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包娜 蒋涛 +2 位作者 翟仁友 姜桦 崔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 评价双倍剂量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技术 ( 3DDCE 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2 2例怀疑有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均接受超声、双倍剂量 3DDCE MRA和DSA检查。动态增强MRA图像采用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和多平面投影重组法 (MPR... 目的 评价双倍剂量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技术 ( 3DDCE 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2 2例怀疑有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均接受超声、双倍剂量 3DDCE MRA和DSA检查。动态增强MRA图像采用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和多平面投影重组法 (MPR)重建。应用颈总动脉法 (CCM )测量狭窄率。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将超声、3DDCE MRA与其对比 ,评价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性、高估和低估狭窄的情况。结果 ① 2 2例 44条颈内动脉中 ,DSA诊断 17条为正常 ,2 7条呈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 ,轻度狭窄 2条 ,中度 8条 ,重度 12条 ,闭塞 5条。 3DDCE MRA与DSA诊断一致者为 40条 ( 90 .9% ) ,3条高估 ,1条低估。②以阴性 (正常 )和阳性 (狭窄或闭塞 )为判断点时 ,3DDCE MRA较超声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高 ,分别为 10 0 %、82 .4%、93 .2 %与 96.3 %、5 8.8%、81.8%。③以 70 %狭窄为判断点时 ,3DDCE 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更明显优于超声 ,分别为 94.1%、96.3 %、95 .5 %与 64 .7%、88.9%、79.5 %。结论 与超声检查相比 ,3DDCE MRA评价颈动脉狭窄更可靠 ,它是一种更具先进性的无创检查方法。超声和 3DDCE MRA结合使用能够在颈动脉狭窄的筛选、诊断及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 颈动脉狭窄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质量控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国英 王守沪 +3 位作者 郁冰冰 肖越勇 李杰 孙振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5期489-490,共2页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图象分析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造影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朱希松 吴渭贤 +2 位作者 章跃武 毛明香 张露刚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造影 ( 3DDCE MRP)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6例门静脉癌栓患者行 3DDCE MRP检查 ,观察其门静脉癌栓在 3DDCE MRP上的表现 ,并与常规MRI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 2 6例门静脉显示满意。 ...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造影 ( 3DDCE MRP)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6例门静脉癌栓患者行 3DDCE MRP检查 ,观察其门静脉癌栓在 3DDCE MRP上的表现 ,并与常规MRI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 2 6例门静脉显示满意。 3DDCE MRP均显示了癌栓所致相应部位门脉阻塞征象 ,2 1例示肝门部侧支血管 ,形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结论 :3DDCE MRP是诊断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 ,尤其在显示由此引起的侧支循环方面有很大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 门静脉造影 门静脉癌栓 影像学诊断 肝门部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进城 林建华 +2 位作者 李朝龙 刘兴国 季锡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6-308,共3页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拟行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磁共振扫描,运用计算机工作站的三维重建功能,获得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三维图像。结果MRI重建后图像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角...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拟行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磁共振扫描,运用计算机工作站的三维重建功能,获得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三维图像。结果MRI重建后图像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角度旋转,直观显示肝后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大小、形态、走行及相互的解剖关系,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形态。结论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肝移植适应证的选择、术式的选择和术后观察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肝移植 三维图像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流成像对指导肺癌手术的价值
5
作者 黄飚 梁长虹 +3 位作者 王小冰 陈刚 黄美萍 黄国富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研究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流成像 ( 3DDCEMRA)对肺癌侵犯血管的显示能力 ,探讨MRA术前对手术计划的指导价值。方法 :肺癌患者 2 6例 ,除常规MR检查外 ,注射Gd DTPA 0 .2mmol/kg后 ,冠状面动态三维超快速梯度回波采集 ,最大强度投... 目的 :研究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流成像 ( 3DDCEMRA)对肺癌侵犯血管的显示能力 ,探讨MRA术前对手术计划的指导价值。方法 :肺癌患者 2 6例 ,除常规MR检查外 ,注射Gd DTPA 0 .2mmol/kg后 ,冠状面动态三维超快速梯度回波采集 ,最大强度投影法 (MIP)重建。分析肺癌与血管的关系 ,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2 6例中 2 5例肺部不同时相的血管显示清晰 ,9例肿瘤贴邻血管 ,另 16例可见肿瘤粘连或包绕大血管。结论 :3DDCEMRA可清晰显示肺段以上的肺动脉和肺静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流成像 肺癌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3D DCE MRA诊断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祖望 周康荣 +5 位作者 林江 王佩芬 杨军 沈继章 陈财忠 施伟斌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3DDCE MRA 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价值及其检查技术。材料和方法:共作主动脉夹层28 例3DDCEMRA 检查。采用3DFSGR,团注Gd - DTPA20ml。屏气扫描时间16 ~22 秒。经工作站进行MIP ... 目的:探讨3DDCE MRA 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价值及其检查技术。材料和方法:共作主动脉夹层28 例3DDCEMRA 检查。采用3DFSGR,团注Gd - DTPA20ml。屏气扫描时间16 ~22 秒。经工作站进行MIP 和MPR 重建。结果:分析28 例主动脉夹层3DDCE MRA 表现,发现3DDCE MRA 对主动脉夹层的上下范围,内膜片、破口、真假两腔以及分支受累情况均能满意显示。比较MIP,MPR 及原始图像对内膜片的显示和MIP 及MPR 对分支受累的显示,发现MPR 及原始图像对内膜片的显示优于MIP。MPR 对分支受累的显示优于MIP。结论:在常规MRI 检查基础上,辅以3DDCE MRA 技术,将大大提高MR 对主动脉夹层的显示和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三维动态增强 NMR 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MR成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及其可切除性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龙玉 孔祥泉 +5 位作者 徐海波 刘定西 杨帆 熊茵 于群 彭振军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4期237-240,共4页
目的 :探讨多种MR成像技术对胰腺癌诊断及其手术可切除性判断的价值。方法 :1 8例经手术和 /或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进行了磁共振检查 ,采用的磁共振序列分别为 :GRET1 WI,TSET2 WI,脂肪抑制GRET1 WI,延迟增强GRET1 W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目的 :探讨多种MR成像技术对胰腺癌诊断及其手术可切除性判断的价值。方法 :1 8例经手术和 /或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进行了磁共振检查 ,采用的磁共振序列分别为 :GRET1 WI,TSET2 WI,脂肪抑制GRET1 WI,延迟增强GRET1 W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MRCP)和三维动态对比增强MRA(3DDCEMRA)。肿瘤累及胰周血管根据程度依次分为 0~ 4级。结果 :1 8例胰腺癌肿瘤病灶 ,在GRET1 WI上均呈稍低信号 ,TSET2 WI上均呈稍高信号。脂肪抑制GRET1 WI上所有肿瘤均呈明显低信号 ,延迟增强GRET1 WI上肿瘤表现环形不规则强化 1 4例 ,均匀强化 4例 ,但均低于正常胰腺强化。MRCP显示胆总管与主胰管均扩张表现为典型“双管征”8例。在 3DDCEMRA上 ,根据肿瘤与血管周径接触面 >1 / 2为不能切除的标准 ,则门静脉受累 56 % (1 0 / 1 8) ,脾静脉受累 39% (7/ 1 8) ,肠系膜上静脉受累 67%(1 2 / 1 8) ,腹腔干及主要分支受累 2 2 % (4/ 1 8)及肠系膜上动脉受累 1 7% (3/ 1 8)。MRI判断 2例可完全手术切除 ,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 :MRI快速扫描序列、脂肪抑制技术、MRCP及 3DDCEMRA四大MR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能提供胰腺癌诊断及手术可切除性判断的必需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诊断 可切除性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MRA MRI快速扫描序列 脂肪抑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DUS、CE-MRA诊断糖尿病并下肢动脉重度狭窄的效能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思 刘玥 +2 位作者 兰姗 曾蕾 谭利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2-387,共6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彩色多普勒超声(DUS)、三维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3种诊断方法在评估糖尿病并下肢动脉重度狭窄方面的效能。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糖尿病并发下...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彩色多普勒超声(DUS)、三维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3种诊断方法在评估糖尿病并下肢动脉重度狭窄方面的效能。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狭窄的106例患者,患者均通过CTA、DUS、CE-MRA任意一种诊断方法确诊,且均行数字成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DSA诊断结果显示,1~3级动脉分支为重度狭窄的动脉条数分别为17、38、11。DUS诊断动脉1级分支、动脉2级分支、动脉3级分支重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AUC分别为75.00%、96.39%、88.78%、0.875;81.82%、90.91%、88.89%、0.909;55.56%、97.75%、93.88%、0.778。CE-MRA诊断动脉分支1级、动脉分支2级、动脉分支3级重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AUC分别为90.91%、94.23%、93.65%、0.955;80.00%、94.74%、88.89%、0.880;55.00%、96.23%、88.89%、0.750。CTA诊断动脉分支1级、动脉分支2级、动脉分支3级重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AUC分别为90.91%、97.30%、97.65%、0.964;94.12%、97.66%、96.47%、0.972;85.71%、89.72%、97.65%、0.988。结论CTA、DUS、CE-MRA3种方法对糖尿病下肢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CTA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下肢动脉重度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三维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