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FACE对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刘红江
杨连新
黄建晔
董桂春
朱建国
刘钢
王余龙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2
|
FACE对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产量形成的影响 |
刘红江
杨连新
黄建晔
董桂春
杨欢
朱建国
刘钢
王余龙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3
|
FACE对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刘红江
杨连新
黄建晔
董桂春
朱建国
刘钢
王余龙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4
|
FACE对杂交籼稻汕优63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
刘红江
杨连新
黄建晔
董桂春
朱建国
刘钢
王余龙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5
|
杂交稻新组合“丰优559”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制种技术 |
唐红生
姚立生
孙明法
严国红
王爱民
|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
2005 |
0 |
|
6
|
杂交水稻“Ⅱ优131”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
徐大东
连仰煊
林一岚
|
《福建农业科技》
|
2006 |
2
|
|
7
|
高产、多抗、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559 |
王爱民
姚立生
孙明法
顾来顺
严国红
唐红生
单忠德
何冲宵
朱国永
任仲玲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02 |
0 |
|
8
|
Ⅱ优航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
高锦秀
赵群
|
《现代农业科技》
|
2006 |
0 |
|
9
|
国稻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
王祥
|
《现代农业科技》
|
2006 |
1
|
|
10
|
优质中熟中籼新组合金优179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
袁全
王长安
朱宏爱
陈湘国
付元奎
|
《湖南农业科学》
|
2007 |
2
|
|
11
|
天优1120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
周正红
刘德俊
曹征海
施昙
|
《农业科技通讯》
|
2010 |
0 |
|
12
|
奥优93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
黄富生
|
《福建农业科技》
|
2008 |
0 |
|
13
|
感温型迟熟早稻新品种葛68优1058的品种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 |
唐少东
张艳峰
王卫东
唐盛裕
周孝吉
吴晓峰
|
《湖南农业科学》
|
2020 |
0 |
|
14
|
丰优559高产制种特点与技术 |
唐红生
孙明法
姚立生
严国红
王爱民
|
《现代农业科技》
|
2006 |
0 |
|
15
|
Ⅱ优航1号中稻高产制种技术 |
危崇智
丁建发
余文才
|
《福建农业科技》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