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O_2/316L不锈钢薄膜电极在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11
1
作者 沈广霞 陈艺聪 林昌健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26,共7页
应用sol-gel法和提拉技术于316L不锈钢表面构筑纳米TiO2薄膜,再经水热后处理以消除膜中的细小龟裂.SEM和XRD技术表征膜的形貌和厚度,线性极化法分别考察膜厚度、pH、和Cl浓度对纳米膜电极耐腐蚀性能影响.电化学交流阻抗检测纳米TiO2膜在... 应用sol-gel法和提拉技术于316L不锈钢表面构筑纳米TiO2薄膜,再经水热后处理以消除膜中的细小龟裂.SEM和XRD技术表征膜的形貌和厚度,线性极化法分别考察膜厚度、pH、和Cl浓度对纳米膜电极耐腐蚀性能影响.电化学交流阻抗检测纳米TiO2膜在0.5mol/L NaCl溶液中的阻抗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光电子能谱技术测定了经浸泡1008 h后的纳米膜中各元素相对百分含量和价态.结果表明: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厚度为375~464 nm的纳米膜其耐腐蚀性随浸泡时间的延长呈现初期增加而后稳定,浸泡48 h后腐蚀电流较之浸泡初期降低2个数量级,耐腐蚀电阻增加2个数量级,在浸泡1 008 h内没有发现腐蚀的产物,Fe是以原子态扩散到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薄膜 316L不锈钢 腐蚀现象 防护方法 光电子能谱技术 三电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氯离子选择性电极在不同体系下的稳定性研究
2
作者 雷鸣 袁子刚 +1 位作者 祁欣 陈娟 《电子测量技术》 2018年第4期6-10,共5页
为了从实验的角度分析证明三电极系统比两电极系统在离子检测时稳定性更好,针对固态氯离子选择性电极组成的两种电极系统,对两种电极系统下氯离子检测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设计和研究。当外部环境pH大于7时,电极响应电势出现漂移,碱性越强... 为了从实验的角度分析证明三电极系统比两电极系统在离子检测时稳定性更好,针对固态氯离子选择性电极组成的两种电极系统,对两种电极系统下氯离子检测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设计和研究。当外部环境pH大于7时,电极响应电势出现漂移,碱性越强,漂移幅度越大,稳定性越差。当温度变化,在19℃和9℃时,相对于三电极系统,两电极系统的响应时间延迟2s以上。实验中三电极体系在离子检测过程中呈现的复现性优于两电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氯离子选择性电极 电极系统 三电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流注传播动力学特性随气压湿度的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惠建峰 关志成 +1 位作者 王黎明 李秋玮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58,共4页
为了解流注传播电场测量中大气参数的影响,利用“三电极系统”研究了不同气压湿度条件下正流注的传播电场和传播速度。利用两个光电倍增管检测流注在平行极板间的传播,获得了流注传播电场的概率分布及平均传播速度,得到了无外加脉冲电... 为了解流注传播电场测量中大气参数的影响,利用“三电极系统”研究了不同气压湿度条件下正流注的传播电场和传播速度。利用两个光电倍增管检测流注在平行极板间的传播,获得了流注传播电场的概率分布及平均传播速度,得到了无外加脉冲电压时流注传播的“稳态电场”与相对空气密度、湿度间的经验公式,并和其它研究者提出的公式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流注传播的“起始电场”和“稳态电场”随着外加脉冲电压的减小而增大,随着气压和湿度降低而减小;电场强度相同时,流注平均传播速度随着气压和湿度的增大而减小,其数量级为105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 湿度 正流注 传播电场 传播速度 三电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检测水中多氯联苯含量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设计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源 吴海云 +2 位作者 于亚平 常若葵 王利鹏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8期4593-4595,共3页
检测水中多氯联苯含量传感器由电化学三电极、信号采集及转换电路、单片机和显示单元组成。采用示差脉冲法,在单片机的控制下,为三电极提供-0.3~0.6 V连续变化电压信号,驱动三电极系统中待测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系统实现了对多氯联... 检测水中多氯联苯含量传感器由电化学三电极、信号采集及转换电路、单片机和显示单元组成。采用示差脉冲法,在单片机的控制下,为三电极提供-0.3~0.6 V连续变化电压信号,驱动三电极系统中待测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系统实现了对多氯联苯含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电化学三电极系统 免疫传感器 示差脉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伏安法测定茶叶中铝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训健 郑平 +2 位作者 陆文娟 朱泓 谢冬存 《茶叶科学技术》 1992年第4期5-8,共4页
Al^(3+)在茜素红——三乙醇胺(pH=7.6)——亚硫酸钠体系中,有一灵敏的络合吸附波,检测下限为1.10×10^(-9)mol/L,线性范围为1.10×10^(-9)~2.21×10^(-6)mol/L,可准确测定茶叶中铝含量。
关键词 吸附伏安法 络合吸附波 示波极谱仪 电化学分析法 滴汞电极 亚硫酸钠 检测下限 工作电极 茜素红 三电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极谱法测定茶叶中钴
6
作者 刘训健 赴阳 +6 位作者 朱琳 吴莹 陈三朋 吴亚英 谢毅 高明 朱娟 《茶叶科学技术》 1989年第1期33-34,共2页
关于钴的测定,已有不少报道,用催化极谱法测定茶叶中的钴,尚未见报道。扫描电压范围为-0.70V到-1.20V,钴的催化极谱峰为-1.14V(VS.SCE),可准确用于定量测定。一、仪器: 1.JP—2型示波极谱仪(成都仪器厂),三电极系统。工作电极为滴汞电极。
关键词 极谱法测定 滴汞电极 示波极谱仪 工作电极 三电极系统 扫描电压 催化极谱法 成都仪器厂 谱峰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缝型微空心阴极维持放电等离子体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跃东 欧阳吉庭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14-1017,共4页
为在高气压条件下获得稳定、大体积的放电等离子体,实验研究了氩气中的狭缝型微空心阴极放电(SMHCD)特性.设计了包括SMHCD的三电极放电系统,并利用SMHCD作为预电离源(等离子体阴极),在不同放电条件下测试了该系统的放电特性并讨论了其... 为在高气压条件下获得稳定、大体积的放电等离子体,实验研究了氩气中的狭缝型微空心阴极放电(SMHCD)特性.设计了包括SMHCD的三电极放电系统,并利用SMHCD作为预电离源(等离子体阴极),在不同放电条件下测试了该系统的放电特性并讨论了其放电模式.结果表明,SMHCD具有微空心阴极放电的特性,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形成稳定的辉光放电.利用SMHCD离子源可以获得大体积、高气压的狭缝型微空心阴极维持放电(SMSD)等离子体.SMSD具有普通直流辉光放电的特性,且SMHCD本身的放电电流以及第三电极处所加的电压对SMSD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系统可以产生大面积均匀等离子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缝型微空心阴极 辉光放电 三电极系统 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中微量铅的催化极谱测定 被引量:1
8
作者 丁耀炜 宋宗泽 许晓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5-27,共3页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试验了盐酸—磷酸—氢溴酸—碘化钾底液中测定微量铅的工作条件,干扰情况,选择底液的适宜组成为盐酸2.5%—磷酸5%—氢溴酸5%—碘化钾0.6%—抗坏血酸0.2%。JP—Ⅱ型示波极谱仪上测试的工作线性范围,一次导数为0.05...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试验了盐酸—磷酸—氢溴酸—碘化钾底液中测定微量铅的工作条件,干扰情况,选择底液的适宜组成为盐酸2.5%—磷酸5%—氢溴酸5%—碘化钾0.6%—抗坏血酸0.2%。JP—Ⅱ型示波极谱仪上测试的工作线性范围,一次导数为0.05-0.5ppm,二次导数为0-0.04ppm。可测定植物叶片中0.5ppm以上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波极谱仪 次导数 底液 氢溴酸 三电极系统 铅标准溶液 盐酸浓度 催化波 线性范围 干扰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of electrode system for three-phase electric arc furnace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琰 毛志忠 +2 位作者 田惠欣 李妍 袁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3期560-565,共6页
To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electrode operation, a dynamic model describing the electrode system of three-phase electric arc furnace was developed. This new model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ubmodels in terms of the pra... To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electrode operation, a dynamic model describing the electrode system of three-phase electric arc furnace was developed. This new model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ubmodels in terms of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They are the power supply system model the electric arc model and the hydraulic actuator system model. According to the basic circuit theory, the power supply system model where the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circuit and mutual inductances were considered, was set up. The electric arc model, which was novel for the electrode control, served as the electrical load and was connected to the power supply system model. The hydraulic actuator system model consists of the proportional valve part that is modeled to capture the dead-zon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hydraulic cylinder part where the impact of the load force is taken into account. By comparing simulation data and actual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rode system model is proved to be accu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 arc furnace electrode system model electric arc mode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