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疣梭子蟹“黄选2号”与中国对虾“黄海系列”池塘高效养殖试验 被引量:3
1
作者 鲁兴华 张洁 +5 位作者 张根柱 刘永刚 孙绍永 张雪 蒋丹 刘学会 《河北渔业》 2022年第8期19-20,33,共3页
为提高海水对虾池塘养殖综合效益,探索生态混养高效养殖模式,2021年引进了三疣梭子蟹新品种“黄选2号”,开展了虾蟹生态混养试验示范,与海捕梭子蟹混养相比,新品种“黄选2号”养成规格明显提高,成活率提高1%,单位产量提高229.5 kg/hm^(... 为提高海水对虾池塘养殖综合效益,探索生态混养高效养殖模式,2021年引进了三疣梭子蟹新品种“黄选2号”,开展了虾蟹生态混养试验示范,与海捕梭子蟹混养相比,新品种“黄选2号”养成规格明显提高,成活率提高1%,单位产量提高229.5 kg/hm^(2),平均售价提高10元/kg,单位效益提高1.5万元/hm^(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黄选2号” 中国对虾“黄海系列” 池塘 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盐度耐受性及适宜生长盐度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隋延鸣 高保全 +4 位作者 刘萍 任宪云 李洋 丁金强 段亚飞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8-401,共4页
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黄选1号"群体进行盐度胁迫试验,结果表明:24、48、72 h低盐海水对三疣梭子蟹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13、7.49和8.56;24、48、72 h高盐海水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4.49、52.74和52.21;三疣梭... 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黄选1号"群体进行盐度胁迫试验,结果表明:24、48、72 h低盐海水对三疣梭子蟹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13、7.49和8.56;24、48、72 h高盐海水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4.49、52.74和52.21;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安全存活盐度为13.7~47.7。在三疣梭子蟹安全存活盐度范围内设置6个盐度梯度,分别为18.7、23.7、28.7、33.7(自然海水对照组)、38.7和43.7,在不同盐度梯度下对80日龄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进行4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各盐度组三疣梭子蟹的存活率分别为60%、59%、63%、49%、48%和38%;低盐组(18.7、23.7、28.7)的存活率、增重率和蜕皮速度均比高盐组(33.7、38.7和43.7)好且差异显著(P<0.05)。综合比较表明,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生长的最适宜盐度为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子蟹 “黄选1号” 盐度耐受性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盐度耐受性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隋延鸣 高保全 +4 位作者 刘萍 任宪云 李洋 丁金强 段亚飞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3-68,共6页
通过盐度突变和渐变两种方法测定了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的盐度耐受性。盐度突变条件下,Ⅱ期幼蟹24、48、72h低盐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1.655、22.109、23.184;高盐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0.711、50.061、49.612。80日龄成蟹24、48、72... 通过盐度突变和渐变两种方法测定了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的盐度耐受性。盐度突变条件下,Ⅱ期幼蟹24、48、72h低盐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1.655、22.109、23.184;高盐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0.711、50.061、49.612。80日龄成蟹24、48、72h低盐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13、7.49、8.56;高盐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4.49、52.74、52.21。在逐渐降低盐度条件下,Ⅱ期幼蟹可在盐度6.7的海水中存活,而80日龄成蟹可在盐度为5.7的海水中存活;随着盐度逐渐升高,Ⅱ期幼蟹和80日零成蟹均可在盐度47.7的海水中存活。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具有较宽的盐度耐受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选1 梭子蟹 盐度耐受性 LD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新品种“黄选1号”的选育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健 刘萍 +1 位作者 高保全 陈萍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57,共7页
2005年收集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舟山4个三疣梭子蟹野生地理群体,构建核心育种群体,评估有效群体含量,制定合理保种模式;在5%留种率下,采用群体选育方法进行新品种培育.到2010年经过连续5个世代选育,形成特征明显、性状稳定的三... 2005年收集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舟山4个三疣梭子蟹野生地理群体,构建核心育种群体,评估有效群体含量,制定合理保种模式;在5%留种率下,采用群体选育方法进行新品种培育.到2010年经过连续5个世代选育,形成特征明显、性状稳定的三疣梭子蟹新品种“黄选1号”.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商品苗种进行对比测试.“黄选1号”收获时平均个体体重提高20.12%,成活率提高32.00%,全甲宽变异系数小于5%“黄选1号”新品种2010~2012年进行中试养殖200余hm2,养殖方法以“蟹、虾、贝、鱼”多品种生态养殖为主.结果显示,新品种收获时个体规格大、成活率高、整齐度好,平均单产提高30%;已推广到山东、河北及浙江等地,累计养殖面积6 000余hm2,获得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子蟹 群体选育 “黄选1号”新品种 “蟹虾贝鱼”生态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盐度胁迫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黄选1号”血清渗透压及离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马金武 吕建建 +2 位作者 刘萍 高保全 李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62,共5页
为探索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黄选1号"在盐度适应过程中血清渗透压和离子浓度的变化特点及规律,进而了解其渗透压调节机理,设置盐度为5、10、20和50共4个实验组,以盐度30的自然海水为对照组,进行三疣梭子蟹&q... 为探索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黄选1号"在盐度适应过程中血清渗透压和离子浓度的变化特点及规律,进而了解其渗透压调节机理,设置盐度为5、10、20和50共4个实验组,以盐度30的自然海水为对照组,进行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急性盐度胁迫实验。结果显示,各实验组血清渗透压呈规律性变化,0–12 h期间,低盐实验组血清渗透压较对照组表现为下降,盐度为50的高盐实验组,血清渗透压表现为上升;12–72 h期间,各实验组血清渗透压达到稳定状态。随着胁迫盐度的升高,血清与环境介质渗透压的差值先减小后稳定,与外界环境未出现等渗现象。血清中Cl^-、Na^+、K^+含量的变化与血清渗透压的变化相似,但血清与环境介质离子含量的差值表现为Cl^-、Na^+含量差值先下降后稳定,K^+含量差值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最后稳定。研究表明,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渗透压调节类型属于高渗调节型,Cl^-和Na^+在渗透压调节中起主要作用,提示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具有较强的渗透压调节能力,对生存环境盐度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子蟹“黄选1号” 盐度胁迫 血清 渗透压 离子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选育群F_2S表型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春琳 吴丹华 +3 位作者 崔朝霞 李来国 张晓梅 郑萍萍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0-108,共9页
随机抽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抗病候选群F2代(F2S)120只及普通养殖群(RS)88只,对其头胸甲宽X1、头胸甲长X2、螯足长X3、Ⅰ步足长X4、Ⅱ步足长X5、Ⅲ步足长X6、游泳足长X7、中额齿间距X8、两侧额齿间距X9、下额齿间距X1... 随机抽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抗病候选群F2代(F2S)120只及普通养殖群(RS)88只,对其头胸甲宽X1、头胸甲长X2、螯足长X3、Ⅰ步足长X4、Ⅱ步足长X5、Ⅲ步足长X6、游泳足长X7、中额齿间距X8、两侧额齿间距X9、下额齿间距X10、体质量Y等11个生长性状进行测量,计算每个群体内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质量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并进行各性状对体质量影响大小的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群体所选的10个参数均与体质量显著相关。通径分析显示头胸甲宽对F2S群体质量影响最大,Ⅱ步足长对RS群体质量影响最大,他们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498和0.609。间接通径分析表明Ⅲ步足长和两侧额齿间距分别对F2S群和RS群体质量间接影响最大。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两个群体各有4个参数对体质量的回归分析达到显著水平,并建立了两个不同的回归方程,F2S群:Y=-108.331+8.259 X1+11.372 X4+8.382 X7-37.098 X9。RS群:Y=-106.763+7.725 X1+18.452 X5-73.358 X9+45.877 X10。回归方程可以为三疣梭子蟹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子蟹 抗病候选群F2代F2S 普通养殖群RS 形态性状 体质量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Cu^(2+)对三疣梭子蟹主要组织ROS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丽 韩艳楠 +3 位作者 金珊 赵青松 陈寅儿 王春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61-1268,共8页
为探究水体Cu2+对三疣梭子蟹主要组织氧自由基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水体Cu2+(0.04、0.4、2、4 mg·L-1)胁迫下三疣梭子蟹鳃、肝胰腺、肌肉组织中的活性氧(RO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为探究水体Cu2+对三疣梭子蟹主要组织氧自由基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水体Cu2+(0.04、0.4、2、4 mg·L-1)胁迫下三疣梭子蟹鳃、肝胰腺、肌肉组织中的活性氧(RO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水体Cu2+(0.04、0.4 mg·L-1)对三疣梭子蟹鳃、肝胰腺和肌肉组织ROS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高浓度水体Cu2+(2、4 mg·L-1)会导致鳃、肝胰腺和肌肉组织ROS含量显著升高,且升高的幅度与Cu2+浓度成正比。低浓度水体Cu2+(0.04、0.4 mg·L-1)对三疣梭子蟹鳃、肝胰腺和肌肉组织的SOD活性和T-AOC均具有诱导作用,随实验时间的延长,SOD活性和T-AOC呈峰值变化;而高浓度水体Cu2+(2、4 mg·L-1)短时间内对梭子蟹的鳃、肝胰腺、肌肉组织的SOD活性及鳃T-AOC具有诱导作用,但对肝胰腺和肌肉T-AOC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实验时间内两种组织T-AOC始终低于对照组,并呈逐渐下降趋势。由此说明低于0.4 mg·L-1的水体Cu2+在三疣梭子蟹抗氧化解毒能力的可控范围,但高于2 mg·L-1的水体Cu2+会对三疣梭子蟹主要组织细胞造成损伤,使之抗氧化解毒能力下降。抗氧化酶和非酶抗氧化物在三疣梭子蟹抵御Cu2+胁迫中共同发挥作用,三种组织SOD和T-AOC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子蟹 CU2+ 活性氧 超氧化物歧化酶 总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CYP2基因的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冯艳艳 李健 +4 位作者 张德宁 刘萍 葛倩倩 吕建建 高保全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97-1005,共9页
通过RT-PCR及Smart?TM Race技术,首次克隆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CYP2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cDNA全长1662bp,编码一个由49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预测理论等电点为6.348,分子量大小为56.68kD。氨基酸序列中含有CYP基... 通过RT-PCR及Smart?TM Race技术,首次克隆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CYP2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cDNA全长1662bp,编码一个由49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预测理论等电点为6.348,分子量大小为56.68kD。氨基酸序列中含有CYP基因家族所特有的K螺旋保守序列(ExxR)和血红素结合区(FxxGxxxCxG)。经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与岸蟹(Carcinus maenas)的同源性最高,达到7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YP2基因在肝胰腺、鳃、肌肉、血淋巴、心脏和眼柄中均有分布,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肌肉注射磺胺嘧啶后,三疣梭子蟹高、中、低三剂量组CYP2基因表达较对照组都有上调,并具有时间差异性,低剂量组表达量逐渐降低,趋于对照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6h后同一时间点,均是高剂量组表达最高,低剂量组最低。表明磺胺嘧啶可诱导三疣梭子蟹CYP2基因,CYP2基因可能参与三疣梭子蟹的药物代谢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子蟹 CYP2 基因克隆 实时荧光定量PCR 磺胺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驱动海洋酸化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幼蟹甲壳结构和组成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任志明 詹萍萍 +4 位作者 母昌考 李荣华 宋微微 杨春雷 王春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8-205,共8页
大气中过量的CO_2溶解到海水中造成海洋酸化,破坏了海水原有的酸碱平衡和碳酸盐溶解平衡。甲壳类动物甲壳的形成过程依赖于海水正常的酸碱平衡和碳酸钙溶解平衡。本研究以三疣梭子蟹幼蟹为研究对象,采用CO_2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对自然海水... 大气中过量的CO_2溶解到海水中造成海洋酸化,破坏了海水原有的酸碱平衡和碳酸盐溶解平衡。甲壳类动物甲壳的形成过程依赖于海水正常的酸碱平衡和碳酸钙溶解平衡。本研究以三疣梭子蟹幼蟹为研究对象,采用CO_2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对自然海水进行曝气,模拟在现有CO_2排放速度下,本世纪末和下世纪末海洋酸化的程度(表层海水p CO_2分别为750μatm,1500μatm),研究不同海洋酸化程度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甲壳结构和组成成分的影响。结果发现,海洋酸化导致:(1)三疣梭子蟹幼蟹甲壳上表皮的外表面微刺排列趋于简单化,由2—3个微刺为主要排列形式逐渐变为单个微刺排列的形式;(2)甲壳厚度变薄,甲壳厚度从正常海水对照组(pH 8.13±0.02)90.20±4.85μm,变薄到OA1组(pH 7.98±0.02)84.53±13.71μm,再到OA2组(pH 7.75±0.03)61.94±13.43μm,并且有随海洋酸化程度加重厚度变得更薄的趋势;(3)随着酸化程度的加深,甲壳中甲壳素含量显著上升,从对照组(13.10±0.07)%上升到OA1组(14.22±0.04)%,再到OA2组(14.30±0.06)%(P=0.000**);(4)甲壳中钙、镁元素含量及钙镁比没有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海洋酸化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甲壳的结构和甲壳素含量产生了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动海洋酸化 梭子蟹 甲壳 结构 元素 甲壳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莱州湾、舟山野生个体定向交配产生F_2代家系的AFLP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云 高保全 +2 位作者 刘萍 李健 戴芳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55,共8页
以三疣梭子蟹莱州湾、舟山野生群体杂交(莱州湾♀×舟山♂)产生F2代家系63个个体及F1代亲本为实验群体,采用AFLP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分析。35对选择性引物共扩增出1742个位点,其中分离位点为417个,不分离位点为1325个,多态位点比例... 以三疣梭子蟹莱州湾、舟山野生群体杂交(莱州湾♀×舟山♂)产生F2代家系63个个体及F1代亲本为实验群体,采用AFLP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分析。35对选择性引物共扩增出1742个位点,其中分离位点为417个,不分离位点为1325个,多态位点比例为23.9%。在分离位点中,符合1∶1孟德尔分离比例的位点为226个,占总分离位点数的54.2%;偏离1∶1孟德尔分离比例的位点为31个,占总分离位点数7.4%。符合3∶1孟德尔分离比例的位点为128个,占总分离位点数的30.7%;偏离3∶1孟德尔分离比例的位点为32个,占总分离位点数的7.7%。家系内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30,Shannon指数为0.193。遗传距离分析显示,子代个体与母本Nei’s遗传距离介于0.064~0.111之间,与父本Nei’s遗传距离介于0.065~0.107之间。其中,63号个体与48号个体分别与父、母本亲缘关系最远。本实验中,偏分离位点比例属正常范围,杂交F2代家系遗传多样性偏低。本研究结果为三疣梭子蟹野生群体及家系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子蟹 定向交配F2家系 AFLP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工厂化育苗技术
11
作者 潘元潮 郑义 +4 位作者 陆波 于飞 王强 张德胜 张庆起 《养殖与饲料》 2018年第7期29-30,共2页
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山东省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选育的国家水产新品种,本文介绍了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工厂化育苗条件、育苗准备、育苗管理等技术,提高苗种... 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山东省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选育的国家水产新品种,本文介绍了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工厂化育苗条件、育苗准备、育苗管理等技术,提高苗种生产者的工厂化育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子蟹“黄选1号” 工厂化 育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因素对三疣梭子蟹“科甬1号”(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仔蟹蜕壳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施欧文 李荣华 +3 位作者 母昌考 宋微微 刘长军 王春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70-878,共9页
为探究三疣梭子蟹"科甬1号"仔蟹最佳蜕壳环境条件,先采用单因素变量实验设计方法,选取温度、盐度、光照时长、p H和底质五种环境因素,分析其对"科甬1号"仔蟹蜕壳的影响。温度组设置17、20、23和26°C,盐度组设... 为探究三疣梭子蟹"科甬1号"仔蟹最佳蜕壳环境条件,先采用单因素变量实验设计方法,选取温度、盐度、光照时长、p H和底质五种环境因素,分析其对"科甬1号"仔蟹蜕壳的影响。温度组设置17、20、23和26°C,盐度组设置10、15、25和35,光照时长设置0、12和24h光照组,p H组设置6.0、7.5、8.0、8.5和10.0,底质设置有沙和无沙组。实验结果表明,温度组20°C时仔蟹存活率和蜕壳率最高,但蜕壳所需时间最长,26°C时蜕壳起始最早,所需时间最短,但存活率较低;盐度组中,15和25仔蟹存活率和蜕壳率最高;p H组中,7.5、8.0和8.5仔蟹存活率和蜕壳率最高;有沙组仔蟹存活率显著高于无沙组;而光照时长实验组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得到单因素条件下"科甬1号"仔蟹最佳环境条件:温度20—23°C、盐度15—25、正常日周期光照、p H 7.5—8.5,有沙环境中。利用正交设计实验方法,研究温度、盐度、底质3个因素对"科甬1号"仔蟹蜕壳的影响,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得到"科甬1号"仔蟹最佳环境条件:温度26°C、盐度25,需要有沙环境,并且拟合得到其日存活率线性回归模型以及日蜕壳率线性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甬1号” 梭子蟹仔蟹 最适环境条件 蜕壳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foxl2基因功能初探及相关miRNA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梦倩 张景琰 +3 位作者 葛红星 刘萍 李健 孟宪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94,共10页
foxl2在脊椎动物卵巢分化、发育和功能维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其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卵巢发育中的功能尚不明确。本研究首先克隆了三疣梭子蟹foxl2(Ptfoxl2)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5′和3′非编码区域(UTR)长... foxl2在脊椎动物卵巢分化、发育和功能维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其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卵巢发育中的功能尚不明确。本研究首先克隆了三疣梭子蟹foxl2(Ptfoxl2)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5′和3′非编码区域(UTR)长度分别为701 bp和211 bp,开放阅读框的长度为1590 bp。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foxl2在三疣梭子蟹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其在卵巢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在V期表达量最高;切除眼柄后,该基因的表达出现显著下降;干扰该基因表达后,卵巢vtg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上述结果表明,foxl2可能在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调控中发挥重要功能,能够抑制卵巢组织中卵黄蛋白的合成。为进一步分析该基因的表达调控方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了靶向foxl2的miRNA,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从细胞水平验证了这些miRNA对Ptfoxl2的调控作用;分析了其在卵巢发育不同时期以及切除眼柄后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共转染miR-9类似物和包含foxl23′UTR的pmirGLO质粒组,萤火虫酶与海肾荧光素酶活性比值出现显著下降,且在卵巢发育过程及切除眼柄后与foxl2表达模式相反。该结果初步证实miR-9可以从转录后水平调控三疣梭子蟹foxl2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子蟹 FOXL2 切除眼柄 卵巢发育 M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对三疣梭子蟹的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国林 母昌考 +1 位作者 李荣华 王春琳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6,共6页
本研究以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为研究对象,通过急性和亚急性暴露试验,研究Cd2+对其肝胰腺和鳃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d2+对三疣梭子蟹的48、72和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6.55、4.33和3.12mg/L,Cd2+对三疣梭子蟹的安全质... 本研究以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为研究对象,通过急性和亚急性暴露试验,研究Cd2+对其肝胰腺和鳃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d2+对三疣梭子蟹的48、72和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6.55、4.33和3.12mg/L,Cd2+对三疣梭子蟹的安全质量浓度为0.31mg/L;在安全质量浓度和渔业水质标准质量浓度(<0.005 mg/L)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三疣梭子蟹的肝胰腺和鳃中HSP70的表达量都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鳃中HSP70的表达量比肝胰腺的变化明显。在安全质量浓度以下,三疣梭子蟹的存活率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HSP70的诱导表达反映机体受到Cd2+的胁迫。因此HSP70基因可用作低质量浓度Cd2+污染检测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子蟹 Cd2+ 急性毒性实验 HSP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PtCrustin2成熟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艳慧 陶妍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26-31,共6页
Crustin主要分布于甲壳动物中,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抗菌肽,在甲壳动物的先天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crustin的一级结构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本文以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PtCrustin2成熟肽为研究对... Crustin主要分布于甲壳动物中,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抗菌肽,在甲壳动物的先天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crustin的一级结构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本文以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PtCrustin2成熟肽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以期实现PtCrustin2成熟肽在毕赤酵母中的重组DNA表达。首先,从其鳃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得到编码PtCrustin2成熟肽的cDNA(m Pt Crustin2),并在其5'和3'端分别引入EcoRⅠ和NotⅠ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然后将此片段与表达载体p PIC9K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PIC9K-m Pt Crustin2;电转入毕赤酵母GS115细胞后,以不同浓度的G418筛选到高拷贝酵母转化子,经0.5%甲醇诱导表达和固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IMAC)分离,获得了纯化的重组体mPt Crustin2,Tricine-SDS-PAGE分析显示其分子量约10.5 k Da;抑菌实验证明重组体mPtCrustin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本研究首次实现了三疣梭子蟹Pt Crustin2成熟肽在毕赤酵母中的重组DNA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子蟹 mPtCrustin2成熟肽 毕赤酵母 重组DN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PtCrustin2抗菌肽基因优化及其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艳慧 陶妍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46,共5页
Crustin是一系列富含半胱氨酸的甲壳动物来源的抗菌肽,是甲壳动物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中的重要免疫因子,其生物学功能由C端的成熟肽区域决定。参考三疣梭子蟹(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 PtCrustin2成熟肽的cDNA序列,根据毕赤酵母( Pichi... Crustin是一系列富含半胱氨酸的甲壳动物来源的抗菌肽,是甲壳动物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中的重要免疫因子,其生物学功能由C端的成熟肽区域决定。参考三疣梭子蟹(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 PtCrustin2成熟肽的cDNA序列,根据毕赤酵母( Pichia pastoris )的密码子偏爱性对其相关密码子进行优化,合成5′端含 Xho Ⅰ限制性位点和Kex2信号肽酶切位点、3′端含 Xba Ⅰ限制性位点和6×his标签的目的基因“ smPtCrustin2 ”;以pPICZαA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PICZαA- smPtCrustin2,将其转入毕赤酵母X-33细胞后,通过含高浓度博来霉素的抗性平板筛选高拷贝甲醇利用快速型酵母转化子;筛选获得的酵母转化子在28 ℃、250 r/min条件下,使用0.5%甲醇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并通过固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IMAC)对其进行分离纯化。Tricine-SDS-PAGE分析显示:纯化的重组体smPtCrustin2的分子量约为9.6 ku,并形成分子量约20 ku的二聚体。Western Blot分析进一步证明了纯化产物为预期的目的蛋白。建立的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获得了表达量为22.4 mg/L的重组体smPtCrusti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子蟹 PtCrustin2成熟肽 密码子优化 毕赤酵母 重组DN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Zn^(2+)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苏志星 何杰 +3 位作者 许文军 郑宽宽 罗佶龙 王绪杰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302-307,共6页
以三疣梭子蟹幼蟹(体质量为:15.3±1.2 g)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体外暴露法,开展了两种常见重金属离子(Cu^(2+)、Zn^(2+))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1)Cu^(2+)、Zn^(2+)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的96 h半致死质量浓... 以三疣梭子蟹幼蟹(体质量为:15.3±1.2 g)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体外暴露法,开展了两种常见重金属离子(Cu^(2+)、Zn^(2+))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1)Cu^(2+)、Zn^(2+)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的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934 mg/L和3.901 mg/L;三疣梭子蟹幼蟹对Cu^(2+)、Zn^(2+)的96 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39 34 mg/L和0.039 01 mg/L,表明两种重金属对梭子蟹幼蟹的毒性相近;(2)Cu^(2+)、Zn^(2+)离子在加和等毒性强度下对三疣梭子蟹幼蟹96 h联合毒性与其浓度配比相关,低毒性强度的Cu^(2+)对Zn^(2+)具有拮抗作用,低毒性强度的Zn^(2+)对Cu^(2+)具有协同作用,当Cu^(2+)、Zn^(2+)毒性强度相当时表现为相互独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Zn2+ 急性毒性 联合毒性 梭子蟹 幼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胁迫对三疣梭子蟹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7
18
作者 吴丹华 郑萍萍 +1 位作者 张玉玉 王春琳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0-375,共6页
以同期普通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以下简称普通蟹RS)为对照,研究了低温(8℃)和高温(34℃)胁迫12 h内经溶藻弧菌感染后筛选的抗病候选群G2代三疣梭子蟹(以下简称筛选蟹G2S)的血蓝蛋白含量,以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以同期普通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以下简称普通蟹RS)为对照,研究了低温(8℃)和高温(34℃)胁迫12 h内经溶藻弧菌感染后筛选的抗病候选群G2代三疣梭子蟹(以下简称筛选蟹G2S)的血蓝蛋白含量,以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骤变后,筛选蟹G2S和普通蟹RS的血蓝蛋白含量在3 h时均达到峰值(P<0.05),随后又逐渐下降,到3~12 h时已基本恢复到0 h的水平(P>0.05)。两组蟹的SOD和AKP在低温、高温胁迫3 h内也均显著下降(P<0.05),到3~12 h达到稳定的低水平(P>0.05);在温度骤变的胁迫下,POD、CAT和ACP活力随时间变化也基本呈峰值变化,但达到峰值和趋于稳定的时间不具同步性。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筛选蟹G2S的免疫指标值均显著高于普通蟹RS(P<0.05),说明筛选蟹G2比普通蟹RS在非特异性免疫因子方面更具免疫优势。以上结果表明:温度骤变的短期胁迫会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导致自由基代谢紊乱,从而诱导病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子蟹 筛选蟹G2S 温度胁迫 血蓝蛋白 血清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离子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吉桥 李君峰 +4 位作者 纪谨 卢毅光 姜传俊 金彩霞 王欢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6-19,共4页
用容积为900ml的微流水装置测定了以CuSO4为毒物的Cu2+对三疣梭子蟹蚤状幼体(Z1~Z4)和大眼幼体(M)的急性毒性。在20~22℃、pH8 2~8 6、盐度为26条件下,Cu2+对三疣梭子蟹Z1,Z2,Z3,Z4和M的24h半致死浓度(LC50,×10-6ml/L)分别为0 6... 用容积为900ml的微流水装置测定了以CuSO4为毒物的Cu2+对三疣梭子蟹蚤状幼体(Z1~Z4)和大眼幼体(M)的急性毒性。在20~22℃、pH8 2~8 6、盐度为26条件下,Cu2+对三疣梭子蟹Z1,Z2,Z3,Z4和M的24h半致死浓度(LC50,×10-6ml/L)分别为0 6861,0 7368,0 7857,0 8214和0 8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 梭子蟹 幼体 急性毒性 微流水 安全浓度 CU^2+ 24 h半致死浓度 LC50 硫酸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卵黄蛋白的纯化和部分生化性质
20
作者 谢松 郭成秀 +1 位作者 梁晓辉 柳峰松 《河北渔业》 2006年第9期13-16,共4页
通过电泳法检测到了三疣梭子蟹卵巢中的卵黄蛋白,采用EDTA-Mg2+沉淀法以及凝胶过滤(Sephadex-100)对该蛋白进行了纯化,并通过相关染色和光吸收法确定该蛋白为糖脂磷类胡萝卜素蛋白;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 通过电泳法检测到了三疣梭子蟹卵巢中的卵黄蛋白,采用EDTA-Mg2+沉淀法以及凝胶过滤(Sephadex-100)对该蛋白进行了纯化,并通过相关染色和光吸收法确定该蛋白为糖脂磷类胡萝卜素蛋白;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该蛋白的总分子量为362.5 ku,由分子量为102.3 ku、66.1 ku、38.9 ku三个亚基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蛋白 梭子蟹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生化性质 纯化 MG^2+ 类胡萝卜素 凝胶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