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硫酸钠对砂壤土中三氯乙烯的氧化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蔡信德 吴嘉怡 +3 位作者 杜文婷 李荣飞 李诗殷 杨子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63-1267,共5页
以过硫酸钠(Na2S2O8)为氧化剂,柠檬酸(CA)螯合Fe(Ⅱ)溶液作为活化剂,对砂壤土中的三氯乙烯(TCE)进行处理.采用正交试验获得优化操作条件为:Na2S2O8浓度5mmol/L,Fe(Ⅱ)浓度2.5mmol/L,CA浓度0.25mmol/L,反应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土壤中... 以过硫酸钠(Na2S2O8)为氧化剂,柠檬酸(CA)螯合Fe(Ⅱ)溶液作为活化剂,对砂壤土中的三氯乙烯(TCE)进行处理.采用正交试验获得优化操作条件为:Na2S2O8浓度5mmol/L,Fe(Ⅱ)浓度2.5mmol/L,CA浓度0.25mmol/L,反应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土壤中不同浓度的TCE去除率均在93%以上.对于污染程度高的土壤,采用连续氧化处理可达到较高的修复目标要求.土柱实验结果表明经过Na2S2O8溶液氧化7d后,TCE氧化率达到88.9%以上,且去除效果与处理方式有关,分次加入方式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钠 Fe(Ⅱ) 柠檬酸 氧化 三氯乙烯(t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钾氧化去除砂壤土中三氯乙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嘉怡 蔡信德 +2 位作者 靖元孝 韩蕊 郭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0-814,共5页
以环境中常见的污染物三氯乙烯(TCE)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锰酸钾(KMnO4)对工业场地土壤中的TCE进行处理,探讨了不同氧化条件、污染物初始浓度、氧化次数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正交试验获得优化操作条件为:KMnO4浓度125mg/L,pH7... 以环境中常见的污染物三氯乙烯(TCE)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锰酸钾(KMnO4)对工业场地土壤中的TCE进行处理,探讨了不同氧化条件、污染物初始浓度、氧化次数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正交试验获得优化操作条件为:KMnO4浓度125mg/L,pH7,反应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100mg/kg的TCE去除率达到93.7%.TCE的去除率随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对于污染程度高的土壤,2次处理能有效提高去除率.土柱实验结果表明经过KMnO4溶液淋洗12d后,初始浓度为50mg/kg的TCE氧化率均达到88.1%以上,降低淋洗流速可提高TCE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 氧化 砂壤土 三氯乙烯(t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葱假单胞菌G4对三氯乙烯的降解特性研究
3
作者 李利文 甘义群 +3 位作者 周爱国 韩莉 于凯 余婷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9,共5页
三氯乙烯(TCE)是地下水中最常检测到的有机污染物之一,且具有疑似致癌性,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生物修复因其花费低,并能将TCE彻底降解而被广泛关注。Burkholderia cepacia.G4是一种能有效降解TCE的微生物菌株。文章从共代谢基... 三氯乙烯(TCE)是地下水中最常检测到的有机污染物之一,且具有疑似致癌性,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生物修复因其花费低,并能将TCE彻底降解而被广泛关注。Burkholderia cepacia.G4是一种能有效降解TCE的微生物菌株。文章从共代谢基质种类、接种时期、耐受性3个方面研究了G4菌株对TCE的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3种共代谢基质—葡萄糖、苯酚和甲苯,G4菌株能够以甲苯和苯酚为基质进行TCE的代谢降解,而无法利用葡萄糖进行共代谢降解;苯酚-TCE共代谢降解速率高于甲苯-TCE的共代谢降解速率;G4以苯酚-TCE为共代谢基质,其在稳定期对TCE的降解速率要高于对数期,降解速率为1 040μg/(L·h);G4菌株对TCE的耐受浓度约为1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KHOLDERIA cepacia-G4 三氯乙烯(tce) 共代谢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氧化改性石墨毡电芬顿体系对三氯乙烯的降解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雷丽丹 周正伟 +4 位作者 高雅 黄颖 多雪文 崔艳萍 黄照强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8-116,共9页
三氯乙烯(TCE)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广泛地用于各类工业行业中,因其高密度、难降解和高毒性的特点,容易在地下水中积累,对地下水环境的安全和人类的生存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需要进行有效处理。采用电化学氧化改性后的石墨毡(GF)作为工... 三氯乙烯(TCE)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广泛地用于各类工业行业中,因其高密度、难降解和高毒性的特点,容易在地下水中积累,对地下水环境的安全和人类的生存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需要进行有效处理。采用电化学氧化改性后的石墨毡(GF)作为工作电极,稳定的钛基混合金属氧化物(Ti-MMO)作为对电极,构成有效的GF改性阴极电芬顿体系,通过简单、易操作的交替电极极性,完成GF的电化学氧化改性和电解全过程,并利用改性GF阴极电芬顿体系对TCE进行电化学降解试验,推测了TCE的降解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改性时,电化学氧化改性GF作阳极,Ti-MMO作阴极,200 mA电流下改性30 min后,改性效果最佳;以H_(2)O_(2)产生量为对照,在100 mA电流下最佳改性GF阴极电芬顿体系可产生42.57 mg/L的H_(2)O_(2);改性GF体系电解4 h后,对3.00 mg/LTCE的去除率达89.54%;GF的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分析结果显示,GF在改性后表面含氧官能团(OGs)数量显著增加;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测定不同反应体系中羟基自由基(·OH)的生成量显示,改性GF构成的阴极电芬顿体系中·OH的生成量显著提升3倍以上,显著强化了改性GF体系对TCE的降解效果;改性GF体系对TCE进行连续循环降解3个周期后,TCE的去除率下降至65.34%,再次极性反转后,TCE的去除率可以提升至70.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毡(GF) 电化学氧化改性 三氯乙烯(tce)降解 阴极电芬顿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乙烯对厌氧水解酸化菌的抑制作用及去除特性
5
作者 宋雨佩 马玉石 +2 位作者 张朝志 沈志强 周岳溪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88-1096,共9页
三氯乙烯(TCE)是石化废水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对微生物具有极强的毒性。通过对挥发性脂肪酸批次试验进行生物测定,探讨TCE对厌氧水解酸化菌的产酸抑制作用,在TCE作用下水解酸化菌的胞外聚合物(EPS)和污泥zeta电位的变化以及TCE的去除特... 三氯乙烯(TCE)是石化废水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对微生物具有极强的毒性。通过对挥发性脂肪酸批次试验进行生物测定,探讨TCE对厌氧水解酸化菌的产酸抑制作用,在TCE作用下水解酸化菌的胞外聚合物(EPS)和污泥zeta电位的变化以及TCE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TCE浓度为75 mg/L(半抑制浓度,EC_(50))时,对水解酸化菌的产酸量有抑制作用;随着TCE浓度升高,水解酸化菌的EPS中蛋白质浓度先增大后减少,其中TCE浓度为_(50) mg/L时EPS中蛋白质浓度达到最大值,为(33.94±0.25)mg/L;zeta电位的结果显示,污泥的凝聚性能随TCE浓度增大(0~100 mg/L)而增大;厌氧水解酸化菌对TCE的脱氯能力随TCE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水解酸化菌转化TCE的脱氯率由TCE浓度为10 mg/L时的77.83%降为200 mg/L时的6.67%。TCE对水解酸化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TCE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胞的蛋白质合成来抑制微生物活性,进而限制水解酸化菌降解TCE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tce) 水解酸化 厌氧颗粒污泥 比产酸活性 生物脱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和氧气共存下三氯乙烯高效降解菌Pseudomonas putida HO1的分离鉴定与降解特性
6
作者 薛晨 李翠 +3 位作者 刘明慧 余锦涛 欧阳葳葳 刘慧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8-265,共8页
三氯乙烯(TCE)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有机物,不仅在环境中更稳定、更难降解,而且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风险。前期研究发现通过电化学体系向地下水环境中同时通入氢气(H_(2))和氧气(O_(2))能促进TCE的降解。通过持续通H_(2)、O_(2)及二氧化... 三氯乙烯(TCE)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有机物,不仅在环境中更稳定、更难降解,而且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风险。前期研究发现通过电化学体系向地下水环境中同时通入氢气(H_(2))和氧气(O_(2))能促进TCE的降解。通过持续通H_(2)、O_(2)及二氧化碳(CO_(2))气体的条件下,从氯代烃污染沉积物中富集、分离得到一株TCE降解菌(编号为HO1),通过对该降解菌HO1进行鉴定,研究其在H_(2)/O_(2)共存条件下对TCE的降解特性,并考察其对TCE污染沉积物的强化修复效果。结果表明:降解菌HO1细胞呈杆状,菌团呈大小均匀的浅粉色球状,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命名为Peudomonas putidaHO1;该菌株能利用所试的15种碳源生长;该菌株在纯O_(2)和H_(2)/O_(2)共存条件下能高效降解TCE,TCE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TCE降解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63 9±0.005 6) d^(-1)和(0.047 5±0.004 9) d^(-1);该菌株能同时利用体系中的H_(2)、O_(2)及CO_(2)合成自身有机物质,为细胞生长提供能量;在H_(2)/O_(2)共存的TCE污染沉积物体系中,加入该菌株能显著促进TCE的降解;在寡有机物的地下环境中,利用该菌株,通过通入H_(2)/O_(2)有望强化TCE污染沉积物的生物修复。该菌株可为实际场地微生物修复TCE提供可能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tce) 污染沉积物 降解菌HO1 氢气 氧气 分离鉴定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乙烯在双重介质中的泄漏挥发实验研究
7
作者 万长园 王慧芳 王明玉 《中国环境科学》 2025年第9期5143-5151,共9页
利用典型双重介质物理模拟实验和有限差分方法揭示隙宽和孔隙度对TCE(三氯乙烯)挥发的定性影响,并分析根据4种经验模型计算的有效扩散系数及其对应的挥发通量的差异,同时推算非水溶相(Napl)TCE对挥发的贡献.发现由3~5mm砂石构成的透水块... 利用典型双重介质物理模拟实验和有限差分方法揭示隙宽和孔隙度对TCE(三氯乙烯)挥发的定性影响,并分析根据4种经验模型计算的有效扩散系数及其对应的挥发通量的差异,同时推算非水溶相(Napl)TCE对挥发的贡献.发现由3~5mm砂石构成的透水块(P5)搭建而成含1条隙宽3mm垂向裂隙(F3)的双重介质P5F3在Napl泄漏后快速进入地下水后,“气-土”界面气相挥发通量较由2~3mm砂石构成的透水块(P3)搭建而成含1条隙宽1mm的垂向裂隙(F1)的双重介质P3F1小.将泄漏源区域附近分为源上游区、泄漏源(裂隙)区和源下游区,并比较水溶相TCE在各区域对应“气-土”界面上方挥发通量,通量大小排序是“裂隙区”>“源下游区”>“源上游区”;裂隙隙宽与孔隙块体长度比是1:150与1:50时,裂隙中水溶相TCE挥发通量分别占整体的3%与5%;Bartelt-Hunt模型对应的有效扩散系数计算的界面通量最大,最小的是Currie模型.Napl相TCE泄漏在含裂隙孔隙介质包气带中,且包气带厚度较小,Napl相TCE挥发对其关键界面通量的贡献远大于水溶相TCE;根据空气罩内气相TCE浓度与数值计算的水溶相挥发浓度之差可知该贡献可达7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裂隙孔隙介质 挥发性有机物(VOC) 双重介质 三氯乙烯(tce) 挥发通量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地下水PCE/TCE污染原位曝气修复模拟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华清 李义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3-57,共5页
通过TMVOC软件模拟了PCE/TCE在渗流区"自然"环境条件下的污染物泄露、重新分布和原位曝气修复过程中的污染物运移行为,确定了最佳曝气流量和曝气时间。结果表明:PCE/TCE污染物在泄露和重新分布过程中在重力作用和毛细作用下... 通过TMVOC软件模拟了PCE/TCE在渗流区"自然"环境条件下的污染物泄露、重新分布和原位曝气修复过程中的污染物运移行为,确定了最佳曝气流量和曝气时间。结果表明:PCE/TCE污染物在泄露和重新分布过程中在重力作用和毛细作用下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污染羽在垂直方向到达隔水层,水平方向达到23.3m,顺水流方向的污染范围明显大于逆水流方向。曝气修复初期污染范围会有所扩大,但是污染物浓度和总量会减少,曝气影响范围并不是随着曝气流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超过最佳曝气流量值后,增大曝气流量对影响范围的改变效果不大。论文研究条件下最佳曝气速率为6m3/h,影响半径达18m,需要45d完成修复,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区域面积及地下水埋深确定曝气井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四氯乙烯(PCE) 三氯乙烯(tce) 原位曝气(AS) 修复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亚铁去除水中TCE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群 杨琦 +2 位作者 刘争 陈海 李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5期12606-12609,共4页
[目的]以地下水中常见氯代烃污染物三氯乙烯(TCE)为目标污染物,采用自制硫化亚铁(Fe S)作还原剂,探讨两种物质的反应情况。[方法]在厌氧环境下,通过批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下硫化亚铁降解TCE的反应动力学并探讨反应机理。[结果]在5... [目的]以地下水中常见氯代烃污染物三氯乙烯(TCE)为目标污染物,采用自制硫化亚铁(Fe S)作还原剂,探讨两种物质的反应情况。[方法]在厌氧环境下,通过批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下硫化亚铁降解TCE的反应动力学并探讨反应机理。[结果]在50℃下,污染物初始浓度为20 mg/L,硫化亚铁浓度为10 g/L,反应48 h后,TCE的去除率可达到80%。硫化亚铁降解TCE的反应符合伪一级动力学反应,反应速率常数(K)为0.032 8 h-1,半衰期为21.13 h。对比试验结果显示,12 h后硫化亚铁吸附TCE达到吸附/解吸平衡,之后TCE的去除以化学降解为主。[结论]硫化亚铁对TCE有一定的降解和吸附作用,反应的主要产物为乙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亚铁 三氯乙烯(tce) 影响因素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铁沸石分子筛催化降解地下水中氯代烃的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杰 李越煊 +6 位作者 李鹏飞 王萍 吕正勇 叶茂 李静文 董元华 刘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3-109,共7页
氯代烃是工业场地地下水中常见污染物,高效去除氯代烃是目前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以负载铁的沸石分子筛(Fe-ZSM-5)为催化剂,研究Fe-ZSM-5催化降解三氯乙烷(TCE)的影响因素及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在Fe-ZSM-5体系中,加入0.8 g·L^-1 Fe... 氯代烃是工业场地地下水中常见污染物,高效去除氯代烃是目前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以负载铁的沸石分子筛(Fe-ZSM-5)为催化剂,研究Fe-ZSM-5催化降解三氯乙烷(TCE)的影响因素及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在Fe-ZSM-5体系中,加入0.8 g·L^-1 Fe-ZSM-5、10 mmol·L^-1 H2O2、0.9 mmol·L^-1 TCE、初始pH值为7.4、25℃条件下,TCE降解率可达88%,且随着催化剂用量和H2O2浓度的增大,同一浓度TCE的去除率逐渐升高,降解率最高可以达到99%。此外,改变溶液初始pH值,对TCE的降解无显著影响。与Fe-ZSM-5体系相同条件下,未负载铁的沸石分子筛(ZSM-5)体系催化H2O2降解TCE的去除率仅为41%,H2O2浓度从6增至14 mmol·L^-1,TCE去除率反而降低,溶液初始pH对去除率也无显著影响。自由基猝灭试验发现,在Fe-ZSM-5催化体系中,羟基自由基(·OH)对TCE的降解起主导作用,而未负载铁的ZSM-5催化体系中,·OH的作用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分子筛 三氯乙烯(tce) 自由基 过氧化氢(H2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