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枕捣固作业中捣镐夹持力对有砟道床作用效应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智海 肖宏 +2 位作者 刘光鹏 王阳 迟义浩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143,共12页
为研究三枕捣固作业中捣镐夹持力与有砟道床状态间的联系,基于计算机成像技术构建多面体道砟颗粒,考虑捣镐与道砟间复杂传力过程,提出利用虚拟单元模拟夹持油缸作用,采用DEM-MBD耦合算法及Hertz-Mindlin Nassauer Kuna本构关系建立三枕... 为研究三枕捣固作业中捣镐夹持力与有砟道床状态间的联系,基于计算机成像技术构建多面体道砟颗粒,考虑捣镐与道砟间复杂传力过程,提出利用虚拟单元模拟夹持油缸作用,采用DEM-MBD耦合算法及Hertz-Mindlin Nassauer Kuna本构关系建立三枕异步捣固装置-轨排-有砟道床耦合分析模型,并借助自行研制的三向振动测试传感器(TAB)获取试验数据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揭示夹持阶段道床内部道砟颗粒接触力组构的演变过程,并利用数理统计原理从宏细观角度分析捣镐夹持力对轨枕力学状态、道砟颗粒运动特征、道床局部区域密实度及道床刚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夹持阶段道床内部的道砟颗粒法向和切向接触力合力分布均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枕底区域对夹持力的敏感程度较高;较小和较大的夹持力均会导致枕下上部区域道砟颗粒速度分布数学期望值和方差偏大,不利于该区域道砟颗粒的密实稳定;当夹持力为7.8 kN时,道床刚度可达最大值41.43 kN/mm,轨枕接触状态良好。因此,现场线路维修时应根据起道量定制化捣镐夹持力,建议当起道量为30 mm时,一对捣镐夹持力取为7.8 kN可保证三枕捣固作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道床 多面体道砟颗粒 三枕异步捣固 离散元 接触组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