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弯曲疲劳应力分布 被引量:5
1
作者 欧阳屹伟 王海楼 +1 位作者 顾伯洪 孙宝忠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7-353,共7页
通过四步法三维编织和真空辅助树脂模塑成型工艺(VARTM)制备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试件,并在MTS 810.23型测试系统上测试其80%应力水平下的弯曲疲劳性能。根据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的真实细观结构,建立大型精细实体模型,用有... 通过四步法三维编织和真空辅助树脂模塑成型工艺(VARTM)制备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试件,并在MTS 810.23型测试系统上测试其80%应力水平下的弯曲疲劳性能。根据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的真实细观结构,建立大型精细实体模型,用有限元法研究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在低周循环载荷下的弯曲疲劳性质。结果表明:疲劳加载过程中,轴纱为主要的承力部件;厚度方向上,材料从面板至加强筋处应力先减小后增大;长度方向上,应力从试样中间位置向两侧扩展;加强筋处纤维的拉伸断裂为材料在80%应力水平下失效的主要模式。此研究方法可进一步扩展至其他复杂横截面复合材料结构件的抗疲劳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 低周弯曲疲劳 有限元分析 应力分布 失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周期性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拉伸失效机理 被引量:3
2
作者 于颂 刘晓东 +1 位作者 钱坤 张典堂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71,共5页
以三维五向结构为研究对象,设计减纱工艺形成非周期性特征,进而制备碳纤维/环氧树脂三维五向编织非周期性结构复合材料。采用万能试验机与高速摄像机相结合的测试方式,获取非周期性结构拉伸力学行为及试验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高分辨率M... 以三维五向结构为研究对象,设计减纱工艺形成非周期性特征,进而制备碳纤维/环氧树脂三维五向编织非周期性结构复合材料。采用万能试验机与高速摄像机相结合的测试方式,获取非周期性结构拉伸力学行为及试验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高分辨率Micro-CT及SEM对非周期性结构试样破坏形貌进行观测,研究渐进损伤演化及最终失效机理,并与周期性结构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非周期性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比相同结构参数周期性材料的测试值低16.84%,损伤源于减纱处,形成了应力集中,最终破坏模式以纤维束抽拔断裂为主。该研究结果可为异型编织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及强度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 非周期性结构 力学性能 渐进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纵向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陈利 梁子青 +2 位作者 马振杰 刘景艳 李嘉禄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6,共4页
通过对具有不同编织结构参数的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试件的纵向拉伸和压缩实验,分析了该类材料的纵向拉、压刚度和强度随编织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材料的失效形式。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在破坏前基本保持线弹性,纵向拉、压破坏具有脆... 通过对具有不同编织结构参数的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试件的纵向拉伸和压缩实验,分析了该类材料的纵向拉、压刚度和强度随编织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材料的失效形式。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在破坏前基本保持线弹性,纵向拉、压破坏具有脆性特征,拉伸模量和压缩模量比较接近,但拉伸强度远大于压缩强度。编织角和纤维体积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显著,纱线粗细的影响不大。提高第五向纱线的比例,可提高材料的纵向性能。此外,研究中采用短标距薄板试件,以避免试件产生整体屈曲和端部纤维束开裂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三维编织 力学性能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及冲击后压缩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严实 郭留雨 +2 位作者 赵金阳 陆夏美 曾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5-70,共6页
通过实验研究三维五向碳纤维/环氧树脂编织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及其冲击后压缩(CAI)性能。测试试件虽然有不同的编织角度,但承受相同的冲击能力。采用冲击后压缩测试表征不同编织结构的冲击后剩余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编织角较大的试件由于... 通过实验研究三维五向碳纤维/环氧树脂编织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及其冲击后压缩(CAI)性能。测试试件虽然有不同的编织角度,但承受相同的冲击能力。采用冲击后压缩测试表征不同编织结构的冲击后剩余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编织角较大的试件由于其更紧密的空间结构,能承受更高的冲击载荷且冲击损伤区域更小。CAI强度和损伤机理主要取决于编织纤维束的轴向支撑。随着编织角的增加,CAI强度降低,材料的破坏模式也由横向断裂转变为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五向 编织复合材料 低速冲击 冲击后压缩 损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李典森 陈利 李嘉禄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7-11,共5页
针对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与其细观结构的密切关系,在分析三维五向编织物纱线的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五向编织结构的单胞模型,并推导了有关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计算了纤维体积含量.实验数据和理论预测吻合较好.
关键词 纺织复合材料 三维编织 细观结构 单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 被引量:17
6
作者 卢子兴 刘子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5-460,共6页
根据实际编织工艺和编织预制件的细观结构模型,利用刚度等效的思想,导出了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刚度矩阵并计算了其弹性常数.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三维五向和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弹性常数随编织角及纤维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讨论... 根据实际编织工艺和编织预制件的细观结构模型,利用刚度等效的思想,导出了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刚度矩阵并计算了其弹性常数.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三维五向和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弹性常数随编织角及纤维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讨论了编织预制件的截面尺寸对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弹性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在保持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良好性能的同时对纵向力学性能进行了增强;编织预制件的截面尺寸只在较小的情况下才对编织复合材料的弹性常数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织复合材料 三维五向 弹性性能 刚度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数值预报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典森 刘子仙 卢子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91-895,共5页
基于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模型,通过假设挤压固化后编织纱线和轴纱分别具有六边形和正方形横截面以及分析纱线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建立了该类材料的有限元模型.并且,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得到了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 基于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模型,通过假设挤压固化后编织纱线和轴纱分别具有六边形和正方形横截面以及分析纱线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建立了该类材料的有限元模型.并且,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得到了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分析了编织角和纤维体积含量对弹性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相应结果进行对比,同现有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数值预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轴纱的加入使得轴向力学性能得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向编织 复合材料 有限元法 弹性常数 单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界面脱粘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单向拉伸损伤失效机理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超 许希武 郭树祥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80,共8页
建立了含界面脱粘的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单向拉伸损伤分析有限元模型。将Tsai-Wu强度准则用于纤维束损伤判断并确定材料失效模式,结合Murakami损伤张量表征材料各向异性损伤,根据失效模式进行材料性能退化;界面相和基体分别采用Quads... 建立了含界面脱粘的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单向拉伸损伤分析有限元模型。将Tsai-Wu强度准则用于纤维束损伤判断并确定材料失效模式,结合Murakami损伤张量表征材料各向异性损伤,根据失效模式进行材料性能退化;界面相和基体分别采用Quads准则和Mises准则作为失效判据,引入刚度折减;建立了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损伤预测模型。模拟了典型编织角材料的细观损伤起始、扩展和最终失效过程,分析了材料的细观损伤失效机理,并基于所得应力应变曲线预测了材料的拉伸强度。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说明了损伤预测模型的合理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五向 编织复合材料 界面脱粘 失效机理 强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飞轮预制件的工艺设计 被引量:4
9
作者 蒋宇 李志雄 +1 位作者 汤双清 麻坚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3-87,共5页
将三维编织工艺应用到复合材料飞轮转子的设计制造中可以显著提高飞轮储能密度。由此提出一种三维五向编织工艺的飞轮设计制造方法,给出使用该工艺编织飞轮的详细过程,分析飞轮预成形件的细观模型以及相关尺寸关系,并讨论编织工艺参数... 将三维编织工艺应用到复合材料飞轮转子的设计制造中可以显著提高飞轮储能密度。由此提出一种三维五向编织工艺的飞轮设计制造方法,给出使用该工艺编织飞轮的详细过程,分析飞轮预成形件的细观模型以及相关尺寸关系,并讨论编织工艺参数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实际工艺结构参数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向编织 复合材料飞轮 工艺设计 细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宏细观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徐焜 许希武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53-1058,共6页
基于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胞元,采用细观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材料宏观等效弹性性能的力学分析模型。模型数值结果与拉伸试验数据基本吻合,说明模型可用于该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预测。经分析其细观应力分布及变形,表明基于胞元分... 基于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胞元,采用细观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材料宏观等效弹性性能的力学分析模型。模型数值结果与拉伸试验数据基本吻合,说明模型可用于该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预测。经分析其细观应力分布及变形,表明基于胞元分析的力学模型能有效预测含周期性结构材料的细观力学响应。由于该模型能给出较为合理的细观应力应变场,为进一步开展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失效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五向 编织复合材料 有限元法 周期性边界条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单胞实体模型及参数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金超 陈利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1-3,共3页
借助Pro/E软件参数化功能,通过编制参数间关系,实现了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内部单胞模型的参数化设计.在参照模型的基础上,改变尺寸参照,即可快速生成相应的单胞模型,为进一步的力学性能研究提供了便于应用的分析模型.
关键词 PRO/E 参数化 三维五向 编织 复合材料 单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中纱线排列形态的实验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正亚 陈利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10-13,共4页
采用CCD显微摄像仪获取了树脂基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一系列截面图像,分析了编织复合材料内纱线的排列规律及其截面形状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沿编织成型方向,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不同横截面内纱线的排列方式不同,呈周期性变化;编... 采用CCD显微摄像仪获取了树脂基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一系列截面图像,分析了编织复合材料内纱线的排列规律及其截面形状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沿编织成型方向,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不同横截面内纱线的排列方式不同,呈周期性变化;编织纱线的截面形状近似为扁平的凸透镜形;第五向不动纱的轴线基本保持伸直,其截面形状沿其轴向近似为扇形和三角形相互过渡变化;表面编织纱线的排列方式与内部编织纱线的排列有关,其截面形状近似为椭圆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编织 三维五向 纱线排列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孔隙缺陷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偏轴拉伸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志贤 张明 +1 位作者 李昂 张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9-577,共9页
针对孔隙缺陷对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影响,在材料细观模型中引入随机分布的孔隙缺陷,研究了含孔隙缺陷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偏轴拉伸力学性能。基于2种典型编织角试件,讨论了孔隙率对材料正轴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确定了... 针对孔隙缺陷对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影响,在材料细观模型中引入随机分布的孔隙缺陷,研究了含孔隙缺陷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偏轴拉伸力学性能。基于2种典型编织角试件,讨论了孔隙率对材料正轴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确定了材料的孔隙率。结合周期性边界条件施加偏轴拉伸载荷,获取了不同偏轴角度下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并预测了材料的强度性能。模拟了典型偏轴角度下材料的细观损伤起始、演化过程,分析了材料的失效机理,为其他复合材料结构孔隙缺陷问题及偏轴载荷问题数值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五向 编织复合材料 孔隙缺陷 偏轴拉伸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单耳接头强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帆 郑锡涛 +1 位作者 张建锋 吴立巍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3-806,810,共5页
基于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编织参数与结构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的方法计算了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工程弹性常数,并且利用ANSYS商用软件编写数值分析程序,计算了轴向拉伸下两种几何尺寸的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单耳... 基于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编织参数与结构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的方法计算了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工程弹性常数,并且利用ANSYS商用软件编写数值分析程序,计算了轴向拉伸下两种几何尺寸的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单耳接头在Yamada-Sun强度准则下的破坏载荷,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得到很好的吻合,可以认为该模型和失效准则能够较好地预测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单耳接头轴向拉伸下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三维向编织 单耳接头 有限元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强度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金超 陈利 邢静忠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39,46,共4页
在已有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单胞实体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等应变假设和最大应力失效准则,采用3D有限元法建立了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试件的拉伸强度,与现有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吻合较好。数值模... 在已有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单胞实体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等应变假设和最大应力失效准则,采用3D有限元法建立了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试件的拉伸强度,与现有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吻合较好。数值模拟表明: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主要的拉伸失效形式为轴纱的正应力破坏,与已有文献的观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五向 编织复合材料 有限元分析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飞轮的极限转速分析
16
作者 蒋宇 李志雄 +1 位作者 汤双清 麻坚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25-1329,共5页
飞轮储能系统(FESS)储能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飞轮的储能密度。采用三维五向编织工艺能够有效提高复合材料飞轮的综合力学性能,从而提高飞轮储能密度。笔者运用ANSYS对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飞轮进行应力有限元分析,并证明该工艺可以明... 飞轮储能系统(FESS)储能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飞轮的储能密度。采用三维五向编织工艺能够有效提高复合材料飞轮的综合力学性能,从而提高飞轮储能密度。笔者运用ANSYS对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飞轮进行应力有限元分析,并证明该工艺可以明显提高飞轮储能密度;同时优化设计了基于强度准则的飞轮极限转速计算模型,给出了计算算例,计算结果比采用三维四向编织的极限转速提高了40%。最后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极限转速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向编织 复合材料飞轮 极限转速 有限元分析(F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方向对编织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裴晓园 孙晴 +2 位作者 贾志坤 刘思琦 徐志伟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2,共8页
为了提升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抗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了编织复合材料横向和纵向的微观结构对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优化了编织复合材料的工艺参数,并对复合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导热系数、磨损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编织复合材料... 为了提升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抗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了编织复合材料横向和纵向的微观结构对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优化了编织复合材料的工艺参数,并对复合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导热系数、磨损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编织复合材料横向截面中的碳纤维面积占比低于纵向;其横向的硬度和导热系数高于纵向;纤维体积分数由0增加至57.5%时,复合材料横向的平均摩擦因数降低了34.37%,磨损率降低了99.36%,纵向的摩擦因数降低了31.29%,磨损率降低了98.95%;复合材料横向的摩擦因数稳定性在纤维体积分数为57.5%时最高,而纵向的摩擦因数稳定性在纤维体积分数为50.5%时最高;编织复合材料横向和纵向磨损表面的损伤程度随着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大而降低,润滑膜的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碳纤维 摩擦滑动方向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观结构的径向轴纱三维五向圆形编织复合材料的刚度预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波 张昇雨 +1 位作者 杨兴林 张俊苗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5,共13页
在细观尺度下,根据1种径向轴纱的三维五向圆形编织纱线的空间结构,考虑纱线相互挤压后的截面形状,通过引入圆形单胞的周期性边界条件,建立了包含上、下表面子单胞以及内部单胞的三维五向圆形编织复合材料单胞模型。基于该单胞模型,采用... 在细观尺度下,根据1种径向轴纱的三维五向圆形编织纱线的空间结构,考虑纱线相互挤压后的截面形状,通过引入圆形单胞的周期性边界条件,建立了包含上、下表面子单胞以及内部单胞的三维五向圆形编织复合材料单胞模型。基于该单胞模型,采用刚度体积平均法,建立了三维五向圆形编织复合材料的刚度预测模型,对花节长度分别为0.6、0.7、0.8 mm的三维五向圆形编织复合材料进行刚度预测,并与复合材料力学刚度理论计算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种花节的纤维体积分数分别为24.94%、23.33%、22.04%,纤维体积分数、编织角与花节长度呈负相关;单胞模型的弹性模量预测结果分别为16.42、15.63、14.83 GPa,理论计算结果分别为16.96、16.25、15.34 GPa,纵向刚度与花节长度负相关;单胞几何模型考虑了复合材料成型后纱线的相互挤压,使得单胞模型中的纤维体积含量略小于理论计算方法,造成理论计算结果略大于单胞预测结果。研究结果能够有效提高三维五向圆形编织复合材料刚度预测精度,扩展了细观单胞法的应用领域,为今后三维五向圆形编织复合材料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向编织 圆形编织 三单胞法 刚度体积平均法 复合材料 刚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五向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拉伸损伤演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康宁 李小童 +1 位作者 秦礽 周伟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1-27,共7页
为了揭示不同纤维体积分数下碳纤维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损伤演化规律以及纤维断裂等损伤模式,结合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DIC”)以及红外热成像(Infrared Thermography... 为了揭示不同纤维体积分数下碳纤维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损伤演化规律以及纤维断裂等损伤模式,结合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DIC”)以及红外热成像(Infrared Thermography,简称“IT”)多源互补监测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拉伸力学性能实验,动态获取拉伸载荷下的AE信号以及损伤过程中的表面应变场与温度场信息。结果表明:随着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碳纤维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失效载荷和断裂强度增加,相对能量有所提高,单位时间内AE信号增长加快。在纱线交织区域出现了明显的应变集中现象,形成锯齿形的应变集中带。随着拉伸载荷不断增加,复合材料试件表面温度持续升高,试件破坏瞬间,有明显的温度表征,与应变场失稳破坏表征吻合。因此,结合AE、DIC和IT互补检测技术,能够有效地监测碳纤维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损伤演变过程,为其结构健康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 声发射 数字图像相关 红外热成像 拉伸变形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全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曹海建 王怡洁 +1 位作者 刘菲 卢雪峰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I0039-I0042,共4页
以无碱玻璃纤维为原料,采用四步法1×1编织工艺在全自动模块组合式编织平台上制备三维五向及全五向编织物;以E51环氧树脂、70#固化剂(四氢邻苯二甲酸酐)为树脂基体,与编织物复合制备三维五向及全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利用Instron万能... 以无碱玻璃纤维为原料,采用四步法1×1编织工艺在全自动模块组合式编织平台上制备三维五向及全五向编织物;以E51环氧树脂、70#固化剂(四氢邻苯二甲酸酐)为树脂基体,与编织物复合制备三维五向及全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利用Instron万能材料试验机对比测试上述编织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研究轴纱、编织角、纤维体积分数等结构参数对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编织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随着编织角的增加而减少,随着轴纱、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加;三维全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明显好于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五向 三维五向 编织复合材料 弯曲性能 编织 轴纱 纤维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