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考虑海洋环境风险的滨海污染场地地下水“三氮”修复目标值研究
1
作者
宋晓明
张起超
+5 位作者
韩占涛
张文
陈梦舫
韩璐
武文培
杨悦锁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88-1797,共10页
滨海污染场地的地下水可能会对海洋造成污染。以我国某临海复合肥生产企业为例,综合运用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基于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估,以及用于保护水环境的水文地质风险评估模型3种方法来确定滨海污染场地地下水“三氮...
滨海污染场地的地下水可能会对海洋造成污染。以我国某临海复合肥生产企业为例,综合运用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基于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估,以及用于保护水环境的水文地质风险评估模型3种方法来确定滨海污染场地地下水“三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污染的修复目标值,并对修复目标值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该企业位于我国北方某市滨海工业园区,企业边界距离海岸108 m左右,该企业外围地下水无开采利用,由于无人体暴露途径,采用人体健康风险评估计算获得的氨氮修复目标值高达57200 mg/L。即使取《地下水质量标准》Ⅳ类标准作为修复目标,即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均以N计)的修复目标值分别为1.50、30.00、4.80 mg/L,其浓度也远高于海水水质标准(总无机氮低于0.50 mg/L),可能存在污染海水的风险。利用英国用于保护水环境的水文地质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得到该场地地下水的总无机氮修复目标值为42 mg/L。通过对3种方法计算得到的修复目标值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基于地下水质量标准的修复目标值虽然消除了环境风险,但其过于严格,经修复模拟预测表明该目标值难以实现。基于保护人体健康的修复目标值过于宽松,如果采用该目标值,该场地的地下水流入海洋时的总无机氮浓度预测为31.91 mg/L,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基于保护海洋环境的修复目标值,既避免了污染海洋的风险,也更容易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
三
氮
”
污染
人体健康风险
海洋环境
修复目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疆和田地区地下水“三氮”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
5
2
作者
葛婷婷
周金龙
曾妍妍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6-134,共9页
为探明新疆和田地区地下水“三氮”污染的现状及其对当地居民健康的影响,对采集的76组地下水水样中的NH_(4)^(+)—N、NO_(2)^(-)—N和NO_(3)^(-)—N的浓度进行检测,通过统计分析地下水“三氮”的污染特征,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在饮水暴...
为探明新疆和田地区地下水“三氮”污染的现状及其对当地居民健康的影响,对采集的76组地下水水样中的NH_(4)^(+)—N、NO_(2)^(-)—N和NO_(3)^(-)—N的浓度进行检测,通过统计分析地下水“三氮”的污染特征,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在饮水暴露途径下,进行地下水“三氮”对不同人群的非致癌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和田地区地下水中NO_(3)^(-)—N的污染程度最大,超标率为2.63%,对不同人群人体产生的非致癌风险指数范围为0~8.438×10^(-1)(成人)和0~2.360(儿童);其次为NH_(4)^(+)—N,超标率为1.32%,对人体产生的非致癌风险指数范围为0~3.689×10^(-2)(成人)和0~1.032×10^(-1)(儿童);NO_(2)^(-)—N无超标点,非致癌风险指数范围为0~8.573×10^(-3)(成人)和0~2.398×10^(-2)(儿童)。研究区地下水中NH_(4)^(+)—N和NO_(2)^(-)—N对人体产生的非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NO_(3)^(-)—N对人体产生的非致癌风险应引起重视,且对儿童的影响大于成人。本次研究可为当地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
三
氮
”
污染
健康风险
和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层状包气带“三氮”污染物迁移转化原位实验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黄金廷
宋歌
+4 位作者
蒲芳
王嘉玮
李宗泽
张方
孙芳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08-1214,共7页
探究包气带氮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对地下水“三氮”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包气带水分及溶质运移高度非线性且土壤层状界面动力学过程复杂,包气带岩性结构对氮元素迁移转化的作用机制是亟待破解难题之一。文章通过双环原位入渗实验,...
探究包气带氮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对地下水“三氮”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包气带水分及溶质运移高度非线性且土壤层状界面动力学过程复杂,包气带岩性结构对氮元素迁移转化的作用机制是亟待破解难题之一。文章通过双环原位入渗实验,开展了“上细下粗”型包气带岩性结构对“三氮”污染物迁移转化影响的研究。双环内氨氮溶液质量浓度为85 mg·L^(−1)(以N计),入渗过程中利用EC-5土壤含水率仪实时监测土壤含水率变化,定期从预留取样孔(井)采集土壤与地下水样品,密封冷藏运送至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1)“三氮”污染物在层状包气带垂向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氨氮主要聚集在包气带上部0—355 cm之间,平均质量分数为0.66 mg·kg^(−1);亚硝酸盐氮主要聚集在包气带中部250—400 cm之间,平均质量分数为1.55 mg·kg^(−1);硝酸盐氮主要聚集在包气带上部0—35 cm之间,平均质量分数为26.69 mg·kg^(−1)。(2)“上细下粗”型岩性结构形成的毛细壁垒效应对氨氮和硝酸盐氮皆具阻滞作用。氨氮、硝酸盐氮污染物分别减少97.37%和40.65%。(3)层状包气带结构对硝化作用的影响是造成亚硝酸盐氮与硝酸盐氮出现聚集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查明了层状包气带中氮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为氮元素通过“上细下粗”型包气带污染地下水的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三
氮
”
污染
物
层状包气带
毛细壁垒
原位实验
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中盆地地下水特殊脆弱性及其评价
被引量:
23
4
作者
姜桂华
王文科
+1 位作者
乔小英
杨晓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6-1110,1116,共6页
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面状硝酸盐污染严重,以'三氮'为主要污染物。分析了地下水特殊脆弱性内涵,以及地下水本质因素、人为因素及污染物特殊因素等对脆弱性的影响,并从中选取13个评价因子。将包气带'三氮'迁移转化过程数...
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面状硝酸盐污染严重,以'三氮'为主要污染物。分析了地下水特殊脆弱性内涵,以及地下水本质因素、人为因素及污染物特殊因素等对脆弱性的影响,并从中选取13个评价因子。将包气带'三氮'迁移转化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耦合到脆弱性评价模型中,使过程模型与评价模型结合起来,再结合GIS技术,对地下水特殊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易引起地下水'三氮'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渭河中下游冲积平原、黄土台塬洼地、以及渭河南岸西安一带小于20 m厚的黄土台塬等地区。从2001年关中盆地地下水'三氮'污染分布来看,这些地区地下水硝酸盐已出现大面积超标,评价结果与地下水实际'三氮'污染情况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特殊脆弱性
过程模型与评价模型耦合
三氮污染
关中盆地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海洋环境风险的滨海污染场地地下水“三氮”修复目标值研究
1
作者
宋晓明
张起超
韩占涛
张文
陈梦舫
韩璐
武文培
杨悦锁
机构
沈阳大学环境学院
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出处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88-1797,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7179)。
文摘
滨海污染场地的地下水可能会对海洋造成污染。以我国某临海复合肥生产企业为例,综合运用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基于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估,以及用于保护水环境的水文地质风险评估模型3种方法来确定滨海污染场地地下水“三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污染的修复目标值,并对修复目标值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该企业位于我国北方某市滨海工业园区,企业边界距离海岸108 m左右,该企业外围地下水无开采利用,由于无人体暴露途径,采用人体健康风险评估计算获得的氨氮修复目标值高达57200 mg/L。即使取《地下水质量标准》Ⅳ类标准作为修复目标,即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均以N计)的修复目标值分别为1.50、30.00、4.80 mg/L,其浓度也远高于海水水质标准(总无机氮低于0.50 mg/L),可能存在污染海水的风险。利用英国用于保护水环境的水文地质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得到该场地地下水的总无机氮修复目标值为42 mg/L。通过对3种方法计算得到的修复目标值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基于地下水质量标准的修复目标值虽然消除了环境风险,但其过于严格,经修复模拟预测表明该目标值难以实现。基于保护人体健康的修复目标值过于宽松,如果采用该目标值,该场地的地下水流入海洋时的总无机氮浓度预测为31.91 mg/L,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基于保护海洋环境的修复目标值,既避免了污染海洋的风险,也更容易实现。
关键词
地下水
“
三
氮
”
污染
人体健康风险
海洋环境
修复目标值
Keywords
groundwater
pollution of ammonia-N,nitrate-N and nitrite-N
human health risk
marine environment
remedial target value
分类号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疆和田地区地下水“三氮”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
5
2
作者
葛婷婷
周金龙
曾妍妍
机构
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新疆水文水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新疆水利工程安全与水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6-13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67035)。
文摘
为探明新疆和田地区地下水“三氮”污染的现状及其对当地居民健康的影响,对采集的76组地下水水样中的NH_(4)^(+)—N、NO_(2)^(-)—N和NO_(3)^(-)—N的浓度进行检测,通过统计分析地下水“三氮”的污染特征,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在饮水暴露途径下,进行地下水“三氮”对不同人群的非致癌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和田地区地下水中NO_(3)^(-)—N的污染程度最大,超标率为2.63%,对不同人群人体产生的非致癌风险指数范围为0~8.438×10^(-1)(成人)和0~2.360(儿童);其次为NH_(4)^(+)—N,超标率为1.32%,对人体产生的非致癌风险指数范围为0~3.689×10^(-2)(成人)和0~1.032×10^(-1)(儿童);NO_(2)^(-)—N无超标点,非致癌风险指数范围为0~8.573×10^(-3)(成人)和0~2.398×10^(-2)(儿童)。研究区地下水中NH_(4)^(+)—N和NO_(2)^(-)—N对人体产生的非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NO_(3)^(-)—N对人体产生的非致癌风险应引起重视,且对儿童的影响大于成人。本次研究可为当地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地下水
“
三
氮
”
污染
健康风险
和田地区
Keywords
groundwater
“three nitrogen”pollution
health risk
Hotan Prefecture
分类号
TV211.12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层状包气带“三氮”污染物迁移转化原位实验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黄金廷
宋歌
蒲芳
王嘉玮
李宗泽
张方
孙芳强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08-121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7076
41672250)
陕西省重点研发项目(2021ZDLSF05-09)。
文摘
探究包气带氮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对地下水“三氮”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包气带水分及溶质运移高度非线性且土壤层状界面动力学过程复杂,包气带岩性结构对氮元素迁移转化的作用机制是亟待破解难题之一。文章通过双环原位入渗实验,开展了“上细下粗”型包气带岩性结构对“三氮”污染物迁移转化影响的研究。双环内氨氮溶液质量浓度为85 mg·L^(−1)(以N计),入渗过程中利用EC-5土壤含水率仪实时监测土壤含水率变化,定期从预留取样孔(井)采集土壤与地下水样品,密封冷藏运送至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1)“三氮”污染物在层状包气带垂向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氨氮主要聚集在包气带上部0—355 cm之间,平均质量分数为0.66 mg·kg^(−1);亚硝酸盐氮主要聚集在包气带中部250—400 cm之间,平均质量分数为1.55 mg·kg^(−1);硝酸盐氮主要聚集在包气带上部0—35 cm之间,平均质量分数为26.69 mg·kg^(−1)。(2)“上细下粗”型岩性结构形成的毛细壁垒效应对氨氮和硝酸盐氮皆具阻滞作用。氨氮、硝酸盐氮污染物分别减少97.37%和40.65%。(3)层状包气带结构对硝化作用的影响是造成亚硝酸盐氮与硝酸盐氮出现聚集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查明了层状包气带中氮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为氮元素通过“上细下粗”型包气带污染地下水的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关键词
“
三
氮
”
污染
物
层状包气带
毛细壁垒
原位实验
汉江流域
Keywords
“three nitrogen”pollutants
layered unsaturated zone
capillary barriers
in situ experiment
Hanjiang river catchment
分类号
P64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中盆地地下水特殊脆弱性及其评价
被引量:
23
4
作者
姜桂华
王文科
乔小英
杨晓婷
机构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6-1110,111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2163)
文摘
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面状硝酸盐污染严重,以'三氮'为主要污染物。分析了地下水特殊脆弱性内涵,以及地下水本质因素、人为因素及污染物特殊因素等对脆弱性的影响,并从中选取13个评价因子。将包气带'三氮'迁移转化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耦合到脆弱性评价模型中,使过程模型与评价模型结合起来,再结合GIS技术,对地下水特殊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易引起地下水'三氮'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渭河中下游冲积平原、黄土台塬洼地、以及渭河南岸西安一带小于20 m厚的黄土台塬等地区。从2001年关中盆地地下水'三氮'污染分布来看,这些地区地下水硝酸盐已出现大面积超标,评价结果与地下水实际'三氮'污染情况基本吻合。
关键词
地下水特殊脆弱性
过程模型与评价模型耦合
三氮污染
关中盆地
地下水
Keywords
groundwater special vulnerability
process model coupled with evaluating model
"three nitrogen"pollution
Guanzhong basin
groundwater
分类号
P641.8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考虑海洋环境风险的滨海污染场地地下水“三氮”修复目标值研究
宋晓明
张起超
韩占涛
张文
陈梦舫
韩璐
武文培
杨悦锁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疆和田地区地下水“三氮”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葛婷婷
周金龙
曾妍妍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层状包气带“三氮”污染物迁移转化原位实验研究
黄金廷
宋歌
蒲芳
王嘉玮
李宗泽
张方
孙芳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关中盆地地下水特殊脆弱性及其评价
姜桂华
王文科
乔小英
杨晓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