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线顶管的三维力学模型理论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27
1
作者 朱合华 吴江斌 潘同燕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2-495,共4页
大口径急曲线顶管施工技术已经在上海地区得到成功的应用,但曲线顶管施工对周围土体稳定性影响和管体结构受力、位移的空间变化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试图从经典弹性力学基本原理出发,利用壳体理论和温克尔假设建立曲线顶管与土体相... 大口径急曲线顶管施工技术已经在上海地区得到成功的应用,但曲线顶管施工对周围土体稳定性影响和管体结构受力、位移的空间变化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试图从经典弹性力学基本原理出发,利用壳体理论和温克尔假设建立曲线顶管与土体相互作用的三维力学模型,以模拟曲线顶管在软土地层中的施工力学性态。给出了曲线顶管纵向和法向位移的理论解,并进而给出了结构的内力和地层抗力。与具体工程实测位移比较表明,位移的理论解和实测值有相当的一致性,本文的理论结果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顶管 三维力学模型 薄壳理论 温克尔假设 地下管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石混凝土三维力学模型建模方法 被引量:10
2
作者 方秦 闫鹏 +2 位作者 张锦华 赵佩胜 程振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0,共6页
为建立堆石混凝土三维力学模型,首先采用三维随机多面体来模拟堆石颗粒,提出了堆石颗粒的空间随机分布算法和密实算法;其次提出了自密实混凝土填充算法,生成了堆石混凝土三维力学模型;最后利用建立的三维力学模型,分析了单轴受压条件下... 为建立堆石混凝土三维力学模型,首先采用三维随机多面体来模拟堆石颗粒,提出了堆石颗粒的空间随机分布算法和密实算法;其次提出了自密实混凝土填充算法,生成了堆石混凝土三维力学模型;最后利用建立的三维力学模型,分析了单轴受压条件下,堆石混凝土结构组成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堆石混凝土三维力学模型不仅能够反映堆石颗粒大小、形状和空间分布的随机性,还能反映其密实过程和堆石体骨架对堆石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以弥补试验条件的限制,为进一步研究堆石混凝土力学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混凝土 三维力学模型 数值模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流场中液滴形变的三维力学模型初探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红光 董守平 +2 位作者 刘国彪 王彦丽 姜雪梅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6,共4页
分析了油水乳化液中分散相液滴的受力及形变,从理论上提出了剪切流场中液滴形变的三维力学模型。通过实验观测了液滴在由两个同心圆筒形成的旋转剪切流场中的变形情况,并对建立的三维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测量结果表明:实验观测值和理... 分析了油水乳化液中分散相液滴的受力及形变,从理论上提出了剪切流场中液滴形变的三维力学模型。通过实验观测了液滴在由两个同心圆筒形成的旋转剪切流场中的变形情况,并对建立的三维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测量结果表明:实验观测值和理论值有较好的一致性。未加乳化剂时,在z方向上,随着液滴拉伸率的增加,液滴的变形收缩系数也随之增加;与未加乳化剂时相比,加入乳化剂时液滴的变形收缩系数偏离理论值更大;对于有表面活性剂的自由液滴来说,液滴破裂所需要的临界剪切率比没有表面活性剂时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流场 液滴形变 剪切应力 收缩系数 拉伸率 三维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油杆偏磨三维力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苗长山 黄源琳 +1 位作者 王旱祥 王艳红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8-31,共4页
对抽油机井的杆柱运动状态、杆柱所受的各种摩擦力进行分析与计算,考虑抽油杆柱的约束条件和井斜角、方位角的变化等边界条件后,建立了抽油杆柱的三维受力模型。对模型进行相关分析,找出了在定向井、水平井里容易发生偏磨的部位,从而指... 对抽油机井的杆柱运动状态、杆柱所受的各种摩擦力进行分析与计算,考虑抽油杆柱的约束条件和井斜角、方位角的变化等边界条件后,建立了抽油杆柱的三维受力模型。对模型进行相关分析,找出了在定向井、水平井里容易发生偏磨的部位,从而指导杆柱的优化设计和优化配套防偏磨工艺,解决现场存在的管杆偏磨问题,延长油井的生产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杆 偏磨 三维力学模型 防偏磨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井抽油杆三维力学模型及在偏磨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王一平 李明忠 +1 位作者 张玉晓 姚志良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68,117,共4页
杆管偏磨是油田开发过程中有杆泵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井眼弯曲和抽油杆柱失稳屈曲是导致杆管偏磨的重要原因。文章依据微元分析理论,对运动状态下的抽油杆柱进行了受力分析,建立了描述抽油杆柱在定向井中受力状态的三维力学模型,模型采... 杆管偏磨是油田开发过程中有杆泵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井眼弯曲和抽油杆柱失稳屈曲是导致杆管偏磨的重要原因。文章依据微元分析理论,对运动状态下的抽油杆柱进行了受力分析,建立了描述抽油杆柱在定向井中受力状态的三维力学模型,模型采用波动方程的形式,考虑了井眼轨迹、杆柱组合、抽油泵以及流体的影响,通过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实例计算表明,该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定向井中抽油杆的偏磨位置以及偏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井 井眼轨迹 抽油杆 偏磨 三维力学模型 有限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kyes-Ali模型盾构刀具切削软土三维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振兴 周建军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8-112,共5页
为研究盾构法施工过程中任意位置刀具与软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朗肯被动土压理论,以Mckyes-Ali理论建立的耕作刀具切土阻力模型为基础,考虑切削土与刀具、地层的法向力、黏聚力以及自身重力等,引入表示切刀任意位置的参变量L和Ψ,根据... 为研究盾构法施工过程中任意位置刀具与软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朗肯被动土压理论,以Mckyes-Ali理论建立的耕作刀具切土阻力模型为基础,考虑切削土与刀具、地层的法向力、黏聚力以及自身重力等,引入表示切刀任意位置的参变量L和Ψ,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建立任意位置刀具的切削软土三维力学模型。最后,通过与已有模型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通过编制Excel计算界面,保证了该模型工程应用的可行性。该模型适用于盾构任意位置切刀的受力分析,为刀盘刀具的地质适应性设计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切刀受力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刀具 软土 朗肯被动土压力 Mckyes-Ali阻力模型 三维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群蠕变突变三维力学模型构建及稳定性精确预测 被引量:7
7
作者 任红岗 汪旭光 +1 位作者 谭卓英 夏志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114-3126,共13页
针对双向分层条式充填采矿法空区群特点,系统地构建顶板和矿柱为一体的三维空间力学模型,引入弹性力学和结构力学相关理论,推导出3种边界条件下顶板中心下沉挠度的曲线方程。综合运用突变和蠕变理论,从能量转化角度阐明采空区群突变机理... 针对双向分层条式充填采矿法空区群特点,系统地构建顶板和矿柱为一体的三维空间力学模型,引入弹性力学和结构力学相关理论,推导出3种边界条件下顶板中心下沉挠度的曲线方程。综合运用突变和蠕变理论,从能量转化角度阐明采空区群突变机理,建立采空区群系统突变失稳计算流程,导出采空区群顶板蠕变微分方程,实现对采空区群突变失稳规律和稳定时限的精确预测,通过实例计算和数值模拟分析,验证其有效性。此外,全面分析影响采空区群稳定性的主控因子,并得出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通过调节影响因子参数,可预测控制采空区群稳定性,选择最佳充填时机,优化采场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群系统稳定性与矿柱支撑面积率、矿柱峰值抗压强度、矿柱弹性模量呈正相关,与顶板均布荷载呈负相关;当顶板-矿柱系统处在固支模式时,采场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影响最显著;当采场参数足够大时,固支模型和简支模型对系统稳定性影响差距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群 三维力学模型 蠕变突变 弹性力学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地表移动三维力学预计模型 被引量:3
8
作者 栾元重 班训海 王有良 《金属矿山》 EI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9-10,37,共3页
针对开采沉陷的力学预计问题 ,给出预计的力学模型优化的判别准则 ,并进行了开采沉陷移动值的计算分析 ,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是可行及最合理的。
关键词 开采沉陷 三维力学模型 预计 煤矿 地表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东德双曲拱坝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蒋昱州 姜小兰 +1 位作者 王瑞红 朱杰兵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9-145,共7页
基于乌东德双曲拱坝的特定工程地质条件,采用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通过重度超载的方法,研究了坝体和坝基、坝肩从加荷到破坏的整个过程与整体稳定性.依据相似理论,按照1:300比例对大坝基础及两岸坝肩山体的岩体力学特性、不连续... 基于乌东德双曲拱坝的特定工程地质条件,采用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通过重度超载的方法,研究了坝体和坝基、坝肩从加荷到破坏的整个过程与整体稳定性.依据相似理论,按照1:300比例对大坝基础及两岸坝肩山体的岩体力学特性、不连续结构面和层面、双曲拱坝坝型等进行了相似模拟,研究了拱坝及基础的变形特征、失稳破坏过程、破坏形态以及超载能力,对拱坝与地基整体稳定安全度进行了评价.通过分析拱坝在正常蓄水位和超载作用下的位移场、坝体和坝肩的变形及其分布特征、内部断层典型测点的相对位移,对拱坝坝体和坝基失稳前后裂缝发展的全过程及其破坏机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荷载作用下,坝体及左右岸坝肩变形稳定,变形呈线性特征;综合位移应变测试结果及超载破坏模式定性描述,认为上游坝踵起裂安全度K1=1.7~2.0,非线性开始安全度K2 =3.5 ~4.0,拱坝坝肩与坝基整体稳定安全度K3=6.0 ~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东德水电站 拱坝整体稳定性 三维地质力学模型 超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光纤传感器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仲奎 王爱民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6年第12期57-60,共4页
近年来,在地下结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研究中。多项新技术得到应用和开发,其中也包括采用光纤传感器量测模型材料中的应变和变形,这使模型试验上了一个新台阶。采用光纤传感器量测。对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来说还是一项新技术。该... 近年来,在地下结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研究中。多项新技术得到应用和开发,其中也包括采用光纤传感器量测模型材料中的应变和变形,这使模型试验上了一个新台阶。采用光纤传感器量测。对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来说还是一项新技术。该文结合在一个大比尺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采用光纤传感器的经验,对它的实际应用及埋设方法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和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变形量测 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三维水动力学模型及其在水环境中的适用性试验 被引量:5
11
作者 秦伯强 David K.Stevens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发展了一个三维水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在水底磨擦项计算中,采用了流速的平方根法;在湍流扩散系数的估算中,采用了带稳定度函数的参数化方案;对垂直方向上的坐标进行了压缩,引入σ坐标;对时间变量则采用了分离模式技术,即外部模式... 发展了一个三维水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在水底磨擦项计算中,采用了流速的平方根法;在湍流扩散系数的估算中,采用了带稳定度函数的参数化方案;对垂直方向上的坐标进行了压缩,引入σ坐标;对时间变量则采用了分离模式技术,即外部模式(快过程)与内部模式(慢过程);而求解外部模式时,采用了显式一隐式格式交错法(ADI),从而使模型不仅计算时间缩短,且可应用于水很深而水平空间尺度很小,又有热力分层的水域中。最后作为该模型的一个实用性试验,选择了美国犹他州East Canyon水库,利用该模型探讨了温跃层对风、人流及出流变化的响应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力学模型 水环境 富营养化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长隧洞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璐 陈秀铜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4-392,共9页
为了评价深埋长隧洞围岩的稳定性和隧洞间距的合理性,本文采用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研究在高地应力、高外水压力作用下,隧洞围岩整体稳定性以及相邻洞室开挖的相互影响效应,并与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 为了评价深埋长隧洞围岩的稳定性和隧洞间距的合理性,本文采用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研究在高地应力、高外水压力作用下,隧洞围岩整体稳定性以及相邻洞室开挖的相互影响效应,并与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成果和数值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两者得到的位移场、应力场、屈服区范围都基本吻合。在高地应力、高外水压力作用下,工程所在的Ⅲ类围岩隧洞是可以安全成洞的。采用超载法进行试验和计算可知,在Ⅲ类围岩中极限超载安全系数k>1.3,开挖隧洞对洞周围岩的位移与应力影响区一般小于1倍洞径范围,隧洞的间距是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深埋长隧洞 三维弹塑性有限元 围岩 相似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水动力学模型高精度差分格式和解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伟松 陶建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0-594,共5页
采用高精度差分格式对三维水动力学问题的时均化Navier Stokes方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进而采用广义共轭剩余法(GCR方法)求解压力泊松方程,并采用显式三级二阶Runge Kutta格式模拟了时间步进过程.傅立叶分析表明,文中所采用的三阶迎风紧致... 采用高精度差分格式对三维水动力学问题的时均化Navier Stokes方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进而采用广义共轭剩余法(GCR方法)求解压力泊松方程,并采用显式三级二阶Runge Kutta格式模拟了时间步进过程.傅立叶分析表明,文中所采用的三阶迎风紧致差分格式具有较高的精度.数值实验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水动力学模型 高精度差分格式 时均化Navier-Stokes方程 数值模拟 广义共轭剩余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裂结构岩质边坡水力学模型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瑜 李晓红 +1 位作者 卢义玉 靳晓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95-999,共5页
把块裂结构岩质边坡看作拟连续介质与块裂介质广义双重介质,运用现代分形理论,建立了1-2级主干裂隙分形网络,并根据两类介质接触处水头相等及节点流量相等建立了合理的块裂结构边坡三维水力学模型,给出了有限元解法,模拟了三峡工程的蓄... 把块裂结构岩质边坡看作拟连续介质与块裂介质广义双重介质,运用现代分形理论,建立了1-2级主干裂隙分形网络,并根据两类介质接触处水头相等及节点流量相等建立了合理的块裂结构边坡三维水力学模型,给出了有限元解法,模拟了三峡工程的蓄水位至175m时边坡渗流场与应力场的变化,在应用上有较好的可靠性与广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裂结构岩质边坡 分形网络 广义双重介质 三维力学模型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洞室群三维模型实验离散化多主应力面加载及监控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仲奎 刘军 +2 位作者 徐千军 周睿 兰金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2年第5期4-10,共7页
本文介绍了大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所采用的离散化多主应力面加载及监测系统.该系统是在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稳定性模型试验研究中,国内外首次提出使用的一种能近似模拟复杂三维空间地应力场的加载系统.该系统可将复杂变化的地应力... 本文介绍了大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所采用的离散化多主应力面加载及监测系统.该系统是在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稳定性模型试验研究中,国内外首次提出使用的一种能近似模拟复杂三维空间地应力场的加载系统.该系统可将复杂变化的地应力分布场,离散为有限多个微小的单元应力场,然后在每个单元的主应力面上,按照实测和经回归分析确定的单元主应力值进行加载,从而完成整个试验域的原始地应力场的模拟.另外还设计了监测控制系统,以便保持加载系统在整个开挖模拟过程应相对稳定.该试验系统已成功地应用于某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的三维地质力学及施工仿真模型试验,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加载系统 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直接线性变换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继光 张强勇 +2 位作者 李术才 马国梁 张建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97-900,共4页
三维地质力学模型的变形数据主要由岩体内部变形和收敛变形两部分构成。寻找满足高精度位移测量的收敛变形观测方法已成为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数据采集的重要研究方向。修正了传统的数码相机摄影测量基于图像坐标变换的计算思路,改善... 三维地质力学模型的变形数据主要由岩体内部变形和收敛变形两部分构成。寻找满足高精度位移测量的收敛变形观测方法已成为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数据采集的重要研究方向。修正了传统的数码相机摄影测量基于图像坐标变换的计算思路,改善了试验中5×5小模板作业方式,采用大模板标准点布设方案和标志点相邻坐标数据点的选择方法,有效地减小了镜头畸变对标准点、标志点的影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直接线性变换原理进行了图像间的坐标识别和试验阶段测量观测点的坐标比较,实现了三维地质力学模型的收敛变形观测。将数码相机数字近景摄影方法应用于某大型分岔隧道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敛变形 神经网络 直接线性变换 分岔隧道 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三维模型试验变形的数码摄影监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中原 张强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71,共3页
在水利工程隧道三维立体模型观测面设置测量标点,采用数码相机监测模型试验过程,通过数码图像识别监测物体变形前后标记点的变形数据。基于BP神经网路的图像识别,对某隧道施工开挖、加固过程进行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取得了满意的观测... 在水利工程隧道三维立体模型观测面设置测量标点,采用数码相机监测模型试验过程,通过数码图像识别监测物体变形前后标记点的变形数据。基于BP神经网路的图像识别,对某隧道施工开挖、加固过程进行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取得了满意的观测结果,为三维力学模型试验收敛变形观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施工过程模拟 BP神经网络 影像点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流场中液滴形变模型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红光 董守平 姜雪梅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年第19期3028-3031,3060,共5页
从力学的角度出发,在由两个同心圆筒形成的旋转剪切流场中,分析油水乳化液中分散相液滴的受力及形变,推导出分散相液滴受力与液滴形变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剪切流场中液滴形变的三维力学模型,初步建立了拉伸率、收缩系数和剪切应力之间的... 从力学的角度出发,在由两个同心圆筒形成的旋转剪切流场中,分析油水乳化液中分散相液滴的受力及形变,推导出分散相液滴受力与液滴形变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剪切流场中液滴形变的三维力学模型,初步建立了拉伸率、收缩系数和剪切应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如果测得液滴破裂的临界拉伸率,就很容易求得液滴破裂的临界剪切应力,从而可以应用分散相液滴的拉伸率或收缩系数来分析剪切对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流场 液滴形变 剪切应力 收缩系数 拉伸率 三维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润滑系统油膜爆破声研究
19
作者 刘文强 李勤华 +2 位作者 胡军峰 费龙盼 郭丰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36,共9页
在混合动力专用汽油发动机怠速大负荷充电工况下,发现曲轴第3主轴承座在1缸最大爆发压力时刻出现随机的宽频油膜爆破声。针对该问题,建立AVL Excite PU三维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该噪声产生的工况和机制,分析温度... 在混合动力专用汽油发动机怠速大负荷充电工况下,发现曲轴第3主轴承座在1缸最大爆发压力时刻出现随机的宽频油膜爆破声。针对该问题,建立AVL Excite PU三维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该噪声产生的工况和机制,分析温度、轴瓦间隙、供油压力及润滑系统结构对该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轴瓦表面大面积低压区及油膜压力持续地降低是空穴产生的前提条件,曲轴轴心轨迹突变时形成空穴,导致下瓦油膜压力快速降低,油膜压力变化率越大,易产生空穴噪声,油膜压力变化率可以用来评价空穴噪声大小;减小轴瓦间隙与增加供油量都可以改善油膜爆破声。从优化润滑系统的角度提出改善异响轴承座下轴瓦噪声的工程方案,并通过台架试验证明改善后油膜爆破噪声幅值降低61%,解决油膜爆破噪声问题,为后续混合动力机型类似问题的改善和解决提供理论依据和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膜爆破声 润滑系统 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 怠速充电 三维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正方形锚板水平拉拔极限承载力三维统一理论解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伟 高文华 +2 位作者 赵璞 刘顺凯 龙诚璧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针对竖向正方形锚板水平极限拉拔力学机理和承载力理论研究存在人为区分浅埋、深埋,但界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对其开展了破坏机制分析和极限承载力三维统一理论解的研究。通过板前四棱锥土核在垂直于板平面的竖直面和水平面投影三角形的... 针对竖向正方形锚板水平极限拉拔力学机理和承载力理论研究存在人为区分浅埋、深埋,但界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对其开展了破坏机制分析和极限承载力三维统一理论解的研究。通过板前四棱锥土核在垂直于板平面的竖直面和水平面投影三角形的形状演化来分别反映竖向和水平向破坏机制随土性、埋深比等因素变化的对称性;构建了竖向正方形锚板水平极限拉拔的三维统一力学模型;依次取不同受力体进行极限力学平衡分析;推导了拉拔极限承载力三维统一理论解。与其他理论方法、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表明:新的力学模型很好地实现了一个模型来反映不同埋深比范围破坏机制的连续变化规律,无需再人为区分浅埋和深埋;统一理论解计算结果不仅与室内模型试验数据符合的很好,也和现场、大尺寸室内试验数据吻合;较3种国外方法计算结果更加接近于实测值,且具有更小的离散性,平均值总体上偏于安全,在4种方法中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正方形锚板 水平拉拔 破坏机制 三维统一力学模型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