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实时矢量剪切的三维地质体模型序贯剖面可视分析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陈麒玉 刘刚 +2 位作者 李新川 吴冲龙 唐丙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65-1372,共8页
三维地质模型是地质结构、成分、构造和地质数据在三维可视化空间的有效载体。而基于矢量剪切技术的地质切片,可以直接从三维地质体模型上快速提取纵横交错的虚拟地质剖面,直观地显示地下某一位置的地层结构及地质构造的空间形态。但孤... 三维地质模型是地质结构、成分、构造和地质数据在三维可视化空间的有效载体。而基于矢量剪切技术的地质切片,可以直接从三维地质体模型上快速提取纵横交错的虚拟地质剖面,直观地显示地下某一位置的地层结构及地质构造的空间形态。但孤立的地质剖面不能很好地表征地质结构、构造及地质现象的空间连续变化。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矢量剪切的三维地质体模型的序贯剖面可视分析方法。运用基于多线程的实时矢量剪切技术,分别完成每个虚拟剖面的地质结构、构造和属性特征的布尔运算,生成具有空间拓扑结构和属性特征的可视化地质切片;依次生成整个地质体模型的多组序贯剖面,最终实现对三维地质模型的结构进行连续、动态显示。通过定制界面进行扫描方向、线程、剖面帧数等参数的控制,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可控性和自动化程度,实现了对三维地质模型的实时、多角度序贯剖面的动态扫描,使得地质空间可视化分析更加直观、高效、灵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体模型 矢量剪切 序贯剖面 多线程 动态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确划分地层边界的三维地质体模型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小芳 马国玺 +1 位作者 王敏 戚洪飞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6-953,共8页
为解决人机交互建模只是定性考虑地层缺失的影响,且存在成本高、周期长、模型无法更新、大面积快速构建模型时精度要求高、以及自动建模未考虑地层缺失的影响从而导致模型精度低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在当前自动建模技术的基础上,采用... 为解决人机交互建模只是定性考虑地层缺失的影响,且存在成本高、周期长、模型无法更新、大面积快速构建模型时精度要求高、以及自动建模未考虑地层缺失的影响从而导致模型精度低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在当前自动建模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化的薄板样条函数法插值,精确合理生成地层厚度DEM确定地层边界,定量分析地层形态,构建多要素复杂三维地质体模型。以广州1 500 km2边界范围为例进行实效性验证,经实际钻孔数据对比,三维地质体模型合理、准确,极大地提高了大面积建模效率,大幅减少了建模时间和成本,且利于模型的快速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分析 地层厚度DEM 地层边界 自动建模 三维地质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 Inventor的重点海域地质体三维模型构建 被引量:3
3
作者 孙记红 魏合龙 +3 位作者 王诏 何书锋 刘展 张伟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3期39-45,共7页
地震勘探解释成果图是油气勘探开发行业最常用的一种图件。通过对地震勘探解释成果图所展示的复杂地质构造进行建模,并对其进行三维可视化查询和显示,可以有效地为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对重点海域地质体三维模型构建及可... 地震勘探解释成果图是油气勘探开发行业最常用的一种图件。通过对地震勘探解释成果图所展示的复杂地质构造进行建模,并对其进行三维可视化查询和显示,可以有效地为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对重点海域地质体三维模型构建及可视化方法的研究,建立了一套模型构建流程,基于Open Inventor平台开发了地质体三维建模及可视化软件,结合实际海洋地质地震勘探解释成果资料的应用,表明该模型构建方法可以有效地建立地质体三维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 INVENTOR 地质三维模型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砂体三维地质模型基础上的优势渗透率分析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马世忠 付春权 +2 位作者 王再山 王玉明 李世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共4页
二维 (平面 )地质模型不能反映单砂体垂向储层特征及水淹变化 ,特别是垂向剩余油分布及其在平面上的变化 ,因而提出单砂体三维地质模型基础上的优势渗透率分析方法 .通过研究沉积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 ,确定单砂体成因与空间分布 ;研究... 二维 (平面 )地质模型不能反映单砂体垂向储层特征及水淹变化 ,特别是垂向剩余油分布及其在平面上的变化 ,因而提出单砂体三维地质模型基础上的优势渗透率分析方法 .通过研究沉积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 ,确定单砂体成因与空间分布 ;研究单砂体形成过程 ,建立单砂体内部构形 ;用构形与渗透率分布关系及数学预测方法建立单砂体三维地质模型 .在此基础上 ,根据研究对象确定优势渗透率的值域、空间分布范围 ,通过对空间流路的分析 ,研究注入剂驱油过程 ,从而预测单砂体内水淹程度及剩余油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砂三维地质模型 优势渗透率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伏地表下的复杂三维地质模型建立与重力异常计算 被引量:6
5
作者 贾卓 刘四新 +3 位作者 赵雪然 鹿琪 李宏卿 王元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7-285,共9页
由于地质体和矿体的形态非常复杂,使用长方体网格离散建立正演模型时可能和真实情况有很大差别,因此计算结果可靠性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约束Delaunay网格剖分的方法对地质体进行离散并进行重力建模,在模型边界等复杂区域使用网格自适... 由于地质体和矿体的形态非常复杂,使用长方体网格离散建立正演模型时可能和真实情况有很大差别,因此计算结果可靠性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约束Delaunay网格剖分的方法对地质体进行离散并进行重力建模,在模型边界等复杂区域使用网格自适应加密技术,将三维地质体离散为有限个四面体;并详细推导出针对四面体网格的重力正演公式,实现了基于约束Delaunay网格剖分技术的三维重力数值模拟;最后,针对一个合成数据模型,将计算解与解析解对比。结果表明,细化网格的模拟结果比粗糙网格更好,满足数值模拟的精度要求。将该方法应用到金川矿区实际地质体建模中,根据局部需要,建立各处网格密度不均匀的三维模型,并计算该模型的地表重力场,而后对比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结果表明Delaunay网格建模方法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能够模拟复杂的地质体重力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aunay网格 四面 三维地质体模型 重力正演 金川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多尺度分析的磁法三维可视化建模研究
6
作者 罗姣 陈炳锦 +6 位作者 郭文波 熊伯全 王备战 王伟 陈靖 冯凡 徐毅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9,共9页
三维可视化建模是提高地质认识与展示地下信息的重要工具。陕西勉略阳三角地区是陕西省南部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该区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矿化作用明显,位于区内的金子山金铜多金属矿区多见含磁铁矿角砾状蛇纹岩,与围岩... 三维可视化建模是提高地质认识与展示地下信息的重要工具。陕西勉略阳三角地区是陕西省南部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该区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矿化作用明显,位于区内的金子山金铜多金属矿区多见含磁铁矿角砾状蛇纹岩,与围岩存在明显的磁性、电性差异。笔者通过对磁法三维数据进行小波多尺度分解、功率谱计算,计算各阶细节异常的场源深度,利用Voxler平台建立三维磁性体模型,推断出岩浆通道与矿体的相对位置,经地质钻孔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多尺度分解法 磁法 Voxler 三维地质体模型 可视化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八叉树的三维地质剖面生成算法 被引量:6
7
作者 赵龙 闵世平 代强玲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50-255,共6页
针对目前构建三维地质剖面算法复杂度高、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八叉树的三维地质剖面生成算法。利用八叉树算法对传统的地质剖面生成算法进行改进,使算法在搜索过程中的时间复杂度降低至O(log8(n/M)),在算法中加入轮廓边约束,对搜... 针对目前构建三维地质剖面算法复杂度高、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八叉树的三维地质剖面生成算法。利用八叉树算法对传统的地质剖面生成算法进行改进,使算法在搜索过程中的时间复杂度降低至O(log8(n/M)),在算法中加入轮廓边约束,对搜索到的边进行预处理,以保证边的正确性和有序性。采用八叉树为复杂三维地质体网格模型内的三角形创建空间索引,通过八叉树快速查找出经过剖面的三角形,计算交点并追踪出轮廓边界,通过画廊看守算法对追踪出的边界三角化并构建三维剖面。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复杂度低、鲁棒性强的特点,与传统的地质剖面生成算法相比,时间复杂度由O(n2)降低到O(nlb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叉树 三维地质剖面 三维地质网格模型 空间索引 画廊看守算法 时间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法三维建模在陕西省龙王沟磁铁矿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陈炳锦 郑崔勇 +2 位作者 袁波 余红波 王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6-155,共10页
以陕西省龙王沟磁铁矿高精度磁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对化极后的磁法数据进行多尺度分解,通过功率谱法计算小波多尺度分解后的各阶细节异常的场源深度。结合地形、地质及钻孔资料,采用2.5D人机交互反演对磁测剖面上的磁... 以陕西省龙王沟磁铁矿高精度磁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对化极后的磁法数据进行多尺度分解,通过功率谱法计算小波多尺度分解后的各阶细节异常的场源深度。结合地形、地质及钻孔资料,采用2.5D人机交互反演对磁测剖面上的磁铁矿体进行拟合,利用Golden Software公司开发的Voxler软件,在虚拟三维环境下实现二维小波多尺度分解数据的可视化,建立三维地质体模型,直观预测磁铁矿体的空间范围和分布形态,实现地质、物探和地上、地下信息一体化集成展示,进行专业分析评价和辅助决策,可以有效提高地质找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多尺度分解 2.5D人机交互 Voxler 三维地质体模型 磁铁矿 龙王沟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轨道交通隧道Geo-BIM建模方法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韩瑀萱 邓科 +3 位作者 李想 谭碧舸 马春驰 李天斌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171,共9页
为解决山地轨道交通隧道在BIM建模中存在的隧道线路偏差大、隧道构件复杂繁多、属性添加效率低以及呈现效果单一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evit+Dynamo+Excel及EVS软件的山地轨道交通隧道Geo-BIM建模方法。结合隧道线性工程特点,对Revit内置D... 为解决山地轨道交通隧道在BIM建模中存在的隧道线路偏差大、隧道构件复杂繁多、属性添加效率低以及呈现效果单一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evit+Dynamo+Excel及EVS软件的山地轨道交通隧道Geo-BIM建模方法。结合隧道线性工程特点,对Revit内置Dynamo插件二次开发,实现隧道快速精准的参数化建模和批量定义属性参数。提出基于EVS软件建立隧道三维地质体模型的方法,制定地层建模和岩性建模的实现方式和标准流程,结合隧道BIM模型全面实现隧道建设过程中的可视化。依托施家山隧道项目,基于Cesium框架实现了BIM模型、GIS地表和地质体三维模型的集成,实现三维可视化模型与模型属性、数据信息等可交互式操作。实践表明,Geo-BIM建模方法可以快速地对隧道BIM模型及其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建模,通过集成后的模型信息之间能够表现出很好的交互效果,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轨道交通 交通隧道 BIM模型 三维地质体模型 交互式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utomatic unified modeling method of geological object and engineering object based on tri-prism(TP)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荣春 李浩 +1 位作者 吴铭飞 王亚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419-1426,共8页
For the interaction relation between geological object and engineering object in some fields related to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a unified modeling idea wa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both advantag... For the interaction relation between geological object and engineering object in some fields related to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a unified modeling idea wa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xisting modeling methods, an automatic unified modeling method of both engineering and geological objects based on tri-prism(TP) model was presented. Through the lossless correction algorithm of deviated drill holes contained in this method, the real deviated drill holes could be corrected into the equivalent virtual vertical ones. And the correction accuracy fully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unified modeling. With the virtual vertical drilling data, TIN construction of both cover layer and other stratums would be built in order to obtain the 3D geological model. Then, the engineering design data would be introduced into the 3D geological model for achieving unified modeling. For this process, the volume subdividing and restructuring principles were introduced to deal with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gineering object and geological obje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nified modeling, the reconstruction of TIN based on constraint information was also applied in this method. At last,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ation of the unified modeling method as well as its relevant key algorithms were verified by specific experiments and analysis of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rism(TP) model unified modeling deviated drill holes correction volume subdividing constraint infor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