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氧化二铝-聚苯乙烯复合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4
1
作者 蔡佩君 唐永建 +1 位作者 冯长根 张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55-658,共4页
 以Al2O3 PS复合材料为原料,采用乳液微封装法制备出掺杂Al2O3的PS空心微球。三相溶液分别是两个水相:蒸馏水(W1相)、5wt%PVA水溶液(W2相)和3wt%Al2O3 PS溶液(O相,苯和三氯甲烷混合物作溶剂)。所得微球表面粗糙度低于50nm。
关键词 三氧化二铝-聚苯乙烯复合微球 制备 复合材料 乳液封装法 PS空心 ICF 惯性约束聚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2
作者 尚靖昊 靳钊 +1 位作者 邵华锋 孔令毅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2,共10页
二氧化硅微球是核酸提取、核酸检测的重要试剂,然而亚微米级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较难制备。本文通过制备单分散的羟基及羧基表面改性的聚苯乙烯微球,并以其为核,在其表面生长二氧化硅壳层,制备了一系列粒径在250 nm~1μm之间的单分散... 二氧化硅微球是核酸提取、核酸检测的重要试剂,然而亚微米级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较难制备。本文通过制备单分散的羟基及羧基表面改性的聚苯乙烯微球,并以其为核,在其表面生长二氧化硅壳层,制备了一系列粒径在250 nm~1μm之间的单分散聚苯乙烯-二氧化硅核-壳微球,为制备新型单分散核酸提取试剂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对制备的复合微球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分别以丙烯酸、丙烯酸2-羟乙酯作为功能单体和苯乙烯共聚,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出了单分散的羧基化或羟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通过调控体系内电解质浓度可以实现微球粒径在250 nm~1μm之间的可控化制备。进而以羧基化或羟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模板制备核-壳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球。通过TG表征可知,以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制备的核-壳微球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整体的52.97%;以羟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模板制备核-壳微球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整体的48.10%。以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制备的亚微米级核-壳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微球时,二氧化硅壳层更加致密,相容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结构 复合 无皂乳液聚合 聚苯乙烯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式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球及空腔硅球的制备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晓玲 朱以华 +1 位作者 朱孟钦 李春忠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93-1298,共6页
利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粒径和组成可裁剪、具有核-壳式结构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二氧化硅(SiO_2)复合微球.对复合微球进行热处理除去有机物中心,制备出壁厚可剪裁的空腔硅球.透射电镜(TEM)照片显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中心外生成... 利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粒径和组成可裁剪、具有核-壳式结构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二氧化硅(SiO_2)复合微球.对复合微球进行热处理除去有机物中心,制备出壁厚可剪裁的空腔硅球.透射电镜(TEM)照片显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中心外生成均匀壳层,而煅烧后则可得到轮廓分明的球形空腔;热重分析(TG)说明复合球体的硅含量随着所组装的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的增加而增加;比较PS、SiO_2、复合球体及热处理后的粉体的红外光谱,可分别验证二氧化硅的成功组装和热处理过程中作为中心的PS的完全去除.在吸附相同层的前提下,随着所选用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10um,20um,40um)的粒径的增大,复合微球的粒径增大,空腔球体的壁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聚苯乙烯/二氧化复合 空腔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二氧化锰复合微球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艳萍 钱建华 +2 位作者 刘琳 王莉丽 王晓旭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36-1740,共5页
本文利用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水热合成了聚苯乙烯/二氧化锰有机无机复合微球。复合微球核层为聚苯乙烯微球,壳层是由大量的二氧化锰纳米棒紧密堆积形成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可以看出产物含有大量的复合微球,对于... 本文利用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水热合成了聚苯乙烯/二氧化锰有机无机复合微球。复合微球核层为聚苯乙烯微球,壳层是由大量的二氧化锰纳米棒紧密堆积形成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可以看出产物含有大量的复合微球,对于可能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2 聚苯乙烯 复合 有机/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碲化镉量子点/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纳米微球的原位聚合与光学性质 被引量:2
5
作者 叶孙洁 沈宸 陆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8-991,共4页
通过原位种子聚合构筑了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复合纳米微球。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发射光谱对其形貌、结构、光学吸收性质及光致发光性... 通过原位种子聚合构筑了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复合纳米微球。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发射光谱对其形貌、结构、光学吸收性质及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位聚合的CdTe/PEDOT-PSS复合物具有规则的球状结构,其吸收光谱是两个单独组分的吸收光谱的加和,发射光谱中550nm左右的峰是电荷转移的结果,显示了CdTe/PEDOT-PSS复合微球作为光电器件材料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化镉量子点 聚(3 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 复合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聚合原位制备聚苯乙烯/氧化石墨烯复合微球 被引量:4
6
作者 严海晨 李延报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5-140,共6页
为获得粒径分布较窄的聚苯乙烯/氧化石墨烯(PS/GO)复合微球,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在乙醇-水混合分散介质中进行苯乙烯的分散聚合。研究醇水质量比、GO的添加时间和GO的添加量对复合微球形貌和粒... 为获得粒径分布较窄的聚苯乙烯/氧化石墨烯(PS/GO)复合微球,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在乙醇-水混合分散介质中进行苯乙烯的分散聚合。研究醇水质量比、GO的添加时间和GO的添加量对复合微球形貌和粒径分布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原子力显微镜(AFM)、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黏度法表征复合微球的微观结构、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量。结果表明:粒径为0. 78~1. 15μm的PS/GO复合微球呈单分散; GO片层与PS链段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微球的分子量和产率都随着GO添加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聚苯乙烯 氧化石墨烯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kering乳液聚合制备聚苯乙烯/纳米SiO_2复合微球与其性质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卫红 范晓东 +1 位作者 田威 黄怡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17,21,共5页
以两亲性纳米SiO2为稳定剂构筑Pickering乳液,分别采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及过硫酸铵(APS)作为引发剂引发苯乙烯单体聚合,制得了不同尺寸及形貌的聚苯乙烯/纳米SiO2(PS/SiO2)复合微球,并分析了Pickering乳液聚合的机理。通过傅里叶变换... 以两亲性纳米SiO2为稳定剂构筑Pickering乳液,分别采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及过硫酸铵(APS)作为引发剂引发苯乙烯单体聚合,制得了不同尺寸及形貌的聚苯乙烯/纳米SiO2(PS/SiO2)复合微球,并分析了Pickering乳液聚合的机理。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联用仪(GPC-MALLS)、热失重分析(TGA)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IBN引发所得复合微球为微米级(0.5μm^2.0μm),而APS引发产物为亚微米级(0.1μm^0.5μm),两者引发所得聚合物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4.780×104g/mol及3.411×105g/mol;复合微球的热性能因纳米SiO2的存在而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聚苯乙烯 Pickering乳液聚合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油酸/氟化镧复合纳米微球的制备、表征及抗磨性能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治华 周静芳 +1 位作者 张治军 党鸿辛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91-295,共5页
 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苯乙烯/油酸/氟化镧复合纳米微球,通过TEM、XRD、FTIR、TG-DTA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在四球试验机上考察了其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复合纳米微球具有核壳结构,平均粒径约30nm,作为新型...  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苯乙烯/油酸/氟化镧复合纳米微球,通过TEM、XRD、FTIR、TG-DTA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在四球试验机上考察了其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复合纳米微球具有核壳结构,平均粒径约30nm,作为新型润滑油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纳米 制备 表征 聚苯乙烯 油酸 氟化镧 核壳结构 抗磨性能 润滑油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层可控导电聚吡咯/聚苯乙烯复合微球及聚吡咯中空微胶囊的制备 被引量:7
9
作者 黄俐研 杜江 刘正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86-1188,共3页
Monodisperse polypyrrole(PPy) composite microspheres and hollow capsules based on the monodisperse core-shell gel template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The core-shell gel particles were obtained by the inward sulfonatio... Monodisperse polypyrrole(PPy) composite microspheres and hollow capsules based on the monodisperse core-shell gel template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The core-shell gel particles were obtained by the inward sulfonation of monodisperse polystyrene particles. The shell thickness and core size were synchronously controlled in the particle radius range. After the polymerization initiated by ammonium per sulfate(APS), PPy was formed in the sulfonated polystyrene shell. PPy hollow capsules were derived after the polystyrene cores were dissolved: their cavity size and shell thickness were synchronously controlled by using core-shell gel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sulfonation extent. It is interesting that if Fe3+ was adsorbed into the sulfonated polystyrene shell as the initiator, the PPy-shell collapsed into a pile of small particles when the polystyrene core was dissol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层可控 导电聚吡咯/聚苯乙烯复合 聚吡咯中空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聚苯乙烯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吉丽 尹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9-112,共4页
采用改进的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磁性Fe3O4为核、苯乙烯和丙烯酸的共聚物为壳的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磁性微球的粒径在130 nm左右;并用FT-IR、XPS和热失重方法表征了复合微球的组成成分、羧基(-COOH)的含量及所含Fe3O4的... 采用改进的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磁性Fe3O4为核、苯乙烯和丙烯酸的共聚物为壳的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磁性微球的粒径在130 nm左右;并用FT-IR、XPS和热失重方法表征了复合微球的组成成分、羧基(-COOH)的含量及所含Fe3O4的百分量。结果表明,微球的粒径分布均匀,大小可控,稳定性好,具有一定的抗溶剂性能,可长时间存放,是纳米磁性高分子聚合物网络的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纳米FE3O4 乳液聚合 磁性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级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的制备、改性及应用综述 被引量:9
11
作者 包建民 闫志英 李优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3060-3067,共8页
微米级多孔聚合物微球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是目前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微球粒径通常在1μm至数百微米,干燥状态下内部有几埃甚至几千埃的孔隙,具有球形度好、比表面积大、骨架密度低、吸附性强、力学强度高、与不同极性的... 微米级多孔聚合物微球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是目前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微球粒径通常在1μm至数百微米,干燥状态下内部有几埃甚至几千埃的孔隙,具有球形度好、比表面积大、骨架密度低、吸附性强、力学强度高、与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兼容性好等诸多优点,在生物医学、分析化学、环境保护、催化剂载体以及电子产品等领域中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除了具有高分子微球的一般特点外,还有物理及化学稳定性好、热稳定性好、生产成本低、工业应用前景广等优点,同时微球的苯环反应活性高,易于进行一系列的功能化反应,从而扩大其应用领域。基于上述优点,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多孔聚合物微球。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使得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的制备和功能化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逐渐出现了多种微球制备方法。悬浮聚合法是制备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的传统方法,其操作简单,产物后处理方便,但是得到的微球粒径呈多分散性。种子溶胀法被普遍认为是制备单分散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较好的方法,该方法在制备表面功能化、单分散大粒径的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沉淀聚合法也可以用来制备单分散的微球,但是该方法制备的微球交联度低、产量低,而且不易制备具有多孔结构的功能性微球。近几年利用微工程乳化技术制备微球的报道越来越多,包括微孔膜/微通道乳化法和微流控技术。这类方法制备的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单分散性良好,粒径、孔径等重现性好,为制备多孔聚合物微球开辟了新的方向。与此同时很多研究者致力于功能性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的开发,通过在微球上引入各种功能基团改善微球的疏水性、溶解性和生物亲和性等,制得的不同特性的微球可应用于高效色谱填料、催化剂载体、生物医学、吸附剂等领域。本文首次详尽地分析和综述了微米级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的制备方法和改性方法,讨论了影响微球孔径及孔分布的重要因素,并总结了该类微球近几年的应用研究状况,最后对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级多孔聚苯乙烯-乙烯 悬浮聚合 种子溶胀 沉淀聚合 工程乳化 功能化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模板与SiO_2空心微球可控性制备 被引量:5
12
作者 石莉萍 刘纯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5-709,共5页
利用无皂聚合和乳液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胶体模板.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胶体模板粒径分别控制为363,349,160和56 nm,实现了模板粒径的可控制备.利用制备的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系列胶体模板,以偏硅酸钠为前驱体,煅烧去除模板后... 利用无皂聚合和乳液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胶体模板.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胶体模板粒径分别控制为363,349,160和56 nm,实现了模板粒径的可控制备.利用制备的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系列胶体模板,以偏硅酸钠为前驱体,煅烧去除模板后,制备了不同粒径及壁厚的二氧化硅空心微球.所制备的样品粒径在69~405 nm之间,壁厚在11~27 nm之间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乳液模板、核壳复合材料及二氧化硅空心球形貌进行了表征,提出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模板与二氧化硅空心微球粒径调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空心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 模板 硅酸钠 核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聚苯乙烯/二硫化钼纳米复合微球的制备与分散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晓飞 董嘉更 +1 位作者 樊昕洁 彭淑鸽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109,共4页
以二硫化钼为核,聚苯乙烯为壳,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苯乙烯/二硫化钼(PS/MoS2)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微球。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能量色散谱仪等多种方法,对PS/MoS2纳米微球的形貌、结构... 以二硫化钼为核,聚苯乙烯为壳,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苯乙烯/二硫化钼(PS/MoS2)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微球。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能量色散谱仪等多种方法,对PS/MoS2纳米微球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分散性试验考察了PS/MoS2纳米微球在油溶性单体双环戊二烯(DCPD)中的分散性。试验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包覆在MoS2的表面,形成核壳结构;纳米粉体呈球形且粒径尺寸均一。分散性试验表明PS/MoS2纳米微球在DCPD中具有极佳的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乳液聚合 聚苯乙烯 二硫化钼 核壳结构 纳米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CeO_2纳米复合微球的粒径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席宝信 邢强 +3 位作者 王益亨 陈彦模 朱美芳 张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9-31,共3页
采用原位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CeO2纳米复合微球。讨论了引发剂浓度、CeO2纳米粒子含量、分散剂聚乙烯醇浓度及复配分散剂等对纳米复合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发剂浓度和CeO2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纳米复合微球粒... 采用原位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CeO2纳米复合微球。讨论了引发剂浓度、CeO2纳米粒子含量、分散剂聚乙烯醇浓度及复配分散剂等对纳米复合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发剂浓度和CeO2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纳米复合微球粒径变小,粒径分布变窄;随着复配分散剂中聚甲基丙烯酸钠含量的增加,粒子粒径变小,粒径分别变窄。制得的聚苯乙烯/CeO2纳米复合微球粒径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塑料 CeO2纳米复合 粒径 原位悬浮聚合法 制备方法 引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和聚苯乙烯微球对卤虫的复合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明兴 王莹 +2 位作者 王立军 张微微 王菊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05,共7页
微塑料是一类重要的海洋污染物,由于其性质稳定、难以降解,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潜在的危害。微塑料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容易吸附海洋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产生二次危害,因此研究微塑料与重金属的复合毒性效应对于正确评价微塑料的生态风险... 微塑料是一类重要的海洋污染物,由于其性质稳定、难以降解,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潜在的危害。微塑料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容易吸附海洋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产生二次危害,因此研究微塑料与重金属的复合毒性效应对于正确评价微塑料的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10μm聚苯乙烯微球与2种重金属(Cu^2+和Cd^2+)对卤虫无节幼体的单一及复合急性毒性。同时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卤虫体内Cu^2+和Cd^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比较分析了聚苯乙烯微球对重金属在卤虫体内富集的影响。研究发现,Cu^2+和Cd^2+单一暴露时对卤虫无节幼体的24h半数致死浓度(24h-LC50)分别为(1.26±0.15)mg·L^-1和(164.5±27.3)mg·L^-1,与聚苯乙烯微球共同作用时24h-LC50分别为(1.38±0.23)mg·L^-1和(178.3±36.4)mg·L^-1,聚苯乙烯微球的存在显著促进了卤虫对Cu^2+和Cd^2+的摄入和排出,但并未影响二者急性毒性。研究结果可为海洋环境中微塑料和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Cu^2+) 镉(Cd^2+) 聚苯乙烯 卤虫 复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铁-单宁酸配合物微球在棉织物上的结构生色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小威 韦天琛 +2 位作者 李亦江 邢铁玲 陈国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37,共6页
针对目前基于多巴胺制备结构色织物的过程耗时及成本高的问题,采取单宁酸替代多巴胺快速实现结构色效果,制备了聚苯乙烯/铁-单宁酸配合物(PS/TA-Fe^(3+))微球,并通过重力沉积法在棉织物表面构建无规密堆积的非晶胶体阵列。采用马尔文纳... 针对目前基于多巴胺制备结构色织物的过程耗时及成本高的问题,采取单宁酸替代多巴胺快速实现结构色效果,制备了聚苯乙烯/铁-单宁酸配合物(PS/TA-Fe^(3+))微球,并通过重力沉积法在棉织物表面构建无规密堆积的非晶胶体阵列。采用马尔文纳米粒度分析仪、场发射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显微角分辨光谱仪对聚苯乙烯(PS)微球、PS/TA-Fe^(3+)微球和结构色织物进行了表征,探究了适宜的单宁酸和Fe^(3+)用量,表征了结构色织物表面PS/TA-Fe^(3+)微球的排列、结构生色效果及PS/TA-Fe^(3+)涂层的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当单宁酸用量为10%、单宁酸与Fe^(3+)的量比为10∶1时,制备的PS/TA-Fe^(3+)微球粒径均匀、单分散性较好,结构色织物颜色柔和明亮,不具备角度依赖性,且具有良好的耐洗涤和耐摩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生色 结构色织物 聚苯乙烯/铁-单宁酸配合物 非晶胶体阵列 无规密堆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交联微球的新方法 被引量:44
17
作者 申艳玲 杨云峰 +1 位作者 高保娇 李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0-583,共4页
使用Lewis酸催化剂,用自制的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BCMB),在室温下对聚苯乙烯交联微球(白球)进行氯甲基化反应,制得了氯含量接近17%的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交联微球(氯球);通过红外光谱法与佛尔哈德分析法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与... 使用Lewis酸催化剂,用自制的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BCMB),在室温下对聚苯乙烯交联微球(白球)进行氯甲基化反应,制得了氯含量接近17%的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交联微球(氯球);通过红外光谱法与佛尔哈德分析法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与组成;考察了各种因素对氯甲基化反应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种因素对白球氯甲基化过程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1)影响白球的氯甲基化程度;(2)抑制或促进分子链之间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进一步交联,影响微球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1 4-二氯甲氧基丁烷 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交联 氯甲基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粒子/磺化聚苯乙烯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荣 曾丹林 +4 位作者 王园园 杨媛媛 覃荣华 陈波 王光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205-11210,共6页
以磺化聚苯乙烯微球(SPS)为载体,通过在其表面负载纳米银粒子的方法,合成了纳米银粒子/磺化聚苯乙烯(Ag/SPS)复合微球,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RD光谱、热重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8 h时,用化学还原法... 以磺化聚苯乙烯微球(SPS)为载体,通过在其表面负载纳米银粒子的方法,合成了纳米银粒子/磺化聚苯乙烯(Ag/SPS)复合微球,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RD光谱、热重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8 h时,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Ag/SPS复合微球,单分散性较好,纳米银粒子包覆均匀。通过催化还原亚甲基蓝的实验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催化反应速率随着复合微球纳米粒子的含量增加而升高;重复利用实验结果证明该复合微球有较高的重复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纳米银粒子 复合 化学还原法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亚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玉 孟秀红 +1 位作者 马骏 王海彦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20,共5页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亚微米级聚苯乙烯(PS)微球,考察了苯乙烯(st)单体浓度、引发剂过硫酸钾(K2S2O2)浓度、离子强度(氯化钠浓度)与Ps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关系。然后通过加入微量乳化剂或肛环糊精对无皂乳液聚合法进行改进...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亚微米级聚苯乙烯(PS)微球,考察了苯乙烯(st)单体浓度、引发剂过硫酸钾(K2S2O2)浓度、离子强度(氯化钠浓度)与Ps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关系。然后通过加入微量乳化剂或肛环糊精对无皂乳液聚合法进行改进,研究了改进效果。结果表明,Ps微球的粒径随st单体浓度和氯化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K2S2O2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通过调节这3种原料的浓度,可制得粒径在450~1000nm且单分散系数小于0.08的Ps微球,但产品收率较低,仅为30%左右。在相同的合成条件下,加入微量乳化剂可制得粒径在100~350nm且单分散系数小于0.05的PS微球,产品收率提高到75%左右;加入微量序环糊精可制得粒径在300nm左右且单分散系数小于0.08的PS微球,产品收率可达80%且反应时间大幅缩短,由原来的12h缩减到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聚苯乙烯 乳化剂 Β-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合成及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邬润德 童筱莉 郝留成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6-29,共4页
用乳液聚合方法和交联技术制备了交联聚苯乙烯 (XPS)微球 ,在合成中发现引发剂、乳化剂是影响XPS微球尺寸的主要因素。电镜分析证明XPS微球均匀地分散在聚丙烯基体中 ,而在热熔融加工中不团聚的必要条件是要有一定的交联度 ,XPS微球经SB... 用乳液聚合方法和交联技术制备了交联聚苯乙烯 (XPS)微球 ,在合成中发现引发剂、乳化剂是影响XPS微球尺寸的主要因素。电镜分析证明XPS微球均匀地分散在聚丙烯基体中 ,而在热熔融加工中不团聚的必要条件是要有一定的交联度 ,XPS微球经SBS包覆有利于它的分散 ;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分散优良的XPS微球 ,能真正起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聚苯乙烯 聚丙烯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