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教论衡与唐代争奇文学
1
作者 朱凤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85,共6页
本文主要从宗教、政治到娱乐看三教讲论的转化来考察三教论衡对唐代争奇文学的促进。以为唐代三教讲论,从严肃的教义论议,到帝王诞节之庆祝活动,在仪式化,宗教性减低,娱乐性增强的情况下,乃有《孔子项讬相问书》、《茶酒论》、《燕子赋... 本文主要从宗教、政治到娱乐看三教讲论的转化来考察三教论衡对唐代争奇文学的促进。以为唐代三教讲论,从严肃的教义论议,到帝王诞节之庆祝活动,在仪式化,宗教性减低,娱乐性增强的情况下,乃有《孔子项讬相问书》、《茶酒论》、《燕子赋》等一类相互辩驳、诘难争奇文学的兴起。这种文学更能满足听众喜好谐谑、机锋的需求,而促进了争奇文学的成熟与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论衡 争奇文学 敦煌变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林道教向都市道教的转型:以唐代长安道教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泽洪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52,共7页
唐代长安道教宫观大量设置,各名山宫观道士汇聚长安,积极介入社会政治文化活动,这反映道教史上山林道教向都市道教的转型。唐代长安道士注重弘道,道教与儒释共同鼎立而为三教,道学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关键词 长安道教 长安道士 三教论衡 讲经 城市山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唐代佛道关系——以唐代长安为中心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泽洪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81,共8页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唐代社会,是佛教、道教兴盛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长安,亦是全国佛教、道教活动的中心。唐代长安佛教寺庙、道教宫观大量设置,各名山的高僧、高道汇聚长安,积极介入社会政治文化活动。在唐代三教鼎立的...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唐代社会,是佛教、道教兴盛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长安,亦是全国佛教、道教活动的中心。唐代长安佛教寺庙、道教宫观大量设置,各名山的高僧、高道汇聚长安,积极介入社会政治文化活动。在唐代三教鼎立的社会氛围下,长安僧人、道士皆注重传法弘道,努力扩大佛道二教在社会生活的影响。从唐代长安僧人、道士的三教论衡,僧人道士为弘道宣教的俗讲,唐诗中所见名僧高道的酬答唱和等活动,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佛教、道教和谐相处的历史实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长安 佛教 僧人 道教 道士 三教论衡 讲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写本变文、讲经文作品创作时间汇考——兼及转变与俗讲问题(续完) 被引量:3
4
作者 曲金良 《敦煌学辑刊》 1987年第2期45-52,共8页
讲经文为俗讲之本,已成六十年来海内外敦煌俗文学研究方家之定论。然由于以前资料所限,以及有些学者的先入之见,往往把俗讲与转变混在一起,因而把讲经文与变文混在一起,或言讲经文、变文都乃俗讲之本,且变文起于俗讲讲经文之后,为讲经... 讲经文为俗讲之本,已成六十年来海内外敦煌俗文学研究方家之定论。然由于以前资料所限,以及有些学者的先入之见,往往把俗讲与转变混在一起,因而把讲经文与变文混在一起,或言讲经文、变文都乃俗讲之本,且变文起于俗讲讲经文之后,为讲经文之庶出,因此,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考察一下讲经文之创作时代及俗讲流行的情况。敦煌所出卷子,国内外方家已成定论为讲经文中之时代可考者,有以下多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经文 敦煌写本 敦煌变文 三教论衡 妙法莲华经 书仪 海内外 法师 舍利弗 菩萨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连勃勃诛焚佛法说证伪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林魁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8-102,共5页
赫连勃勃诛焚佛法一说产生于唐高宗朝。此一说法与赫连勃勃令僧拜己相矛盾。究其原因,是由于对刘义庆《宣验记》相关记载的割裂。赫连夏时期,既有僧人和世俗佛教信徒的存在,也有铸造佛像、修建佛塔的弘法行为,更有因战争而激化的的政教... 赫连勃勃诛焚佛法一说产生于唐高宗朝。此一说法与赫连勃勃令僧拜己相矛盾。究其原因,是由于对刘义庆《宣验记》相关记载的割裂。赫连夏时期,既有僧人和世俗佛教信徒的存在,也有铸造佛像、修建佛塔的弘法行为,更有因战争而激化的的政教冲突。赫连勃勃诛焚佛法一说不符合历史原貌,它是唐初三教论衡的产物。佛教徒为了回应道教的攻击,借用夷夏之辨的方法,将赫连勃勃、拓跋焘、宇文邕等三人归入北方边鄙难化而又诛焚佛法的民族之列,以之与中原华夏文化构成对照。佛教徒的这种论辩途径因受制于唐王朝的正朔论而中途夭折。赫连诛焚佛法就是这一论证的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连勃勃诛焚佛法 文献 赫连夏 佛教 三教论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论白居易与道教——关于《长恨歌》与道教之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钟来因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6期81-85,共5页
1985年,我发表了论述白居易与道教的二篇论文,除了探讨白居易一生与道教的关系。重点在论述《长恨歌》的创作与唐朝道教有极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又发现了更有力的资料,故作补充的论证,是谓三论。《长恨歌》主旨在写李杨爱情悲剧,造成“... 1985年,我发表了论述白居易与道教的二篇论文,除了探讨白居易一生与道教的关系。重点在论述《长恨歌》的创作与唐朝道教有极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又发现了更有力的资料,故作补充的论证,是谓三论。《长恨歌》主旨在写李杨爱情悲剧,造成“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就主客体观察,李杨结合的全过程,是在道教的旗帜下进行的,李隆基获得杨玉环的爱情,(?)的是道教;贵妃死后,李隆基寄托深情,靠的也是道教。白居易写《长恨歌》时,正是他一生崇道最厉害的时期,也是在他的好友、道士王质夫请求下,才写《长恨歌》的。诗人借助道教的刺激,写出了这一千古名篇。现分而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三论 道士 崇道 白居易 长恨歌 神仙故事 杜光庭 三教论衡 儒家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居易散文述略
7
作者 蔡正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84-90,共7页
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一点,几乎家喻户晓;白居易同时又是唐代第一流的大散文家,这一点,却不大被人们注意。综观白居易的全部作品,不难发现其散文创作不论在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均可追及其同时代的散文大家韩愈,... 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一点,几乎家喻户晓;白居易同时又是唐代第一流的大散文家,这一点,却不大被人们注意。综观白居易的全部作品,不难发现其散文创作不论在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均可追及其同时代的散文大家韩愈,柳宗元。但是,也许由于白氏诗名太大而掩盖了他别方面的成就的原故,关于这位“文辞富艳”、“极文章之壶奥”,“试、赋、判、传”等被当时礼部、吏部作为选拨人才的“准的”(《与元九书》)的大散文家的散文创作几乎被所有文学史家所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大散文 白氏 韩愈 国君 散文创作 三教论衡 荔枝 比喻 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