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凝土三相结构细观模型生成方法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旗华 梁斌 +1 位作者 卢永刚 朱永清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9-52,65,共5页
数值混凝土是混凝土细观力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提出了一种随机可控的多边形骨料生成方法,并应用矢量方法对其进行凸性判定;描述了一种基于基圆的骨料投放方法,从而避开了复杂的侵入判定,提高了骨料的投放效率;综合应用极坐标方法、布尔... 数值混凝土是混凝土细观力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提出了一种随机可控的多边形骨料生成方法,并应用矢量方法对其进行凸性判定;描述了一种基于基圆的骨料投放方法,从而避开了复杂的侵入判定,提高了骨料的投放效率;综合应用极坐标方法、布尔运算方法以及图层管理方法,提出了一种筛分简单、计算量小、有限元处理便捷的混凝土三相结构细观模型生成方法。最后用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细观力学 三相结构 随机骨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三相结构长周期的小角X射线散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开源 赵辉 +1 位作者 李志宏 董宝中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5-139,共5页
应用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研究了聚丙烯的长周期 ,结果表明 ,聚丙烯的相关函数长周期与它的Bragg长周期不相等 ;应用小角散射理论和结晶聚合物的三相结构模型研究了聚丙烯的 2种长周期不同的原因 ,得到结论 ,聚丙烯的Bragg长周期接近于它... 应用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研究了聚丙烯的长周期 ,结果表明 ,聚丙烯的相关函数长周期与它的Bragg长周期不相等 ;应用小角散射理论和结晶聚合物的三相结构模型研究了聚丙烯的 2种长周期不同的原因 ,得到结论 ,聚丙烯的Bragg长周期接近于它的相关函数长周期与结晶过渡层的厚度之和 .这个结论与小角散射实验的结果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角X射线散射 聚丙烯 三相结构 相关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结构一维电子密度的相关函数 被引量:3
3
作者 雷晓蔚 郑稷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7-91,共5页
从结晶聚合物的三相结构出发,计算了线性电子密度相关函数,理论上得到了不变量和结晶层厚度和散射曲线的对应关系,并与G.R.Strobl等人从两相模型推广到三相模型得到的结论相比较,指出直接从两相推广到三相的不妥之处,修正了推广过程中... 从结晶聚合物的三相结构出发,计算了线性电子密度相关函数,理论上得到了不变量和结晶层厚度和散射曲线的对应关系,并与G.R.Strobl等人从两相模型推广到三相模型得到的结论相比较,指出直接从两相推广到三相的不妥之处,修正了推广过程中的错误.从三相模型的相关函数图可以直接得到长周期、晶片厚度、不变量、过渡层厚度,但是晶片厚度、不变量与Strobl的定义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聚合物 三相结构 一维电子密度相关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发酵基质的三相结构变化对其传递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段颖异 陈洪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04-1210,共7页
以汽爆稻草和培养液分别作为基质的固、液相,讨论了工业发酵颗粒尺寸(6.5~0.4cm)和含水量(60%~85%)范围内,基质的保水性、透气性及热导性随三相结构变化的规律。液相在三相结构变化中起主导作用,进而提出基于变异系数权重法的三相结... 以汽爆稻草和培养液分别作为基质的固、液相,讨论了工业发酵颗粒尺寸(6.5~0.4cm)和含水量(60%~85%)范围内,基质的保水性、透气性及热导性随三相结构变化的规律。液相在三相结构变化中起主导作用,进而提出基于变异系数权重法的三相结构指数;基质水分蒸发速率随三相结构指数呈指数增加趋势,并伴有明显波动,表明基质保水性受三相组成外其他因素的影响;基质透气性与三相结构指数的关系符合Bidoser-esp函数;基质的热性质(比热容、热阻、热导率)随三相结构指数的增加呈幂指函数变化趋势。统计分析同时佐证了三相结构指数能够反映基质含水量和颗粒度两因素对传递性质的综合影响。所建立的三相结构指数能够用于明确表征基质结构对其传递性质的影响,具有宏观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量 颗粒尺寸 广义三相结构指数 保水性 透气性 热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结构离子交换膜的构筑及应用研究
5
作者 朱嫣然 葛亮 +1 位作者 李兴亚 徐铜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97-2414,共18页
三相结构离子交换膜是一类具有惰性相、离子交换基团相和辅助功能基团相的特殊结构材料。传统两相结构离子交换膜受限于离子通量和选择性的相互制约,难以实现两者同步提升。因此,研究者开始关注新型三相结构,以改善离子传质路径。综述... 三相结构离子交换膜是一类具有惰性相、离子交换基团相和辅助功能基团相的特殊结构材料。传统两相结构离子交换膜受限于离子通量和选择性的相互制约,难以实现两者同步提升。因此,研究者开始关注新型三相结构,以改善离子传质路径。综述了离子交换膜从两相结构到三相结构的发展,介绍了微相分离离子交换膜、自具微孔离子交换膜、有机硅烷杂化离子交换膜和基于氧化石墨烯或金属有机框架的“三相”结构离子交换膜,讨论了离子膜介尺度中的相结构、孔道结构和缺陷等问题,并概述了三相结构在燃料电池、液流电池、一/二价离子分离和酸碱回收等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以期给三相结构指导离子交换膜制备并提升性能提供策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膜 两相结构 三相结构 介尺度 离子传递 离子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超大陆汇聚与裂解不可逆演化论的视角揭示克拉通形成演化的三相壳层结构
6
作者 任飞 潘桂棠 +3 位作者 任光明 崔晓庄 庞维华 彭智敏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8-374,共17页
克拉通三相壳层结构研究对于超大陆重建及揭示全球古老克拉通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克拉通研究过程中不但要研究基底物质组成及形成年代,还要研究其上的裂谷事件及超覆岩系建造性质和时代,此三者之间构成不同类型的模型结构,... 克拉通三相壳层结构研究对于超大陆重建及揭示全球古老克拉通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克拉通研究过程中不但要研究基底物质组成及形成年代,还要研究其上的裂谷事件及超覆岩系建造性质和时代,此三者之间构成不同类型的模型结构,代表了该克拉通标志性特征。华北克拉通型三相壳层结构特征表现为:具有~1.8 Ga基底、1.7~1.62 Ga裂解事件、1.6 Ga以后稳定盖层沉积;扬子型(或塔里木型)克拉通三相壳层结构特征为:中元古末—新元古代早期(1.1~0.82 Ga)汇聚事件群形成克拉通基底,新元古代中晚期(南华纪)发育裂谷事件,其后沉积灯影组及古生代稳定碳酸盐岩台地及陆表海盖层;冈瓦纳型三相壳层结构特征为:泛非期造山事件形成的基底,其上寒武纪裂谷事件,上覆奥陶纪到古生代—中生代沉积盖层。华北型、扬子型(或塔里木型)、冈瓦纳型克拉通的三相壳层模型结构的厘定,对于鉴别造山系中的微陆块与克拉通的亲缘性,及开展全球大陆地质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陆汇聚与裂解 三相壳层结构 克拉通 冈瓦纳 原−古特提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集成磁耦合纹波转移滤波器的新型三相软开关逆变器
7
作者 胡齐元 蒋建波 +3 位作者 潘尚智 林子森 宫金武 查晓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08-2317,I0023,共11页
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是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发展趋势,但两者之间往往相互制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全集成磁耦合纹波转移滤波器的新型三相软开关逆变器。所提出的集成滤波器通过纹波转移技术极大衰减了并网电流开关纹波并且转移的纹... 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是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发展趋势,但两者之间往往相互制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全集成磁耦合纹波转移滤波器的新型三相软开关逆变器。所提出的集成滤波器通过纹波转移技术极大衰减了并网电流开关纹波并且转移的纹波能量可被用来辅助主开关实现零电压开通,有利于提高变换器效率。针对该拓扑还提出一种三相对称的磁芯结构,在保证三相并网电流纹波幅值相同的情况下,可实现将所有滤波电感集成在一个磁芯上,有效降低了滤波器体积。此外所提滤波电感集成方法,将纹波转移条件转化为易于工程实现的磁芯磁阻设计。最后,搭建额定功率为2 kW的实验样机,验证所提三相软开关逆变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集成 纹波转移 三相对称结构 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三相的广义土壤结构的定量化表达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恩姮 赵雨森 陈祥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67-2072,共6页
以基于土壤固、液、气三相为研究对象的广义土壤结构为切入点,借鉴微观经济学中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边际递减效益的思想,通过构建旱作土壤条件下土壤三相"投入"与土壤结构"产出"的土壤结构生产函数,定义了广义土... 以基于土壤固、液、气三相为研究对象的广义土壤结构为切入点,借鉴微观经济学中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边际递减效益的思想,通过构建旱作土壤条件下土壤三相"投入"与土壤结构"产出"的土壤结构生产函数,定义了广义土壤结构指数(GSSI),GSSI=[(XS-A)XLXG]k。同时根据二维三系图中土壤结构相对理想三相点变化的趋势,计算了土壤三相结构距离(STPSD)。结合典型黑土区马铃薯耕地土壤深松整地前后土壤结构的变化与广义土壤结构指数和土壤三相结构距离的计算结果,验证了广义土壤结构指数可以有效反映土壤结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281个旱作土壤样本数据对广义土壤结构指数与土壤三相结构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拟合,二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R2=0.86**)。可以认为,广义土壤结构指数与土壤三相结构距离均能作为定量描述土壤结构变化的综合指标,不仅为深入研究广义土壤结构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而且为定量研究土壤结构、功能与质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三相 广义土壤结构指数 土壤三相结构距离 定量化 旱作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三相邻结构控制体系动力响应分析
9
作者 张尚荣 李仕浩 +2 位作者 刘良坤 唐响 张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7-185,共9页
为解决两相邻结构同频共振导致结构抗震失效问题,提出一种三相邻结构的减震控制策略。利用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力学简化模型,基于Clough-Penzien谱推导相应的随机拓展状态方程,并研究三相邻结构在不同组合方案下各参数对减震效果的影响规... 为解决两相邻结构同频共振导致结构抗震失效问题,提出一种三相邻结构的减震控制策略。利用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力学简化模型,基于Clough-Penzien谱推导相应的随机拓展状态方程,并研究三相邻结构在不同组合方案下各参数对减震效果的影响规律;基于结构振动总能量最小原则,利用改进遗传算法对减震控制方案进行了优化,得到对应控制方案下阻尼器布置的数量和位置,输入谱模型,分析了控制方案对高阶响应的抑制效果及该体系在7组地震动作用下的减震控制性能。结果表明,三相邻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两相邻结构同频共振的减震控制失效问题,抑制高阶响应,并能有效地降低地震响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频控制 三相结构 随机分析 振动能量 减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流化床流动结构特征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贺婷婷 钟文琪 +1 位作者 李蔚玲 金保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3-578,共6页
在横截面0.1 m×0.01 m、高0.8 m的三相流化床实验装置上,开展了小波分析特征参数定量表征流型的研究.实验中空气和水分别作为气相和液相介质,固体实验物料采用粒径为48μm的玻璃粉,对实验采集的压差脉动时间序列采用小波分析... 在横截面0.1 m×0.01 m、高0.8 m的三相流化床实验装置上,开展了小波分析特征参数定量表征流型的研究.实验中空气和水分别作为气相和液相介质,固体实验物料采用粒径为48μm的玻璃粉,对实验采集的压差脉动时间序列采用小波分析进行分解,得到不同尺度的小波信号标准差和小波熵,定量表征不同操作参数下,三相流化床中均匀流、过渡流和非均匀流3种流型对应特征值的变化规律.分析得到均匀流、过渡流、非均匀流的能量分布主要集中在宏观尺度和中尺度上,数量达到97%以上,而且中尺度、宏观尺度信号d3~d6的小波信号标准差范围值依次增大.均匀流小波熵的范围为0.1696~0.2913 det,与其他2种流型相比要大一些.结果表明,宏观尺度和中尺度信号的小波分析,能够很好地表征均匀流、过渡流、非均匀流3种流型.与小波熵相比,小波信号标准差能够更好地表征均匀流、过渡流、非均匀流3种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流化床 压力信号 三相流动结构 小波分析 小波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双三相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原理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建飞 朱熀秋 +1 位作者 赵玉亮 丁泉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4,共9页
针对传统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内部两套绕组结构复杂、可靠性低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双三相绕组结构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电机采用分布式绕组结构并分为两个空间对称的独立三相绕组单元,通过两个三相逆变器在两个绕组单元中同时通入两... 针对传统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内部两套绕组结构复杂、可靠性低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双三相绕组结构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电机采用分布式绕组结构并分为两个空间对称的独立三相绕组单元,通过两个三相逆变器在两个绕组单元中同时通入两组不同序列的电流实现电机的无轴承运行。推导了悬浮力与转矩数学模型。在Ansoft中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电机在两组电流控制下的磁场分布状况,分别计算了悬浮力与转矩随电流变化的关系,以及偏心磁拉力与转子偏移量的关系,仿真模型计算结果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建立了一种控制电机对称相电流不平衡的控制策略,将电机等效为两个普通三相电机,两个电机控制部分中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SVM所需的信号由转矩电流参考值和悬浮力电流参考值合成再调制得到。采用Matlab软件构建了仿真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双三相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在该控制策略下能够实现转子的高速旋转与稳定悬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电机 三相绕组结构 结构原理 有限元分析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相微观结构的纤维复合材料切削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芳芳 肖建章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6-30,共5页
为了研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切削过程中的材料去除机理及切削性能,本文建立了基于三相微观结构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二维有限元切削模型。针对纤维、基体和界面相组成三相微观结构,分别建立了它们的本构模型和失效准则,并完成复合材料... 为了研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切削过程中的材料去除机理及切削性能,本文建立了基于三相微观结构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二维有限元切削模型。针对纤维、基体和界面相组成三相微观结构,分别建立了它们的本构模型和失效准则,并完成复合材料二维正交切削的动态物理仿真。通过切削力仿真值与实验值的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基于此模型,分析材料的切屑形成机理、切削损伤及加工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切屑形态、损伤模式和切削力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三相微观结构 正交切削 有限元仿真 纤维方向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坡耕地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结构与大豆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魏永霞 石国新 +2 位作者 冯超 吴昱 刘慧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09-320,共12页
为探明黑土区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结构、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及其可持续性的影响,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田间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4年的观测。2015年按照生物炭的施加量共设置C0(0 t/hm^2)、C25(25 t/hm^2)、C50(50 t/hm^2)、C... 为探明黑土区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结构、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及其可持续性的影响,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田间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4年的观测。2015年按照生物炭的施加量共设置C0(0 t/hm^2)、C25(25 t/hm^2)、C50(50 t/hm^2)、C75(75 t/hm^2)、C100(100 t/hm^2)5个处理,2016—2018年分别连续施加等量的生物炭。结果表明:连续4年随施炭量的增加土壤容重呈逐渐降低趋势、孔隙度呈逐渐升高趋势,且施用年限越长,作用越明显;连续4年广义土壤结构系数(GSSI)随施炭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土壤三相结构距离指数(STPSD)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均在第2年C50处理取得最大(小)值(98.31、4.87),同时土壤三相比最接近理想状态;连续4年大于0.25 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R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随施炭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均在第2年C50处理取得最大值;连续4年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含量随施炭量的增加逐渐升高,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各年份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提高最多的分别为C50(46.1%、76.6%)、C50(46.4%、85.4%)、C25(33%、100.7%)、C25(23.9%、103.2%);连续4年施加生物炭均可提高大豆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质量,在第2年C50处理增产最大,增产率为33.3%,同时产量可持续性最强,产量可持续性特征指数(SYI)为0.8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广义结构系数 三相结构距离指数 平均质量直径 几何平均直径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灌溉季节施加生物炭对滴灌棉田土壤结构及水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邹瑞晗 吕德生 +2 位作者 王振华 朱艳 宗睿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0-227,共8页
为探究在非灌溉季节施加生物炭对滴灌棉田耕层土壤水热特性和三相结构的调控效应。设置生物炭15(B_(1)),30(B_(2)),45(B_(3)),60(B_(4)),0(B_(0))t/hm^(2)5个施加量,分析其对新疆滴灌棉田非灌溉季节耕层土壤(0—40 cm)三相结构、总孔隙... 为探究在非灌溉季节施加生物炭对滴灌棉田耕层土壤水热特性和三相结构的调控效应。设置生物炭15(B_(1)),30(B_(2)),45(B_(3)),60(B_(4)),0(B_(0))t/hm^(2)5个施加量,分析其对新疆滴灌棉田非灌溉季节耕层土壤(0—40 cm)三相结构、总孔隙度、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施炭处理使土壤固相体积降低2.58%~10.74%,总孔隙度增加3.38%~12.05%;同时,施炭处理的融后土壤质量含水率较对照处理提高1.07%~2.65%;施炭处理的土壤导热系数降低,土壤耕层最低温度增加0.34~2.15℃,最大温差缩小0.47~2.14℃。基于以上土壤结构和水热特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综合得分最高的处理为B_(3),其次为B_(2)。非灌溉季节施加生物炭有利于改善土壤三相结构,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增强土壤保墒保温能力。新疆滴灌棉田非灌溉季节生物炭最佳施用量为30~45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非灌溉季节 滴灌棉田 土壤三相结构 土壤水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Cd-Sb-W和Cd-Sn-W系列敏感陶瓷特性的研究
15
作者 王梦魁 刘文磊 +1 位作者 刘连利 杨玉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965-967,共3页
重点研究由CdO-SnO2-WO3系列(以下简称Cd-Sn-W)和CdO-Sb2O3-WO3系列(以下简称Cd-Sb-W)及由它们共同组成的双基体三相(Cd2Sb2O7、CdSnO3、CdWO4)结构线性敏感陶瓷的制备方法.给出了上述半导体陶瓷的电子转移式;分析了半导相Cd2Sb2O7和CdS... 重点研究由CdO-SnO2-WO3系列(以下简称Cd-Sn-W)和CdO-Sb2O3-WO3系列(以下简称Cd-Sb-W)及由它们共同组成的双基体三相(Cd2Sb2O7、CdSnO3、CdWO4)结构线性敏感陶瓷的制备方法.给出了上述半导体陶瓷的电子转移式;分析了半导相Cd2Sb2O7和CdSnO3的导电机理和电阻-温度(R-T)曲线呈线性的机理.并对其他相关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体三相结构 线性 共沉淀 Cd2Sb2O7 CdSn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徂徕山植被类型对不同坡位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岩 王如岩 +3 位作者 董智 刘冰倩 刘瑞琳 吴其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87,共6页
[目的]研究徂徕山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坡位的土壤团聚体特征,为北方土石山区植被建设和水土保持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干筛和湿筛法分析徂徕山板栗林、刺槐麻栎混交林坡上及坡下的土壤团聚体组成与稳定性,并测定土壤固液气三相比及其结... [目的]研究徂徕山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坡位的土壤团聚体特征,为北方土石山区植被建设和水土保持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干筛和湿筛法分析徂徕山板栗林、刺槐麻栎混交林坡上及坡下的土壤团聚体组成与稳定性,并测定土壤固液气三相比及其结构距离。[结果]①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组成中2~0.25 mm粒级所占比例为55.60%~72.76%,0.25~0.053 mm粒级所占比例为25.11%~41.98%,<0.053 mm粒级含量最低,所占比例为0.60%~3.75%。②与板栗林相比,刺槐×麻栎混交林的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提高10.51%,几何平均直径提高7.51%,不稳定团粒指数降低19.01%,而水稳定性团聚体各指标在不同植被类型及不同坡位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③固液气三相体积比例表现为:土壤固相体积(56.46%~66.15%)>液相体积(21.66%~36.56%)>气相体积(4.40%~12.19%),刺槐×麻栎混交林的土壤三相结构距离与板栗林相比约减少8.87%。[结论]植被类型对徂徕山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大于坡位,其中刺槐×麻栎混交林对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的促进作用显著优于板栗林。固相体积比是解释团聚体组成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位 植被类型 土壤团聚体 土壤三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序和负序电压注入的级联型并网逆变器直流侧电压平衡控制 被引量:32
17
作者 季振东 赵剑锋 +2 位作者 孙毅超 姚晓君 朱泽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9-17,188,共9页
级联型并网逆变器可以无变压器并入高压电网,并且具有容量大、效率高等特点,对配合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和增强电力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级联结构中存在直流侧平衡问题,这严重影响到装置的输出性能和可靠性。针对三相星型结构... 级联型并网逆变器可以无变压器并入高压电网,并且具有容量大、效率高等特点,对配合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和增强电力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级联结构中存在直流侧平衡问题,这严重影响到装置的输出性能和可靠性。针对三相星型结构中的相间直流侧不平衡,在并网逆变器注入零序和负序电压的情况下,推导出其各相有功功率的数学模型并对比功率调节能力,提出一种结合零序和负序电压注入的相间直流侧平衡控制方法及其适用条件,较好地解决了直流侧平衡问题,兼顾了装置性能和功率调节能力。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即使在电网电压不平衡的条件下,也可以保证相间直流侧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型并网逆变器 三相星形结构 相间直流侧平衡 零序电压 负序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需转子位置角悬浮的双绕组无轴承磁通切换永磁电机驱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扬忠 方飞 +1 位作者 吴汉童 吴赫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6601-6610,共10页
定子永磁型磁通切换电机具有永磁体散热容易、转子结构简单等优点。在传统的三相功率绕组的12/10磁通切换永磁电机拓扑基础上,基于空间对称线圈流过电流对空间对称气隙磁场进行相反方向调制的思路构建三相悬浮绕组。两套绕组均采用三相... 定子永磁型磁通切换电机具有永磁体散热容易、转子结构简单等优点。在传统的三相功率绕组的12/10磁通切换永磁电机拓扑基础上,基于空间对称线圈流过电流对空间对称气隙磁场进行相反方向调制的思路构建三相悬浮绕组。两套绕组均采用三相逆变桥供电,各相悬浮绕组正方向电流产生的悬浮力在空间近似互差120?,从而三相悬浮力合成出实现转子需要的悬浮力;功率绕组采用矢量控制算法实现转子切向旋转控制。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电机稳态及动态运行中转子均能稳定悬浮于中心附近,最大控制误差小于?0.1mm;电机切向旋转运行对转子稳定悬浮控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通切换永磁电机 无轴承技术 三相双绕组结构 驱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VSC-HVDC的海上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蒋辰晖 王志新 吴定国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2年第12期66-72,共7页
以实际应用于海上风电输电工程中的三相两电平电压源换流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换流器主电路拓扑结构进行坐标变换,建立了便于解析的两相旋转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换流器控制系统采用了双闭环PI控制方法,并引入电流解耦控制,实现了一侧... 以实际应用于海上风电输电工程中的三相两电平电压源换流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换流器主电路拓扑结构进行坐标变换,建立了便于解析的两相旋转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换流器控制系统采用了双闭环PI控制方法,并引入电流解耦控制,实现了一侧定有功、一侧定直流电压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抗干扰能力;采用了SVPWM调制方式进行调制,有效地降低了谐波含量和开关损耗;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并搭建了3.5 kW试验验证平台。结果表明该方案控制效果良好,电压、电流波形稳定、谐波含量少且响应速度较快。因此,适用于海上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柔性直流输电 电压源换流器 三相两电平拓扑结构 SVPWM调制 直接电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testing of a new type of phase change heat sink for high power light emitting diode 被引量:2
20
作者 XIANG Jian-hua ZHANG Chun-liang +2 位作者 ZHOU Chao LIU Gui-yun ZHOU W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708-1716,共9页
In view of the limitations of solid metal heat sink in the heat dissipation of high power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a kind of miniaturized phase change heat sink is developed for high power LED packaging. First, t... In view of the limitations of solid metal heat sink in the heat dissipation of high power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a kind of miniaturized phase change heat sink is developed for high power LED packaging. First, the fabrication process of miniaturized phase change heat sink is investigated, upon which all parts of the heat sink are fabricated including main-body and end-cover of the heat sink, the form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boiling structures at the evaporation end, the sintering of the wick, and the encapsulation of high power LED phase change heat sink. Subsequently,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developed testing system,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he heat sink is test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atural convection, upon which the influence of thermal load and working medium on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is investigated. Finally,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he developed miniaturized phase change heat sink is compared with that of metal solid heat sink.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ed miniaturized phase change heat sink presents much better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ver traditional metal solid heat sink,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packaging of high power 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aturized phase change heat sink three-dimensional microgrooves sintered wick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tes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