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MRI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胶质瘤复发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杨雷振 吕丽敏 +2 位作者 郭雯 赵天平 许晨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1969-1972,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在提高胶质瘤复发诊断正确率中的应用。方法本组选取80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经MRI提示术区存在异常强化病灶的患者,其中33例确诊为放射性脑损伤(RBI组),47例经二次...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在提高胶质瘤复发诊断正确率中的应用。方法本组选取80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经MRI提示术区存在异常强化病灶的患者,其中33例确诊为放射性脑损伤(RBI组),47例经二次手术、随访确诊肿瘤复发(复发组)。两组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和3D-ASL检查,比较两组病变区最大相对脑血流量(rCBF)比值,并比较不同诊断方法与确诊结果的符合率。结果两组均行3D-ASL检查后,复发组病灶实性部分最大脑血流量(rCBF)与对侧灰质、对侧白质、对侧镜像区比值较RBI组均明显升高(P<0.01)。相比常规MRI平扫+增强,常规MRI平扫+MRI增强+3D-ASL诊断RBI和术后肿瘤复发的符合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3D-ASL检查具有无需注入对比剂、无创、安全等优势,可用于鉴别和诊断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和RBI,且常规MRI联合3D-ASL检查对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诊断准确性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三维动脉自标记 磁共振成像 肿瘤复发 放射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及准确度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谢井文 沈比先 黄钢材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1期156-158,170,共4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MR 3D-ASL)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疑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颅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 目的研究并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MR 3D-ASL)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疑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颅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常规扫描(MRI)、弥散加权成像扫描(DWI)、MR3D-ASL,以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诊断结果为参照,分析不同检测方法诊断结果,并分析诊断结果一致性。根据DSC-PWI诊断结果将100例疑似患者分为确诊组、对照组,比较确诊组与对照组的不同分区r CBF、r CBF比值。结果 MR 3D-ASL对短暂性脑缺血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7.30%、96.15%、97.00%,均高于CT、MRI、DWI(P<0.05)。经Kappa分析,MR 3D-ASL与DSC-PWI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确诊组的感兴趣区r CBF、r CBF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镜像区r CB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予以灵敏反映,可作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首选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诊断 磁共振成像 三维动脉自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侯梦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7期106-108,共3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医院接收的126例疑似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A、3D-ASL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 目的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医院接收的126例疑似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A、3D-ASL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MRA、3D-ASL单独及联合检查结果,对比分析MRA、3D-ASL单独及联合检查TIA患者的血管异常检出率及诊断TIA的诊断效能。结果 126例疑似TIA患者经DSA检查确诊为TIA患者的93例;MRA联合3D-ASL诊断TIA的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98.92%、94.44%,均高于MRA、3D-ASL单独诊断(P<0.05);MRA联合3D-ASL检查TIA患者血管异常检出率(83.87%)高于MRA、3D-ASL单独检查(P<0.05)。结论采用MRA联合3D-ASL诊断TIA,能显著提高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且能有效提高患者血管异常检出率,有助于减少漏诊,进一步明确患者病情,可为临床诊断TIA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4
作者 范凌燕 邢国平 +2 位作者 吴晓丽 于海宁 郭国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小血管病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MoCA量表认知功能评估并分为认知障碍组(30例)及认知正常为对照组(30例),采用不同PLD(1....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小血管病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MoCA量表认知功能评估并分为认知障碍组(30例)及认知正常为对照组(30例),采用不同PLD(1.5 s、2.5 s)行3D-ASL脑灌注成像,应用GE AW4.5工作站对双侧额叶、颞叶、顶叶、海马及颞顶交界处进行镜面对称测量(CBF_(1.5)、CBF_(2.5)),比较两组WMLs评分差异,分析WMLs评分/MoCA量表评分与各脑区CBF的相关性。结果认知障碍组WML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认知障碍组双侧额叶、颞叶、顶叶、海马及颞顶交界处的CBF_(1.5)值均明显较低,认知障碍组双侧额叶、颞叶与海马区的CBF_(2.5)值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PLD下,认知障碍组患者的双侧额叶CBF_(1.5)与CBF_(2.5)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额叶CBF_(1.5)值/CBF_(2.5)值与WML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双侧额叶、颞叶、海马CBF_(1.5)值及双侧额叶、海马、左侧颞叶CBF_(2.5)值与MoC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3D-ASL技术中PLD=1.5 s指标下对识别VCI患者脑低灌注的敏感度较高,而PLD=2.5 s指标下特异度较高;WMLs与VCI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标记成像 血管性认知障碍 血流动力学 脑白质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延迟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的量化原理及其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郑罡 张健康 胥巧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3-756,共4页
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灌注成像技术,能够在无需对比剂下进行无损成像,其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本文阐述了多延迟ASL技术的量化原理,然后与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comput... 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灌注成像技术,能够在无需对比剂下进行无损成像,其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本文阐述了多延迟ASL技术的量化原理,然后与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进行对比,分析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最后,总结了多延迟ASL技术的临床研究内容及科研前景,并探讨了其在脑血管等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指出多延迟ASL技术对于脑血管等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延迟动脉自标记技术 量化原理 脑血流量 标记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法在胶质瘤术前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玉琴 徐海东 +5 位作者 董海波 王波 李晖 胡斌 王莹莹 梁良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7期1089-1092,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法(3D-ASL)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5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高级别26例,低级别19例),行常规MRI及3D-ASL检查,于脑血流量图测量肿瘤实性部分灌注最明显区及健侧CBF值,计算TBFmax/CBF健侧比...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法(3D-ASL)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5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高级别26例,低级别19例),行常规MRI及3D-ASL检查,于脑血流量图测量肿瘤实性部分灌注最明显区及健侧CBF值,计算TBFmax/CBF健侧比值;观察全脑灌注情况。结果 45例均获得高质量全脑灌注图。高级别胶质瘤于脑血流量图上显示不同程度高灌注,低级别胶质瘤灌注正常或减低,高低级别胶质瘤TBFmax/健侧比值分别为3.11±1.45、0.86±0.2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例高级别胶质瘤出现瘤体周围血管较健侧扩张,CBF值升高征象。结论 3D-ASL可在术前安全无创地提取胶质瘤灌注信息以判断其级别,并且可评估患者全脑血流量情况,有助于术前制定周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2期2253-2254,共2页
目的研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脑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收的疑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06例,入选者均接受磁共振血管成像(MRA)、3D-ASL、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 目的研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脑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收的疑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06例,入选者均接受磁共振血管成像(MRA)、3D-ASL、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MRA、3D-ASL检查结果,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MRA、3D-ASL诊断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结果经病理诊断106例疑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阳性、阴性各78例、28例;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3D-ASL诊断准确率(93.40%)、特异度(92.86%)、敏感度(93.59%)均高于MRA(67.92%、64.29%、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准确率较高,利于提升疾病检出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 诊断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民 李海歌 +1 位作者 吴亚红 朱建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8期1428-1431,1436,共5页
目的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进行研究。方法纳入45例发病48h内临床疑似AIS患者。所有患者接受磁共振常规序列、血管成像(MRA)、DWI和3D-PCASL检查。根据MRA和DWI表... 目的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进行研究。方法纳入45例发病48h内临床疑似AIS患者。所有患者接受磁共振常规序列、血管成像(MRA)、DWI和3D-PCASL检查。根据MRA和DWI表现,上述患者确诊为AIS病例。在患侧DWI高信号区和对侧镜像脑区勾画感兴趣区(ROI),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并在同一层面勾画同样大小感兴趣区,测量脑血流量(CBF)。采用配对t检验,观察患侧区与镜像区ADC、CBF值的差异;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ADC和CBF值的相关性;回归分析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以比较不同参数及参数组合对AIS诊断的效能。结果患侧DWI信号增高,ADC值较对侧下降:0.50±0.15 VS.0.80±0.13um^2/ms,P<0.001;患侧区ASL灌注减低,CBF较对侧下降:17.04±6.97 VS.(34.14±13.53)ml·100g^(-1)·min^(-1),P<0.001。ADC及CBF呈统计学正相关,(r=0.583,P<0.001)。回归分析及ROC曲线显示,联合ADC及CBF值对AIS诊断效能最高(特异性=93.3%,敏感性=86.7%,曲线下面积=0.955)。结论供血中断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表现ADC值降低,联合DWI和3D-PCASL成像有利于AIS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标记 表观扩散系数 脑血流量 缺血核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诊断非血管性和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应用价值
9
作者 唐玉峰 臧晨 苗园园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6期3039-3042,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诊断非血管性和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随机选取23例非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A组)、23例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B组)以及23例健康的老年人(对照...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诊断非血管性和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随机选取23例非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A组)、23例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B组)以及23例健康的老年人(对照组),选择时间为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运用ASL技术对上述3组人员的认知功能脑区域的脑血流量进行测量,探讨ASL技术对非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和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相较于对照组,A组双侧楔前叶、扣带回等的脑血流灌注下降,双侧额叶、双侧海马等的脑血流灌注升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B组双侧的楔前叶、丘脑等的脑血流灌注下降,双侧额叶、扣带回的脑血流灌注升高(P<0.05);相较于A组,B组右侧颞叶、双侧放射冠的脑血流灌注降低,左侧颞叶、双侧扣带回升高(P<0.05)。结论非血管性和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脑功能区域脑血流灌注特点不同,通过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可有效鉴别两者差异,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脉自标记技术 非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 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效果的评价意义
10
作者 张娴 边灿军 +2 位作者 吕钿 潘瑞根 冯建钜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4期493-495,49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效果的评价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本院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根据溶栓前3D-ASL和弥散加权成像(DWI)的不同匹配情况将患者分为3...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效果的评价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本院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根据溶栓前3D-ASL和弥散加权成像(DWI)的不同匹配情况将患者分为3D-ASL>DWI组(22例)、3D-ASL=DWI组(14例)和3D-ASL<DWI组(7例)。比较三组患者溶栓前后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脑血流量(CBF)值和NIHSS评分的变化,比较三组患者的溶栓疗效,分析溶栓疗效与3D-ASL/DWI匹配的相关性。结果3D-ASL>DWI组和3D-ASL=DWI组患者溶栓治疗后7 d的ADC值和CBF值均增加,NIHS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D-ASL<DWI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C值、CBF值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患者的溶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溶栓疗效与3D-ASL/DWI匹配有明显相关性(r=0.789,P<0.001)。结论3D-ASL可用于评价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灌注的效果,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标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 再灌注治疗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君 诸一吕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10期1735-1737,共3页
目的 评价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对脑内胶质瘤术后同时行放射治疗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3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患者同时行常规MRI增强扫描和3D-ASL检查,其中复发9例,放射性损伤14例,测量异常强化区域... 目的 评价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对脑内胶质瘤术后同时行放射治疗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3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患者同时行常规MRI增强扫描和3D-ASL检查,其中复发9例,放射性损伤14例,测量异常强化区域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脑血流量(CBF)值并对该值进行标准化,求得相对脑血流量(rCBF)值,对两组结果 进行t检验.结果 3D-ASL在胶质瘤复发患者的平均rCBF值为(2.24±0.36),放射性损伤患者的平均rCBF值为(0.93±0.22),t=3.21,P=0.005,故可认为复发组rCBF值显著高于放射损伤组.结论 3D-ASL的rCBF值对胶质瘤术后鉴别肿瘤复发与放射损伤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标记 肿瘤复发 脑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序列动脉内穿行伪影与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敏 陈文亚 张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48-951,共4页
目的 探讨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three 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 3D-pCASL)序列动脉内穿行伪影(arterial transit artifact, ATA)与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 目的 探讨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three 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 3D-pCASL)序列动脉内穿行伪影(arterial transit artifact, ATA)与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5月~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及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患者52例,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16例,非END组36例。所有患者发病2 d内完善头颅MRI常规序列及3D-pCASL序列检查,ATA征定义为3D-pCASL原始图像上低灌注区上游血管的高信号征,表现为条状或点状高信号。END定义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在脑梗死发病3 d内增加2分。分析脑梗死患者3D-pCASL序列上ATA征与发生END的关系。结果 5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患者中,发生END 16例(30.8%)。END组发病时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END组[(11.2±3.5)分vs(7.6±3.2)分,P=0.001],ATA征比例明显低于非END组(18.8%vs 75.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TA征是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64,95%CI:0.012~0.344,P=0.001),发病时NIHSS评分是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04,95%CI:1.090~1.807,P=0.008)。结论 3D-pCASL序列的ATA征与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患者早期预后密切相关,可能与病灶内侧支循环建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标记 梗死 大脑中动脉 侧支循环 磁共振成像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性软脑膜侧支评分与动脉到达伪影评分评估患者脑功能状态的价值:基于3D TOF MRA与3D-ASL成像
13
作者 何艺琳 邓耿颖 +3 位作者 何念慈 宋诗倩 陈伟 张慧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 MRA)下的区域性软脑膜侧支(rLMC)评分、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序列下的动脉到达伪影(ATA)评分与脑功能受损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0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脑...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 MRA)下的区域性软脑膜侧支(rLMC)评分、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序列下的动脉到达伪影(ATA)评分与脑功能受损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0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脑部T1WI、T2WI、T2 FLAIR、3D TOF MRA、3D-ASL检查的48例患者,根据rLMC评分和ATA评分对患者软脑膜侧支状态进行评估,采用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作为评估脑功能状态的参考指标,对三者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rLMC分级的组别之间在ADL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A评分与ADL评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A评分与ADL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rLMC评分和ATA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LMC评分和ATA评分均可作为评估脑功能受损的重要影像学指标,良好的侧支循环能为患者的脑功能状态带来积极的影响,其中二级软脑膜侧支状态的变化可用以预测或评估患者的脑功能状态,以期在临床上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脑膜侧支循环 脑功能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三维动脉自标记 动脉到达伪影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I联合双标记延迟时间3D-ASL可有效评估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病情
14
作者 谭璨 黄丽娟 +2 位作者 邱维加 陈鹏 韦寅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探究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联合双标记延迟时间(PLD)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评估及早期梗死增长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24 h内行常规MRI、DWI、SWI、PLD 1.5 s及2.5 s 3D ASL... 目的探究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联合双标记延迟时间(PLD)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评估及早期梗死增长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24 h内行常规MRI、DWI、SWI、PLD 1.5 s及2.5 s 3D ASL检查,其中21例患者于发病后第7天复查常规头颅MRI、DWI检查,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不对称突出的静脉异常(PVS)及评分、DWI梗死面积、PLD 1.5 s及2.5 s CBF值(梗死区及镜象区、梗死区周围及镜象区)、r CBF值(患侧CBF值/镜象侧CBF值)、PLD 1.5 s、2.5 s缺血半暗带面积、2次检查DWI脑梗死面积增长值、90 d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根据PVS出现情况将患者划分为PVS阳性组、PVS阴性组,分析32例患者组间影像指标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21例患者脑梗死增长值与SWI、ASL指标相关性。结果PVS阳性、阴性组首次NIHSS评分、DWI梗死面积、CBF_(1.5 s梗死周围)、r CBF_(1.5 s梗死周围区)、r CBF_(2.5 s梗死周围区)、CBF_(2.5 s梗死区)、r CBF_(2.5 s梗死区)、PLD 1.5 s及2.5 s缺血半暗带面积、PLD 1.5~2.5 s半暗带面积差、7 d后梗死面积增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7 d后梗死面积增长值与首次检查PVS静脉评分、DWI梗死面积、PLD1.5 s及2.5 s半暗带面积呈正相关(P<0.05),与r CBF_(1.5 s梗死区)、r CBF_(1.5 s梗死周围区)、r CBF_(2.5 s梗死区)、r CBF2.5 s梗死周围区呈负相关(P<0.05)。结论SWI检查PVS征反映了更低的血流灌注、较大的梗死面积、缺血半暗带面积及入院严重程度,对短期内梗死面积增长有一定的预测性,联合ASL多模态功能成像能够更精准了解梗死区域血流灌注状态及脑组织缺氧情况,对指导临床治疗决策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三维动脉自标记成像 不对称突出的静脉异常 急性脑梗死 梗死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pCASL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体积时相对脑血流量阈值的选择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川胜 郑召龙 +4 位作者 李芹 谢福才 陈永升 于海童 牛庆亮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8-21,共4页
目的 探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PLD)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缺血半暗带体积时相对脑血流量(rCBF)阈值的选择。方法 对42例AIS患者进行磁共振(MRI)常规序列成像、3D pCASL及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 目的 探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PLD)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缺血半暗带体积时相对脑血流量(rCBF)阈值的选择。方法 对42例AIS患者进行磁共振(MRI)常规序列成像、3D pCASL及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DSC-PWI),将磁共振弥散成像、3D pCASL和DSC-PWI影像数据导入F-stroke软件自动分析,生成3D pCASL和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以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作为参考标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PLD分别为1 525、2 525 ms时,rCBF<30%、<40%、<5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DSC-PWI缺血半暗带体积的一致性;比较不同rCBF阈值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的差异。结果 3D pCASL PLD为1 525 ms时,rCBF<40%、<5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具有一致性(ICC分别为0.595、0.791,P均<0.01);PLD为2 525 ms时,rCBF<5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具有一致性(ICC=0.577,P<0.01)。PLD为1 525 ms时,rCBF<4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PLD=2 525 ms时rCBF<5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3D pCASL中,1 525 ms和2 525 ms的PLD均可用于定量评估缺血半暗带,并且不同PLD时的rCBF阈值不同:短PLD(1 525 ms)应选择较高的rCBF阈值(<50%),而长PLD(2 525 ms)的rCBF阈值则要高于短PLD(1 525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标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半暗带 相对脑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3D-ASL技术联合ABCD_(2)评分在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伟 任春慧 +7 位作者 常文轩 宫雪梅 冯晨 张晓鹏 程琳 毕博昊 穆实 朱敏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7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联合ABCD_(2)评分在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确诊为前循环TIA的患者64例,完成各项磁共振检查,其中双时相3D-ASL标记...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联合ABCD_(2)评分在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确诊为前循环TIA的患者64例,完成各项磁共振检查,其中双时相3D-ASL标记后延迟时间(PLD)分别为1.5、2.5 s,完成ABCD_(2)评分并进行为期90 d的随访。对3D-ASL图像进行分析,测量脑血流量(CBF)并计算相对脑血流量(rCBF),分析3D-ASL、ABCD_(2)评分对TIA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PLD=1.5 s CBF值、rCBF值均小于PLD=2.5 s;rCBF值与ABCD_(2)评分呈负相关;3D-ASL对TIA患者异常检出率高于MRA;3D-ASL异常组脑梗死发生率高于正常组;不同ABCD_(2)评分风险组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3D-ASL联合ABCD_(2)评分预测TIA患者90 d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07。结论双时相3D-ASL能够发现TIA患者细微灌注改变,反映代偿情况,可作为TIA患者进一步检查的方式,联合ABCD_(2)评分可以有效预测TIA患者90 d预后,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标记 ABCD_(2)评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3D-ASL、DWI及MRA技术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观察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周建昌 纪丽萍 +4 位作者 孙红红 张帆 曹宇佳 刘怀军 江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2169-2173,共5页
目的探讨3D-ASL、DWI、MR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1月收治的TIA患者51例,均行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成像(S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3D-ASL检查。分析患者常规MRI及DWI有无异... 目的探讨3D-ASL、DWI、MR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1月收治的TIA患者51例,均行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成像(S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3D-ASL检查。分析患者常规MRI及DWI有无异常信号,MRA显示脑动脉形态及有无狭窄;对3D-ASL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全脑血流量(CBF)图,分析ASL-CBF图有无异常灌注;在明确灌注减低区,观察低灌注区域有无动脉穿行伪影。结果51例TIA患者的常规MRI及DWI序列均无阳性表现,MRA提示血管管腔狭窄≤25%的9例,管腔狭窄在25%~50%的15例,50%~75%的17例,≥75%的10例。3D-ASL(PLD的数值为1.5s)可以看出,出现脑灌注减低情况的患者32例,占62.74%;3D-ASL(PLD的数值为2.5 s)的数值情况可以看出,脑灌注减低22例(43.13%)。结论3D-ASL有助于早期发现TIA患者局部脑组织灌注异常及程度。3D-ASL结合MRA更好显示血管硬化及有无侧枝循环小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标记技术 脑灌注 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ASL与DWI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前病理分级评估及术后复发预测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志敏 赵御森 朱月香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7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与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前临床病理分级评估及术后复发预测中的联合应用效能。方法34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低级别脑胶质瘤13例,高级别脑胶质瘤21例。术前均行常规磁共振平扫增强、3D-ASL及...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与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前临床病理分级评估及术后复发预测中的联合应用效能。方法34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低级别脑胶质瘤13例,高级别脑胶质瘤21例。术前均行常规磁共振平扫增强、3D-ASL及DWI检查,测量3D-ASL血流灌注图像中的肿瘤实质部分最大肿瘤血流量(TBFmax)和对侧镜像区域的血流量,计算相对血流量(r CBF);同时测量肿瘤实质强化边缘外1 cm内水肿区域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随访患者术后6个月的复发情况。比较术前不同病理级别、复发(术后3个月)与未复发脑胶质瘤患者r CBF及ADC值。采用ROC曲线评估ADC、r CBF及两者联合对脑胶质瘤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3D-ASL CBF灌注图显示,高级别脑胶质瘤呈高血流灌注,低级别脑胶质瘤呈低灌注,r CBF值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6,P<0.05);高、低级别脑胶质瘤近瘤周1 cm内水肿区的ADC值分别为(1.41±0.13)×10-3、(1.44±0.16)×10-3mm2/s,两组比较,t=0.51,P>0.05。与未复发脑胶质瘤患者比较,复发脑胶质瘤患者术前r CBF值高、ADC值低(t=-2.03,P<0.05;t=5.76,P<0.05)。3D-ASL联合DWI预测脑胶质瘤复发的AUC值最大,诊断界值分别为3.45、1.43,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2.90%、85.00%。结论3DASL联合DWI可评估脑胶质瘤术前临床病理分级,并对肿瘤的复发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标记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脑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多模态影像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19
作者 白秋云 甘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4期547-551,共5页
目的评价动脉磁共振多模态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2019年3月收治的TIA患者30例,均行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 ... 目的评价动脉磁共振多模态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2019年3月收治的TIA患者30例,均行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MRA)及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检查。分析患者常规MRI、DWI及MRA有无异常信号影及脑动脉狭窄、闭塞;对ASL图像进行处理后得到全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图,定性、定量分析ASL-CBF图有无异常灌注;并比较ASL标记延迟时间(post-labeling delay,PLD)=1.5s、PLD=2.5s、MRA对TIA患者脑灌注减低的检出率。结果30例TIA患者的常规MRI及DWI序列均无阳性发现,MRA提示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8例(26.7%)。ASL(PLD=1.5s)显示脑灌注减低24例(80.0%),(PLD=2.5s)显示脑灌注减低16例(53.3%)。统计显示(PLD=1.5s)对TIA患者脑灌注减低的检出率高于(PLD=2.5s)检查(χ^2=4.800,P=0.028),ASL(PLD=1.5s、2.5s)对TIA患者脑灌注减低的检出率均高于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43,P<0.0.001;χ^2=4.444,P=0.035)。结论磁共振多模态技术有助于早期发现TIA患者局部脑组织灌注异常及程度;不同PLD对病灶的检出率及范围有差异,较短PLD能提高检出率,较长PLD能更真实反映血管狭窄较严重TIA患者的脑灌注情况,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动脉自标记技术 脑灌注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3D-ASL技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录玲 史纲 +2 位作者 王润强 高井海 谢春 《华夏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32-35,共4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8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TIA患者均采用3D-ASL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MRA检查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目的:探究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8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TIA患者均采用3D-ASL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MRA检查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3D-TOF MRA、3D-ASL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以及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3D-TOF MRA诊断TIA结果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458,P<0.05);3D-ASL诊断TIA结果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692,P<0.05);3D-ASL诊断TIA的敏感度、准确度高于3D-TOF MRA(P<0.05)。结论:磁共振3D-ASL技术诊断TIA敏感度及准确度较高,有利于早期发现TIA患者,并及时进行诊治,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