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合成炮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文生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4期448-451,共4页
对国际上标准的SEG/EAEG模型进行了三维合成炮叠前偏移研究。与三维单炮叠前深度偏移不同 ,三维合成炮叠前偏移有一个叠前数据的合成过程 ,由于合成后数据量大大减少 ,所以合成炮偏移的计算量要比单炮偏移小得多。阐述了三维合成炮叠前... 对国际上标准的SEG/EAEG模型进行了三维合成炮叠前偏移研究。与三维单炮叠前深度偏移不同 ,三维合成炮叠前偏移有一个叠前数据的合成过程 ,由于合成后数据量大大减少 ,所以合成炮偏移的计算量要比单炮偏移小得多。阐述了三维合成炮叠前偏移的实现过程 ,给出了相应公式。对SEG/EAEG盐丘模型的一个数据集进行了MPI并行计算 ,取得了良好的成像效果。所作的较多计算表明了三维合成炮叠前偏移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这为野外实际数据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提供了另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三维合成炮叠前深度偏移 SEG模型 EAEG模型 频率波数域 波动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G/EAEG盐丘模型的三维分步傅里叶炮集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文生 张关泉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用分步傅里叶法对SEG/EAEG盐丘模型进行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在偏移中 ,采用相位编码方法 ,使得每次可以同时进行多炮偏移 ,节省了计算量。在计算中 ,采用了MPI并行算法 ,提高了计算效率。数值计算得到了三维SEG/EAEG盐丘模型的精确成... 用分步傅里叶法对SEG/EAEG盐丘模型进行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在偏移中 ,采用相位编码方法 ,使得每次可以同时进行多炮偏移 ,节省了计算量。在计算中 ,采用了MPI并行算法 ,提高了计算效率。数值计算得到了三维SEG/EAEG盐丘模型的精确成像结果 ,这表明三维分步傅立叶法叠前深度偏移是一种精度良好且高效的方法 ,该方法可用于对三维复杂构造的精确高效成像 ,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G/EAEG盐丘模型 三维分步傅里叶深度偏移 波场合成 MPI并行算法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起伏地表的合成炮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海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0-386,共7页
大量实践表明,基于起伏地表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要比常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精度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叠前深度算法的精度和效率,本文介绍一种基于起伏地表的合成炮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采用相位编码方法产生合成炮,实现... 大量实践表明,基于起伏地表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要比常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精度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叠前深度算法的精度和效率,本文介绍一种基于起伏地表的合成炮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采用相位编码方法产生合成炮,实现多炮叠前深度偏移,提高了计算效率;用波动方程波场延拓取代浅地表的高程静校正,提高了偏移成像精度。文中给出了基于起伏地表合成炮叠前深度偏移的统一算法和实现步骤。对Marmous模型和山峰形模型的试算及对四川山地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的结果均表明:本文所述方法运算速度快、成像精度高;只是在合成炮叠前深度偏移剖面上还残留少量由波场合成产生的互相关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偏移 合成记录 起伏地表 相位编码 波场延拓 成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Born近似波动方程炮域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3
4
作者 石建新 王华忠 +1 位作者 徐兆涛 王常波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2年第3期32-36,共5页
基于射线理论的Kirchoff三维偏移方法 ,在解决复杂构造的成像时遇到了困难。基于波动方程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对横向剧烈变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且成像精度较高。Born近似傅里叶偏移方法 ,是基于小扰动假设 ,引入参考慢度 ,可以适应横向... 基于射线理论的Kirchoff三维偏移方法 ,在解决复杂构造的成像时遇到了困难。基于波动方程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对横向剧烈变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且成像精度较高。Born近似傅里叶偏移方法 ,是基于小扰动假设 ,引入参考慢度 ,可以适应横向变速。利用频率波数域与空间频率域混合域偏移算子 ,构造出炮域波动方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算法 ,形成相应的处理流程。对SEG/EAGE盐丘模型数据集C的宽方位角三维数据进行了测试 ,实现真正全三维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处理 ;对胜利油田CB地区部分海上实际资料进行了试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Born近似 波动方程 深度偏移 地震勘探 混合域偏移算子 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地质条件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建立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志德 陈瑛 +2 位作者 周振兴 何玉前 李慧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5-127,共3页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地质条件复杂,虽然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处理的成果,能够识别区域构造与火山岩的复合发育区基本轮廓,但陡倾角地层的反射成像不清晰,火山岩地层边界模糊,其原因在于断陷地层的速度结构复杂,常规叠后时间偏移不...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地质条件复杂,虽然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处理的成果,能够识别区域构造与火山岩的复合发育区基本轮廓,但陡倾角地层的反射成像不清晰,火山岩地层边界模糊,其原因在于断陷地层的速度结构复杂,常规叠后时间偏移不能使反射波正确归位,只有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才能提高成像精度。分析了兴城地区的地质条件,指出本区准确建立偏移速度模型难点是深层火山岩结构,并给出了基于叠前深度偏移迭代的速度建模对策。结果表明这种速度建模方式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质构造 三维深度偏移 偏移速度模型 层析成像 深度剩余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平方根方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29
6
作者 程玖兵 王华忠 马在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6-683,共8页
从双平方根 (DSR)形式的波动方程出发 ,基于沉降观测概念和地震波扰动理论 ,介绍了深度域的DSR全偏移算子及共成像道集的生成方法 .根据三维地震数据的方位角特征 ,通过对全偏移算子的稳相近似 ,依次导出了适应于零方位角道集、Cross l... 从双平方根 (DSR)形式的波动方程出发 ,基于沉降观测概念和地震波扰动理论 ,介绍了深度域的DSR全偏移算子及共成像道集的生成方法 .根据三维地震数据的方位角特征 ,通过对全偏移算子的稳相近似 ,依次导出了适应于零方位角道集、Cross line共偏移距道集以及共偏移距矢量道集的偏移算子 .理论分析与合成数据的数值试验表明 ,DSR全偏移算子、共方位角偏移算子对介质速度变化的适应性很强 ,而其余两种偏移算子仅适用于缓变速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平方根 三维深度偏移 共方位角 Cross-line共偏移 偏移距矢量 共成像道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千米桥潜山勘探中的应用与效果 被引量:8
7
作者 祝文亮 刘俊杰 +1 位作者 梁峰 陈树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6-92,共7页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地下构造复杂和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地震资料成像问题的理想技术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关键在于深度域层速度模型的正确建立以及偏移成像效果的客观检验。本文应用 Geo Depth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软件 ,对大港油...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地下构造复杂和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地震资料成像问题的理想技术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关键在于深度域层速度模型的正确建立以及偏移成像效果的客观检验。本文应用 Geo Depth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软件 ,对大港油田千米桥潜山的地震资料进行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 ,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其处理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在时间偏移剖面上拾取速度层位 ,建立时间域地质模型 ;2用相干反演法与速度转换法相结合 ,逐层求取层速度 ,建立深度域层速度模型 ;3用剩余速度分析与层析成像法迭代修改、优化深度域层速度模型 ;4选用克希霍夫积分求和法来实现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深度偏移 层速度 地震资料 深度偏移技术 偏移成像 时间偏移剖面 勘探 千米桥潜山 大港油田 地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三维地震数据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及其并行实现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华忠 刘少勇 +2 位作者 孔祥宁 蔡杰雄 方伍宝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4-410,355+518,共7页
本文提出了基于共炮检距数据体的适用于大规模三维地震数据体的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PSDM)并行实现方案。其基本思路为:①利用任意介质中的动态规划法三维旅行时计算方法提供旅行时场;②按照炮检距组织数据;③根据机器物理内存大小分... 本文提出了基于共炮检距数据体的适用于大规模三维地震数据体的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PSDM)并行实现方案。其基本思路为:①利用任意介质中的动态规划法三维旅行时计算方法提供旅行时场;②按照炮检距组织数据;③根据机器物理内存大小分配成像深度段;④对共炮检距数据分深度段进行基于消息传递接口(MPI)的进程并行处理;⑤对单进程作业进一步利用OpenMp并行同时实现多个单道的成像处理。此方案可充分利用节点内存,减少数据输入/输出(I/O)量。该方案是将单个炮检距的某个深度段的成像空间和需要的所有炮的对应深度段的旅行时场调入内存中,每一深度层的成像均在内存中进行,而且Inline和Crossline方向的偏移孔径可以自适应地根据偏移速度和成像深度进行选择,并采用空变反假频技术,可较大地提高成像精度。成像结果按体偏移形式输出,同时也可以输出成像道集。该方案在内存利用、数据I/O量和计算效率上达到最佳平衡。并行方式充分采用MPI+OpenMp混合编程模式,可高效、高精度地处理大规模三维地震数据。理论和实际数据的偏移成像结果均证明了本文方案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地震数据体 Kirchhoff深度偏移 三维旅行时计算 并行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海拉尔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振宽 吴清岭 +3 位作者 吴明华 陈志德 毕民 余钦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7-331,共5页
本文利用叠前精细预处理、三维剩余速度分析、蒙特卡洛法自动速度拾取和三维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等技术对海拉尔地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与常规叠后时间偏移结果相比 ,浅、中层断层成像清楚 ,断面波发育 ,基底成像... 本文利用叠前精细预处理、三维剩余速度分析、蒙特卡洛法自动速度拾取和三维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等技术对海拉尔地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与常规叠后时间偏移结果相比 ,浅、中层断层成像清楚 ,断面波发育 ,基底成像效果明显改进 ,深部反射结构清楚 ,地层接触关系清晰 ,为在该地区进一步进行油气勘探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深度偏移技术 地震勘探技术 地震数据处理技术 三维地震资料 断层 油气勘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江苏CB地区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0
作者 武桂荣 陈俊 +1 位作者 程金星 施善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6-152,122-123+246,共10页
当地下地质构造复杂或介质速度横向变化剧烈时,必须做叠前深度偏移。影响叠前深度偏移效果的两个关键因素是速度—深度模型的精确性及输入道集数据的质量。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本文通过CB地区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试验和应用研究,建立了... 当地下地质构造复杂或介质速度横向变化剧烈时,必须做叠前深度偏移。影响叠前深度偏移效果的两个关键因素是速度—深度模型的精确性及输入道集数据的质量。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本文通过CB地区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试验和应用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江苏油田特点的处理流程,总结出了做好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工作的八项技术要点,包括三维建模、前期数据准备、井资料的使用、浅层速度分析、优化速度模型、模型平滑、空间假频抑制及孔径选择等。实际资料处理及钻探的结果均证实这套技术组合及流程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深度偏移 地震数据处理 三维走时 三维速度—深度模型 偏移孔径 假频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田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远 王琦 +1 位作者 董守华 于鹏飞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73,共3页
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可实现反射点的正确空间归位和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减小菲涅尔带的影响范围,大大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论述了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的成像原理和关键技术,并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中。结果显示,小断点显示较叠... 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可实现反射点的正确空间归位和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减小菲涅尔带的影响范围,大大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论述了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的成像原理和关键技术,并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中。结果显示,小断点显示较叠前时间偏移剖面更为清晰,提高了煤田三维地震探测细微构造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田 三维地震 深度偏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动方程共炮检距道集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8
12
作者 程玖兵 王华忠 +1 位作者 于富文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26-532,共7页
程玖兵 ,王华忠 ,于富文 ,马在田 .波动方程共炮检距道集叠前深度偏移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1,36 (5 ) :5 2 6~ 5 32  目前所用的几种波场外推算法 (分步傅里叶、傅里叶有限差分、广义屏和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 )可以在共炮道... 程玖兵 ,王华忠 ,于富文 ,马在田 .波动方程共炮检距道集叠前深度偏移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1,36 (5 ) :5 2 6~ 5 32  目前所用的几种波场外推算法 (分步傅里叶、傅里叶有限差分、广义屏和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 )可以在共炮道集上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在上述算法中 ,共炮道集为了兼顾各种波传播角 ,每炮偏移都要考虑相当多的边道 ,并且炮点和检波点要分别向下外推 ,因而计算量很大。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提出了基于双平方根算子的波动方程共炮检距道集的深度偏移方法 ,它适用于二维和三维叠前深度成像 ,其步骤为 :1在高频假设条件下 ,把共炮检距道集波场延拓公式中的积分运算进行稳相近似 ,得到波场延拓的相移公式 ;2把速度场分裂为层内常速背景和变速扰动 ,可求得整个均匀层波场深度延拓的偏移时移量、各层的偏移时移量及振幅校正系数 ,进而可得到最终波场延拓值。脉冲响应测试和理论模型试算表明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成像精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 深度偏移 检距道集 双平方根算子 稳相近似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铜钵庙南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处理 被引量:6
13
作者 何玉前 陈志德 +2 位作者 周振兴 王丽艳 金建庆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0-92,共3页
海拉尔盆地铜钵庙南地区构造破碎、断块发育、地层倾角大、速度横向变化大,导致地震成像难度大,储层纵横向变化快、油水关系复杂,在常规地震资料处理结果上难以准确识别构造,无法满足解释要求,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成为提高该地区地震... 海拉尔盆地铜钵庙南地区构造破碎、断块发育、地层倾角大、速度横向变化大,导致地震成像难度大,储层纵横向变化快、油水关系复杂,在常规地震资料处理结果上难以准确识别构造,无法满足解释要求,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成为提高该地区地震资料成像精度的首选技术。分析了该区域的地质特征及勘探面临的问题及地震资料的特点和成像难点,并给出相应技术对策,即剩余静校正技术、偏移速度模型建立技术及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参数选取,展示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三维地震资料深度成像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地震成像质量,有利于构造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质构造 三维深度偏移 剩余静校正 偏移速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分析及蒙特卡洛自动层速度拾取 被引量:31
14
作者 陈志德 刘桭宽 李成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6-254,共9页
是否能够正确地建立深度域三维速度模型是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败的关键 .本文根据Deregowski循环 ,利用叠前深度域地震成像对速度模型变化的敏感性 ,采用偏移迭代逐次逼近最佳成像速度 ,研究开发了一套快捷有效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深度域... 是否能够正确地建立深度域三维速度模型是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败的关键 .本文根据Deregowski循环 ,利用叠前深度域地震成像对速度模型变化的敏感性 ,采用偏移迭代逐次逼近最佳成像速度 ,研究开发了一套快捷有效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深度域速度模型建立技术 .借鉴时间域CDP(共深度点 )道集上常规叠加速度分析的策略 ,在深度域CRP(共反射点 )道集上 ,提出剩余慢度平方谱的概念并建立相应的实现技术 .导出深度域中均方根速度与层速度之间的关系 ;按照串级偏移原理确定偏移循环过程中初始速度、剩余速度及修改后速度之间的关系 ;采用蒙特卡洛非线性优化算法实现从剩余慢度平方谱中自动拾取层速度 ,讨论了其地质速度约束条件和蒙特卡洛非线性优化的收敛准则 ,使得所拾取的层速度模型具有合理的地质意义并获得最佳偏移成像效果 .SEG EAGE理论模型数值试算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在海拉尔盆地霍多莫尔工区 ,5 8km2 三维资料的速度模型建立并获得满意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深度偏移 剩余慢度平方谱 蒙特卡洛非线性优化 速度-深度模型 串级偏移 层速度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在复杂断裂区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建伟 强芳青 +1 位作者 贺振华 黄德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2-54,137-145,共3页
随着各探区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 ,复杂构造区成为新的油气有利远景区。而在复杂断裂区 ,常规时间偏移处理效果往往不好 ,这主要是由横向速度突变引起。为了得到精确的地下构造形态 ,必须利用叠前深度偏移能较好处理横向变速的优势对... 随着各探区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 ,复杂构造区成为新的油气有利远景区。而在复杂断裂区 ,常规时间偏移处理效果往往不好 ,这主要是由横向速度突变引起。为了得到精确的地下构造形态 ,必须利用叠前深度偏移能较好处理横向变速的优势对复杂断裂区进行精确成像。文中结合一个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实例 ,给出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处理方法和实现步骤 ,其中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是如何建立好层速度模型 ,并通过井资料和构造模型的约束来提高深度偏移的成像精度。由于叠前深度偏移能够提供精确的构造图象 ,这大大增加了复杂断裂区的解释可信度 ,从而降低了勘探与开发的风险。通过对成像效果进行分析 ,发现叠前深度偏移与钻井数据吻合较好 ,我们相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深度偏移 复杂断裂区 油气勘探 地下构造形态 成像效果 钻井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rmousi模型单炮叠前深度偏移的广义相位屏法及其并行实现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文生 张关泉 郝现军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25,共8页
叠前深度偏移是解决复杂构造成像的重要方法 ,单炮叠前深度偏移具有最高的精度。本文针对Marmousi复杂构造模型 ,用广义相位屏法进行了单炮叠前深度偏移 ,并与裂步法和傅里叶有限差分法的偏移结果作了比较。计算用MPI并行算法实现。数... 叠前深度偏移是解决复杂构造成像的重要方法 ,单炮叠前深度偏移具有最高的精度。本文针对Marmousi复杂构造模型 ,用广义相位屏法进行了单炮叠前深度偏移 ,并与裂步法和傅里叶有限差分法的偏移结果作了比较。计算用MPI并行算法实现。数值计算表明 ,广义相位屏法的精度比裂步法高 ,与傅里叶有限差分法的精度相当 ,而其计算量要小于傅里叶有限差分法。由于并行算法缩短了计算时间 ,使得该方法用于实际资料处理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偏移 广义相位屏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相位编码面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沛勇 张叔伦 冯恩民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1-714,共4页
提出一种新的面炮记录相位编码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理论上证明了把相位编码的震源作为面积震源,可减少面炮记录合成的数量,是一种更有效的叠前深度偏移计算方法.运用声波方程解的性质,分析合成算子,可把面炮记录偏移的平面波震源推广为非... 提出一种新的面炮记录相位编码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理论上证明了把相位编码的震源作为面积震源,可减少面炮记录合成的数量,是一种更有效的叠前深度偏移计算方法.运用声波方程解的性质,分析合成算子,可把面炮记录偏移的平面波震源推广为非平面波震源,缩短了面炮记录长度,从而提高了相位编码面炮记录偏移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编码 记录 合成算子 深度偏移 地质构造 地震 数据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法VSP共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3
18
作者 熊高君 庄志蕾 +2 位作者 张树林 张学工 贺振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5-56,165,共2页
VSP处理方法反演地下结构直接、精确,是寻找复杂构造的、隐蔽的油气藏的最重要的方法系列之一。文章提出的混合波场延拓法VSP共炮记录单程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就是一种VSP对复杂构造精确成像的方法。首先把波动方程分解为上行和下行... VSP处理方法反演地下结构直接、精确,是寻找复杂构造的、隐蔽的油气藏的最重要的方法系列之一。文章提出的混合波场延拓法VSP共炮记录单程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就是一种VSP对复杂构造精确成像的方法。首先把波动方程分解为上行和下行单程波,把波动方程解析解法(傅氏变换法)和数值解法(有限差分法)相结合,提出VSP偏移的混合波场延拓法,以使波场延拓适应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再结合VSP的特点,在波场外推过程中,当在某深度处继续下延波场时,把从上部延拓至此的波场加上此处埋置的检波器的记录结果作为此处的波场;借鉴地面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原理,提出了可适应速度纵横向变化的、可对复杂构造精确成像的单程波动方程混合波场延拓VSP共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纵、横向变速介质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该方法精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垂直地震剖面 记录 深度偏移 波动方程 混合延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动方程辛几何算法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流程及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礼农 刘洪 +7 位作者 李幼铭 李建勇 李冰 陈树民 范兴才 张尔华 裴江云 年静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简述具有二阶精度的三维波场延拓保辛算子,结合复杂介质地震成像的实施流程,着重阐明:(1 )地震资料的相关预处理;(2 )2 5维叠前深度偏移速度估计;(3)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实现。还给出对SW地区 1 2 6km2 三维地震资料处理的算例。结果... 简述具有二阶精度的三维波场延拓保辛算子,结合复杂介质地震成像的实施流程,着重阐明:(1 )地震资料的相关预处理;(2 )2 5维叠前深度偏移速度估计;(3)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实现。还给出对SW地区 1 2 6km2 三维地震资料处理的算例。结果表明,该算法流程实用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几何算法 波动方程三维 深度偏移成像 速度分析 并行计算 地震成像 地质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面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叔伦 孙沛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3-338,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允许部分相位值依赖频率 ,部分相位值不依赖频率的混合相位编码技术。将这一新的相位编码技术应用到目标照明的面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上 ,既可使面炮记录偏移效率成倍提高 ,又可降低因相位编码产生的人为误差 ,从而得到了... 本文提出了一种允许部分相位值依赖频率 ,部分相位值不依赖频率的混合相位编码技术。将这一新的相位编码技术应用到目标照明的面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上 ,既可使面炮记录偏移效率成倍提高 ,又可降低因相位编码产生的人为误差 ,从而得到了一种新的快速面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该方法基于递归波场延拓 ,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由于既使用了比单炮记录偏移高效的面炮技术 ,又使用了相位编码技术 ,用相当于一个平面波震源的面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的计算量 ,近似地得到多个面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叠加结果 ,因此具有高效的特点。 Marm ousi模型数据和实际墨西哥湾海底电缆纵波数据试算结果表明了本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面记录 深度偏移 混合相位编码 MARMOUSI模型 纵波数据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