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处理高氨氮生活污水运行参数的优化
1
作者 康爱彬 董玉龙 陈鸿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665-13667,13690,共4页
[目的]进一步优化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处理高氨氮生活污水的运行参数。[方法]以校园学生生活区高氨氮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从水力负荷、湿干比以及水力负荷周期等方面,通过模拟柱试验确定其最佳运行参数。[结果]最佳运行参数为水力负荷1... [目的]进一步优化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处理高氨氮生活污水的运行参数。[方法]以校园学生生活区高氨氮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从水力负荷、湿干比以及水力负荷周期等方面,通过模拟柱试验确定其最佳运行参数。[结果]最佳运行参数为水力负荷1.0m/d,湿干比为1∶5,水力负荷周期为4 h,出水COD、NH4-N的浓度均能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碳源不足是影响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脱氮效率较低的主要限制因子。缩短水力负荷周期,可以有效增加系统的复氧效率,提高系统对COD、NH4-N的好氧生物降解效率。[结论]该研究为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的实际工程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 高氨氮生活污水 水力负荷 湿干比 水力负荷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人工快渗系统处理高氨氮生活污水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谢宇轩 陈鸿汉 康爱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9165-9167,共3页
将传统人工快渗系统与改良的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对高氨氮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COD、氨氮和TN的去除率均比传统人工快渗系统分别提高了3.14%、4.47%和20.7%,并可以有效地缓解系统堵塞现象发生。
关键词 高氨氮生活污水 人工系统 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 去污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进水三级串联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高氨态氮生活污水
3
作者 康爱彬 宗慧敏 +1 位作者 霍鹏 陈鸿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325,共3页
以校园学生生活区高氨态氮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段进水三级串联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一级子系统表层和二级子系统表层分别以1 m/d和0.3 m/d水力负荷进水时,COD负荷提高到0.23 kg/(m2·d)... 以校园学生生活区高氨态氮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段进水三级串联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一级子系统表层和二级子系统表层分别以1 m/d和0.3 m/d水力负荷进水时,COD负荷提高到0.23 kg/(m2·d),去除率为84.6%;氨态氮负荷提高到123.2 g/(m2·d),NH+4-N去除率为96.7%;出水中COD、NH+4-N的浓度都能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总氮的去除率为63.8%,C/N比值由原来的0.83提高到1.10,C/N比值的提高主要是因为总氮去除率明显提高了。与单段进水相比,分段进水可以发挥三级串联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的优势,提高水力负荷,相应地减少占地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串联人工系统 高氨态氮生活污水 分段进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快渗系统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协同启动及脱氮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陈佼 李舒昕 +3 位作者 黄琴 黄雯 唐成含 陆一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96,共6页
为提高人工快渗(CRI)系统的脱氮性能,构建了好氧(O)/缺氧(A)两段式CRI系统处理模拟生活污水,采用NaCl-pH协同调控的方式启动短程硝化反硝化,考察了其对NH_(4)^(+)-N、TN去除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进水中投加质量浓度为6 000 mg/L的NaCl... 为提高人工快渗(CRI)系统的脱氮性能,构建了好氧(O)/缺氧(A)两段式CRI系统处理模拟生活污水,采用NaCl-pH协同调控的方式启动短程硝化反硝化,考察了其对NH_(4)^(+)-N、TN去除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进水中投加质量浓度为6 000 mg/L的NaCl运行13 d后,O-CRI反应柱的NO_(2)^(-)-N积累率可达到71.7%,此时提高进水pH至8.8,NO_(2)^(-)-N积累率可增高至95.5%,NaCl-pH协同调控可成功启动短程硝化。O/A-CRI系统稳定运行期间NH_(4)^(+)-N、TN去除率均值分别达到97.6%、87.5%,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9、41.3个百分点。O-CRI反应柱内的脱氮功能菌以氨氧化菌(AOB)为主,其中相对丰度较高的菌属为Nitrosomonas、Nitrosospira,而以Nitrospira为代表的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活性由于被选择性抑制而致使其相对丰度大幅减小,从而保障了NO_(2)^(-)-N的高效稳定积累。短程硝化反硝化为CRI系统强化脱氮提供了一条高效低耗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系统 短程硝化反硝化 协同启动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人工快渗系统处理村镇污水效能研究——水力负荷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启雅 王林 李咏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1-2439,共9页
在传统人工快速渗滤(CRI)系统的基础上,构建非饱水层、饱水层两段式改进型CRI系统,并以玉米芯作为饱水层的固体碳源,探究了水力负荷周期(3,6和12h)对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效能的影响,分析了其微生物机理.结果表明,改进型CRI系统的最佳水力... 在传统人工快速渗滤(CRI)系统的基础上,构建非饱水层、饱水层两段式改进型CRI系统,并以玉米芯作为饱水层的固体碳源,探究了水力负荷周期(3,6和12h)对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效能的影响,分析了其微生物机理.结果表明,改进型CRI系统的最佳水力负荷周期为6h,系统出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和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5.40,0.91,5.59与0.47mg/L,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微生物分析结果表明,系统COD的去除与硝化作用发生在系统的非饱水层,Prote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是有机物代谢主要的功能微生物,Nitrospirae是主要的硝化功能菌.饱水层的功能微生物Chloroflexi降解玉米芯为反硝化过程提供了充足的碳源,并且携带高丰度的反硝化关键功能基因促进了饱水层的反硝化过程.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实现村镇生活污水的提质增效提供依据,还可以为改进型CRI系统强化村镇生活污水的处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人工系统 水力负荷周期 村镇生活污水 宏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快渗系统处理洗浴污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金炳 汤鸣皋 +3 位作者 陈鸿汉 钟佐燊 邓雁希 宋志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39-543,共5页
用人工快渗系统模拟地下环境 ,进行了 5个月处理洗浴污水的室内试验研究 ,重点探讨了渗滤介质、滤层厚度、布水方式及进水浓度对系统去污效果的影响 ,为人工快渗系统处理洗浴污水的工艺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洗浴污水 人工土壤 系统 去污效果 滤介质 滤层厚度 布水方式 城市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硝化菌群脱氮作用解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马鸣超 姜昕 +1 位作者 李俊 何江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0-354,共5页
采用16SrDNA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研究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中硝化菌群(氨氧化菌和亚硝酸氧化菌)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机械破壁、酚氯仿抽提和巢式PCR的方法处理样品,为后续的DGGE提供了理想的模板;DGGE图... 采用16SrDNA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研究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中硝化菌群(氨氧化菌和亚硝酸氧化菌)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机械破壁、酚氯仿抽提和巢式PCR的方法处理样品,为后续的DGGE提供了理想的模板;DGGE图谱显示,氨氧化菌种群随着滤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多后减少,在20~60cm存在10种左右,多样性最丰富,是亚硝化作用的主要区域;亚硝酸氧化菌的多样性则相对贫瘠,主要分布在50cm及更深的范围,优势种群3-4种,是硝化作用的主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系统 硝化菌群 16S RDNA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地区人工土层快渗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春燕 郭劲松 +2 位作者 姚若虚 方芳 殷亮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2-136,共5页
水力负荷与湿干比作为人工土层快渗系统的2个重要控制参数,影响系统的处理效果.目前,国内针对三峡库区气候与土壤特征的水力负荷及湿干比研究鲜有报道.为此,论文通过试验,研究了适宜于三峡库区气候和土壤特征的水力负荷和湿干比的相关数... 水力负荷与湿干比作为人工土层快渗系统的2个重要控制参数,影响系统的处理效果.目前,国内针对三峡库区气候与土壤特征的水力负荷及湿干比研究鲜有报道.为此,论文通过试验,研究了适宜于三峡库区气候和土壤特征的水力负荷和湿干比的相关数据,重点考察了在4种水力负荷与3种湿干比条件下,人工土层快渗系统对生活污水中COD、总氮和总磷去除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气温的升高可以提高系统的湿干比,水力负荷,湿干比的变化对COD,总磷的影响不大,对总氮的影响较大.试验结果可为人工土层快渗系统在三峡库区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土层系统 生活污水 水力负荷 湿干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快渗系统优化填料组合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栎雯 刘康怀 +3 位作者 司圣飞 张丽春 严博 龙飞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84,89,共5页
针对人工快渗实际工程中存在脱氮除磷效果差的问题,在传统人工快渗系统填料的基础上,通过添加钢渣、粉煤灰和木糠等常见的废弃物作为新型填料,并采用模拟装置进行了脱氮除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水力负荷下,当落干时间为6h、湿干比... 针对人工快渗实际工程中存在脱氮除磷效果差的问题,在传统人工快渗系统填料的基础上,通过添加钢渣、粉煤灰和木糠等常见的废弃物作为新型填料,并采用模拟装置进行了脱氮除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水力负荷下,当落干时间为6h、湿干比为1∶3时,生活污水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可提高至89.1%和95.8%;加入钢渣等新型填料不仅能提高人工快渗系统脱氮除磷的效果,而且还能将当地的废弃物转化为有用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显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系统 脱氮除磷 钢渣 粉煤灰 木糠 填料优化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快渗系统处理生活污水正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严博 刘康怀 +3 位作者 覃许江 王栎雯 龙飞 陈小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2-44,共3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人工快渗系统,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正交试验方法,考察了沸石填料层厚度、系统淹水时间、湿干比和水力负荷4个因素对处理生活污水中COD、氨氮、TN去除效果的影响程度,确定了人工快渗系统最佳运行参数的范围,影响系统COD去... 采用自行设计的人工快渗系统,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正交试验方法,考察了沸石填料层厚度、系统淹水时间、湿干比和水力负荷4个因素对处理生活污水中COD、氨氮、TN去除效果的影响程度,确定了人工快渗系统最佳运行参数的范围,影响系统COD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湿干比,影响氨氮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为系统淹水时间,影响TN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沸石填料层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系统 正交试验 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氨氧化菌16S rDNA的DGGE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鸣超 姜昕 +1 位作者 刘菲 李俊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8-693,共6页
为了研究污水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中氨氧化菌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NH4-N在CRI中的迁移转化机理,从深圳运行中的CRI系统砂层填料中以5~10cm间隔垂直取12个样品,对其氨氧化菌的16SrDNA进行DGGE分析。结果表明,CRI系统中氨氧化菌菌... 为了研究污水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中氨氧化菌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NH4-N在CRI中的迁移转化机理,从深圳运行中的CRI系统砂层填料中以5~10cm间隔垂直取12个样品,对其氨氧化菌的16SrDNA进行DGGE分析。结果表明,CRI系统中氨氧化菌菌群随着深度的增加先增多后减少,在表层至10cm处氨氧化菌约有4-5种组成,主要由某些以有机氮为降解底物的微生物和进水中被砂粒介质截流吸附的微生物组成;在20-90cm范围内氨氧化菌增加至9种左右,多样性最为丰富,是亚硝化作用发生的主要区域;而在100cm以下的范围,由于NH4-N浓度的降低或系统复氧不足,氨氧化菌迅速减少至5~6种。该研究结果证明了氨氧化菌在快渗池内分布范围的变化对NH4-N去除率的影响,即氨氧化菌在快渗池内分布的越接近中上层,对NH4-N的去除效果越好。关于CRI系统中氨氧化菌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NH4-N去除率关系的认识,为工艺改进和效果提高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系统(CRI) 氨氧化菌 16S rDNA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快速土壤渗滤系统的成都市饮用水安全与健康防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云祯 田庆华 +3 位作者 高平平 陈亚平 纪丁愈 许文来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6期3911-3913,共3页
位于成都市自来水二厂、五厂的饮用水取水源为沙河上游的凤凰河二沟,水质为劣V类,主要污染物为COD(化学需氧量)和NH3-N(氨氮),导致了该沟河水发黑发臭,存在威胁成都市民饮用水安全的隐患。选取成都市凤凰河二沟人工快渗系统(CRI)水污染... 位于成都市自来水二厂、五厂的饮用水取水源为沙河上游的凤凰河二沟,水质为劣V类,主要污染物为COD(化学需氧量)和NH3-N(氨氮),导致了该沟河水发黑发臭,存在威胁成都市民饮用水安全的隐患。选取成都市凤凰河二沟人工快渗系统(CRI)水污染治理工程,对其处理COD和氨氮的性能进行了研究,为人工快渗系统保障饮用水环境与健康防控的工程设计和运行提供了实际工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环境与健康 人工系统 COD 氨氮 去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微生物生长与分布情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骆灵喜 刘欢 +1 位作者 李旭宁 王枫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9-63,67,共6页
以深圳白芒的人工快速渗滤(CRI)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温度下CRI系统中各微生物类群以及脱氮功能菌的生长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CRI系统对污水处理效果较好,出水SS、BOD5和氨氮的去除率在90%以上,COD的去除率在60%以上。CRI系统以... 以深圳白芒的人工快速渗滤(CRI)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温度下CRI系统中各微生物类群以及脱氮功能菌的生长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CRI系统对污水处理效果较好,出水SS、BOD5和氨氮的去除率在90%以上,COD的去除率在60%以上。CRI系统以硝化作用为主,有机氮基本转换成硝态氮;而反硝化作用去除总氮的效果不明显。CRI系统的微生物发育良好,有着比较高的生物活性。CRI系统中细菌占有绝对优势,各深度填料中的细菌数量均超过108个/mL,比放线菌、真菌高2~4个数量级;脱氮功能菌中,氨化功能菌的数量最多,其次是亚硝化功能菌、反硝化功能菌,硝化功能菌数量最少。在空间分布上,各微生物类群以及大部分脱氮功能菌(除反硝化功能菌外)都呈现出从填料上层到下层数量逐渐减少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系统 微生物 生长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快渗系统新型填料氮磷去除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常杰 付永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8-149,155,共3页
以人工快渗系统的填料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不同填料对N、P的去除效果,选出较优的渗滤介质,为组合填料的研究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人工系统 填料 去除效果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快渗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传 田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4-137,共4页
文章用自制的实验室快速渗滤系统模拟反应器对某校中水站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此套实验室模拟快渗处理生活污水系统对COD、TN、TP去除效果良好,壤土在三个周期对COD的去除率最大值为91.5%,TN为66.0%,TP为73.3%。由此试验... 文章用自制的实验室快速渗滤系统模拟反应器对某校中水站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此套实验室模拟快渗处理生活污水系统对COD、TN、TP去除效果良好,壤土在三个周期对COD的去除率最大值为91.5%,TN为66.0%,TP为73.3%。由此试验得出最佳生活污水处理条件为壤土作为滤料,滤料高度为50cm,布水时间为2d淹水,4d落干。复合系统的处理效果优于单一介质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系统 生活污水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冲击对人工快渗系统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佼 陆一新 +3 位作者 黄雯 李洋涛 唐丽 张建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7-143,共7页
文章采用人工快渗(CRI)系统启动厌氧氨氧化处理低基质浓度污水,分别考察了(20±1)、(15±1)、(10±1)、(5±1)℃低温冲击对其脱氮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低温冲击后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的可恢复性。结果表明,在(30±1)... 文章采用人工快渗(CRI)系统启动厌氧氨氧化处理低基质浓度污水,分别考察了(20±1)、(15±1)、(10±1)、(5±1)℃低温冲击对其脱氮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低温冲击后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的可恢复性。结果表明,在(30±1)℃条件下,CRI系统经83 d运行后可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稳定运行期NH4+-N、NO2--N、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7%、99.8%、91.3%。(20±1)℃低温冲击对脱氮效果的影响较小,厌氧氨氧化在20~30℃范围内均能高效稳定的运行。受(15±1)、(10±1)、(5±1)℃低温冲击后,CRI系统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较低温冲击前降低了5.7%、20.9%、59.3%,低温冲击对厌氧氨氧化的抑制作用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当恢复(30±1)℃运行后,受(15±1)、(10±1)℃低温冲击的CRI系统分别于6、19 d后恢复至受冲击前水平,而受(5±1)℃低温冲击后的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难以在短期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冲击 厌氧氨氧化 脱氮 恢复 人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快渗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欣庆 田媛 刘效兰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用自制的实验室快速渗滤系统模拟反应器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室模拟快渗系统对COD_(Cr),TN,TP去除效果良好,土的COD_(Cr)最大去除率为93.7%,TN为69.2%, TP为83.4%;沸石的COD_(Cr)最大去除率为86.4%,TN为45.1%,TP为55.3%... 用自制的实验室快速渗滤系统模拟反应器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室模拟快渗系统对COD_(Cr),TN,TP去除效果良好,土的COD_(Cr)最大去除率为93.7%,TN为69.2%, TP为83.4%;沸石的COD_(Cr)最大去除率为86.4%,TN为45.1%,TP为55.3%;陶粒的COD_(Cr)最大去除率为74.4%,TN为37.9%,TP为38.4%.实验结果表明,在仅考虑去除率,不考虑渗滤速度的情况下,较优处理条件为土作为滤料,滤料高度为5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系统 生活污水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快渗-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中DOM的去除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刚 刘洋 戴本林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3-98,共6页
该文采用导数荧光光谱和二维相关光谱(2D-COS)分析人工快渗-湿地处理系统对城市生活污水DOM荧光组分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导数荧光光谱能够识别出4个明显的荧光区域,分别为类蛋白荧光区域A1(250~298 nm)、类富里酸荧光区域A2(298~3... 该文采用导数荧光光谱和二维相关光谱(2D-COS)分析人工快渗-湿地处理系统对城市生活污水DOM荧光组分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导数荧光光谱能够识别出4个明显的荧光区域,分别为类蛋白荧光区域A1(250~298 nm)、类富里酸荧光区域A2(298~353 nm)、类富里酸荧光区域A3(353~390 nm)和类腐殖酸荧光区域A4(390~550 nm)。人工快渗系统对3次采样的类蛋白荧光峰去除率分别为61.73%、40.05%和71.49%,其对类蛋白荧光物质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在前2个处理单元能够进一步将荧光物质去除。荧光区域积分表明,人工快渗-湿地处理系统对3次取样中荧光有机物的总去除率分别为72.12%、43.03%和63.09%,城市污水进水负荷对系统处理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2D-COS结果表明,荧光组分的优先变化次序为类蛋白荧光(275 nm)、类腐殖酸荧光(418 nm)、类富里酸荧光(366 nm)、类腐殖酸荧光(433 nm)和类腐殖酸荧光(540 nm),说明类蛋白物质能够优先被去除。移动窗口2D-COS结果说明类蛋白荧光在整个人工快渗-湿地处理系统中变化最为明显,这与处理系统对城市生活污水DOM类蛋白荧光组分具有较高的去除效果相一致。因此,对荧光DOM去除效果的研究能够更简便、快速地反映人工快渗-湿地处理系统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湿地处理系统 DOM 导数荧光光谱 二维相关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补给对人工快渗系统低温脱氮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佼 陆一新 +2 位作者 张建强 黄雯 汪锐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8-92,共5页
针对人工快渗(CRI)系统对TN、TP去除效率较低,在冬季低温运行条件下更不利于脱氮除磷的情况,通过构建CRI模拟柱,在(15±1)、(10±1)、(5±1)℃下探讨了不同外源Fe^(2+)补给量对CRI系统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 针对人工快渗(CRI)系统对TN、TP去除效率较低,在冬季低温运行条件下更不利于脱氮除磷的情况,通过构建CRI模拟柱,在(15±1)、(10±1)、(5±1)℃下探讨了不同外源Fe^(2+)补给量对CRI系统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低温运行条件下,Fe^(2+)补给质量浓度为12 mg/L时TN去除率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4.1个、30.7个、22.4个百分点,TP去除率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6.5个、23.1个、18.1个百分点,该补给量可作为强化CRI系统低温协同脱氮除磷的适宜量;过量Fe^(2+)补给(质量浓度20 mg/L)会对微生物脱氮产生抑制作用;适量Fe^(2+)补给(质量浓度4~16 mg/L)则能在温度和碳源的双重制约下不同程度的改善CRI系统的氨氮转化和反硝化脱氮效果,同时有效促进填料对磷素污染物的吸附与化学沉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氮 除磷 FE^2+ 低温 人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型人工快渗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杰斌 朱木兰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9-505,515,共8页
人工快渗(CRI)系统是一种广为人知的无动力生态处理技术措施,但传统CRI系统存在对氮、磷去除率普遍较低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海绵铁、沸石、火山岩、红壤土和杂沙作为填料,构建了一个改良型CRI系统,在水力负荷为1 m3/(m3·d)的条件下... 人工快渗(CRI)系统是一种广为人知的无动力生态处理技术措施,但传统CRI系统存在对氮、磷去除率普遍较低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海绵铁、沸石、火山岩、红壤土和杂沙作为填料,构建了一个改良型CRI系统,在水力负荷为1 m3/(m3·d)的条件下,以实际生活污水为试验进水,进行为期20天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运行16天后出水TP、TN和NH3-N浓度均趋于稳定,稳定后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0.21 mg/L、8.38 mg/L和2.34 mg/L,能分别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的0.5 mg/L、15 mg/L和5 mg/L的限值。TP、TN和NH3-N三项指标的总平均去除率为84.44%,远高于传统CRI系统的44.06%总平均去除率。该研究成果为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提供了一项行之有效的生态治理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系统 生态治理 农村生活污水 脱氮除磷 出水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