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明治构型大鼠原代肝细胞长期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莹 张先杰 +5 位作者 宋茂民 孙家邦 段钟平 陈煜 罗艳侠 郭秀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观察三明治构型大鼠原代肝细胞长期培养的形态学变化,并对其功能进行测定。方法采用改良原位2步法门静脉胶原酶灌注分离单肝细胞,台盼蓝拒染实验观察细胞活力,利用三明治培养构型培养成年大鼠原代肝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 目的观察三明治构型大鼠原代肝细胞长期培养的形态学变化,并对其功能进行测定。方法采用改良原位2步法门静脉胶原酶灌注分离单肝细胞,台盼蓝拒染实验观察细胞活力,利用三明治培养构型培养成年大鼠原代肝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定期收集培养细胞上清液,检测培养肝细胞的分泌及合成功能,并与单层胶原培养肝细胞比较。结果平均每个鼠肝可获取2×10^8~3×10^8个肝细胞,活率在(93±3)%;体外肝细胞培养第3天,清蛋白分泌功能、尿素合成能力恢复到最佳状态。三明治构型培养的肝细胞清蛋白分泌功能、尿素合成能力在培养的14d内始终维持较高的水平,并形成肝索样结构,伴胆小管网络形成,肝细胞形态维持达28d以上。结论三明治构型肝细胞培养体系更接近于肝细胞体内生长环境,肝细胞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三明治构型不仅可以应用于肝细胞的基础研究,而且为肝细胞移植和生物人工肝治疗肝衰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治 细胞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在“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中的胆汁外排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梁瑞峰 宋献美 +5 位作者 葛文静 张峰 代震 李宁 田萍 李更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0-256,共7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在大鼠原代细胞的胆汁外排特征。方法建立"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sandwich cultured rat hepatocytes,SCRH)模型,分别加入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在含Ca^(2+)和无Ca^(2+)缓冲液中孵育,采... 目的研究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在大鼠原代细胞的胆汁外排特征。方法建立"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sandwich cultured rat hepatocytes,SCRH)模型,分别加入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在含Ca^(2+)和无Ca^(2+)缓冲液中孵育,采用UPLC-MS/MS分别测定3种生物碱的细胞蓄积量,计算胆汁排泄指数和胆汁清除率,评价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在大鼠原代细胞的胆汁外排特征;并考察P-gp、Mrp2抑制剂对3种活性成分在SCRH细胞模型中的外排转运影响。结果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3种生物碱的细胞蓄积量增加,且含Ca^(2+)条件下的细胞蓄积量与无Ca^(2+)条件下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gp抑制剂环孢素A、维拉帕米均能减少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的胆汁排泄,且呈浓度依赖性,Mrp2抑制剂MK571、丙磺舒对3种生物碱的胆汁排泄无明显影响。结论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均经过胆汁外排,P-gp介导了3种生物碱的胆汁外排,Mrp2未参与其胆汁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细胞 P-糖蛋白 胆汁排泄 小檗碱 巴马汀 药根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enicillamine2,5-enkephalin作为底物考察三明治大鼠原代肝细胞的转运体功能研究
3
作者 郭岑 赫蕾 +2 位作者 姚丹 潘国宇 王广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5期506-512,共7页
目的: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d-Penicillamine2,5-enkephalin(DP-DPE)在肝细胞和Hank's缓冲液中的浓度,研究DPDPE作为底物用于"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SCRH)的转运体功能。方法:将SCRH与溶于Hank'... 目的: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d-Penicillamine2,5-enkephalin(DP-DPE)在肝细胞和Hank's缓冲液中的浓度,研究DPDPE作为底物用于"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SCRH)的转运体功能。方法:将SCRH与溶于Hank's缓冲液的DPDPE共温孵,采用LC/MS/MS法测定细胞内蓄积的和外排到缓冲液中的DPDPE浓度,用于评价模型药物α-萘异硫氰酸酯(ANIT)对参与DPDPE摄取的Oatp和负责DPDPE外排的Mrp2的转运功能的影响。结果:建立的样品处理和测定方法能够满足体外转运实验需要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在Hank's缓冲液中线性范围为0.5~50ng/mL(r2=0.9995),在细胞基质中线性范围为0.1~5ng/well(r2=0.9997),样品处理操作简便。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提取回收率大于65%。ANIT可抑制DPDPE在SCRH胆管侧的外排及基底侧的摄取,对基底侧外排无显著影响。结论:该分析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并成功地用于将DPDPE作为探针底物研究SCRH模型上转运体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体 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细胞 LC MS MS DPD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中研究利福平及联用丹参酮ⅡA对普伐他汀经BSEP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蕾 杨玉洁 +1 位作者 王凌 蒋学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78-985,共8页
目的 以普伐他汀为BSEP底物,在“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模型上(sandwich-cultured rat hepatocytes, SCRH),研究利福平及联用丹参酮ⅡA对BSEP转运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SCRH模型,利用MTT筛选给药剂量;建立普伐他汀的HPLC-MS/MS检测... 目的 以普伐他汀为BSEP底物,在“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模型上(sandwich-cultured rat hepatocytes, SCRH),研究利福平及联用丹参酮ⅡA对BSEP转运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SCRH模型,利用MTT筛选给药剂量;建立普伐他汀的HPLC-MS/MS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考察利福平及联用丹参酮ⅡA对胆管内普伐他汀浓度的影响,并计算胆管外排指数(biliary excretion index, BEI)。结果成功构建了SCRH模型,并确定了利福平、丹参酮ⅡA、格列本脲及普伐他汀的合适给药剂量;建立了稳定可靠的普伐他汀HPLC-MS/MS检测方法;与空白组相比,利福平能够降低胆管内普伐他汀的浓度和普伐他汀的BEI,高浓度利福平的降低效果最明显( P <0.01);与利福平高浓度组相比,联用丹参酮ⅡA后,胆管中普伐他汀的浓度以及普伐他汀的BEI增大,高浓度丹参酮ⅡA的增加效果最明显( P <0.01)。结论在SCRH中,利福平能够抑制BSEP的转运能力,丹参酮ⅡA可以逆转利福平对BSEP转运能力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丹参酮ⅡA BSEP 普伐他汀 "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细胞 胆汁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肝细胞三明治培养动态变化及其在药源性肝损伤中的应用
5
作者 黄珊 孙丽新 +1 位作者 江振洲 张陆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目的:本文采用三明治构型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综合观测其体外极性的动态形成过程,为体外药物肝毒性研究建立合适的评价模型。方法:三明治构型培养Wistar大鼠肝细胞,选取不同培养时间细胞检测肝细胞分泌功能,同时采用PCR、免疫荧光及跨... 目的:本文采用三明治构型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综合观测其体外极性的动态形成过程,为体外药物肝毒性研究建立合适的评价模型。方法:三明治构型培养Wistar大鼠肝细胞,选取不同培养时间细胞检测肝细胞分泌功能,同时采用PCR、免疫荧光及跨上皮细胞电阻实验观测肝细胞极性结构基础紧密连接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肝细胞在"三明治夹层"中培养72 h后具有胆小管分泌功能,同时紧密连接处分子ZO-1与Occludin结构为促使极性形成,其mRNA表达与通透性均产生一个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ZO-1免疫荧光定位发现不同培养时间随着极性形成其结构分布也有所不同。结论:肝细胞三维培养极性形成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了解这一动态变化过程对药物肝毒性检测及其毒性机制探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极性 药物毒性 紧密连接 三明治构型原代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紫杉醇诱导体外大鼠肝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徐雅玲 黄巨恩 +5 位作者 梁菁 唐艳妮 阮丽 韦海滔 李东生 张成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探究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aFGF)对紫杉醇(Taxol)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新生SD大鼠培养原代肝细胞,将原代肝细胞种于96孔培养板:培养7d后加入各种不同浓度的紫杉醇,作用24h,采用四唑盐... 目的:探究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aFGF)对紫杉醇(Taxol)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新生SD大鼠培养原代肝细胞,将原代肝细胞种于96孔培养板:培养7d后加入各种不同浓度的紫杉醇,作用24h,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抑制率;建立紫杉醇损伤肝细胞的模型,与此同时加入系列质量浓度的MaFGF,观察MaFGF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紫杉醇对体外培养的肝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呈质量浓度依赖型;在质量浓度为3.25×10^-3~8.20×10^-3mg/L范围内,MaFGF降低了紫杉醇对肝细胞的抑制率,增高了肝细胞的活性;Taxol组与对照组比较,各生化和酶学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axol+MaFGF(3.25×10-3~8.20×10-3mg/L)组和Taxol组比较,各生化和酶学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axol+MaFGF组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一氧化氮(NO)、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水平降低.结论:MaFGF对紫杉醇损伤的肝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 紫杉醇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丹素致体外培养肝细胞的损伤及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徐雅玲 黄巨恩 刘华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6-790,共5页
目的研究白花丹素(plumbagin)对肝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aFGF)是否对白花丹素引起的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的肝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①72 h后加入一系列浓度的白花丹素,实验组在白花丹素作用2... 目的研究白花丹素(plumbagin)对肝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aFGF)是否对白花丹素引起的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的肝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①72 h后加入一系列浓度的白花丹素,实验组在白花丹素作用24 h后加入不同浓度MaF-GF,再培养24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②以白花丹素建立损伤模型,并在加药后24 h加入一定量的MaFGF,观察MaFGF对白花丹素诱导的肝细胞损伤保护作用。③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对细胞进行连续的观察并照相,记录对照组、致伤组、细胞生长因子组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①成功建立白花丹素致肝细胞损伤的模型:白花丹素能明显抑制肝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与白花丹素的浓度相关。②白花丹素+不同浓度的MaFGF对肝细胞的抑制率随MaFGF浓度的增大而减小;IC50随着MaFGF浓度的增大而明显增高,并呈现比较明显的剂量-效应特点。③白花丹素组与对照组比较,各生化和酶学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白花丹素+MaFGF组与白花丹素组比较,SOD活性升高、NO、MDA、LDH、GPT、GOT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而白花丹素+MaFGF组与对照组比较,各生化和酶学指标活性或含量均未回落至正常水平,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白花丹素对肝细胞有毒性作用;MaFGF对白花丹素损伤的原代培养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素 细胞 损伤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保护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ra1a调节LPS诱导的Lbp^(-/-)小鼠原代肝细胞炎症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米传靓 付彬 +3 位作者 李思迪 陈志达 郭中坤 王可洲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1,共8页
目的探究Adra1a调节LPS诱导的LBP敲除小鼠(Lbp^(-/-))原代肝细胞炎症反应。方法利用二步灌流法提取WT型、Lbp^(-/-)型小鼠原代肝细胞,构建由LPS诱发的原代肝细胞原发炎症模型;采用加入抑制剂哌唑嗪、转染siRNA来下调LBP敲除小鼠原代肝细... 目的探究Adra1a调节LPS诱导的LBP敲除小鼠(Lbp^(-/-))原代肝细胞炎症反应。方法利用二步灌流法提取WT型、Lbp^(-/-)型小鼠原代肝细胞,构建由LPS诱发的原代肝细胞原发炎症模型;采用加入抑制剂哌唑嗪、转染siRNA来下调LBP敲除小鼠原代肝细胞Adra1a的表达;抑制剂法将原代肝细胞分为3组分别是对照组A、LPS组A、抑制剂哌唑嗪组,转染siRNA主要是对原代肝细胞进行分组,包括对照组B、LPS组B、si-NC组、si-Adra1a组;将WT型小鼠的原代肝细胞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空白对照)、LPS组(LPS刺激12 h)。本研究以WT型、Lbp^(-/-)型小鼠原代肝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Adra1a在LPS刺激下的变化情况,采用CCK-8、qRT-PCR、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验证哌唑嗪及si-Adra1a对Lbp^(-/-)小鼠的原代肝细胞的炎症及存活率的改善情况。结果在LPS刺激下Lbp^(-/-)小鼠的原代肝细胞Adra1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野生型没有显著变化;抑制剂哌唑嗪组及干扰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1,P<0.05);抑制剂哌唑嗪组及si-Adra1a组的TNF-α、IL-1β炎症因子表达情况显著降低(P<0.01),与细胞损伤及炎症相关的蛋白p-p38、p-ERK、p-JNK的表达量也显著降低(P<0.01)。结论LPS刺激Lbp^(-/-)小鼠原代肝细胞后Adra1a表达上调、炎症信号因子上调,使用哌唑嗪与si-Adra1a特异性降低Adra1a表达后使LPS相关的Lbp^(-/-)小鼠原代肝细胞炎症因子明显下降,可验证敲除LBP导致Adra1a在LPS诱导的炎症调节中参与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受体α1A受体 Lbp^(-/-)小鼠 原代细胞 哌唑嗪 干扰RNA MA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结合型胆汁酸诱导小鼠原代肝细胞IL-6产生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廖敏 李璇 +2 位作者 张樑君 师盼 柴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33-1139,共7页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 AS)对结合型胆汁酸诱导的小鼠原代肝细胞IL-6表达水平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原代肝细胞,并用25μmol/L的结合型胆汁酸处理,CCK-8法检测青蒿琥酯对小鼠原代肝细胞的毒性影响,RT-PCR法检测细胞因子...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 AS)对结合型胆汁酸诱导的小鼠原代肝细胞IL-6表达水平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原代肝细胞,并用25μmol/L的结合型胆汁酸处理,CCK-8法检测青蒿琥酯对小鼠原代肝细胞的毒性影响,RT-PCR法检测细胞因子IL-6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肝细胞IL-6,p65, p-p65的水平。结果 25μmol/L结合型胆汁酸处理小鼠原代肝细胞能够诱导小鼠原代肝细胞IL-6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青蒿琥酯减轻了TCA诱导的p65磷酸化和IL-6的蛋白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青蒿琥酯是通过抑制p-p65(phosphorylated-p65)信号通路减轻小鼠原代肝细胞IL-6的表达。结论青蒿琥酯通过抑制p-p65信号通路减轻结合型胆汁酸诱导的原代小鼠肝细胞IL-6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结合胆汁酸 胆汁淤积 小鼠原代细胞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肝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10
作者 徐雅玲 黄巨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62-1666,共5页
目的探讨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aFGF)对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0.25%胰酶+0.1%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肝细胞并传代纯化扩增,取第3代细胞鉴定后实验:(1)形态学法观察在不同浓度MaFGF组中细胞的... 目的探讨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aFGF)对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0.25%胰酶+0.1%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肝细胞并传代纯化扩增,取第3代细胞鉴定后实验:(1)形态学法观察在不同浓度MaFGF组中细胞的形态变化;(2)将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aFGF组,MaFGF组加入一系列浓度的MaFGF,MTT法测定不同浓度MaFGF组作用于肝细胞24、48、72h的促增殖活性;(3)MTT法筛选出最适的MaFGF浓度,用此浓度和不加生长因子2种方式培养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1)MaFGF对体外培养的肝细胞有一定的促增殖作用,但是与浓度不成正比;且实验表明24h的增殖率较其它时间点显著增高(P<0.05);比较对照组和各组(4.68×10^(-3)~7.80×10^(-3)mg/LMaFGF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间对肝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最适浓度(6.24×10^(-3)mg/L)MaFGF的第4天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MaFGF组的第10天细胞数(12.4×10~4)是对照组(6×10~4)的2.1倍(P<0.05)。结论在适宜浓度和时间内,MaFGF对肝细胞具有一定的促增殖作用且不具有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 细胞培养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NK3促进体外培养的原代大鼠肝细胞增殖
11
作者 常翠芳 罗亚茹 +7 位作者 郗玲玲 杨婧 郭建林 王改平 李青青 王雪 郭萃 徐存拴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80-1288,共9页
肝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肝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因此开发肝再生的药物靶标对肝病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本室前期采用大鼠全基因组芯片检测发现,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型Ⅲ(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Kazal typeⅢ,SPINK3)... 肝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肝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因此开发肝再生的药物靶标对肝病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本室前期采用大鼠全基因组芯片检测发现,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型Ⅲ(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Kazal typeⅢ,SPINK3)在大鼠肝再生中表达显著改变。研究表明,SPINK3是一类结构与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相似的生长因子,能够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促进细胞增殖。本文通过基因过表达和干涉的方法处理原代大鼠肝细胞,通过CCK8法、Ki67免疫荧光法、PI单染法和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SPINK3表达变化对原代大鼠肝细胞活力、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SPINK3过表达时能够显著提高原代大鼠肝细胞的细胞活力,促进其细胞周期和增殖,并抑制其细胞凋亡,而干涉SPINK3表达则显著降低原代大鼠肝细胞的细胞活力,抑制其细胞周期和增殖,并促进其细胞凋亡。以上结果表明,SPINK3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原代大鼠肝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 原代大鼠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小鼠原代肝细胞分离纯化方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余莹 张日华 +1 位作者 朱自强 王林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37-1440,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经济、高效的小鼠肝细胞分离和纯化方法。方法:对传统的两步原位胶原酶灌流法进行改进,缩短消化时间和改变灌注方式;分离的小鼠肝细胞,采用低速离心(300 r/min,1min,3~5次)纯化,台盼兰染色检测活率,糖原染色鉴定肝...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经济、高效的小鼠肝细胞分离和纯化方法。方法:对传统的两步原位胶原酶灌流法进行改进,缩短消化时间和改变灌注方式;分离的小鼠肝细胞,采用低速离心(300 r/min,1min,3~5次)纯化,台盼兰染色检测活率,糖原染色鉴定肝细胞,并与单密度梯度离心纯化法进行比较。结果:原代肝细胞经低速离心纯化后,活率达到90%左右,纯度达95%以上,与密度梯度离心法效果相近。结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小鼠原代肝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原代细胞 原代培养 胶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