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区3种护坡植物三维可视化模拟与根系构型参数分析
1
作者 张旭 姚晨 +4 位作者 杜婷 马志强 朱宏杰 汪艳 杜峰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8-226,共9页
[目的]对植物根系数字化并进行三维实体可视化模拟,对于了解植物根系形态和为水保工程制图提供植物实物图库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方法]逐层挖掘黄土区酸枣、沙棘、狼牙刺3种护坡植物根系,使用3D数字化仪FasTrak获取根系三维点... [目的]对植物根系数字化并进行三维实体可视化模拟,对于了解植物根系形态和为水保工程制图提供植物实物图库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方法]逐层挖掘黄土区酸枣、沙棘、狼牙刺3种护坡植物根系,使用3D数字化仪FasTrak获取根系三维点阵坐标后利用SketchUp软件对根系进行三维建模并提取根系构型参数。为了建立完整的植物地上地下三维实体图库,同时使用FreeScan UE激光扫描仪得到相应地上部点云数据,经Soildworks软件渲染后建立植物地上部三维模型。[结果](1)建立了3种植物的地上地下三维实体模型图;(2)3种植物的根幅/根深均大于1(1.10~3.41),根系在水平方向上占有优势,狼牙刺最小为1.10;(3)3种植物冠幅/根幅分别为酸枣(0.25)、沙棘(0.69)、狼牙刺(0.73),均小于1,植物根系较地上部在水平方向上占优;(4)3种植物Fitter拓扑指数均接近于1,分别为酸枣(0.915)、沙棘(0.802)、狼牙刺(0.771),接近于鱼尾型分支;(5)植物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在上坡方向占比大于50%,均在上坡方向更有优势。[结论]所建立的植物三维模型图对植物还原度高,为整株植物三维可视化模拟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整株植物 三维可视化模拟 SKETCHUP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颌外科三维立体可视化模拟手术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林 徐鹏宇 +3 位作者 黄波 曹国全 王莹 朱形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 :建立基于CT图像数据的计算机辅助三维立体手术模拟系统 ,为了术前进行精确设计手术方案及达到术后良好效果提供真实可靠依据。方法 :应用医学可视化技术和VisualC+ + 编程语言开发出立体结构三维重建和手术模拟软件 ,建立以CT数... 目的 :建立基于CT图像数据的计算机辅助三维立体手术模拟系统 ,为了术前进行精确设计手术方案及达到术后良好效果提供真实可靠依据。方法 :应用医学可视化技术和VisualC+ + 编程语言开发出立体结构三维重建和手术模拟软件 ,建立以CT数据为信息源的计算机正颌外科立体可视化手术仿真模拟系统 ,可模拟各种正颌外科手术移动骨质过程 ,并且以动态动画形式演示 ,可从任意角度进行观察。结果 :该系统建立了颅颌面畸形立体结构模型 ,以动态形式成功演示了正颌外科截骨移动手术仿真模拟 ,手术过程真实逼真 ,立体可视化效果好 ,应用普通播放软件即可在计算机屏幕上播放模拟正颌外科手术过程 ,并可预测手术后上下颌咬合状态及手术效果。结论 :正颌外科三维立体可视化模拟手术系统的建立 ,为正颌外科截骨矫治牙颌面畸形术前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实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全心的科学方法 ,改变仅凭主观经验诊断畸形和设计手术方案的传统模式 ,可在计算机屏幕前制定手术方案进行医患交流 ,共同协商 ,提高了正颌外科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 三维立体可视模拟手术 颅颌面畸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单木生长可视化模拟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0
3
作者 卢康宁 张怀清 +1 位作者 刘闽 欧阳国良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7-211,共5页
以杉木为例,采用从可视化模拟角度设计的调查参数调查杉木形态结构,根据实际调查数据对杉木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生长曲线控制下的迭代函数系统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根据DIRECTX9.0提供的API及模型渲染技术,在.NET和DIR... 以杉木为例,采用从可视化模拟角度设计的调查参数调查杉木形态结构,根据实际调查数据对杉木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生长曲线控制下的迭代函数系统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根据DIRECTX9.0提供的API及模型渲染技术,在.NET和DIRECTX9.0平台上,使用C#语言建立了杉木单木生长可视化模拟系统,实现了单株杉木静态和动态的三维可视化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三维可视化模拟 形态结构 迭代函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滦东欢坨矿北二采区冒裂带高度可视化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4
作者 武强 魏学勇 +3 位作者 张宏 董东林 杨明 张开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44,共4页
针对东欢坨矿区开采煤 8、煤 9诱发的顶板涌 (突 )水问题 ,在分析研究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了冒裂带发育高度的各种影响因素 ,确立了研究区的评价模型 ,并根据采面规格和开采方法设计了 6种模拟方案。采用世界... 针对东欢坨矿区开采煤 8、煤 9诱发的顶板涌 (突 )水问题 ,在分析研究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了冒裂带发育高度的各种影响因素 ,确立了研究区的评价模型 ,并根据采面规格和开采方法设计了 6种模拟方案。采用世界上先进的数值模拟评价的FLAC3D专业软件包 ,对开采煤 8、煤 9顶板冒裂带发育高度进行了可视化数值仿真模拟分析 ,计算出 6种方案的冒裂带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 冒裂带 三维可视数值模拟 顶板 涌水 突水 矿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底板断裂突水时间弱化效应机理的仿真模拟研究——以开滦赵各庄煤矿为例 被引量:20
5
作者 武强 刘金韬 +2 位作者 董东林 武雄 周瑞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54-561,共8页
采用现场地应力实测、室内不同含水量情况下的断裂带物质的单轴、三轴常规和流变力学试验以及弹塑性三维可视化数值仿真模拟(FLAC^(3D))等研究,获得了断裂带物质弱化效应力学参数,阐述了其弱化机理和主要控制因素,提出了煤层底板断裂构... 采用现场地应力实测、室内不同含水量情况下的断裂带物质的单轴、三轴常规和流变力学试验以及弹塑性三维可视化数值仿真模拟(FLAC^(3D))等研究,获得了断裂带物质弱化效应力学参数,阐述了其弱化机理和主要控制因素,提出了煤层底板断裂构造实水时间弱化效应的新概念。对赵各庄矿13水平(—1100m)F_8断层破碎带穿越的首采区安全回采方案做出了预测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滞后突水 突水时间效应 流变试验 三维可视化模拟 煤层 底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一致激励下城市燃气管网三维动态可视化模拟研究
6
作者 刘敬怡 郭恩栋 +3 位作者 闫培雷 吴厚礼 严檬 李长宏 《地震研究》 2026年第1期149-157,共9页
为了更直观、准确地表达和展示地震作用下城市燃气管网在实际地理环境中的空间关系及震害评估分析结果,基于VTK库、Adobe After Effects软件及Python语言提出了一种可全历程展示燃气管网在非一致地震激励下应变及破坏状态三维动态的可... 为了更直观、准确地表达和展示地震作用下城市燃气管网在实际地理环境中的空间关系及震害评估分析结果,基于VTK库、Adobe After Effects软件及Python语言提出了一种可全历程展示燃气管网在非一致地震激励下应变及破坏状态三维动态的可视化模型方法。该方法包括3个模块:非一致地震激励下管网的基础数据提取及震害预测、三维可视化模型建立以及三维动态可视化模型建立。以西南某地区埋地燃气管网为例进行三维动态可视化模拟,立体直观展示该市管网在非一致地震激励下不同位置的应变响应及破坏情况,展示了该方法的三维动态可视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三维动态可视模拟 燃气管网 震害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R-GIS技术在小城镇洪水淹没模拟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志胜 冯凯 +1 位作者 冯春莹 王冬松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247-251,共5页
近年来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研究洪水灾害是个研究热点,但小城镇在防洪减灾方面缺少应有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对VR(虚拟现实技术)-GIS技术在小城镇洪水淹没模拟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解决了系统实现过程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小城镇空间... 近年来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研究洪水灾害是个研究热点,但小城镇在防洪减灾方面缺少应有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对VR(虚拟现实技术)-GIS技术在小城镇洪水淹没模拟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解决了系统实现过程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小城镇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技术及三维可视化、洪水淹没范围的确定,以及洪水淹没实时动态演示等问题。该技术已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所开发的《小城镇基础设施防灾减灾决策支持系统》中得以实现。实践证明:小城镇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技术速度快、成本低,适合中国小城镇的信息化现状。利用淹没范围的近似计算模型,可以有效迅速准确地计算出洪水淹没范围,有利于防洪减灾的迅速决策,且偏于安全。小城镇洪水灾害的三维可视化模拟,可以实时动态地演示小城镇遭受洪灾实况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GIS技术 小城镇 洪水淹没 三维可视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滦赵各庄矿断裂滞后突水数值仿真模拟 被引量:34
8
作者 武强 刘金韬 +6 位作者 钟亚平 殷作如 李建民 洪益清 叶贵均 童有得 董东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1-516,共6页
针对开滦赵各庄矿 13水平 (- 110 0m)F8断层破碎带穿越的首采区的安全回采评价问题 ,通过现场地应力实测、室内不同含水量情况下的断裂带物质的单轴、三轴常规和流变力学试验以及反演所确定的力学参数 ,对其进行弹塑性三维可视化数值仿... 针对开滦赵各庄矿 13水平 (- 110 0m)F8断层破碎带穿越的首采区的安全回采评价问题 ,通过现场地应力实测、室内不同含水量情况下的断裂带物质的单轴、三轴常规和流变力学试验以及反演所确定的力学参数 ,对其进行弹塑性三维可视化数值仿真模拟 ,深刻地阐述了其弱化机理和主要控制因素 ,提出了煤层底板断裂构造突水时间弱化效应的新概念 ,并对不同水压、不同时效阶段条件下赵各庄矿 13水平首采区的安全回采方案作出了预测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数值仿真模拟 突水时间效应 矿井突水 断裂构造 流变力学 水压 地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二次运移研究进展述评 被引量:8
9
作者 王连进 吴冲龙 王春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20-1224,共5页
油气运移,尤其油气的二次运移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薄弱环节。20世纪90年代以来,油气二次运移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是:①对油气二次运移机理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②油气二次运聚模拟实验设计更加科学,实验结果更为可... 油气运移,尤其油气的二次运移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薄弱环节。20世纪90年代以来,油气二次运移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是:①对油气二次运移机理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②油气二次运聚模拟实验设计更加科学,实验结果更为可信;③油气二次运聚数值模拟水平有了长足进步。深入的综合研究和油气运移聚集的三维可视化模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二次运移 运移机理 数值模拟 三维可视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欢坨矿顶板涌水条件与工作面水量动态预测 被引量:26
10
作者 武强 江中云 +8 位作者 孙东云 钟亚平 董东林 殷作如 李建民 洪益清 吴承梅 张宏 刘金韬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2-35,共4页
针对开滦东欢坨矿开采煤 8诱发的顶板涌 (突 )水问题 ,首先采用五个物理场的多源地学信息复合研究方法对煤 8顶板充水含水层进行了富水性综合分区。此外 ,在充分分析煤 8至顶板充水含水层间岩段的岩性特征基础上 ,将据《煤矿安全规程》... 针对开滦东欢坨矿开采煤 8诱发的顶板涌 (突 )水问题 ,首先采用五个物理场的多源地学信息复合研究方法对煤 8顶板充水含水层进行了富水性综合分区。此外 ,在充分分析煤 8至顶板充水含水层间岩段的岩性特征基础上 ,将据《煤矿安全规程》计算出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了全方位的岩性场定性校正 ,并编制了煤 8回采冒落安全性分区图。在此基础上 ,耦合叠加分析煤 8回采冒落安全性分区和其顶板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分区结果 ,对东欢坨矿煤 8回采顶板涌 (突 )水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 ,提出了 A、B、C、D、E5个不同涌 (突 )水特征的分区划分方案。最后运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地下水流水质模拟评价的 Visual Modflow专业软件系统 ,建立了三维可视化渗流模型 ,并对待采的 2 0 86、2 188B回采工作面涌水量进行了动态实时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 富水性分区 三维可视数值模拟 动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C^(3D)在矿井防治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1
作者 魏学勇 武强 赵树贤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4-707,共4页
介绍了FLAC3D软件的基本特征、解析特点和本构模型,并以开滦东欢坨矿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模拟计算为例阐述了其在地学领域中的应用.在分析研究区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立了研究区的评价模型和模拟方案,模拟计算表明,研究区内煤8和煤9回采... 介绍了FLAC3D软件的基本特征、解析特点和本构模型,并以开滦东欢坨矿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模拟计算为例阐述了其在地学领域中的应用.在分析研究区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立了研究区的评价模型和模拟方案,模拟计算表明,研究区内煤8和煤9回采所形成的导水断裂带都会不同程度触及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因此应把防治水重点放在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C^3D计算软件 防治水 三维可视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迹组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齐永安 王敏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509-515,共7页
遗迹组构是由生物成因改造的沉积岩组构,是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近年来,遗迹组构分析其日益增长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含油气盆地地层单元成因环境的精确解释和各类不连续面的精细识别.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遗迹组构... 遗迹组构是由生物成因改造的沉积岩组构,是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近年来,遗迹组构分析其日益增长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含油气盆地地层单元成因环境的精确解释和各类不连续面的精细识别.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遗迹组构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遗迹组构与关键地层界面的识别,不同的遗迹组构区分出了9种关键地层界面,这些关键地层界面上下由于流体运动、缺失、侵蚀、固结、成岩、沉降、上升等作用会发生变化,但可通过生物群落的再殖居表现出来;对复杂遗迹化石和遗迹组构的精细研究和重新解释,包括遗迹化石自身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多样性、造迹生物行为习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多期造迹生物对底质的多重叠加改造;对一些复杂遗迹组构来说,搞清遗迹化石造迹过程、造迹方式、造迹深度及与其他遗迹的世代阶层关系等,特别需要对遗迹组构进行三维可视化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实践证明,遗迹化石研究不仅在油气勘探中大有用武之地,而且在油气生产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遗迹组构能以多种可预测的方式改变地层的渗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组构 三维可视分析与计算机模拟 储层评价 关键地层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