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
范凌燕
邢国平
吴晓丽
于海宁
郭国财
|
《医学影像学杂志》
|
2024 |
0 |
|
2
|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法在胶质瘤术前的应用价值 |
张玉琴
徐海东
董海波
王波
李晖
胡斌
王莹莹
梁良
|
《医学影像学杂志》
|
2014 |
7
|
|
3
|
常规MRI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胶质瘤复发诊断中的应用 |
杨雷振
吕丽敏
郭雯
赵天平
许晨阳
|
《医学影像学杂志》
|
2019 |
8
|
|
4
|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及准确度分析 |
谢井文
沈比先
黄钢材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8 |
4
|
|
5
|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
王婉
|
《河南医学研究》
CAS
|
2019 |
1
|
|
6
|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
杨君
诸一吕
|
《浙江临床医学》
|
2018 |
1
|
|
7
|
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侯梦
|
《中国医学工程》
|
2020 |
1
|
|
8
|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效果的评价意义 |
张娴
边灿军
吕钿
潘瑞根
冯建钜
|
《浙江临床医学》
|
2022 |
0 |
|
9
|
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 |
杨民
李海歌
吴亚红
朱建国
|
《医学影像学杂志》
|
2017 |
16
|
|
10
|
区域性软脑膜侧支评分与动脉到达伪影评分评估患者脑功能状态的价值:基于3D TOF MRA与3D-ASL成像 |
何艺琳
邓耿颖
何念慈
宋诗倩
陈伟
张慧
|
《分子影像学杂志》
|
2025 |
0 |
|
11
|
3D pCASL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体积时相对脑血流量阈值的选择 |
黄川胜
郑召龙
李芹
谢福才
陈永升
于海童
牛庆亮
|
《山东医药》
CAS
|
2024 |
1
|
|
12
|
APT成像与3D-ASL成像在脑膜瘤分型中的鉴别价值 |
张金环
陈玲
李双红
覃健莉
江宇
彭鹏
李涛
|
《医学影像学杂志》
|
2024 |
1
|
|
13
|
动脉内穿过伪影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体积的预测研究 |
孟云
许开喜
顾宝东
卞光荣
徐行茹
陈隐漪
张云
|
《医学影像学杂志》
|
2021 |
2
|
|
14
|
磁共振3D-ASL技术联合ABCD_(2)评分在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应用价值分析 |
刘伟
任春慧
常文轩
宫雪梅
冯晨
张晓鹏
程琳
毕博昊
穆实
朱敏
|
《中国医药科学》
|
2024 |
1
|
|
15
|
磁共振3D-ASL与DWI在脑血管闭塞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纪宇
邵广瑞
马帅
|
《医学影像学杂志》
|
2016 |
23
|
|
16
|
3.0T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
张玉琴
徐海东
董海波
周进龙
|
《医学影像学杂志》
|
2016 |
20
|
|
17
|
3D-ASL灌注成像与静息态功能MRI在癫痫诊断及鉴别中的价值 |
高云云
杨素君
丁芳芳
王巍巍
|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
2021 |
10
|
|
18
|
3D-ASL与DWI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前病理分级评估及术后复发预测中的联合应用 |
张志敏
赵御森
朱月香
|
《山东医药》
CAS
|
2020 |
11
|
|
19
|
胶质瘤3D—ASL灌注指数与VEGF及ERG蛋白表达相关性研究 |
黄立敏
王涛
雷竹
张著学
王荣品
杨洁
|
《临床医药实践》
|
2019 |
2
|
|
20
|
SWI联合双标记延迟时间3D-ASL可有效评估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病情 |
谭璨
黄丽娟
邱维加
陈鹏
韦寅
|
《分子影像学杂志》
|
202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