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组分共轭聚合物的高灵敏度有机晶体管二氧化氮传感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冠龙 王晓鸿 邱龙臻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97-805,共9页
研究了基于联噻吩-氮杂异靛蓝-双(2-氧代二氢-7-氮杂吲哚-3-亚基)苯并二呋喃二酮的三组分给体-受体共轭聚合物(BTNIDNBIBDF-50)薄膜对二氧化氮气体传感特性。通过控制半导体浓度调控半导体薄膜表面形貌,研究其对二氧化氮气体灵敏度的影... 研究了基于联噻吩-氮杂异靛蓝-双(2-氧代二氢-7-氮杂吲哚-3-亚基)苯并二呋喃二酮的三组分给体-受体共轭聚合物(BTNIDNBIBDF-50)薄膜对二氧化氮气体传感特性。通过控制半导体浓度调控半导体薄膜表面形貌,研究其对二氧化氮气体灵敏度的影响。聚合物半导体BTNIDNBIBDF-50的浓度为2 mg/mL时对NO_(2)气体表现出最优的传感性能,对体积分数为10×10^(-6) NO_(2)气体的灵敏度为121.44%。实验结果表明:三组分共轭聚合物BTNIDNBIBDF-50呈现双极型半导体特性,降低聚合物半导体浓度会使薄膜表面出现明显的孔洞结构,提高传感器对NO_(2)气体的灵敏度。但过多的孔洞又会使气体解吸附速率的变化大于吸附速率变化,导致传感器灵敏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组分给体-受体共轭聚合物 有机薄膜晶 传感器 二氧化氮检测 双极性半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氰基三联苯的给体-受体甲壳型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
2
作者 战宝柱 万里鹰 +2 位作者 韩荣梅 易凡 席冰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3-80,共8页
聚合物主链为给电子单元(芴、咔唑),三联苯侧链末端基团引入氰基吸电子基团,合成了新型给体-受体单元的甲壳型共轭聚合物P1、P2。同时,为改善聚合物分子链一定程度的扭曲,增加主链和侧链的共轭程度,在给体与受体单元之间插入噻吩π桥,通... 聚合物主链为给电子单元(芴、咔唑),三联苯侧链末端基团引入氰基吸电子基团,合成了新型给体-受体单元的甲壳型共轭聚合物P1、P2。同时,为改善聚合物分子链一定程度的扭曲,增加主链和侧链的共轭程度,在给体与受体单元之间插入噻吩π桥,通过Stille偶联反应,合成了2种含有噻吩桥的给体-受体单元甲壳型共轭聚合物P3、P4。采用~1H-NMR表征单体及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同时测试了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能、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聚合物P1、P2、P3、P4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均在350℃以上。分子结构中的给体-受体单元,形成推-拉电子效应,降低带隙,其中P4带隙降至1.89 eV。在紫外-可见区有较宽的吸收和发射峰,P3、P4薄膜最大吸收峰波长为458 nm,P4薄膜最大荧光发射峰波长为546 nm,以上结果表明新型甲壳型共轭聚合物是一种潜在的电致发光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体-受体 共轭聚合物 联苯 咔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敏感性供体-受体共轭聚合物薄膜晶体管 被引量:3
3
作者 薛战 田丰收 +2 位作者 王庆贺 王晓鸿 邱龙臻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36-1142,共7页
研究了基于供体-受体共轭聚合物双(2-氧代二氢吲哚-3-亚基)-苯并二呋喃-二酮和联噻吩(PBIBDF-BT)薄膜晶体管的氧传感特性。在不同的氧气浓度下,器件展示了空穴和电子载流子的传感特性,如源漏电流、迁移率和亚阈值摆幅随着氧从半导体层... 研究了基于供体-受体共轭聚合物双(2-氧代二氢吲哚-3-亚基)-苯并二呋喃-二酮和联噻吩(PBIBDF-BT)薄膜晶体管的氧传感特性。在不同的氧气浓度下,器件展示了空穴和电子载流子的传感特性,如源漏电流、迁移率和亚阈值摆幅随着氧从半导体层内吸附/解吸附的过程中被调节。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真空度从0.7 Pa上升到0.08Pa,即氧气的体积分数从~5.3×10^(-6)降到~6×10^(-7),对于P型传输的迁移率、源漏电流(开态)和亚阈值摆幅分别改变了-52.7%、-51.3%和48%,而对于N型传输分别改变了42.3%、59.5%和-39%。并且腔室中氧气的浓度从~8×10^(-7)降到~6×10^(-7),变化了~2×10^(-7),相应的P型和N型源漏电流分别变化了-45.9%和31.1%。基于PBIBDF-BT聚合物薄膜晶体管能够实现对氧气的双极性检测和低的氧检测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薄膜晶 -受体共轭聚合物 双极性传输 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体-受体型二维共轭聚合物的分子共平面性对阻变均一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袁磊 何智龙 +1 位作者 刘书智 刘钢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50,共9页
有机忆阻器具有超快速度、超低功耗、非易失性存储等优势,有希望成为突破当前冯·诺依曼瓶颈和摩尔定律极限的关键电子元器件。利用2,6-双(三甲基锡)-4,8-双(5-己基-2-噻吩)-苯并[1,2-b:4,5-b’]二噻吩,4,9-二溴-6,7-双苯基[1,2,5]... 有机忆阻器具有超快速度、超低功耗、非易失性存储等优势,有希望成为突破当前冯·诺依曼瓶颈和摩尔定律极限的关键电子元器件。利用2,6-双(三甲基锡)-4,8-双(5-己基-2-噻吩)-苯并[1,2-b:4,5-b’]二噻吩,4,9-二溴-6,7-双苯基[1,2,5]噻二唑-[3,4-g]喹喔啉和4,8-二溴苯并[1,2-c:4,5-c']双[1,2,5]噻二唑,通过Stille偶联法合成得到两种新型二维共轭给体-受体型聚合物pBDTT-PTQx和pBDTT-BBT,通过选取位阻较小的取代基、长度较短的烷基链和强推拉电子效应的共轭给体-受体单元优化分子共平面性,并对比研究了共平面性对材料阻变特性的影响。两种材料均具有高鲁棒性的Flash型阻变行为,可循环擦写100圈以上,其中pBDTT-BBT具有更好的分子共平面性,器件表面均方粗糙度仅为1.71 nm,开/关电压的扰动系数仅为9.4%和6.7%,高/低阻态的扰动系数为13.7%和9.4%,相较于PBDTT-PTQx,开/关电压与高/低阻值的稳定性和均一性获得很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共平面性 二维共轭聚合物 给体-受体 阻变均一性 有机忆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联苯与噻吩的D-A二维共轭甲壳型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5
作者 万里鹰 韩荣梅 +1 位作者 战宝柱 易凡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共6页
通过分子设计,采用Stille偶联反应成功合成了2种以含有给电子基(D)和吸电子基(A)的三联苯为侧链,聚噻吩为主链的二维共轭甲壳型高分子P1和P2,单体和聚合物的化学结构由核磁共振表征证实。通过热重分析曲线研究表明,甲壳型聚合物P1和P2... 通过分子设计,采用Stille偶联反应成功合成了2种以含有给电子基(D)和吸电子基(A)的三联苯为侧链,聚噻吩为主链的二维共轭甲壳型高分子P1和P2,单体和聚合物的化学结构由核磁共振表征证实。通过热重分析曲线研究表明,甲壳型聚合物P1和P2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5%热失重温度高达330℃和280℃。2种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都较低,分别为54℃和16.6℃。甲壳型聚合物P1和P2分子内的推、吸效应有助于提高紫外吸收,其紫外吸收范围为425~650 nm。2种聚合物薄膜紫外的吸收边缘都在654 nm,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其光学带隙为1.90 eV,是一种潜在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也是一种以噻吩为主链的新型甲壳型聚合物。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中有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共轭聚合物 聚噻吩 联苯 给体-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法制备D-A-D型共轭聚合物/MnO_(2)复合物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如仙古丽·加玛力 刘列列 +2 位作者 张虎君 刘海乐 吐尔逊·阿不都热依木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72-1283,共12页
分别采用固相法即固相化学法和固相物理共混法制备了给体-受体-给体(D-A-D)型共轭聚合物聚(2,5-二(2-(3,4-乙撑二氧噻吩))基哒嗪)与纳米MnO_(2)的复合物(3,4-乙撑二氧噻吩环作为给体单元;哒嗪环作为受体单元),采用FT-IR、UV-vis、XRD、... 分别采用固相法即固相化学法和固相物理共混法制备了给体-受体-给体(D-A-D)型共轭聚合物聚(2,5-二(2-(3,4-乙撑二氧噻吩))基哒嗪)与纳米MnO_(2)的复合物(3,4-乙撑二氧噻吩环作为给体单元;哒嗪环作为受体单元),采用FT-IR、UV-vis、XRD、SEM等手段对复合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该类复合物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结果表明,在汞灯照射下,与纳米MnO_(2)相比,该类复合物对罗丹明B表现出了较高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在光照80 min时,固相法制备的复合物(4mg)对40 mL的5 mg·L^(-1)的罗丹明B溶液降解效率达到98%(化学法)和95%(物理共混法),说明该聚合物的引入提高了纳米MnO_(2)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体-受体-给体 共轭聚合物 二氧化锰 复合物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苯基均三嗪基团调控敏化染料光电性能的理论研究
7
作者 王琳硕 李昆杰 +5 位作者 刘玉敏 赵瑞红 李青 钱鑫 张帆 薛志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53-1660,共8页
为了探究更高效率的敏化染料,将三苯基均三嗪基团引入供体-受体-共轭π桥-受体(D-A-π-A)型WS-4(HB)敏化剂中,设计了7种新型染料分子,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优化了新型敏化剂的几何构型,分析了分子的基... 为了探究更高效率的敏化染料,将三苯基均三嗪基团引入供体-受体-共轭π桥-受体(D-A-π-A)型WS-4(HB)敏化剂中,设计了7种新型染料分子,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优化了新型敏化剂的几何构型,分析了分子的基态结构、前线轨道能级、吸收光谱、激发能及分子内电荷转移等相关性质.结果表明,三苯基均三嗪可以有效改善以三苯胺为电子给体的染料性能,其中在三苯基均三嗪上双侧连接三苯胺给体的染料HBL2表现出更低的能隙和光捕捉效率.利用Multiwfn对染料HBL2电子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苯基均三嗪不仅可起到电子推拉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供体的作用,对分子内电荷转移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均 苯胺 -受体-共轭π桥-受体 分子内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叠层超薄膜结构的高性能有机晶体管氨气传感器
8
作者 陈晗 胡琪 +1 位作者 邱龙臻 王晓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71-879,共9页
研究了基于给-受体共轭聚合物双(2-氧代二氢吲哚-3-亚基)-苯并二呋喃-二酮和联噻吩(PBIBDF-BT)超薄膜叠层晶体管的电学性能及氨气传感特性。使用相分离方法以及转移-刻蚀步骤制备了不同堆叠层数的PBIBDF-BT超薄膜。系统地研究了PBIBDF-B... 研究了基于给-受体共轭聚合物双(2-氧代二氢吲哚-3-亚基)-苯并二呋喃-二酮和联噻吩(PBIBDF-BT)超薄膜叠层晶体管的电学性能及氨气传感特性。使用相分离方法以及转移-刻蚀步骤制备了不同堆叠层数的PBIBDF-BT超薄膜。系统地研究了PBIBDF-BT超薄膜堆叠层数与器件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单层PBIBDF-BT超薄膜器件对氨气具有良好的传感性能,电学性能较差。超薄膜叠层能够有效提高传感器的电学性能,随着超薄膜叠层数量的增加,器件迁移率不断上升;超薄膜层数增加为3层及更多时迁移率上升趋势变缓,迁移率最大值为0.58 cm^(2)·V^(-1)·s^(-1)。超薄膜叠层器件氨气传感性能在层数为2层后呈现下降趋势。通过PBIBDF-BT超薄膜叠层方法,制备出在1.0×10^(-5)氨气环境下,迁移率为0.23 cm^(2)·V^(-1)·s^(-1)、源漏电流变化百分比为90.7%、性能良好的OFET氨气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超薄膜晶 给体-受体共轭聚合物 氨气检测 超薄膜叠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