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进城 林建华 +2 位作者 李朝龙 刘兴国 季锡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6-308,共3页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拟行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磁共振扫描,运用计算机工作站的三维重建功能,获得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三维图像。结果MRI重建后图像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角...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拟行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磁共振扫描,运用计算机工作站的三维重建功能,获得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三维图像。结果MRI重建后图像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角度旋转,直观显示肝后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大小、形态、走行及相互的解剖关系,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形态。结论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肝移植适应证的选择、术式的选择和术后观察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肝移植 三维图像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诊断及其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葛玲玉 严森祥 +2 位作者 许顺良 黄强 商德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n CTPV)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表现和特征,探讨对本病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4例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图像,观察了其特征性的磁共...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n CTPV)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表现和特征,探讨对本病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4例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图像,观察了其特征性的磁共振门静脉成像的表现,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实验室及彩超检查,其中14例经手术治疗,2例肝癌门脉主干癌栓伴CTPV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本组24例CTPV以门静脉主干CTPV为主10例,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均受累者8例,单纯左支或右支4例,肠系膜上静脉水平发生者2例。9例门静脉成像清楚地显示,数条迂曲的侧支循环静脉跨过阻塞部位向肝内匐形延伸,其中7例可在网状、管状扩张的门静脉内见细条状、小点状低信号的栓子,6例清楚地显示,门静脉全程多条细小迂曲的侧支循环静脉缠绕在一起,扭曲成网状血管结构的影像,其它15例见离肝性侧支循环静脉走行、分布情况。结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能准确地提供CTPV位置、严重程度的信息,可直观地评价CTPV,为临床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提供更多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海绵状/诊断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方法 成像 三维/方法 回顾性研究 门静脉 海绵样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下静脉: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钟唐力 张小明 +3 位作者 赵建农 曾南林 蹇素 舒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0-574,共5页
目的研究肠系膜下静脉(IMV)在3D动态增强MRA(DCE MRA)的显示及其汇入门静脉系统的方式,并探讨正常人与肝硬化患者IMV的变化情况。方法217例行腹部增强MRI扫描的连续性病例。静脉注射Gd-DTPA,冠状面3D FSPGR动态增强。在工作站作图像后处... 目的研究肠系膜下静脉(IMV)在3D动态增强MRA(DCE MRA)的显示及其汇入门静脉系统的方式,并探讨正常人与肝硬化患者IMV的变化情况。方法217例行腹部增强MRI扫描的连续性病例。静脉注射Gd-DTPA,冠状面3D FSPGR动态增强。在工作站作图像后处理,用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显示IMV。观察IMV的显示情况和汇入门静脉系统的方式。其中经临床证实的肝硬化患者24例,无肝疾病及相关疾病患者30例(正常组),测量IMV的直径,并进行比较。结果217例中191例(88%)显示IMV主干,53例(24%)显示一级分支,20例(9%)显示二级分支。显示IMV主干的191例中,IMV汇入脾静脉占45%,汇入门静脉汇合处占18%,汇入肠系膜上静脉占37%。肝硬化组中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直径明显大于正常组(P<0.05),但IMV直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DCEMRA可较好地显示IMV及其分支,大部分IMV汇入脾静脉,肝硬化患者IMV不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下静脉 动态增强 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质量控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国英 王守沪 +3 位作者 郁冰冰 肖越勇 李杰 孙振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5期489-490,共2页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图象分析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例使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天缘 冷晓明 +1 位作者 刘斯润 黄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10-114,共5页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的技术特点和其在临床疾病诊断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4 5例行三维动态增强MRA检查的患者 ,其中血管病变 2 8例 ,肿瘤 12例 ,正常 5例 ,分为颈部、胸部、腹盆部、上肢及下肢 5部分。经静脉注入Gd -...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的技术特点和其在临床疾病诊断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4 5例行三维动态增强MRA检查的患者 ,其中血管病变 2 8例 ,肿瘤 12例 ,正常 5例 ,分为颈部、胸部、腹盆部、上肢及下肢 5部分。经静脉注入Gd -DTPA ,三维FSPGR序列冠状位扫描 ,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血管 ,其中下肢血管 11例采用三段移床法扫描 ,能一次全程显示腹盆及下肢血管树情况。结果 :靶血管显示优者 2 8例 ,良者 15例 ,差者 2例。优良率为 95 6 %。结论 :三维增强MRA对颈、胸、腹盆部、上肢及下肢大血管病变显示良好 ,不但能清楚显示血管本身病变、病变与血管关系、血管与周围组织关系 ,而且在血管侧枝循环方面甚至优于DSA。特别是三段移床动态扫描腹盆部及下肢血管 ,能一次全程显示从腹主动脉分叉到足部的动脉血管树 ,更直观、整体。对腹盆部肿瘤患者 ,能较好的显示血管与肿瘤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成像 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责任斑块的价值
6
作者 李帅 金韵 +3 位作者 田霞 张雪凤 彭雯佳 田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8-734,共7页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分析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特征,明确其在责任斑块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93例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分析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特征,明确其在责任斑块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93例后循环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平均年龄为(62.94±9.70)岁,男67例、女26例。基于T1加权成像(T1WI)和T1WI增强图像分析斑块的影像学特征,包括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最狭窄层面最大管壁厚度、最狭窄层面最小管壁厚度、狭窄率、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偏心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及斑块内出血情况。对比分析责任斑块组与非责任斑块组影像学特征的差异,其中责任斑块定义为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症状,且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加权成像(T2-FLAIR)上相对应的责任血管供血区出现高信号,即新鲜梗死;非责任斑块定义为患者出现可疑缺血性脑卒中/TIA的临床症状,但头颅MRI DWI和T2-FLAIR上相对应的责任血管供血区均未出现异常高信号。结果责任斑块组患者61例,非责任斑块组患者32例。责任斑块组的高脂血症患者所占比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及斑块内出血发生率均高于非责任斑块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OR=1.799,95%CI 1.303~2.484,P<0.001)、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OR=1.076,95%CI 1.027~1.128,P=0.002)及斑块内出血(OR=30.708,95%CI 2.563~367.925,P=0.007)与责任斑块独立相关。结论NIHSS评分、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及斑块内出血是后循环非狭窄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责任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指标可能有助于识别此类责任斑块,并能够识别具有此类特征斑块的个体,从而为早期预防性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 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后循环 缺血性卒中 责任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敏 张晨 +7 位作者 田丹丹 屈慧云 郭林雅 杜慧宇 黄琦 刘芷兰 王伊菲 郝义彬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172例患者,按肾动脉DSA结果分为ARAS组(n=107... 目的:探讨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172例患者,按肾动脉DSA结果分为ARAS组(n=107)和非ARAS组(n=6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NCE-MRA对ARAS的诊断价值,以肾动态显像测得的两侧GFR差值及比值单独或联合NCE-MRA诊断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对ARAS的诊断价值。结果:NCE-MRA与肾动脉DSA诊断ARAS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28,P<0.001),NCE-MRA诊断ARA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2.52%,90.77%、91.86%、94.29%、88.06%;双肾GFR比值及差值用于诊断ARAS的AUC为0.771和0.708,最佳诊断界值为1.371和13.900 mL/(min·1.73 m^(2)),敏感度为52.3%和45.8%,特异度为90.8%和89.2%;GFR比值及差值联合NCE-MRA诊断ARAS的AUC分别为0.948和0.942,敏感度为95.3%和94.4%,特异度均为89.2%。结论:NCE-MRA对ARAS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联合肾动态显像可提高对ARAS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动态显像 肾小球滤过率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技术参数对血管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吴何嘉 王秀河 +1 位作者 史长征 陈汉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4-417,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DCE MRA)技术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06例行三维动态增强血管造影检查的病例,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以下方法成像:①智能(smart)跟...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DCE MRA)技术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06例行三维动态增强血管造影检查的病例,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以下方法成像:①智能(smart)跟踪法;②test小剂量测试法;③经验法。同时将可变参数进行对比,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三组间图像质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8)。测试法成像质量优率最高。K空间中心充填和K空间顺序充填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5),K空间中心充填图像质量好于K空间顺序充填。结论:3种3D DCE MRA成像方法中,test小剂量团注测试法是3D-DCE MRA成像最佳的延时时间计算方法,其成像质量最佳。高质量的3D DCE MRA图像依赖于患者的配合、合理的扫描序列及参数选择、最佳扫描延迟时间的把握、合理的造影剂剂量和注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维动态血管成像 扫描参数 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技术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17
9
作者 罗健君 李晓兵 +4 位作者 许建铭 须同禄 刘仁坚 秦明明 汤建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6期891-893,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 ( 3DCE MRA)的技术方法和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采用 1.5T高场强磁共振检查仪 ,对 3 8例病人进行靶血管 3DCE MRA检查。其中脑动脉 14例 ,颈动脉 9例 ,胸主动脉 8例 ,门静脉4例 ,股动脉 3例... 目的 探讨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 ( 3DCE MRA)的技术方法和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采用 1.5T高场强磁共振检查仪 ,对 3 8例病人进行靶血管 3DCE MRA检查。其中脑动脉 14例 ,颈动脉 9例 ,胸主动脉 8例 ,门静脉4例 ,股动脉 3例。成像技术包括 3DCE MRA增强前后图像数据减影 ,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MIP)及多平面重建 (MPR)。结果 图像质量优良者达 97.4% ,能够清楚显示靶血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病变部位及其狭窄程度。 2 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和 /或手术证实。结论 高质量的 3DCE MRA图像依赖于注药后最佳的延时扫描时间、合适的注射速率、注射总量、扫描序列及其参数以及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图像处理 三维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在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0
作者 刘畅 刘静红 方鑫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T2 star-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序列中R2^(*)值、相位值、幅度值在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行ESWAN检查、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45例T2WI低信... 目的探讨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T2 star-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序列中R2^(*)值、相位值、幅度值在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行ESWAN检查、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45例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患者(共145个病灶,恶性病变112个,良性病变33个)的术前MRI图像。在肿瘤最大面积的层面上绘制肿瘤T2WI低信号的感兴趣区。通过Kruskal-Wallis检验、卡方检验对参数进行比较,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联合,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并且绘制其鉴别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采用DeLong检验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R2^(*)值和幅度值鉴别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R2^(*)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9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29~0.937,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3%、72.7%;幅度值的AUC为0.869(95%CI:0.803~0.920,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6%、81.8%;相位值的AUC为0.563(95%CI:0.478~0.645,P=0.24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7.9%、54.6%;R2^(*)值联合幅度值的AUC为0.886(95%CI:0.823~0.933,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3%、72.7%;R2^(*)值联合病变长径的AUC为0.894(95%CI:0.832~0.939,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0%、81.8%;幅度值联合病变长径的AUC为0.858(95%CI:0.790~0.910,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9%、90.9%。结论R2^(*)值、R2^(*)值联合病变长径、R2^(*)值联合幅度值是鉴别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的有效方法,R2^(*)值联合病变长径具有更好的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磁共振成像 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颖 赖利 +1 位作者 王新 陆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397-2399,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的定量评价价值。方法总共38例病理证实胶质瘤患者使用3.0T磁共振仪器进行包括动态对比增强的磁共振检查,获得胶质瘤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的最大值...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的定量评价价值。方法总共38例病理证实胶质瘤患者使用3.0T磁共振仪器进行包括动态对比增强的磁共振检查,获得胶质瘤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的最大值。不同级别胶质瘤的Ktrans值和Ve值的差异;Ktrans值、Ve值和胶质瘤分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Ⅱ级胶质瘤Ktrans值(0.028±0.011 min-1)与Ve值(0.081±0.044)均低于Ⅲ级(0.105±0.025 min-1,0.456±0.079)和Ⅳ级(0.138±0.053 min-1,0.512±0.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Ⅲ级和Ⅳ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值、Ve值和胶质瘤分级,Ktrans值和Ve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可以定量评价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并可用于胶质瘤术前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胶质瘤 容积转运常数 血管外细胞外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及延时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肝血管瘤诊断的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殷信道 王丽萍 +6 位作者 李克 王薇 卢铃铨 张林 吴前芝 姜玲 冯晓源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392-395,共4页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及延迟增强扫描磁共振成像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34例肝血管瘤病人行常规MRT-WI、T2WI横断面扫描。经肘静脉手推团注0.1mmol/kg体重Gd—DTPA后,再推入10ml生理盐水冲洗后(推入时间5—6s)行射频毁...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及延迟增强扫描磁共振成像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34例肝血管瘤病人行常规MRT-WI、T2WI横断面扫描。经肘静脉手推团注0.1mmol/kg体重Gd—DTPA后,再推入10ml生理盐水冲洗后(推入时间5—6s)行射频毁坏傅立叶采集稳态技术T1WI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及邻近肝实质增强。结果:共发现肝血管瘤病灶67个。动态增强见46个病灶呈边缘不连续样的结节样强化,21个病灶呈周边不规则强化或迅速强化充填;5个病灶动态增强早期见引流静脉强化,14个瘤周肝实质强化。延迟增强扫描见53个病灶完全充填强化,14个病灶显示斑片状或裂隙状的低信号未充填区。结论: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显示肝血管瘤及邻近实质强化方式,延迟增强显示病灶的充填程度,两者结合更有利于肝血管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 延时增强 血管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肿瘤新生血管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帆 常双会 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977-980,共4页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是目前用于早期评价抗血管新生和血管干扰治疗效果的方法。文中综述了T1加权DCE-MRI数据采集及数据分析,以及DCE-MRI在评价肿瘤血管新生以及抗肿瘤...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是目前用于早期评价抗血管新生和血管干扰治疗效果的方法。文中综述了T1加权DCE-MRI数据采集及数据分析,以及DCE-MRI在评价肿瘤血管新生以及抗肿瘤血管新生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肿瘤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肾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钱明珠 林伟 +3 位作者 姜丽 黄敏华 王建梅 魏倩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688,共2页
目的讨论如何提高肾动脉的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的成功机率。方法33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进行3DCE-MRA检查,均采用先行试验性团注造影剂扫描,再采用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技术作斜冠状位的腹主动脉及肾动脉的3DCE-MRA,通过图像... 目的讨论如何提高肾动脉的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的成功机率。方法33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进行3DCE-MRA检查,均采用先行试验性团注造影剂扫描,再采用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技术作斜冠状位的腹主动脉及肾动脉的3DCE-MRA,通过图像后处理,获得类似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图像。结果本组病例均得到准确的延迟扫描时间,抓采到造影剂到达肾动脉峰值图像。结论检查的主要创新在于:采用卵圆中心法扫描(决定图像对比分辨率),而不是按顺序充填K空间;建立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综合病人年龄、血液循环时间、曲线斜率等以确定延迟扫描时间;择层、择范围、多角度图像重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肾动脉造影 卵圆中心法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系统三维造影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江 陈晓海 +2 位作者 周康荣 颜志平 王建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0-642,655,共4页
目的 评价三维造影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3DCEMRA)显示肝动脉系统的价值。方法  4 0例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动脉系统 3DCEMRA成像。评价 3DCEMRA显示肝动脉系统的显影质量 ,诊断肝动脉系统解剖和变异的能力。 3DCEMRA的结果与常规血管造... 目的 评价三维造影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3DCEMRA)显示肝动脉系统的价值。方法  4 0例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动脉系统 3DCEMRA成像。评价 3DCEMRA显示肝动脉系统的显影质量 ,诊断肝动脉系统解剖和变异的能力。 3DCEMRA的结果与常规血管造影术 (32例 )或手术 (8例 )对照。结果 所有病例 ,3DCEMRA清楚显示肝动脉系统。 3DCEMRA准确显示所有 31例肝动脉系统的正常解剖。 3DCEMRA检出 9例解剖变异中的 7例。 3DCEMRA显示肝动脉解剖与变异的总体准确性为 95 %。 3DCEMRA又可显示肝内肿瘤染色、动静脉瘘形成以及肝动脉受累情况。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 MRA 血管成像 增强磁共振 造影剂 解剖 诊断 CE 三维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糖尿病足病外周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孟利民 张挽时 +6 位作者 宋云龙 毕永民 王东 吴冰 方红 祝红线 袁群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3D CE MRA在糖尿病足病外周动脉病变检查中的成像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临床怀疑外周动脉病变的糖尿病足病患者,运用MR 3D FLASH自减影序列行CE MRA检查,检查范围自腹主动脉下段至足背动脉,对靶血管作最大强度投影(MIP)... 目的:探讨3D CE MRA在糖尿病足病外周动脉病变检查中的成像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临床怀疑外周动脉病变的糖尿病足病患者,运用MR 3D FLASH自减影序列行CE MRA检查,检查范围自腹主动脉下段至足背动脉,对靶血管作最大强度投影(MIP)重组。另对其中4例小腿及足部动脉单独行二次增强扫描(Gd-DTPA 15ml,2.5ml/s)。对外周动脉进行观察,分析其狭窄情况并分级。结果:所有患者显示目标动脉基本满意,血管解剖形态较清晰,病变显示较明确。正常或轻度狭窄169个节段,中度狭窄94个节段,重度狭窄45个节段,闭塞49个节段。结论:3D CEMRA在糖尿病足病外周动脉病变检查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尚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成像 三维 糖尿病足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NSE技术在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葛雅丽 赵海涛 +6 位作者 郑敏文 张劲松 宦怡 李科 魏光权 韩月东 常英娟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10期723-725,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敏感编码技术在腹部动态增强血管成像 (DCE MRA)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将疑有腹部血管疾病的 40例患者分为二组 ,实验组 2 0例使用SENSE技术扫描 ;另外 2 0例为对照组 ,直接行DCE MRA扫描。结果 :对照组 2 0例中 ,13例... 目的 :探讨磁共振敏感编码技术在腹部动态增强血管成像 (DCE MRA)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将疑有腹部血管疾病的 40例患者分为二组 ,实验组 2 0例使用SENSE技术扫描 ;另外 2 0例为对照组 ,直接行DCE MRA扫描。结果 :对照组 2 0例中 ,13例因患者呼吸配合好 ,图像清晰 ,其中 5例显示了动、静脉不同时相 ,8例由于扫描时间长 ,得到动、静脉均显影的图像。其余 7例因屏气配合不好 ,图像出现伪影 ,为诊断带来了困难。实验组 2 0例患者由于扫描时间明显缩短 ,均获得了清晰且不同时相的图像。结论 :SENSE技术的使用大大地缩短了扫描时间 ,使腹部DCE MRA可不受呼吸影响 ,并能获得不同时相血管强化图像 ,明显改善了DCE MRA影像的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SE技术 应用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腹部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志田 袁曙光 +6 位作者 闫东 王家平 普成荣 郭立 赵新湘 段丽芬 杨菲菲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4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对原位肝移植(OLT)出入肝脏的血管进行术前评估及术后监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移植患者术前20例及术后13例患者的3DCE-MRA图像,包括血管主干及其分支的显示、癌栓及血管狭窄的情况。...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对原位肝移植(OLT)出入肝脏的血管进行术前评估及术后监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移植患者术前20例及术后13例患者的3DCE-MRA图像,包括血管主干及其分支的显示、癌栓及血管狭窄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3DCE-MRA检查均获成功,其MRI图像重组后可以很好地显示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的走行、癌栓及血管变异情况。结论3DCE-MRA具有无创、安全、快捷、准确、无辐射等优点,是原位肝移植术前评估及术后监测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肝移植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静脉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被引量:3
19
作者 邬晴媛 林江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9期972-976,共5页
关键词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腔静脉 血栓闭塞性疾病 放射治疗后 中心静脉导管 影像学检查 静脉系统 静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流成像对指导肺癌手术的价值
20
作者 黄飚 梁长虹 +3 位作者 王小冰 陈刚 黄美萍 黄国富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研究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流成像 ( 3DDCEMRA)对肺癌侵犯血管的显示能力 ,探讨MRA术前对手术计划的指导价值。方法 :肺癌患者 2 6例 ,除常规MR检查外 ,注射Gd DTPA 0 .2mmol/kg后 ,冠状面动态三维超快速梯度回波采集 ,最大强度投... 目的 :研究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流成像 ( 3DDCEMRA)对肺癌侵犯血管的显示能力 ,探讨MRA术前对手术计划的指导价值。方法 :肺癌患者 2 6例 ,除常规MR检查外 ,注射Gd DTPA 0 .2mmol/kg后 ,冠状面动态三维超快速梯度回波采集 ,最大强度投影法 (MIP)重建。分析肺癌与血管的关系 ,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2 6例中 2 5例肺部不同时相的血管显示清晰 ,9例肿瘤贴邻血管 ,另 16例可见肿瘤粘连或包绕大血管。结论 :3DDCEMRA可清晰显示肺段以上的肺动脉和肺静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流成像 肺癌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