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苯基氯硅烷和苯基三氯硅烷混合物的GC-MS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蒋可志 蒋剑雄 +3 位作者 来国桥 邬继荣 倪勇 邱化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6-108,共3页
使用GC-MS分析热缩合法生产的氯硅烷粗单体时,发现甲基苯基二氯硅烷和苯基三氯硅烷在HP-5毛细管柱上难以得到有效的分离。采用过量甲醇对粗产品氯硅烷进行甲氧基化后,甲基苯基二氯硅烷和苯基三氯硅烷相应的甲氧基化产物在色谱柱上能得... 使用GC-MS分析热缩合法生产的氯硅烷粗单体时,发现甲基苯基二氯硅烷和苯基三氯硅烷在HP-5毛细管柱上难以得到有效的分离。采用过量甲醇对粗产品氯硅烷进行甲氧基化后,甲基苯基二氯硅烷和苯基三氯硅烷相应的甲氧基化产物在色谱柱上能得到有效的分离,可为其色谱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基二氯 苯基三氯硅烷 气相色谱-质谱 甲氧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三氯硅烷乙醇解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郝伟 徐文媛 +3 位作者 钟昀 方智利 周枚花 胡林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85-87,共3页
对乙烯基三氯硅烷与乙醇的反应进行了实验和理论(MP2/6-31g(d))的研究.研究表明反应较易进行,主产物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主产物的产率与温度及两种反应物的加入方式等有关.理论和实验结果较为吻合.
关键词 乙烯基三氯硅烷 二级微扰 醇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烷基三氯硅烷表面改性钛酸钾晶须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昌松 冯新 陆小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6-590,共5页
利用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的自组装对钛酸钾晶须(PTW)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测定苯、乙二醇、水在OTS改性的PTW压片上的接触角,计算了OTS改性PTW后的表面能和极性分量,并与传统方法(PMMA包裹和KH560表面改性)改性的PTW进行比较,结果表明,OT... 利用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的自组装对钛酸钾晶须(PTW)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测定苯、乙二醇、水在OTS改性的PTW压片上的接触角,计算了OTS改性PTW后的表面能和极性分量,并与传统方法(PMMA包裹和KH560表面改性)改性的PTW进行比较,结果表明,OTS改性的PTW具有更低的表面能和极性分量,以及更好的亲油疏水性能.IR分析和色散分量测定表明,改性后OTS的烷基链倾斜在PTW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三氯硅烷 钛酸钾晶须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烷基三氯硅烷自组装抑水石英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齐宁 何利敏 +2 位作者 李柏杨 刘帅 田壮壮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5-450,共6页
为减缓疏松砂岩油藏开发过程中产出液的含水上升速度,达到改善端部脱砂压裂防砂效果的目的,采用自组装法将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用于石英砂支撑剂表面的抑水改性处理,研究了OTS浓度、浸泡时间和风干时间对OTS自组装石英砂破碎率、酸溶... 为减缓疏松砂岩油藏开发过程中产出液的含水上升速度,达到改善端部脱砂压裂防砂效果的目的,采用自组装法将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用于石英砂支撑剂表面的抑水改性处理,研究了OTS浓度、浸泡时间和风干时间对OTS自组装石英砂破碎率、酸溶解度和流体阻力比(NFRR值)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得到石英砂表面抑水处理的最佳条件,考察了OTS自组装石英砂的耐冲刷性,介绍了自组装分子膜成膜及抑水机理。结果表明,OTS浓度对OTS自组装抑水石英砂破碎率的影响最大,浸泡时间对酸溶解度和NFRR值的影响最大。在OTS浓度10 mmol/L、浸泡时间1.0 h和风干时间84 h的条件下,OTS自组装抑水石英砂的NFRR值最大(2.531),抑水效果最佳。OTS自组装抑水石英砂具有优良的抑水透油性能,岩心经去离子水连续冲刷5 d后的水测渗透率基本不变,石英砂表面性质稳定,能满足改善端部脱砂压裂防砂增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剂 自组装 石英砂 十八三氯硅烷(OTS) 抑水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三氯硅烷的醇解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建勇 邓锋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0-112,共3页
研究了乙烯基三氯硅烷的醇解反应,合成了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考察了不同溶剂、温度、N2流速、原料配比、投料方式等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
关键词 乙烯基三氯硅烷 醇解 甲醇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苯基二氯硅烷与苯基三氯硅烷共水解缩聚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美江 吕素芳 +2 位作者 蒋剑雄 邱化玉 来国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7-59,共3页
研究了甲基苯基二氯硅烷与苯基三氯硅烷的共水解缩合反应,探讨了甲基苯基二氯硅烷含量、反应温度、水的用量及反应时间对水解缩聚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采用红外、核磁等手段对水解缩聚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关键词 甲基苯基二氯 苯基三氯硅烷 共水解 缩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合成三氟丙基三氯硅烷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熊竹君 邓锋杰 李凤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3-75,69,共4页
以3,3,3-三氟丙烯与三氯硅烷为原料在铂催化剂作用下合成3,3,3-三氟丙基三氯硅烷,考察了催化剂活化温度、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对反应的影响。确立了最佳的反应条件。
关键词 三氟丙烯 三氯硅烷 氢加成 铂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催化合成环己基三氯硅烷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珊 何军 李辉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9-31,共3页
以环己烯和三氯氢硅为原料,氯铂酸为催化剂,经微波催化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环己基三氯硅烷.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微波诱导和微波加热对反应的影响,确立了最佳的合成条件:用二甲苯作溶剂,催化剂用量取初始反应体系中浓度120 mg.L-1,微波加... 以环己烯和三氯氢硅为原料,氯铂酸为催化剂,经微波催化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环己基三氯硅烷.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微波诱导和微波加热对反应的影响,确立了最佳的合成条件:用二甲苯作溶剂,催化剂用量取初始反应体系中浓度120 mg.L-1,微波加热功率为100 W,加热时间为1 h,三氯氢硅的转化率为68%,选择性为9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基三氯硅烷 氢加成 氯铂酸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氯丙基三氯硅烷合成新工艺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中法 黄慧 +3 位作者 郭学阳 吕彩玲 丁爱梅 张庆国 《河北化工》 2009年第12期44-46,共3页
以三氯硅烷和氯丙烯为原料、氯铂酸为主催化剂、脂肪胺类化合物为助催化剂、2,4-戊二酮为催化剂活化剂、间苯二酚作为抑制剂,通过硅氢加成、蒸馏、刮板薄膜蒸发器进行精馏,生产出含量99%以上的γ-氯丙基三氯硅烷。产品收率超过95%,缩短... 以三氯硅烷和氯丙烯为原料、氯铂酸为主催化剂、脂肪胺类化合物为助催化剂、2,4-戊二酮为催化剂活化剂、间苯二酚作为抑制剂,通过硅氢加成、蒸馏、刮板薄膜蒸发器进行精馏,生产出含量99%以上的γ-氯丙基三氯硅烷。产品收率超过95%,缩短生产周期,产品质量稳定,工艺重复性好,提高了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氯丙基三氯硅烷 偶联剂 合成 三氯硅烷 氯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十八烷基三氯硅烷均相混合自组装单分子膜的表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志文 徐国华 +1 位作者 安越 何潮洪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09-1517,共9页
使用接触角、原子力显微镜(AFM)、静电力显微镜(EF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辛基三乙氧基硅烷(C8TES)/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均相混合自组装单分子膜(SAM)及其形成过程中样品表面的润湿性、表面形貌、表面电势和膜内分子的有序度... 使用接触角、原子力显微镜(AFM)、静电力显微镜(EF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辛基三乙氧基硅烷(C8TES)/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均相混合自组装单分子膜(SAM)及其形成过程中样品表面的润湿性、表面形貌、表面电势和膜内分子的有序度进行了表征,对采用分步法利用C8TES分子空间位阻制备C8TES/OTS均相混合SAM的反应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8TES/OTS均相混合SAM表面接触角为105°,样品表面平整、光滑;对样品表面电势进行分析后发现,混合SAM表面电势分布均匀,电势频率分布为典型的正态分布;在均相混合SAM的形成过程中,样品表面电势的分布始终十分均匀,电势频率分布均为典型的正态分布;C8TES/OTS均相混合SAM是一种具有上下两层分子排列密度不同的膜结构的单分子膜,其内部结构至少在500 nm×500 nm到20μm×20μm尺度上是高度均匀一致的,膜内没有明显的特征结构,具有典型的均相混合SAM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相混合自组装单分子膜 分子空间位阻 辛基三乙氧基 十八三氯硅烷 静电力显微镜 表面电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覆盖率氟代癸基三氯硅烷自组装单分子膜的制备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家栋 董依慧 +4 位作者 张帅辉 赵元元 郭小飞 陆小华 王昌松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21-1226,共6页
通过液相沉积在云母表面制备1H,1H,2H,2H-全氟癸基三氯硅烷(FDTS)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室温下,将1.0 mmol?L^(-1)的FDTS溶液静置水解15 min,再把云母浸入自组装30 min,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发现,液相沉积过程中FDTS的团聚现象得到有... 通过液相沉积在云母表面制备1H,1H,2H,2H-全氟癸基三氯硅烷(FDTS)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室温下,将1.0 mmol?L^(-1)的FDTS溶液静置水解15 min,再把云母浸入自组装30 min,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发现,液相沉积过程中FDTS的团聚现象得到有效解决。该方法制备出了高覆盖率(85%±2%)和低均方根粗糙度(0.58 nm)的FDTS SAMs,且单分子膜的生长过程符合Langmuir一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在液相沉积过程中,若水解和组装同时进行,过长的水解时间(大于30 min)或组装时间(大于30 min)均会导致FDTS的团聚,进而极大降低SAMs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H 1H 2H 2H-全氟癸基三氯硅烷 自组装单分子膜 覆盖率 团聚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氯硅烷的高质量4H-SiC多片外延生长 被引量:2
12
作者 卜爱民 房玉龙 +8 位作者 李佳 芦伟立 赵丽霞 杨龙 尹甲运 刘沛 冯志红 陈秉克 蔡树军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8-232,共5页
使用三氯硅烷(TCS)作为含氯生长源,在多片外延设备生长了高质量的4H-SiC外延材料。研究了原位预刻蚀气体HCl流量和刻蚀时间对SiC外延材料表面三角形缺陷的影响,使用光学显微镜和表面缺陷分析仪对SiC外延材料表面缺陷进行表征测试和统... 使用三氯硅烷(TCS)作为含氯生长源,在多片外延设备生长了高质量的4H-SiC外延材料。研究了原位预刻蚀气体HCl流量和刻蚀时间对SiC外延材料表面三角形缺陷的影响,使用光学显微镜和表面缺陷分析仪对SiC外延材料表面缺陷进行表征测试和统计,使用傅里叶红外测试仪(FTI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外延材料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预刻蚀气体体积流量和时间对4英寸SiC外延材料表面三角形缺陷影响明显,随着HCl体积流量和时间的增加,材料表面的三角形缺陷密度先减小后增加,在HCl流量为100 m L/min、刻蚀时间为20 min时,三角形缺陷密度最低达到0.47cm-2。此外,通过调整C/Si比和载气体积流量等参数,使4英寸SiC外延材料掺杂浓度不均匀性和厚度不均匀性均得到有效改善,结果表明该外延片质量满足SiC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外延 三氯硅烷(TCS) 缺陷 不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三氯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二元体系等压汽液平衡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华龙 余淑娴 +1 位作者 邱祖民 黄春芳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5年第1期46-48,共3页
利用新型泵式沸点仪,在 101. 3kPa下测定了乙烯基三氯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二元体系汽液相平衡的数据,用间接法推算了与之平衡的气相组成,并用基团贡献法计算了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临界参数和偏心因子,分别用Wilson、NRTL、Margule... 利用新型泵式沸点仪,在 101. 3kPa下测定了乙烯基三氯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二元体系汽液相平衡的数据,用间接法推算了与之平衡的气相组成,并用基团贡献法计算了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临界参数和偏心因子,分别用Wilson、NRTL、Margules、VanLaar四种模型进行了关联,结果令人满意,拟合精度可以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压汽液平衡 沸点仪 乙烯基三氯硅烷 乙烯基三甲氧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硅烷和甲硅烷在多晶硅生产中的应用
14
作者 刘振烈 《低温与特气》 CAS 1989年第1期71-72,共2页
近年来,随着电子材料不断被开发,仪器仪表制作技术也不断精密化了。其中,硅材料作为基盘材料年年在增加,并对硅材料提出了高纯度和低成本的要求。多晶硅是由硅石制取单晶硅的中间产品,是制作太阳能电池的原料。半导体用材料的纯度,近年... 近年来,随着电子材料不断被开发,仪器仪表制作技术也不断精密化了。其中,硅材料作为基盘材料年年在增加,并对硅材料提出了高纯度和低成本的要求。多晶硅是由硅石制取单晶硅的中间产品,是制作太阳能电池的原料。半导体用材料的纯度,近年来提出了高纯度的要求。例如,对硼、磷含量提出了不得高于0.1ppb的要求。对太阳能电池来说,更重要的是降低能耗。本文将概述用硅石制取单晶硅的工艺过程,以及制取多晶硅的西门子法和小松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硅烷 制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数据与安全表》(四) 三氯硅烷(SiHCl_3)
15
作者 李怀曙 《低温与特气》 CAS 1985年第2期88-93,共6页
关键词 三氯硅烷 SiHCl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基三苯乙炔基硅烷的制备及热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12
16
作者 谭德新 王艳丽 +2 位作者 邢宏龙 袁晓荣 史铁钧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5-389,共5页
以苯乙炔和苯基三氯硅烷为原料,通过格氏反应制备了可反应型苯基三苯乙炔基硅烷单体,利用红外、核磁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此为原料,通过热聚合法制备了高残炭率的含硅芳炔树脂,该树脂的Td5分解温度约570℃,800℃时聚合物的残炭率约75... 以苯乙炔和苯基三氯硅烷为原料,通过格氏反应制备了可反应型苯基三苯乙炔基硅烷单体,利用红外、核磁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此为原料,通过热聚合法制备了高残炭率的含硅芳炔树脂,该树脂的Td5分解温度约570℃,800℃时聚合物的残炭率约75%。利用TGA-DTG研究了该聚合物的热分解动力学,并计算了相应动力学参数。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求得的聚合物热分解活化能分别为295.82 kJ/mol和262.70 kJ/mol;用Crane法求得聚合物的热分解反应级数为0.96,反应近似为一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炔 苯基三氯硅烷 格氏反应 苯基三苯乙炔基 热分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基三苯乙炔基硅烷的制备及热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谭德新 王艳丽 +2 位作者 邢宏龙 唐玲 史铁钧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3-67,共5页
为研究聚乙烯基三苯乙炔基硅烷树脂的热性能,以苯乙炔和乙烯基三氯硅烷为原料,运用格利雅反应合成了乙烯基三苯乙炔基硅烷单体,并通过红外(FT-IR)、核磁(1H-NMR,13C-NMR,29Si-NMR)证实了合成产物.以此单体为原料,通过热聚合法制备了聚... 为研究聚乙烯基三苯乙炔基硅烷树脂的热性能,以苯乙炔和乙烯基三氯硅烷为原料,运用格利雅反应合成了乙烯基三苯乙炔基硅烷单体,并通过红外(FT-IR)、核磁(1H-NMR,13C-NMR,29Si-NMR)证实了合成产物.以此单体为原料,通过热聚合法制备了聚乙烯基三苯乙炔基硅烷树脂,并采用TGA-DTG研究该聚合物的热分解动力学,计算了相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树脂的热分解温度(Td5%)在550℃左右,800℃时聚合物的残炭率约80%;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求得的聚合物热分解活化能分别为266.55和236.89 k J/mol;用Crane法求得聚合物的热分解反应级数为0.93,近似为一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炔 乙烯基三氯硅烷 格利雅反应 乙烯基三苯乙炔基 热分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锋杰 熊竹君 李凤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17,27,共3页
以3,3,3-三氟丙基三氯硅烷和甲醇为原料,采用溶剂法合成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讨论了氮气流速、反应温度、原料配比、溶剂种类、滴加方式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并用GC-MS对产物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得出该反应较优的反应条件为... 以3,3,3-三氟丙基三氯硅烷和甲醇为原料,采用溶剂法合成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讨论了氮气流速、反应温度、原料配比、溶剂种类、滴加方式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并用GC-MS对产物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得出该反应较优的反应条件为:用正己烷作溶剂,N2流速为100mL/min,3,3,3-三氟丙基三氯硅烷和甲醇的摩尔比为1∶3.1,反应温度在70℃左右,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的产率可达8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3 3-三氟丙基三氯硅烷 3 3 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 溶剂法 醇解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工业合成单硅烷的工艺介绍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培浩 吴克杰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5,共4页
单硅烷(SiH4)作为一种提供硅组分的气体源,可用于制造多种高纯度晶体硅、非晶硅、氮化硅、氧化硅及金属硅化物,详细介绍了硅化镁法和还原法制备SiH4的工艺。硅化镁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成熟,原料易得;其缺点是分离和回收液氨时能耗大,S... 单硅烷(SiH4)作为一种提供硅组分的气体源,可用于制造多种高纯度晶体硅、非晶硅、氮化硅、氧化硅及金属硅化物,详细介绍了硅化镁法和还原法制备SiH4的工艺。硅化镁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成熟,原料易得;其缺点是分离和回收液氨时能耗大,SiH4收率相对较低。还原法的优点是可实现连续化生产、反应易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镁法 还原法 四氯:三氯硅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法醇解合成三甲氧基硅烷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军 刘运美 《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3年第4期91-93,97,共4页
在改进的装置中采用溶剂法,以三氯硅烷和甲醇为原料醇解合成三甲氧基硅烷.通过考察溶剂种类、原料配比、冷凝温度、填料大小等因素的影响,确立了最优合成条件.
关键词 溶剂法 三甲氧基 三氯硅烷 甲醇 HSi(OM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