提出了观测系统均匀因子、方位角新横纵比、有效覆盖次数等概念和表达关系式,并指出了其地球物理意义。将均匀因子、新横纵比、有效覆盖次数与... 尝试从定量角度评价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属性的优劣,尤其充分考虑纵横向属性的均匀性。创新提出了观测系统均匀因子、方位角新横纵比、有效覆盖次数等概念和表达关系式,并指出了其地球物理意义。将均匀因子、新横纵比、有效覆盖次数与最大炮检距一起根据其对观测系统属性的贡献度建立了综合表述观测系统属性的总体评价定量表达式,并给出了算例。算例结果表明,从均匀性、方位角、覆盖次数以及最大炮检距等方面总体定量评价的数学公式,在以后的三维观测系统设计中可以直接定量计算不同观测系统的属性及属性总体评价值,方法简单,快捷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属性 观测系统 均匀性 方位角 覆盖次数 最大炮检距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组煤底板灰岩地质异常体地震响应特征研究
6
作者 任帅 罗勇 +3 位作者 肖殿才 高翔 余国锋 任波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4期112-117,共6页
淮南矿区A组煤的安全高效开采是保证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重要前提,准确掌握地下煤层的构造形态、发育情况是安全生产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以张集矿1613A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被动成像和噪声成像技术,对工作面顶底板的微地震监测... 淮南矿区A组煤的安全高效开采是保证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重要前提,准确掌握地下煤层的构造形态、发育情况是安全生产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以张集矿1613A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被动成像和噪声成像技术,对工作面顶底板的微地震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工作面已注浆治理的断层破碎带附近微地震事件较多,最深达到工作面下方约80 m的位置,有效验证了该断层破碎带的存在。通过反演的方法分析检波器中接收到的波形信号,获取工作面附近的波速场信息;利用西二、西三_(1)煤采区三维偏移数据体,计算了多种属性,研究了已揭示地质异常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和属性特征,发现本区构造与地质异常体的研究需要特别注意蚂蚁体、最大曲率、最小曲率、局部异常、落差5个属性的指示作用。研究表明,以三维偏移数据体为基础,提取的各个属性对大断层均有显示,能够进行有效解释;对落差较小断层显示较好的属性是蚂蚁体属性和最大曲率、最小曲率、局部异常、落差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组煤 地质异常体 微震监测 三维地震属性 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