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明治型酞菁稀土配合物M(Pc)_2电子吸收光谱的离子半径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鲍猛 宋桂兰 +2 位作者 鲁凡丽 柏铭 姜建壮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03-1207,共5页
系统研究了对称三明治型二层酞菁稀土配合物M(Pc)2在300~800am范围内的电子吸收光谱,首次采用导数光谱对光谱区域内的叠加谱带及肩带进行了分离,并求算了相应吸收的摩尔吸光系数.结果表明,该系列酞菁稀土配合物的Soret带都分裂两个吸收... 系统研究了对称三明治型二层酞菁稀土配合物M(Pc)2在300~800am范围内的电子吸收光谱,首次采用导数光谱对光谱区域内的叠加谱带及肩带进行了分离,并求算了相应吸收的摩尔吸光系数.结果表明,该系列酞菁稀土配合物的Soret带都分裂两个吸收峰,配合物的吸收谱带除位于Soret带低能一侧和酞菁π阴离子自由基吸收高能一侧的吸收以外均随镧系收缩发生蓝移,但Soret带蓝移程度较小,其余谱带吸收波长与稀土离子半径呈现线性关系;配合物电子吸收光谱中,叠加谱带相邻两吸收峰的强度比随镧系收缩发生规律性变化,与稀土离子半径也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表现出明显的离子半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治型酞菁稀土配合物 电子吸收光谱 离子半径效应 二阶导数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自由酞菁及二层和三层钕三明治型配合物的红外光谱
2
作者 潘娜 于慧 姜建壮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9-410,共2页
关键词 红外光谱 取代自由酞菁 三明治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八甲氧苯氧基取代的对称两层三明治化合物M[Pc(MeOPhO)_8]_2的合成和谱学表征(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鲁凡丽 张立改 +2 位作者 刘华姬 崔建中 颜秀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31-1136,共6页
在回流的正戊醇中,以RE(acac)3·nH2O(acac=乙酰丙酮一价阴离子)为模板,以DBU(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烯-7)作催化剂,在回流的正戊醇中与4,5-二(4-甲氧苯氧基)邻苯二甲氰反应,我们合成了一系列的15个新型稀土对称二层配合物M[Pc(... 在回流的正戊醇中,以RE(acac)3·nH2O(acac=乙酰丙酮一价阴离子)为模板,以DBU(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烯-7)作催化剂,在回流的正戊醇中与4,5-二(4-甲氧苯氧基)邻苯二甲氰反应,我们合成了一系列的15个新型稀土对称二层配合物M[Pc(MeOPhO)8]2[M=Y,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H2Pc(MeOPhO)8=2,3,9,10,16,17,23,24-八(4-甲氧苯氧基)酞菁]。整个系列的对称二层配合物主要借助于UV-Vis,IR谱学手段得到充分的表征。所有的研究表明在两个大环之间存在强烈的π-π相互作用,空穴主要位于酞菁大环配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 UV—Vis光谱 IR光谱 稀土 三明治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三明治四聚吡咯铀配合物的结构设计和稳定性理论计算
4
作者 田琳飞 张春华 +3 位作者 曲宁 毕艳婷 张红星 潘清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49-757,共9页
为探索四聚吡咯配体和低价铀离子相互作用,以实验合成单层三明治结构配合物PcU~ⅥPc(Pc=酞菁)为基础,设计双层三明治型PzU^mPzU^mPz(m=Ⅲ,Ⅳ,Pz=氮杂卟啉),采用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考察了其几何结构、异构体相对稳定性以及成键和轨道性质... 为探索四聚吡咯配体和低价铀离子相互作用,以实验合成单层三明治结构配合物PcU~ⅥPc(Pc=酞菁)为基础,设计双层三明治型PzU^mPzU^mPz(m=Ⅲ,Ⅳ,Pz=氮杂卟啉),采用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考察了其几何结构、异构体相对稳定性以及成键和轨道性质.得到se(staggered-eclipsed)和es(eclipsed-staggered)2种类型稳定空间异构体,并进一步优化其所有可能的电子自旋态异构体.计算结果表明,这些低价铀配合物均具有五重态基态.分子中的原子量子理论(quantum theory of atoms in molecule,QTAIM)在U—N键临界点处的电子/能量密度拓扑分析显示U—N键为弱极性共价键.四价配合物拥有4个U(5f)性质高能占据轨道,与2个U4+的5f单电子数相一致;而三价配合物有很大配体参与作用.2个铀原子和中间Pz配体质心近似成线性,这与配合物具有稳定的σ(U—U)成键轨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治四聚吡咯低价铀配合 异构体稳定性 分子中的原子量子理论(QTAIM) 电子结构 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限制几何构型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苯乙烯与乙烯共聚合
5
作者 潘玉鹏 谢鸿雁 崔冬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89-1393,共5页
合成了2种限制几何构型稀土配合物(IndCH2-Py)2Sc(CH2SiMe3)(1)、(FluCH2-Py)Sc(CH2SiMe3)2(2)(Py=Pyridyl;Ind=Indenyl;Flu=Fluorenyl),在有机硼盐与烷基铝的活化下,表现出了不同的催化行为;配合物2组成的催化体系可以引发苯乙烯与乙... 合成了2种限制几何构型稀土配合物(IndCH2-Py)2Sc(CH2SiMe3)(1)、(FluCH2-Py)Sc(CH2SiMe3)2(2)(Py=Pyridyl;Ind=Indenyl;Flu=Fluorenyl),在有机硼盐与烷基铝的活化下,表现出了不同的催化行为;配合物2组成的催化体系可以引发苯乙烯与乙烯共聚,得到多嵌段共聚物,共聚活性最高达1.21×103kg/(mol(Sc)·h)。该共聚物经化学溶解性实验和凝胶渗透色谱表征,证明无均聚物存在。共聚物中,聚苯乙烯链段保持间规性,并且其含量可调。由示差扫描量热法得到了不同投料比所得共聚物的熔点(237~257℃)。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104~10.7×104,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2.05~2.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烷基配合 限制几何构 苯乙烯 乙烯共聚 间规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eggin型同多钨酸盐稀土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哲宇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35-1537,共3页
以Ln(NO3)3(Ln=Ce^3+,Pr^3+,Sm^3+)、3,5-吡啶二甲酸和[H2W12O40]6-多阴离子为原料,用常规水溶液合成方法合成3个同构化合物,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2W12O40]6-多阴离子通过Ln—O键和Ln^3+相连,形成了一维双链结... 以Ln(NO3)3(Ln=Ce^3+,Pr^3+,Sm^3+)、3,5-吡啶二甲酸和[H2W12O40]6-多阴离子为原料,用常规水溶液合成方法合成3个同构化合物,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2W12O40]6-多阴离子通过Ln—O键和Ln^3+相连,形成了一维双链结构;Ln3+与吡啶二甲酸阴离子相连,Ln^3+与有机配体阴离子相连,形成“方波”字形链;最终“方波”字形链与稀土-多阴离子双链相连,形成二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GGIN 同多钨酸盐 稀土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二(苄胺酰乙氧基)萘稀土苦味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霍丽娜 杨天林 +1 位作者 李寒玉 李晓红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64,共6页
合成了2,7-二(苄胺酰乙氧基)萘(L)与稀土(RE:Y,La,Eu,Tb)苦味酸盐(pic)的配合物[RE(pic)3L2],用1H NMR、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摩尔电导表征了它们的结构、组成及性质。在pH=7.2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用光谱法、伏安法和粘度法,测定4种... 合成了2,7-二(苄胺酰乙氧基)萘(L)与稀土(RE:Y,La,Eu,Tb)苦味酸盐(pic)的配合物[RE(pic)3L2],用1H NMR、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摩尔电导表征了它们的结构、组成及性质。在pH=7.2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用光谱法、伏安法和粘度法,测定4种配合物均以插入方式与ct-DNA发生配合作用,其作用强度为:La(Ⅲ)>Tb(Ⅲ)>Y(Ⅲ)>Eu(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开链冠醚 稀土配合 CT-DNA 插入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用于近紫外LED芯片的铕-铱双金属配合物红光共聚荧光粉
8
作者 王子豪 杨亚敏 +2 位作者 张爱琴 贾虎生 贾静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8-480,共13页
本研究以Ir配合物FIrPic作为Eu离子的配体,合成了一种新的Eu-Ir双金属配合物Eu(FIrPic)_(2)(Phen)UA,并通过自由基聚合成功制备了红色发光荧光共聚物PM-Eu-Ir,适用于商用近紫外芯片型LED。在不影响Eu^(3+)离子的荧光发射特性的前提下,加... 本研究以Ir配合物FIrPic作为Eu离子的配体,合成了一种新的Eu-Ir双金属配合物Eu(FIrPic)_(2)(Phen)UA,并通过自由基聚合成功制备了红色发光荧光共聚物PM-Eu-Ir,适用于商用近紫外芯片型LED。在不影响Eu^(3+)离子的荧光发射特性的前提下,加入Ir-配合物可以有效地敏化Eu^(3+)离子,增强其对400 nm紫外光的吸收。在365 nm紫外光激发下,共聚物PM-Eu-Ir在612 nm处显示出最强的发射峰,其CIE坐标为(0.461,0.254),这与365 nm近紫外芯片非常吻合。红色共聚荧光粉PM-Eu-Ir的微观形貌为典型的多层空间网络结构,除了表现出明显的红光发射和634.54μs的荧光寿命外,还在25~250℃的宽温范围内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使用共聚物PM-Eu-Ir制作的LED发出的红光亮度为149800 cd/m^(2)。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共聚荧光粉可作为红光元件用于制造近紫外芯片白光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发光离子 双金属配合 共聚高分子荧光粉 近紫外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双酞菁衍生物LB膜的电性质 被引量:1
9
作者 梁冰洁 张引 +1 位作者 袁春伟 陈文启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228-230,234,共4页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稀土双酞着衍生物:八-4-(2,4-二特戊基苯氧基)酞菁稀土(Sin,Gd和Yb),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得以确认。这些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有很好的溶解度,并能形成稳定的LB膜。偏振红外光...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稀土双酞着衍生物:八-4-(2,4-二特戊基苯氧基)酞菁稀土(Sin,Gd和Yb),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得以确认。这些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有很好的溶解度,并能形成稳定的LB膜。偏振红外光谱表明分子在基片上是以倾斜方式排列的,倾斜角度随中心原子不同而改变。八4-(2,4-二特戊基苯氧基)酞菁稀土(Sin,Gd和Yb)30层LB膜的电导率介于10-3-10--4之间,电导率不仅与中心原子有关,而且电导率的差异更主要是由于配合物分子在基片上取向不同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酞菁衍生 电导率 中心原子 偏振红外光谱 LB膜 有机溶剂 配合 特戊基 单分子膜 分子电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吡嗪型双齿席夫碱配基功能化聚砜的制备及其与Tb(Ⅲ)离子配合物的荧光发射特性
10
作者 王晓刚 王蕊欣 +1 位作者 谢美娜 李林洪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2-440,共9页
首先,通过苯甲醛(BA)改性的聚砜(BA-PSF)与氨基吡嗪(AP)发生席夫碱反应,制得了侧链含氨基吡嗪型双齿席夫碱配基(APSB)的功能化聚砜APSB-PSF。使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FT-IR)表征其化学结构。然后,以APSB-PSF为... 首先,通过苯甲醛(BA)改性的聚砜(BA-PSF)与氨基吡嗪(AP)发生席夫碱反应,制得了侧链含氨基吡嗪型双齿席夫碱配基(APSB)的功能化聚砜APSB-PSF。使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FT-IR)表征其化学结构。然后,以APSB-PSF为大分子配体,邻菲罗啉(Phen)为第二配体,使它们与Tb(Ⅲ)离子进行配位螯合反应,分别制备了二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Tb(Ⅲ)-(APSB)3-PSF与三元配合物(Phen)1-Tb(Ⅲ)-(APSB)3-PSF,研究了配合物Tb(Ⅲ)-(APSB)3-PSF和(Phen)1-Tb(Ⅲ)-(APSB)3-PSF的荧光发射特性与发光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大分子配体APSB-PSF不但能够强烈地吸收紫外光,且其本身荧光强度很高;当APSB-PSF与Tb(Ⅲ)离子配位生成新的二元配合物后,其自身的吸光强度基本不变,但荧光强度却大为削弱,即能量发生了转移,该配合物同时发射出Tb(Ⅲ)离子的特征荧光,且由于接受了APSB-PSF转移的能量使其发光强度大大增强,即APSB-PSF对Tb(Ⅲ)离子发生了敏化作用。而配体APSB-PSF的三线态与Eu(Ⅲ)离子的共振能级不匹配,使APSB-PSF与Eu(Ⅲ)离子的配合物几乎不发射荧光。三元配合物不仅发射出Tb(Ⅲ)离子的特征荧光,且其发光强度高于二元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稀土配合 聚砜 氨基吡嗪双齿席夫碱配基 铽离子 敏化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铕-芳香羧酸-丙烯腈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郭栋才 易立明 +3 位作者 舒万艮 张真真 曾昭容 张曦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03-2006,共4页
以对甲基苯甲酸、大茴香酸、间氯苯甲酸、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为第一配体,丙烯腈为反应型配体,合成了五种新的铕-芳香羧酸-丙烯腈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EDTA配位滴定分析,热分析,红外、紫外和荧光光谱分析对目标配合物的组成、结... 以对甲基苯甲酸、大茴香酸、间氯苯甲酸、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为第一配体,丙烯腈为反应型配体,合成了五种新的铕-芳香羧酸-丙烯腈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EDTA配位滴定分析,热分析,红外、紫外和荧光光谱分析对目标配合物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它们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五种新的反应型铕三元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各芳香羧酸向铕离子传递光能的能力为:对甲基苯甲酸>苯甲酸>间氯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大茴香酸,将这些含反应型配体丙烯腈的发光铕配合物引入高分子化合物中可望合成出键合型铕高分子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芳香羧酸 反应 配合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甘氨酸有机酸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麟生 赵丽萍 +2 位作者 何小青 付依萍 张太森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5-108,共4页
关键词 稀土三元混配配合 合成 表征 甘氨酸 有机羧酸 配位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取代型钼硅杂多蓝稀土盐的合成和性质研究
13
作者 刘杰 辛明宏 +3 位作者 李娟 黄如丹 毕丽华 王恩波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92-97,共6页
合成了六种过渡金属Ni 取代的钼硅杂多蓝稀土盐配合物,Ln2H2[SiMo11Ni(H2O)O39]·nH2O( 其中Ln= La,Ce,Pr,Nd,Sm ,Gd),通过IR、UV、极谱、循环伏安、TG- DTA、E... 合成了六种过渡金属Ni 取代的钼硅杂多蓝稀土盐配合物,Ln2H2[SiMo11Ni(H2O)O39]·nH2O( 其中Ln= La,Ce,Pr,Nd,Sm ,Gd),通过IR、UV、极谱、循环伏安、TG- DTA、ESR、29Si NMR、XPS、磁化率等对杂多蓝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杂多酸盐还原为杂多蓝后,基本结构发生轻微畸变,Ni2+ 及L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硅杂多蓝 合成 性质 镍取代 稀土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潘远凤 胡福增 +1 位作者 郑安呐 蔡平雄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70-574,共5页
介绍了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及其发展历程,对其合成方法以及研究方向进行了综述,着重阐述了掺杂型和键合型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 研究进展 发光机理 合成 掺杂 键合 能量传递过程 稀土有机配合 稀土高分子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乙硫基取代的三层酞菁铕二聚体修饰ITO电极构筑电化学多巴胺和尿酸传感器
15
作者 魏闯宇 陈艳丽 姜建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3-110,共8页
通过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来扩展酞菁配合物的共轭结构,合成了三明治三层酞菁铕二聚体配合物[Pc(SC_(2)H_(5))_(8)]_(2)Eu_(2)[BiPc(SC_(2)H_(5))_(12)]Eu_(2)[Pc(SC_(2)H_(5))_(8)]_(2),使用Quasi-Langmuir-Shäfer(QLS)方法将... 通过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来扩展酞菁配合物的共轭结构,合成了三明治三层酞菁铕二聚体配合物[Pc(SC_(2)H_(5))_(8)]_(2)Eu_(2)[BiPc(SC_(2)H_(5))_(12)]Eu_(2)[Pc(SC_(2)H_(5))_(8)]_(2),使用Quasi-Langmuir-Shäfer(QLS)方法将配合物薄膜修饰在氧化铟锡导电玻璃(ITO)电极表面,利用多种谱学手段对配合物分子在薄膜内的排列进行表征,发现分子采取J聚集模式Edge-on排列在ITO电极表面,该薄膜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质,导电率高达8.86×10^(−5)S/cm.将配合物薄膜修饰的ITO电极成功应用于多巴胺(DA)和尿酸(UA)的电化学灵敏检测,最低检测限分别达到1.35和1.64μmol/L,灵敏度分别达到110和186.5 mA·μL·mol^(−1)·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治型酞菁稀土配合物 多巴胺 尿酸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取向LTL型分子筛荧光阵列的快速组装
16
作者 张斌兴 苏美慧 +4 位作者 马强 王政 韩乐 宋智 李山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39-1345,共7页
通过有效控制合成液配比,合成出了形貌规则、结晶度高且具有不同长径比的LTL型分子筛晶粒。采用"瓶中造船法",在不同长径比的LTL型分子筛晶粒孔道中组装稀土有机配合物,制得LTL分子筛/Eu-TTA主-客体荧光材料。荧光光谱表征结... 通过有效控制合成液配比,合成出了形貌规则、结晶度高且具有不同长径比的LTL型分子筛晶粒。采用"瓶中造船法",在不同长径比的LTL型分子筛晶粒孔道中组装稀土有机配合物,制得LTL分子筛/Eu-TTA主-客体荧光材料。荧光光谱表征结果表明,在激发波长为350 nm时,长径比为0.2的LTL分子筛/Eu-TTA晶粒在617 nm处的5D0→7F2发光强度最大,而长径比为3的晶粒发光强度最小。最后,将长径比为0.2的LTL分子筛/Eu-TTA晶粒在PEI修饰的玻璃表面快速擦涂10 s后,就制得厘米尺寸的一维取向LTL型分子筛荧光阵列。SEM表征结果证实,该分子筛荧光阵列中几乎所有的LTL分子筛晶粒都沿着与底基表面垂直的c轴方向一维高密度、单层有序排列。在激发波长为365 nm时,该一维取向LTL分子筛荧光阵列发出鲜艳的红色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L分子筛 手工擦涂 荧光阵列 稀土有机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光学材料与器件
17
《中国光学》 EI CAS 1995年第3期44-46,共3页
O437 95031710不同链长二元分子卟啉酞菁(TTP-O(CH<sub>2</sub>)。-O-Pc)的三阶光学非线性研究=Studies on third—order optical nonlinearity in porphyrinph-thalocyanine heterodimers(TTP—O(CH<sub>2<... O437 95031710不同链长二元分子卟啉酞菁(TTP-O(CH<sub>2</sub>)。-O-Pc)的三阶光学非线性研究=Studies on third—order optical nonlinearity in porphyrinph-thalocyanine heterodimers(TTP—O(CH<sub>2</sub>)。—O—Pc)with different chain lengths[刊,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材料 非线性光学性质 晶体 光折变 二元分子卟啉酞菁 三阶光学非线性 工业大学 空间电荷场 稀土配合 中科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