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相PWM并网逆变器在幅相控制下的启动性能改善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杰 宋文祥 +2 位作者 马祎炜 陈国呈 王得利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2-156,共5页
阐述了三相PWM并网逆变器幅相控制中的相量调节原理,针对系统启动时并网冲击电流大和动态响应较慢的问题,提出了开启电压预测控制和电流前馈控制两种方法,利用直流母线电压变化率推导出起动时刻理想初始参数和电流前馈调节量,有效地改... 阐述了三相PWM并网逆变器幅相控制中的相量调节原理,针对系统启动时并网冲击电流大和动态响应较慢的问题,提出了开启电压预测控制和电流前馈控制两种方法,利用直流母线电压变化率推导出起动时刻理想初始参数和电流前馈调节量,有效地改善了系统在幅相控制下启动并网时刻的动态性能。通过15kW的三相PWM并网逆变器样机的实验结果证实了文中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pwm并网逆变器 幅相控制 开启电压预测控制 电流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三相并网逆变器双矢量无模型预测控制策略
2
作者 芮涛 徐婉伦 +2 位作者 胡存刚 冯壮壮 陆格野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6029-6039,共11页
为解决传统双矢量模型预测控制(DV-MPC)中矢量作用时间计算和预测电流计算对并网逆变器系统参数依赖性强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三相并网逆变器双矢量无模型预测控制(DV-MFPC)策略。首先,分析参数失配对DV-MPC中矢量作用时间以及预... 为解决传统双矢量模型预测控制(DV-MPC)中矢量作用时间计算和预测电流计算对并网逆变器系统参数依赖性强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三相并网逆变器双矢量无模型预测控制(DV-MFPC)策略。首先,分析参数失配对DV-MPC中矢量作用时间以及预测电流计算的影响;其次,提出DV-MFPC策略,所提策略建立并网逆变器数据模型,通过结合最小二乘法,并设计自适应遗忘因子,对不同电压矢量对应的数据模型进行更新;再次,结合双矢量合成方式以及数据模型,实现双矢量无模型电流预测计算,所提方法可以实时辨识并更新三相并网逆变器数据模型,消除了参数对DV-MPC的影响,提高了逆变器数据模型的辨识精度及噪声抑制能力,改善了并网电流性能;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DV-MFPC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并网逆变 无模型预测控制 数据模型 最小二乘法 双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并网逆变器内模控制的改进型GDPWM算法(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安少亮 孙向东 +2 位作者 张琦 钟彦儒 任碧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1-11,25,共11页
针对单位功率因数并网的三相逆变器,推导三相并网逆变器内模控制方程,建立逆变器输出侧功率因数角随逆变器输出电流幅值变化的函数关系,深入分析传统常规化不连续脉宽调制(general discontinuous pulse width modulation,GDPWM)的特点,... 针对单位功率因数并网的三相逆变器,推导三相并网逆变器内模控制方程,建立逆变器输出侧功率因数角随逆变器输出电流幅值变化的函数关系,深入分析传统常规化不连续脉宽调制(general discontinuous pulse width modulation,GDPWM)的特点,提出一种改进型最小开关损耗不连续调制(modified general discontinuous pulse width modulation,M-GDPWM)算法,该算法通过比较三相正弦参考电压之间的瞬时大小关系,或者逆变器输出三相电流的瞬时大小关系,来计算需要注入到三相正弦参考电压中的零序分量,从而无需像传统最小开关损耗不连续调制那样需要实时计算功率因数角,即可实现最小开关损耗控制。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M-GDPWM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并网逆变 内模控制 不连续脉宽调制 功率因数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SVPWM控制并网逆变器的软启动控制 被引量:9
4
作者 姚志垒 肖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750-2755,共6页
为解决传统三相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控制并网逆变器存在的启动冲击电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软启动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控制三相桥臂输出直交轴参考电压和直交轴参考电流实现三相并网逆变器的软... 为解决传统三相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控制并网逆变器存在的启动冲击电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软启动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控制三相桥臂输出直交轴参考电压和直交轴参考电流实现三相并网逆变器的软启动。该文详细阐述了产生启动冲击电流的原因,给出了所提软启动控制方法的具体步骤和流程图,最后对1台15kVA三相SVPWM控制并网逆变器进行了实验验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软启动控制方法简单,在电网电压平衡的情况下,启动时只与电网直轴电压有关,且无启动冲击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并网 软启动 三相 冲击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补偿函数观测器的三相并网逆变器无模型预测功率控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江田田 于新红 +2 位作者 苏畅 谭绍林 汪凤翔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5-92,共8页
针对三相并网逆变器受参数变化等因素引起的未知扰动导致系统控制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补偿函数观测器的无模型预测功率控制算法。首先,以超局部模型代替原有的逆变器模型,降低对系统模型的依赖,提升系统鲁棒性;其次,设计补偿函... 针对三相并网逆变器受参数变化等因素引起的未知扰动导致系统控制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补偿函数观测器的无模型预测功率控制算法。首先,以超局部模型代替原有的逆变器模型,降低对系统模型的依赖,提升系统鲁棒性;其次,设计补偿函数观测器,估计超局部模型中的集总扰动,利用含补偿函数的信号跟踪器补偿传统观测器的估计残差,提高系统对扰动的估计精度;最后,设计无差拍代价函数,实现系统的无差跟踪。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具有更好的动稳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并网逆变 补偿函数观测 无模型预测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电网下锁相环对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小扰动建模影响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1
6
作者 杨苓 陈燕东 +6 位作者 周乐明 陈智勇 周小平 伍文华 黄旭程 谢志为 罗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3792-3804,共13页
在弱电网中,由于锁相环(phase locked loop,PLL)的PI控制器的动态性能,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在小扰动情况下控制dq坐标系和系统dq坐标系不再重合,给系统建模与稳定性分析带来困难。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导纳模型的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小... 在弱电网中,由于锁相环(phase locked loop,PLL)的PI控制器的动态性能,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在小扰动情况下控制dq坐标系和系统dq坐标系不再重合,给系统建模与稳定性分析带来困难。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导纳模型的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小扰动建模方法。首先,通过旋转矩阵,将系统dq坐标系下参数变换到控制dq坐标系,建立双dq坐标系之间的交互关系,解决了考虑PLL影响的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建模难题。其次,深入研究并网逆变器的输出导纳特性。然后,分析PLL、电网阻抗和LCL滤波器参数在系统dq坐标系下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随着PLL带宽和电网阻抗的增大,系统由稳定变为不稳定。当系统处于稳态时,有源阻尼系数越大,系统的相角裕度越大,表明系统稳定性提高。逆变器侧电感的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很小。滤波电容和网侧电感的增大,导致系统的相角裕度减小,系统稳定性降低。最后,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发电 弱电网 三相LCL型并网逆变 小扰动导纳建模 锁相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控制的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电流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41
7
作者 朱炜锋 窦伟 +2 位作者 徐正国 彭燕昌 许洪华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5-58,共4页
分析了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路拓扑和系统的控制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基于PI控制的电流控制器设计方案。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系统建模与仿真,并构建了实验样机进行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 分析了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路拓扑和系统的控制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基于PI控制的电流控制器设计方案。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系统建模与仿真,并构建了实验样机进行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控制方案的正确性,即采用PI控制可以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实现对指令进行无静差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 并网逆变 PI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软开关逆变器的PWM实现方法 被引量:58
8
作者 许春雨 陈国呈 +1 位作者 张瑞斌 张凌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3-27,共5页
该文详细阐述了采用三角载波和锯齿载波对本逆变器实现(ZVS)软开关动作的影响。使用三角载波实现软开关动作时,由于开关动作时刻不固定,使得谐振时刻难于控制,并且谐振次数多,使直流母线电压得不到充分利用。采用正斜率锯齿载波虽然能... 该文详细阐述了采用三角载波和锯齿载波对本逆变器实现(ZVS)软开关动作的影响。使用三角载波实现软开关动作时,由于开关动作时刻不固定,使得谐振时刻难于控制,并且谐振次数多,使直流母线电压得不到充分利用。采用正斜率锯齿载波虽然能解决上述问题,但是会造成在锯齿波垂直沿前后处于零矢量状态,电机的能量与谐振电路不发生交换,不能满足软开关谐振条件。指出要实现本电路的软开关动作模式,载波必须采用正负斜率交替的锯齿波,并根据电机电流极性来切换锯齿波的斜率,这是逆变器开关元件实现软开关动作的必要条件。实验证明了采用本控制方式,逆变器的输出电流波形具有良好的正弦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软开关逆变 pwm 电力电子技术 谐振电路 电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并网逆变器比例复数积分电流控制技术 被引量:79
9
作者 郭小强 邬伟扬 +1 位作者 赵清林 王立乔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8-14,共7页
传统PI控制无法消除并网交流电流稳态误差,但关于稳态误差存在的根本原因相关文献描述较少。为揭示其本质,首先建立并网电流控制模型,然后通过叠加定理和频域分析得出结论:并网交流电流零稳态误差控制条件为:系统控制器在并网电流频率... 传统PI控制无法消除并网交流电流稳态误差,但关于稳态误差存在的根本原因相关文献描述较少。为揭示其本质,首先建立并网电流控制模型,然后通过叠加定理和频域分析得出结论:并网交流电流零稳态误差控制条件为:系统控制器在并网电流频率处具有无穷大增益,而PI控制不具有该特性。在该结论基础上,提出一种可消除并网交流电流稳态误差的比例复数积分(proportional complex integral,PCI)控制,给出一套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并采用TMS320F2812 DSP实现系统的数字化控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仿真和实验研究,通过与PI控制对比验证PCI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并网逆变 电流控制 稳态误差分析 比例复数积分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接功率控制和直接功率预测控制的对比 被引量:48
10
作者 赵方平 杨勇 +1 位作者 阮毅 赵春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2-220,共9页
根据三相并网逆变器的动态数学模型,详细推导和分析并网逆变器各电压矢量对有功功率变化和无功功率变化的影响。根据有功功率变化与无功功率变化的曲线去选择最佳的电压矢量,使三相并网逆变器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脉动较小。在此基... 根据三相并网逆变器的动态数学模型,详细推导和分析并网逆变器各电压矢量对有功功率变化和无功功率变化的影响。根据有功功率变化与无功功率变化的曲线去选择最佳的电压矢量,使三相并网逆变器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脉动较小。在此基础上,提了一种基于新开关表的直接功率控制。同时,采用一种新的直接功率预测控制,该控制策略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相结合,实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与功率因数任意可调。最后对直接功率控制和直接功率预测控制进行对比实验。实验表明了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并网逆变 开关表 直接功率控制 直接功率预测控制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顾有源滤波的三相四开关光伏并网逆变器 被引量:31
11
作者 谭兴国 冯高明 +1 位作者 王辉 张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590-3596,共7页
为提升光伏并网逆变设备的利用率和并网电能质量主动补偿能力、减少装置成本,结合有源滤波技术和光伏并网技术,提出了一种三相四开关并网逆变方案。该方案依据实际光伏发电情况和电网谐波污染程度,设计了可工作在并网发电模式、有源滤... 为提升光伏并网逆变设备的利用率和并网电能质量主动补偿能力、减少装置成本,结合有源滤波技术和光伏并网技术,提出了一种三相四开关并网逆变方案。该方案依据实际光伏发电情况和电网谐波污染程度,设计了可工作在并网发电模式、有源滤波模式以及兼容模式下的三相四开关并网逆变器,并推导得到各模式下其指令电流的计算方法;并利用电流直接跟踪技术,有效地实现各模式间的自适应切换;针对方案中三相四开关拓扑的直流中点电位偏移问题,给出了直流母线电容电压差值前馈的补偿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准确跟踪接入点电网变化的条件下,该方案可有效抑制因电容参数差异及内部交流负载电流变化引起的输出不平衡现象;而所提出的基于周期积分的单相软件锁相方法以周期累加的方法取代2次谐波低通滤波,实现了对电网变化的准确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 三相四开关 有源滤波 前馈补偿 周期积分锁相法 逆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波形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窦伟 徐正国 +2 位作者 彭燕昌 李晶 许洪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62-1265,共4页
分析了影响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波形质量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含变压器的三相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同步旋转坐标系下谐波扰动重复控制与基波电流PI(比例积分)控制相结合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系统控制方案。实验证明该... 分析了影响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波形质量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含变压器的三相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同步旋转坐标系下谐波扰动重复控制与基波电流PI(比例积分)控制相结合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系统控制方案。实验证明该方案能够有效抑制逆变器输出电流的谐波扰动、改善电流波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 三相 重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Boost并网逆变器的离散时间预测控制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玉玲 王克柔 +1 位作者 林辉品 张仲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2-26,共5页
三相Boost并网逆变器工作在直流输入电压小于电网电压峰值的场合,具有输入电压调节范围宽的优良特性,适合用于燃料电池、光电池等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单级并网发电。提出一种三相Boost并网逆变器网侧电流的离散时间预测控制。该方法在每一... 三相Boost并网逆变器工作在直流输入电压小于电网电压峰值的场合,具有输入电压调节范围宽的优良特性,适合用于燃料电池、光电池等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单级并网发电。提出一种三相Boost并网逆变器网侧电流的离散时间预测控制。该方法在每一个采样周期内,利用逆变器输出电流的离散时间模型和逆变器产生的7种电流空间矢量,预测逆变器下一个采样周期的网侧电流,并以该电流与理想网侧电流的误差最小作为优选指标,确定下一个采样周期的开关信号。该方法不需要传统Boost逆变器控制中的任何调制策略,方法简单,实现容易。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离散时间预测控制的三相Boost逆变器并网系统具有优良的并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Boost并网逆变 离散时间 预测控制 调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三相并网逆变器稳定性分析的自导纳和伴随导纳建模 被引量:43
14
作者 王国宁 杜雄 +2 位作者 邹小明 杨友耕 籍勇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3973-3981,共9页
并网逆变器的稳定性分析通常采用导纳或阻抗的分析方法。不同于现有的序阻抗和序耦合的描述方法,采用复变量的表示方法将正负序变量统一,分析基于锁相环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的单频率输入双频率输出现象的产生机理,建立统一的并网逆变器的... 并网逆变器的稳定性分析通常采用导纳或阻抗的分析方法。不同于现有的序阻抗和序耦合的描述方法,采用复变量的表示方法将正负序变量统一,分析基于锁相环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的单频率输入双频率输出现象的产生机理,建立统一的并网逆变器的自导纳和伴随导纳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依据Nyquist判据,分析自导纳和伴随导纳对并网逆变器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自导纳和伴随导纳模型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并网逆变器稳定性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并网逆变 稳定性 自导纳 伴随导纳 锁相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并网逆变器改进型直接功率预测控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强 任浩翰 +3 位作者 杨志超 吕干云 章心因 叶曙光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0-105,共6页
在三相并网逆变器数学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改进型直接功率预测控制,该控制方法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实现。由于控制系统实际延时两拍,需对下一拍的输出功率和电流进行预估,然后得到两拍后达到目标功率所需要的输出。... 在三相并网逆变器数学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改进型直接功率预测控制,该控制方法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实现。由于控制系统实际延时两拍,需对下一拍的输出功率和电流进行预估,然后得到两拍后达到目标功率所需要的输出。采用2倍于控制频率的采样频率,准确计算出下一拍的并网功率、电流,同时采用邻域平均通过2次采样计算得到电感辨识值,提高辨识精度,据此计算下一个载波周期三相逆变电路的输出。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电路和控制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并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动静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并网逆变 空间矢量调制 直接功率预测控制 采样 电感辨识 逆变 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并网逆变器脱网运行电压控制技术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宝诚 郭小强 +3 位作者 梅强 关雅娟 王雷 孙孝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1-95,共5页
IEEE Std.1547规定并网逆变器需要具备孤岛运行的能力以维持负载电压稳定。分析了比例积分控制、比例谐振控制和比例复数积分控制3种线性电压控制策略从系统跟随特性、抗扰特性以及系统主导极点分布对3种电压控制方案的稳态特性和动态... IEEE Std.1547规定并网逆变器需要具备孤岛运行的能力以维持负载电压稳定。分析了比例积分控制、比例谐振控制和比例复数积分控制3种线性电压控制策略从系统跟随特性、抗扰特性以及系统主导极点分布对3种电压控制方案的稳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进行了对比,并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了仿真研究。最后在TMS320F2812数字信号处理器数字化控制平台上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并网逆变 孤岛运行 电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矢量的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解耦控制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易灵芝 彭寒梅 +4 位作者 王根平 何素芬 邹晓 李明 陈彦如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8,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电网线电压空间矢量的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解耦方法,将复平面分为6个扇区,在每个扇区内实现两相开关解耦,分别控制相应的输出线电流,实现电流跟踪,改善并网电流波形。最后,利用MATLAB建立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双环系统仿真模型... 提出一种基于电网线电压空间矢量的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解耦方法,将复平面分为6个扇区,在每个扇区内实现两相开关解耦,分别控制相应的输出线电流,实现电流跟踪,改善并网电流波形。最后,利用MATLAB建立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双环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矢量 滞环电流控制 三相光伏并网逆变 解耦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的三相Z源并网逆变器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李杰 王得利 +2 位作者 陈国呈 宋丹 马祎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4-120,共7页
提出将新型的三相Z源逆变器应用于直驱式风力并网发电系统中,并将传统三相PWM并网逆变器模型和等效的Z网络模型结合,建立了三相Z源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直通占空比改变对系统的影响,提出了在并网条件下获取稳定的Z网络电容电压... 提出将新型的三相Z源逆变器应用于直驱式风力并网发电系统中,并将传统三相PWM并网逆变器模型和等效的Z网络模型结合,建立了三相Z源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直通占空比改变对系统的影响,提出了在并网条件下获取稳定的Z网络电容电压和解耦的d、q轴网侧电流分量的控制策略,并给出了外环电压设定值的约束条件。实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Z源并网逆变 数学建模 直驱式风力发电 直接电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并网逆变器频率耦合机理分析及稳定性判定 被引量:35
19
作者 邹小明 杜雄 +2 位作者 王国宁 杨友耕 籍勇亮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57-63,共7页
并网逆变器中控制器dq轴结构或参数的不对称会导致系统在静止坐标系下存在两个扰动频率分量相互耦合,这一耦合因素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文中分析了系统中这两个扰动频率的耦合机理,分别得到了两个耦合频率下的逆变器等效导纳。利用这两... 并网逆变器中控制器dq轴结构或参数的不对称会导致系统在静止坐标系下存在两个扰动频率分量相互耦合,这一耦合因素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文中分析了系统中这两个扰动频率的耦合机理,分别得到了两个耦合频率下的逆变器等效导纳。利用这两个导纳,采用奈奎斯特判据判定了并网逆变器系统的稳定性,相比现有采用广义奈奎斯特判据的方法,稳定性判定过程简单,便于给出系统稳定裕量,指导逆变器控制器设计。实验验证了并网逆变器系统稳定性判定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并网逆变 频率耦合 稳定性 等效导纳 奈奎斯特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效率软开关三相并网逆变器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睿 马智远 徐德鸿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2-66,共5页
提出一种只采用一个辅助开关,即能实现所有开关的零电压开通,并能抑制二极管反向恢复的高效率软开关三相并网逆变器。逆变器可以采用空间矢量调制(SVM)策略,主开关和辅助开关具有相同且固定的开关频率。分析了软开关三相并网逆变器的开... 提出一种只采用一个辅助开关,即能实现所有开关的零电压开通,并能抑制二极管反向恢复的高效率软开关三相并网逆变器。逆变器可以采用空间矢量调制(SVM)策略,主开关和辅助开关具有相同且固定的开关频率。分析了软开关三相并网逆变器的开关过程,给出了谐振参数设计步骤。研制了20 kW实验样机并完成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并网逆变器满载效率达到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 三相脉宽调制逆变 零电压开关 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