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结晶 被引量:6
1
作者 付海涛 陈玮 +3 位作者 于瀛 范仲勇 聂福德 王建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958-1961,共4页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 ( DSC)、广角 X射线衍射 ( WAX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 ( FTIR)研究了偏氟乙烯 /三氟氯乙烯单体摩尔比为 1∶ 4的无规共聚物的结晶与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该无规共聚物属于半结晶型聚合物 .在 3 3 3~ 3 5 3 K温度范围内退...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 ( DSC)、广角 X射线衍射 ( WAX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 ( FTIR)研究了偏氟乙烯 /三氟氯乙烯单体摩尔比为 1∶ 4的无规共聚物的结晶与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该无规共聚物属于半结晶型聚合物 .在 3 3 3~ 3 5 3 K温度范围内退火 ,片晶逐渐完善、增厚 ,熔点和结晶度均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而升高 .于3 5 3 K退火时 ,由 DSC结果计算得到片晶厚度约 4.68nm.在 3 3 3 K退火时得到共聚物的最大结晶度约为1 4% .WAXD测试结果表明 ,沿晶粒 ( 1 0 1 )晶面的面间距为 0 .5 5 nm,垂直于 ( 1 0 1 )衍射晶面方向上的晶粒平均尺寸为 5 .86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三氟氯乙烯 无规共聚物 结晶行为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的共混相容性及结晶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衡峰 谢玲 +1 位作者 边宏 李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55-459,共5页
将聚偏氟乙烯(PVDF)颗粒与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P(VDF-CTFE))物理共混后采用溶液浇注的方法制备成共混薄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X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PVDF/P(VDF-CTFE)共混薄膜的相容性、结晶行为及表... 将聚偏氟乙烯(PVDF)颗粒与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P(VDF-CTFE))物理共混后采用溶液浇注的方法制备成共混薄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X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PVDF/P(VDF-CTFE)共混薄膜的相容性、结晶行为及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VDF/P(VDF-CTFE)体系中P(VDF-CTFE)作为一种无规共聚物在与PVDF共混时有一定的相容性,影响着PVDF的结晶熔融热力学特征;PVDF/P(VDF-CTFE)共混结晶时,P(VDF-CTFE)的存在有利于形成β型晶体;PVDF均匀地分散在P(VDF-CTFE)相中,而且随着PVDF含量的减少,分散点的PVDF球晶数量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 共混 相容性 结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晶体结构 被引量:1
3
作者 付海涛 于瀛 +3 位作者 聂福德 王建华 李越生 范仲勇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4年第A02期588-591,共4页
用X-衍射和FTIR研究了单体摩尔比为1:4聚合的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无规共聚物(F2314)的晶体结构。XRD测试结果表明F2314的晶区是由分子链中的CTFE序列链段结晶形成,属于准六方晶系。分子链构象为H16.81,晶胞参数为a=6.44A°,... 用X-衍射和FTIR研究了单体摩尔比为1:4聚合的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无规共聚物(F2314)的晶体结构。XRD测试结果表明F2314的晶区是由分子链中的CTFE序列链段结晶形成,属于准六方晶系。分子链构象为H16.81,晶胞参数为a=6.44A°,b=6.44A°,c=41.5A°。沿(101)晶面方向的晶面间距分别约为0.55nm。在等温处理时,由于F2413,样品中CTFE链段结晶,FTIR在580cm^-1,506cm^-1及438cm^-1出现PCTFE晶区的IR特征吸收峰,实验结果与WAXD测试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氯乙烯 乙烯 分子链 无规共聚物 结晶 摩尔比 WAXD 晶体结构 fTIR 晶面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微观结构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衡峰 岳春波 边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2-366,共5页
利用1,1,2-三氟三氯乙烷(F113)作溶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不同配比偏氟乙烯与三氟氯乙烯的共聚物,利用NMR,FTIR,GPC和元素分析对共聚物进行表征和讨论。对共聚物的19FNMR结构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CH2CF2CF2CFClCH2CF2—结构... 利用1,1,2-三氟三氯乙烷(F113)作溶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不同配比偏氟乙烯与三氟氯乙烯的共聚物,利用NMR,FTIR,GPC和元素分析对共聚物进行表征和讨论。对共聚物的19FNMR结构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CH2CF2CF2CFClCH2CF2—结构和—CF2CFClCF2CFClCF2—结构为随反应物三氟氯乙烯(CTFE)的增加主要的结构增长成分,增速是其他结构增长速度的2倍;F113的使用提高了共聚物中的CTFE的含量;该种反应中少量的CTFE-CTFE结构中存在明显的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三氟氯乙烯 微观结构 共聚物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结晶形态研究
5
作者 于瀛 付海涛 +3 位作者 聂福德 王建华 李越生 范仲勇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4年第A02期592-595,共4页
在不同条件下,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单体摩尔比1:4聚合的偏氟乙烯(VDF)和三氟氯乙烯(CTFE)共聚物(F2314)的结晶形态。实验结果表明:F2314结晶过程和环境对晶体的形态有很大影响。在DMF溶剂诱导下,溶液浇铸膜样品生成针状晶。在室温处... 在不同条件下,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单体摩尔比1:4聚合的偏氟乙烯(VDF)和三氟氯乙烯(CTFE)共聚物(F2314)的结晶形态。实验结果表明:F2314结晶过程和环境对晶体的形态有很大影响。在DMF溶剂诱导下,溶液浇铸膜样品生成针状晶。在室温处理1440h,溶液浇注膜样品按均相成核结晶机理,形成负球晶形态。采用熔融压膜技术制备的F2314样品,偏光显微镜观察形成正球晶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氯乙烯 乙烯 共聚物 结晶形态 均相成核 摩尔比 熔融 球晶 晶体 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ESCA谱仪研究氟共聚物F_(2314)的共聚特性
6
作者 陈曙东 徐涛 +3 位作者 刘勇 徐瑞娟 张孝仪 罗顺火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9-590,595,共3页
Electronic spectroscopy of chemical analysis(ESCA)was used to study the surface composing of flu polymer F 2314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ng of the copolymer was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each of the ClS spectra.Furth... Electronic spectroscopy of chemical analysis(ESCA)was used to study the surface composing of flu polymer F 2314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ng of the copolymer was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each of the ClS spectra.Furthermore,the possible chain link mode was estimated.Comparing the spectra of undissolved part with F 2314 copolymer,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mpose,but the chain link mode remains the same.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in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CTFE in undissolved sample affected the solubility of F 2314 copolymer in different bat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CA谱仪 f2314 共聚物 共聚特性 乙烯 三氟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St_(2)@F_(2314)双层包覆硝酸钾及其对B基点火药性能的协同作用
7
作者 李浩 宫正 +1 位作者 任勇 孙杰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3-805,共13页
为解决硝酸钾(KNO_(3))吸湿导致的硼/硝酸钾点火药贮存性能下降问题,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原位反应与溶剂⁃反溶剂法的双层包覆改性策略。首先,通过硬脂酸与醋酸铜原位反应在KNO_(3)表面构建硬脂酸铜(CuSt_(2))包覆层,其次,采用溶剂⁃反溶剂法... 为解决硝酸钾(KNO_(3))吸湿导致的硼/硝酸钾点火药贮存性能下降问题,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原位反应与溶剂⁃反溶剂法的双层包覆改性策略。首先,通过硬脂酸与醋酸铜原位反应在KNO_(3)表面构建硬脂酸铜(CuSt_(2))包覆层,其次,采用溶剂⁃反溶剂法在KNO_(3)@xCuSt_(2)表面包覆三氟氯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F_(2314)),制备CuSt_(2)@F_(2314)双层包覆KNO_(3),最后,将双层包覆KNO_(3)和B按照质量比3∶1均匀混合,获得配方优化改进的B/KNO_(3)@xCuSt_(2)@yF_(2314)点火药,以协同调控点火药的疏水性能及反应活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证实了KNO_(3)颗粒表面依次包覆了CuSt_(2)和F_(2314)。利用接触角测量仪研究了样品的疏水性,同时使用热分析仪、激光点火试验评价改性KNO_(3)对点火药热反应和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St_(2)@F_(2314)双层包覆KNO_(3)的疏水性能优于CuSt_(2)和F_(2314)单包覆KNO_(3)的疏水性能(未包覆的KNO_(3)水接触角为0°),当CuSt_(2)和F_(2314)双包覆层比例分别为6%和2%时,制备的KNO_(3)@6%CuSt_(2)@2%F_(2314)及其硼基点火药的综合性能最优,KNO_(3)@6%CuSt_(2)@2%F_(2314)的水接触角提高至95.8°,B/KNO_(3)@6%CuSt_(2)@2%F_(2314)的放热量提高至3200.67 J·g-1,与未改性KNO_(3)和B(质量比3∶1)均匀混合获得的B/KNO_(3)点火药(2601.69 J·g-1)相比提高23%,同时热反应的起始温度降低约23℃。激光点火试验结果显示,与B/KNO_(3)点火药相比,B/KNO_(3)@6%CuSt_(2)@2%F_(2314)点火药的点火延迟时间短,火焰稳定,具有良好的激光点火性能。本研究通过KNO_(3)表面双包覆层的构筑,实现了B/KNO_(3)@6%CuSt_(2)@2%F_(2314)点火药疏水性能与反应活性的协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硝酸钾点火药 双层包覆 硬脂酸铜(CuSt_(2)) 三氟氯乙烯⁃偏乙烯共聚物(f_(2314))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DF-CTFE共聚物在TATB表面吸附链构象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
8
作者 聂福德 刘建 +3 位作者 李金山 赵晓平 李越生 范仲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5-610,共6页
采用COMPASS力场和NVT正则系综的动力学计算模拟了偏氟乙烯(PVDF)与三氟氯乙烯(PCTFE)及其共聚物在1,3,5-三氨基-2,4,6-三硝基苯(TATB)表面吸附能和吸附链的构象.结果表明,氟聚合物链与TATB表面距离小于0.8nm时,产生吸附放热效应.在TAT... 采用COMPASS力场和NVT正则系综的动力学计算模拟了偏氟乙烯(PVDF)与三氟氯乙烯(PCTFE)及其共聚物在1,3,5-三氨基-2,4,6-三硝基苯(TATB)表面吸附能和吸附链的构象.结果表明,氟聚合物链与TATB表面距离小于0.8nm时,产生吸附放热效应.在TATB表面,PVDF有强吸附作用,而PCTFE的吸附能力差.对VDF与CTFE单体摩尔比为1:1,1:2,1:3和1:4的共聚物吸附模拟结果表明,共聚物的组成和链的序列结构对其在TATB表面的吸附行为和吸附链构象影响很大.单体摩尔比为1:2的交替共聚物链的吸附效果最佳.随着共聚物链段中PCTFE链节的增加,聚合物链的刚性增大,在TATB表面吸附能力逐渐下降、吸附能亦降低,尾型(tail)或环型(loop)构象数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 吸附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化对VDF/CTFE无规共聚物结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俊玲 王晓川 孙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57,共4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凝胶色谱仪研究了F2314[共聚比为1∶4的(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在45~75℃恒温老化过程中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F2314在低于45℃比较稳定,熔融温度(Tm)约为97℃,片晶厚度为71nm,不会随时间发生明显的变化;在较...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凝胶色谱仪研究了F2314[共聚比为1∶4的(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在45~75℃恒温老化过程中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F2314在低于45℃比较稳定,熔融温度(Tm)约为97℃,片晶厚度为71nm,不会随时间发生明显的变化;在较高温度老化过程中,结晶逐渐完善,75℃老化60d、60℃老化90d后F2314的晶区变化趋于平缓,其中75℃老化后Tm升高至105℃,片晶厚度达86nm,结晶度从初始的6.4%上升到9.3%;老化过程还伴随着分子量的下降,F在75℃老化15d后质均分子量下降了11%,促进了老化初期的快速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 (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 老化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CTFE)共聚物薄膜的驻极体行为
10
作者 邱勋林 夏钟福 +3 位作者 吴越华 王飞鹏 张冶文 RUDI Danz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58,共3页
 通过不同条件下的正负电晕充电,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测量,热刺激放电(TSD)电流谱分析和热脉冲技术,首次研究了偏氟乙烯(VDF)和三氟氯乙烯(CTFE)共聚物P(VDF/CTFE)的驻极体性质,结果指出:共聚物驻极体的空间电荷热稳定性明显优于PVDF;TSD...  通过不同条件下的正负电晕充电,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测量,热刺激放电(TSD)电流谱分析和热脉冲技术,首次研究了偏氟乙烯(VDF)和三氟氯乙烯(CTFE)共聚物P(VDF/CTFE)的驻极体性质,结果指出:共聚物驻极体的空间电荷热稳定性明显优于PVDF;TSD谱分析说明这种材料驻极体也是极性驻极体,即体内同时包含有偶极和空间电荷。本文还对样品的正负电晕充电后的电荷储存稳定性做了对比;研究了材料的能阱分布,确定了样品在不同温度电晕充电时平均电荷重心的迁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氯乙烯共聚物 驻极体 偶极子 PVDf PCT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不饱和键氟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白德鹏 谭少博 张志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18,共4页
用商业化的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P(VDF-co-CTFE))为起始原料,以叔胺为催化剂制备了含有不饱和键的氟聚合物。分别用核磁共振(NMR)、热重分析(TGA)、力学性能测试等表征了所得到的聚合物。结果表明,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以三乙... 用商业化的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P(VDF-co-CTFE))为起始原料,以叔胺为催化剂制备了含有不饱和键的氟聚合物。分别用核磁共振(NMR)、热重分析(TGA)、力学性能测试等表征了所得到的聚合物。结果表明,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以三乙胺(TEA)为催化剂,消去反应可以很好地被控制;催化剂的浓度、碱性和位阻效应,溶剂的极性及其吸收HCl的能力,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影响着P(VDF-co-CTFE)的脱氯化氢反应;含不饱和键的氟聚合物可以用过氧化物固化,得到的交联氟聚合物热稳定性和抗溶剂性有所提高,同时,交联聚合物薄膜的断裂强度从原始聚合物的2.7 MPa增加到8.6 MPa,断裂伸长率则从305%增加到11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 消去反应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塑料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白木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43-46,共4页
介绍了常用氟塑料 ,如聚四氟乙烯、(乙烯 /四氟乙烯 )共聚物、(四氟乙烯 /六氟丙烯 /偏氟乙烯 )共聚物、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三氟氯乙烯 /乙烯 )共聚物、聚全氟乙丙烯等的性能、开发和应用情况 。
关键词 塑料 共聚物 三氟氯乙烯 聚四乙烯 乙烯 丙烯 聚全乙丙烯 发展趋势 展望 应用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