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病临床高危人群的症状和功能改变:一项系统综述和三水平元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子卿 余锦婷 +3 位作者 陈嘉彦 王芸茹 黄佳 陈楚侨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61,共20页
精神病临床高危(clinical high-risk for psychosis,CHR-P)人群的症状和功能发展存在异质性,澄清这个群体症状和功能的改变及联系,有利于精神病早期预防。元分析纳入54篇文献,探究CHR-P人群各维度临床症状和功能的纵向改变、基线症状对... 精神病临床高危(clinical high-risk for psychosis,CHR-P)人群的症状和功能发展存在异质性,澄清这个群体症状和功能的改变及联系,有利于精神病早期预防。元分析纳入54篇文献,探究CHR-P人群各维度临床症状和功能的纵向改变、基线症状对随访功能的预测作用、调节效应。结果发现,CHR-P人群轻微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瓦解症状、情感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整体功能和角色功能随时间显著改善,社会功能没有显著改善;基线阴性症状显著负向预测随访的整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基线的瓦解症状、情感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与随访的整体功能显著负相关;受教育程度显著调节轻微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纵向变化,年龄、轻微阳性症状亚组比例和短暂间歇性精神病性症状亚组比例显著调节情感症状的纵向变化。这揭示阴性症状改善少和社会功能损害是CHR-P人群的核心特征,提示未来可针对阴性症状研发干预措施,进而改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临床高危人群 纵向改变 三水平元分析 阴性症状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状态权力感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一项三水平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诸彦含 贺彬 孙蕾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86-1799,I0001-I0013,共27页
状态权力感是一种临时启动的外在权力感知,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均不一致。本研究采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明确状态权力感与亲社会行为的整体关系,探索造成分歧的原因。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共计纳入48篇文献,106个效应量... 状态权力感是一种临时启动的外在权力感知,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均不一致。本研究采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明确状态权力感与亲社会行为的整体关系,探索造成分歧的原因。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共计纳入48篇文献,106个效应量,总样本量为14871人。主效应检验发现,状态权力感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不显著。调节效应检验发现,状态权力感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受到行为的社会可见性和诉求类型的调节,但不受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状态权力感启动方式、状态权力感类型、亲社会行为的指标选取、数据来源以及出版状态的调节。本研究使用三水平元分析方法保证了纳入文献信息的完整性,从而就状态权力感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调节变量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得出更为全面可靠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对状态权力感与亲社会行为关系及调节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感 状态权力感 亲社会行为 三水平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联结与抑郁的关系:一项三水平元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孟现鑫 陈怡静 +2 位作者 王馨怡 袁加锦 俞德霖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63,I0001-I0006,共24页
以往关于学校联结与抑郁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均不一致。为明确两者间的整体关系,探索造成分歧的原因,对纳入的87项研究进行了三水平元分析。结果发现,学校联结与抑郁存在显著负相关(r=-0.39, df=205, p <0.001)。此外,学校联结... 以往关于学校联结与抑郁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均不一致。为明确两者间的整体关系,探索造成分歧的原因,对纳入的87项研究进行了三水平元分析。结果发现,学校联结与抑郁存在显著负相关(r=-0.39, df=205, p <0.001)。此外,学校联结和抑郁的关系受被试性别、年龄、抑郁测量工具、研究数据属性的调节,但不受学校联结测量工具、文化类型、发表年份的调节。本研究首次使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整合了学校联结与抑郁的关系,理论上为两者关系提供了阶段性定论,实践上为预防和干预个体抑郁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联结 抑郁 三水平元分析 社会控制理论 社会计量器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家庭功能障碍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三水平元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文思雁 于旭晨 +5 位作者 金磊 宫俊如 张晓函 孙敬林 张杉 吕厚超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1-789,共19页
当家庭无法完成相应任务或家庭不具备良好的特征时,即为家庭功能障碍。家庭功能障碍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但两者关系存在争议。为了较为全面地理解家庭功能障碍(主观与客观)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积极与消极)的关系,基... 当家庭无法完成相应任务或家庭不具备良好的特征时,即为家庭功能障碍。家庭功能障碍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但两者关系存在争议。为了较为全面地理解家庭功能障碍(主观与客观)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积极与消极)的关系,基于家庭系统理论和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采用三水平元分析对两者关系进行探讨。检索和筛选2022年3月1日以前发表的文献,最终纳入97项研究,包括173个效应量和130227名被试。主效应检验发现,单亲通过损害积极心理健康状态、加剧消极心理健康状态影响儿童青少年,父母离异、父母服刑、父母物质滥用、父母患精神疾病、主观家庭功能障碍通过加剧消极心理健康状态影响儿童青少年。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单亲对男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更大;集体主义背景下,父母服刑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更大。研究结果不仅支持家庭系统理论,还提示需要给予家庭功能障碍儿童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健康状态更多关注,并在关注文化背景的同时,根据性别差异进行精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家庭功能障碍 心理健康 三水平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情景思维对金钱跨期决策的影响——来自三水平元分析的证据
5
作者 成子涵 毕翠华 吴琪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4-712,共9页
采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探究未来情景思维(episodic future thinking,EFT)对金钱领域跨期决策的影响及调节变量。对纳入的46篇文献,89个效应量进行分析发现,相比控制组,EFT组更加偏好延迟奖励(g=0.50)。此外,EFT与金钱跨期决策的关系受到... 采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探究未来情景思维(episodic future thinking,EFT)对金钱领域跨期决策的影响及调节变量。对纳入的46篇文献,89个效应量进行分析发现,相比控制组,EFT组更加偏好延迟奖励(g=0.50)。此外,EFT与金钱跨期决策的关系受到EFT效价、生动性、个人相关性等变量的调节。本研究揭示了EFT影响金钱跨期决策的内在机制,并证实EFT个人相关性对该关系的解释力,为跨期决策的干预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情景思维 金钱跨期决策 三水平元分析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羞愧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三水平元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郭英 田鑫 +2 位作者 胡东 白书琳 周蜀溪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1-385,共15页
羞愧是一种典型的道德情绪,其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在既往研究中并不一致。本研究首次采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整合相关实证研究,检验羞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调节变量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共计纳入26篇文献,85个效应量... 羞愧是一种典型的道德情绪,其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在既往研究中并不一致。本研究首次采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整合相关实证研究,检验羞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调节变量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共计纳入26篇文献,85个效应量,总样本量为5823人。主效应检验发现,羞愧组比控制组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羞愧能够促进亲社会行为的产生。调节效应检验发现,暴露情境比掩蔽情境更能诱发羞愧对亲社会行为的促进作用,亲社会行为的产生情境(暴露情境或掩蔽情境)调节作用显著,但年龄、文化背景、羞愧诱发方法、羞愧类型及亲社会行为类型等变量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本研究使用三水平元分析方法保证了纳入文献信息的完整性,从而就羞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调节变量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得出更为全面可靠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人们对于羞愧与亲社会行为关系及调节机制的认识。后续研究可深入探讨认知因素和个体特征在羞愧对亲社会行为影响中的作用,考察羞愧与其他道德情绪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羞愧 亲社会行为 三水平元分析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步期至青年期社交焦虑的发展轨迹和稳定性:一项基于纵向研究的三水平元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必忠 黄璇 +2 位作者 牛更枫 孙晓军 蔡志慧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37-1652,共16页
鉴于社交焦虑的高患病率和广泛的不良后效,大量理论和纵向研究对社交焦虑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但观点和研究结果存在矛盾。为厘清争议,准确刻画社交焦虑平均水平变化和稳定性的年龄趋势,采用三水平模型的方法,对来自173项纵向研究的192个... 鉴于社交焦虑的高患病率和广泛的不良后效,大量理论和纵向研究对社交焦虑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但观点和研究结果存在矛盾。为厘清争议,准确刻画社交焦虑平均水平变化和稳定性的年龄趋势,采用三水平模型的方法,对来自173项纵向研究的192个独立样本(N=170197)进行元分析。结果显示:(1)在平均水平上,社交焦虑从学步期至青年期呈逐步下降趋势,仅青春中期有小幅上升。(2)在稳定性上,社交焦虑在学步期和学前期较高,在小学儿童期降至低谷后逐渐回升,青年期稳定在较高水平。(3)社交焦虑的平均水平变化不受研究特征、样本特征和变量特征的影响。(4)社交焦虑的稳定性受文章语言、大洲、文化、性别和测量方式的调节。(5)社交焦虑的稳定性随时间间隔变长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研究首次利用元分析技术刻画了社交焦虑从学步期至青年期的发展趋势,其中发展轨迹总体上支持了人格成熟论,稳定上则呈现出较强的特质属性,结果为探索社交焦虑的毕生发展和干预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焦虑 平均水平变化 稳定性 纵向研究 三水平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和青少年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关系的三水平元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静 冉光明 +1 位作者 张琪 牛湘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5-290,共16页
攻击行为在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情感和心理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同伴侵害是儿童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一个重要的预测因素。先前的一些研究已经考察了儿童和青少年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但是尚不完全清楚调节效应对二者关系的影... 攻击行为在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情感和心理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同伴侵害是儿童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一个重要的预测因素。先前的一些研究已经考察了儿童和青少年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但是尚不完全清楚调节效应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因此当前研究采用三水平元分析方法检验效应量的可靠性和一系列调节效应。在系统地搜索了2020年10月之前发表的文献后,当前元分析确定了40项研究,包括25605名被试,共计333个效应量。主效应检验发现儿童和青少年的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此外,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同伴侵害变量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与身体侵害相比,关系侵害与儿童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相关更强。儿童和青少年的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也受到了地区的调节,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亚洲地区比在南美洲地区更强。研究设计也是一个显著的调节变量,儿童和青少年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的相关在纵向研究中比在横向研究中更低。最后,当前元分析的结果显示同伴侵害的报告者也是一个显著的调节变量。与同伴报告的同伴侵害相比,教师报告的同伴侵害与儿童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相关较高。当前研究的结果指出,在预防、控制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时应该注意同伴侵害对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和青少年 同伴侵害 攻击行为 三水平元分析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情越强同伴关系越好?来自三水平元分析的证据 被引量:4
9
作者 颜志强 周可 刘思航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年第11期682-694,共13页
借助三水平元分析技术考察共情与同伴关系之间的联系以及影响二者关系的调节因素。通过文献检索与筛查,共获得了29项研究和57个效应量,合计15682名被试。元分析结果显示,共情和同伴关系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二者关系受共情维度、发... 借助三水平元分析技术考察共情与同伴关系之间的联系以及影响二者关系的调节因素。通过文献检索与筛查,共获得了29项研究和57个效应量,合计15682名被试。元分析结果显示,共情和同伴关系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二者关系受共情维度、发展阶段和测量工具的调节。这意味着共情与同伴关系密切相关,与情绪共情相比,认知共情与同伴关系的相关更强;共情与同伴关系的联系呈现倒U型发展曲线,儿童中期最强,学前期和青春期次之,成年早期较弱。与其他测量工具相比,采用概念和测量上更符合共情和同伴关系的测量工具获得的共情与同伴关系的相关更高,例如Rieffe等人开发的共情问卷以及Bukowski等人开发的友谊质量量表。上述结果表明,良好的共情能力与积极的同伴关系紧密相关,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关注共情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同伴关系 三水平元分析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敬畏感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三水平和结构方程模型元分析
10
作者 林荣茂 余巧华 +3 位作者 胡添祥 张九妹 叶玉珊 连榕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1-651,I0003-I0015,共34页
敬畏感与亲社会行为是人的社会性发展关键指标,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情感要素和行为路径。研究运用三水平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元分析方法,考察敬畏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中介机制。经检索与筛选,研究1获得110篇文献,221项研究,... 敬畏感与亲社会行为是人的社会性发展关键指标,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情感要素和行为路径。研究运用三水平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元分析方法,考察敬畏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中介机制。经检索与筛选,研究1获得110篇文献,221项研究,620个效应量,包含2,961,227名被试;研究2获得33篇文献,42项研究,42个相关矩阵,包含30,045名被试。结果表明,敬畏感与亲社会行为高相关(r=0.37),可以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g=0.59);当文化背景为集体主义文化,敬畏感为积极效价,亲社会行为指向集体层面时,敬畏感具有更高的亲社会效应;敬畏感通过自我消解和自我超越的并行中介作用影响亲社会行为。研究系统验证了敬畏感的亲社会效应及机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畏感 亲社会行为 三水平元分析 分析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