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实践唯物主义”再辩护--兼论它同三种版本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陆剑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共9页
2010年以来,《哲学研究》发表多篇文章,批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实践唯物主义"解读的学术主张。这些文章把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跟一些中国学者"删除唯物主义后缀"而自立... 2010年以来,《哲学研究》发表多篇文章,批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实践唯物主义"解读的学术主张。这些文章把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跟一些中国学者"删除唯物主义后缀"而自立的"实践人道主义"等学说混在一起,然后用"自我循环"、"交互解释"等判词来断言必须"扬弃"实践唯物主义。他们又把马克思哲学的根本解释原则——"实践"解释原则硬性冠以"历史"解释原则的称谓,从而论证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名称,同时贬斥本来与之同义的"实践唯物主义",要求后者向前者"还原"、"回归"、"提升",将其话语统统纳入"历史唯物主义"的总范式下。笔者不同意上述对"实践唯物主义"的批评,以"实践论"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硬核、"实践"解释原则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解释原则为哲学立足点,再次论证并肯定:在历史地形成的马克思哲学的诸多名称中,"实践唯物主义"是最能说明马克思哲学真正实质的名称。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或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也可以说,条件是:其理论硬核是马克思的"现实的人"的实践论。在这个意义上,同"实践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或者扬弃"实践唯物主义"的所谓"历史唯物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论硬核 实践解释原则 三种版本的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三种理论面相和三种争议及其解题
2
作者 关锋 张彩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52,191,共11页
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谓之为科学,很重要的理由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但因为历史本身的多维性,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表现出三种理论面相,即立足于主体经验活动的劳动史观、强调深入分析社会结构的结构史观和深刻洞悉资本主义特... 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谓之为科学,很重要的理由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但因为历史本身的多维性,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表现出三种理论面相,即立足于主体经验活动的劳动史观、强调深入分析社会结构的结构史观和深刻洞悉资本主义特殊性的资本主义社会理论。这三种理论面相引起了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三种比较有影响的争议,它们分别是历史决定论(物质生产决定论、生产方式决定论和生产力决定论)之争、结构主义和人本主义之争、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性理论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性理论之争。反思性历史社会学融经验观察与抽象理论为一体,将历史唯物主义的三种理论面相很好地统摄起来。把历史唯物主义界定为反思性历史社会学,是化解前述三种争议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理论面相 大争议 反思性历史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的创新——评新编本《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3
作者 重明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8年第3期93-96,共4页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的创新———评新编本《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重明由北京大学哲学系赵家祥、李清昆、李士坤三位教授主编的新编本《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以下简称“新编本”),是近年来我国出版的同类哲学专业基础教科书中颇具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的创新———评新编本《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重明由北京大学哲学系赵家祥、李清昆、李士坤三位教授主编的新编本《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以下简称“新编本”),是近年来我国出版的同类哲学专业基础教科书中颇具理论创新特色的一本佳作,同时也是一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新编本 理论研究 历史主体 历史本体论 历史认识论 教科书 体系结构 生产 运筹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修辞学角度评判脂评本《石头记》七种版本回目之优劣
4
作者 邹光椿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73-79,共7页
目前国内常见的脂评本《石头记》有七种版本:列藏本、戚序本、庚辰本(新校本)、己卯本、梦稿本、甲戌本和程乙本(七种版本中,一字不差的占一半,其余四十个回目分三种类型。)对于它们八十回回目的迥异,笔者试图从修辞学角度来评判,为研... 目前国内常见的脂评本《石头记》有七种版本:列藏本、戚序本、庚辰本(新校本)、己卯本、梦稿本、甲戌本和程乙本(七种版本中,一字不差的占一半,其余四十个回目分三种类型。)对于它们八十回回目的迥异,笔者试图从修辞学角度来评判,为研究曹雪芹手稿及其语言文字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 手稿 修辞学 曹雪芹 脂评本 版本 石头记 程乙本 贾宝玉 庚辰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佚文三则
5
作者 鲁歌 卫华 《人文杂志》 1983年第5期112-114,共3页
在阅读解放前出版的书刊时,发现有几则文字,初步觉得象是出自于鲁迅手笔,试谈一下我们的浅见,以供进一步研究。 一、《第三种人》 这则短文发表在1933年10月15日出版的《申报月刊》第2卷第10号的《新辞源》专栏内,属于新名辞解释性质,... 在阅读解放前出版的书刊时,发现有几则文字,初步觉得象是出自于鲁迅手笔,试谈一下我们的浅见,以供进一步研究。 一、《第三种人》 这则短文发表在1933年10月15日出版的《申报月刊》第2卷第10号的《新辞源》专栏内,属于新名辞解释性质,署名为“文”。全文为: 第三种人 现代文学上有所谓左右翼作家, 其意味和政党之分左右翼相同,是区别 思想较为积极的作家与思想适与背驰 的作家的,自此以后,文学作品就有 了两个对峙的营垒,而站在对峙的两方 之外的作家,或其他同样情形的人,就 是所谓“第三种人”。其实严格地说, 事实上是“总有些偏向的,平时有意的 或无意的遮掩起来,而一遇切要的事 故,它便会分明的显现。”(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第人” 《域外小说集》 佚文 事略 杂识 版本 增订本 左右翼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