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极氧化膜WO_3(Ⅱ)——电显色的介质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林仲华 罗瑾 +2 位作者 黄福民 蔡秀娟 田昭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841-844,共4页
用循环计时电量法、循环伏安法、电化学现场(in-situ)紫外可见反射光谱技术和光电流谱技术研究了溶剂和阳离子(H^+,Li^+)对阳极氧化膜WO_3电显色稳定性和过程的影响。从循环计时电量图可以测定表征膜稳定性的氢或锂的累积量和暂态周期... 用循环计时电量法、循环伏安法、电化学现场(in-situ)紫外可见反射光谱技术和光电流谱技术研究了溶剂和阳离子(H^+,Li^+)对阳极氧化膜WO_3电显色稳定性和过程的影响。从循环计时电量图可以测定表征膜稳定性的氢或锂的累积量和暂态周期数。实验发现W/WO_3/LiCLO_4乙腈溶液体系具有高的电显色稳定性。引起WO_3膜可逆电显色的H^+和Li^+离子的嵌-脱过程的界面电化学机理不同。着色态WO_3膜的色心是自由电子,其密度超过10^(21)/cm^3,生色机理是等离子体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显色 三氧化钨膜 氧极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激光溅射沉积WO_3气敏膜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岩 冯钟潮 +1 位作者 张炳春 梁勇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78-82,共5页
本文研究了脉冲激光溅射镀膜技术沉积WO_3基片在室温下,沉积的WO_3膜部分晶化并部分还原.经热处理,在450℃左右膜层开始晶化,最后形成三斜晶系的WO_3晶化后颗粒在几十到几百纳米之间.本技术沉积的WO_3膜对NO_2气体有非常好的气敏性能,... 本文研究了脉冲激光溅射镀膜技术沉积WO_3基片在室温下,沉积的WO_3膜部分晶化并部分还原.经热处理,在450℃左右膜层开始晶化,最后形成三斜晶系的WO_3晶化后颗粒在几十到几百纳米之间.本技术沉积的WO_3膜对NO_2气体有非常好的气敏性能,可检测0.1×10^(-6)量级的NO_2气体.WO_3膜的灵敏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但同时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增长.同其它制备技术相比,本技术沉积的WO_3膜显著提高了响应性能: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它们分别为30_s和70_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制备 三氧化钨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3膜,V2O5膜和Li聚合物凝胶电介质构成的电色器件
3
作者 申功烈 孙瑜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10期102-107,共6页
基于玻璃/ITO/WO3/PMA+LiClO4+PC/V2O5/ITO/玻璃结构的叠型电色器件的研制是为潜在作大面积的Smart窗用。制备的聚合物凝胶电介质室温时最大的离子电导率为1.92×10^-3S/cm,在... 基于玻璃/ITO/WO3/PMA+LiClO4+PC/V2O5/ITO/玻璃结构的叠型电色器件的研制是为潜在作大面积的Smart窗用。制备的聚合物凝胶电介质室温时最大的离子电导率为1.92×10^-3S/cm,在波长400~2000nm范围的透射比为75%~90%,并且有优良的自粘两个玻璃电极的能力。对这种叠型WOP3/Gel/V2O5器件,在6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型 电色器件 三氧化钨膜 氧化二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钨电致变色膜 被引量:9
4
作者 张静蓉 陈铮 +1 位作者 杨长生 戴基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5-387,共3页
对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钨电致变色膜的试验工艺进行了研究。制得均匀、透明、致密的薄膜,测试了其电色性能。发现双氧水为钨酸溶胶-凝胶体系的有效分散剂;异丙醇能改善膜与衬底的结合力; Na+在薄膜中影响褪色效果。
关键词 离子交换 三氧化钨膜 电致变色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