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中子“三教可一”观及“中道”思想论说 被引量:2
1
作者 袁刚 景晶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1-216,共16页
儒家汉宋学术间有一段受佛、道冲击的严峻历史,隋出身儒宗门阀的王通在儒学式微的逆势下,退居河汾续六经,企图匡复儒学。王通提出"三教可一"论,站在儒家立场上学习和融通佛、道二教,受佛教"中道"思想影响,强调意识形态争斗中讲究中... 儒家汉宋学术间有一段受佛、道冲击的严峻历史,隋出身儒宗门阀的王通在儒学式微的逆势下,退居河汾续六经,企图匡复儒学。王通提出"三教可一"论,站在儒家立场上学习和融通佛、道二教,受佛教"中道"思想影响,强调意识形态争斗中讲究中庸之道不走极端,其学说辑为《中说》,谥曰"文中子",突出"中"字,其融通佛、道的思路实开宋明理学之先河。文中子改造汉儒学风开创新经学,以心性讲经开一代风气,经世致用使汉儒走向宋儒,儒家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得以重新树立。文中子思想资料虽因亡佚残存不多,但从其"三教可一论"及"中道"思想,仍可确认其为我国中古时代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大思想家,是时代先驱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说》 《中论》 《中庸》 允执厥中 三教可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三教”改革的目标指向和现实进路 被引量:2
2
作者 孔江红 刘襄河 李凌雨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2-107,共6页
涉农高职院校作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提供人力资源和专业技术支持的重要责任。涉农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关键要素。阐述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建设的组群逻辑... 涉农高职院校作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提供人力资源和专业技术支持的重要责任。涉农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关键要素。阐述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建设的组群逻辑,分析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建设“三教”改革的目标指向,即实施“三模块”课程体系和“四融合”培养模式,提出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三教”改革的现实进路:以教师改革为根本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以教材改革为抓手开发新形态课程教材,以教法改革为突破推进高质量教法改革,用“政产教研用”五维协同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来促进涉农高职院校专业群“三教”改革的有效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 三教”改革 高职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教”改革的共享型课程《茶艺服务技术》的改革与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琳 《福建茶叶》 2025年第1期101-103,共3页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确立了“三教”改革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推进“三教”改革理念落地,解决“三教”改革实践中的难点与痛点,为职业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在对共享型课程《茶艺服务...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确立了“三教”改革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推进“三教”改革理念落地,解决“三教”改革实践中的难点与痛点,为职业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在对共享型课程《茶艺服务技术》在“三教”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作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从《茶艺服务技术》课程改革导向、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开发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四个方面,对“三教”改革背景下的多专业共享型《茶艺服务技术》课程改革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改革 共享型 《茶艺服务技术》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半岛儒释道三教和合
4
作者 张立文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6,共9页
儒教、佛教、道教在不同时期传入朝鲜半岛,其显著的特点和性质为“三教和合”。三教和合贯穿朝鲜半岛每个时期、每个王朝。花郎道、《十训要》、性理学、朝鲜李朝的李退溪和李栗谷、《东经大全》是体现朝鲜半岛三教和合文化的文化形态... 儒教、佛教、道教在不同时期传入朝鲜半岛,其显著的特点和性质为“三教和合”。三教和合贯穿朝鲜半岛每个时期、每个王朝。花郎道、《十训要》、性理学、朝鲜李朝的李退溪和李栗谷、《东经大全》是体现朝鲜半岛三教和合文化的文化形态、代表性人物和文本。朝鲜半岛的学者和思想家们不断吸纳和融合三教的精华,形成了具有朝鲜半岛特色的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和合 花郎道 《十训要》 退溪 性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教”改革背景的高等职业院校食品类专业新形态教材开发路径研究
5
作者 白雪 朱丽杰 +1 位作者 马艳梅 崔畅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3期378-382,共5页
在“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教材建设面临内容滞后、形式单一、教师参与不足及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适应职业教育现代化需求,新形态教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关键路径。文章基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 在“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教材建设面临内容滞后、形式单一、教师参与不足及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适应职业教育现代化需求,新形态教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关键路径。文章基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分析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教材建设现状,提出新形态教材的内容多元化、交互性强、个性化学习、更新及时及教学模式创新五大特征。通过整合校企资源,应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数字化技术,强化德育与专业融合,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材建设思路。具体路径包括提升教师教材编写能力、优化教材实用性、推动教法创新及完善评价机制。研究旨在为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提供教材改革策略,助力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改革 高职院校 食品专业 新形态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教”改革驱动下英语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对城市国际化建设的赋能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
6
作者 李光衿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97,共6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城市国际化建设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文章聚焦“三教”改革(教师、教材、教法改革)驱动下英语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以及其对城市国际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三教”改革为英语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推动了师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城市国际化建设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文章聚焦“三教”改革(教师、教材、教法改革)驱动下英语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以及其对城市国际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三教”改革为英语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推动了师资、内容与方法的革新,而英语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也对“三教”改革提出了新需求。从赋能机制来看,其在经济领域助力国际贸易、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在文化层面增进国际交流、传承本土文化并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人才生态上培养创新人才、提升人才素质、促进人才多元化发展与知识流动;在公共服务体系中提升旅游、公共卫生和交通的国际化服务水平。在实践路径上,通过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及以城市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策略,实现英语跨文化思辨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城市国际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改革 跨文化思辨 城市国际化建设 赋能机制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分银行助力“三教”协同创新发展:作用机制、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被引量:3
7
作者 曾光 佟景泉 黎新华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2,共7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对于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至关重要。学分银行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功能和特征与“三教”协同创新发展的内涵需求高度契合。深入剖析学分银行的功能和特征与“三教”协同创...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对于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至关重要。学分银行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功能和特征与“三教”协同创新发展的内涵需求高度契合。深入剖析学分银行的功能和特征与“三教”协同创新发展的内涵要求,探讨学分银行在模式创新、资源变革、机制建设、质量监控等方面推动“三教”协同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学分银行在实施过程中面临标准不统一、资源整合难度大、认证体系不完善和数智化建设滞后等现实挑战,从完善制度、产教融合、评价改革、数智赋能、多元参与等维度提出系列解决策略,高质量支撑学分银行助力“三教”协同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分银行 三教”协同 作用机制 纾解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教”协同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路径研究——基于《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工作框架 被引量:2
8
作者 周丹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8,共9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统筹协同是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学习型城市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石。以《学习社会建设重点任务》为框架,以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为目标支点,探讨职...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统筹协同是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学习型城市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石。以《学习社会建设重点任务》为框架,以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为目标支点,探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逻辑内涵和工作路径,撬动并推进三类型教育的沟通与协同,共同参与到以价值体系、组织体系、资源体系和研究体系为主要维度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中,以期推动“三教”协同创新路径研究,助力学习型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继续教育 学习型城市建设 三教”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教改革”视域下加工制造类专业活页式教材开发与研究
9
作者 吴帆 牛力 江拼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3期138-143,共6页
在“三教改革”的背景下,加工制造类专业教材开发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该文以《数控车削加工技术与技能》教材为例,探讨了活页式教材的开发与应用,旨在提高教材的实效性、丰富性和岗位性。从活页式教材的开发背景及特征出发,分析了... 在“三教改革”的背景下,加工制造类专业教材开发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该文以《数控车削加工技术与技能》教材为例,探讨了活页式教材的开发与应用,旨在提高教材的实效性、丰富性和岗位性。从活页式教材的开发背景及特征出发,分析了传统专业教材的现状及不足,提出了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开发路径,通过校企协同共建,精选教材项目,融入课程思政,配套数字资源以及运用多元评价,新型活页式教材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就业技能。结果表明,新型活页式教材在加工制造类专业教育中具备重要性和创新价值,为未来教材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改革 加工制造 活页式教材 数控车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教”改革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0
作者 黎芷杉 蒋尚志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6期44-46,共3页
随着“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深入推进,农业高职院校在《网络安全配置与测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寻求创新与突破。通过引入具体实例和案例,详细探讨了在该背景下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实践,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 随着“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深入推进,农业高职院校在《网络安全配置与测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寻求创新与突破。通过引入具体实例和案例,详细探讨了在该背景下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实践,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为农业信息化领域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网络安全技能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改革 农业院校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教”改革视角下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1
作者 赵宏宇 《南方农机》 2025年第12期178-181,共4页
随着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和质量提升的转型期,为了满足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下企业岗位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机械制图”课程进行“三教”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针对“机械制图”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师队伍... 随着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和质量提升的转型期,为了满足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下企业岗位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机械制图”课程进行“三教”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针对“机械制图”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足、教材与岗位需求衔接薄弱、教学模式单一等痛点问题,从“教师、教材、教法”三方面展开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通过师德建设、数字化能力提升及产教融合实践强化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开发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融入课程思政、岗课赛证等内容;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5E”教学模式(吸引—探究—解释—迁移—评价),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实践证明,改革有效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优化了教材适配性,促进了学生空间想象、实践创新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可为同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改革 高职院校 机械制图 以学生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现实路径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丽颖 张学军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79,86,共7页
数字化时代呼唤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推动了技术知识的更新迭代,促进了高职院校课程内容优化重组和教学资源扩容提质。深化数字化时代高职院校教师、... 数字化时代呼唤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推动了技术知识的更新迭代,促进了高职院校课程内容优化重组和教学资源扩容提质。深化数字化时代高职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只有以技术知识开发为主线、顺应改革的现实要求、把握改革的现实状况、优化改革的现实路径,才能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高职院校 三教改革 技术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教融汇赋能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时代价值、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伊琳 杨信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9-43,共5页
科教融汇赋能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新时期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有助于统筹力量、整合资源,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分析科教融汇赋能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实现路... 科教融汇赋能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新时期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有助于统筹力量、整合资源,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分析科教融汇赋能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实现路径:提升教师科教融汇的意识与能力,组建科教融汇教师团队;完善教材开发模式,确保教材呈现形式适应时代需求;发掘科研平台的教学功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汇 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 三教”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教”协同助力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逻辑、困境及对策--基于创新链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启龙 陆燕飞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5-106,共12页
国家先后提出“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等战略要求。“三教”协同可以为制造业转型提供人才服务,是制造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可以为制造业创新提供技术创新... 国家先后提出“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等战略要求。“三教”协同可以为制造业转型提供人才服务,是制造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可以为制造业创新提供技术创新服务,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在“三教”协同助力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中,目前存在“三教”间资源分配不均导致能力不均衡、功能发挥尚不到位、对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人才供给需求尚不匹配、相关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三教”需对应制造业创新链调整优化各自功能定位,协同助力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新局面,健全“三教”协同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机制,建立促进创业链产业链互动融合的中介支撑体系,进而助力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协同 制造业 创新链 产教深度融合 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林林 武涛 林伟 《南方农机》 2024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提高“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方法】针对“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存在涵盖知识面广,知识点零散;课程教学目标与企业对接不够深入,学生对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掌握不足;教学过程中的... 【目的】提高“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方法】针对“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存在涵盖知识面广,知识点零散;课程教学目标与企业对接不够深入,学生对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掌握不足;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兴趣不是很高,课堂参与率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等问题,课题组开展“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从三方面着手,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从教师、教材、教法三方面,依靠“学习通”平台,精准完成学情分析;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开展第一课堂教学实施。【结果】通过改革,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贯彻,学生积极性不断提高,课堂参与度将持续上升;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尊重,能够提高机械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强化,团队协作精神、工匠精神等获得了训练和提高。【结论】高职“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改革模式对其他课程改革,有着十分可行的可复制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改革 高职院校 “汽车机械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与三教改革背景下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山国 张华瑾 +4 位作者 张长军 马俊 杜海彬 张鹏 王涛 《现代农机》 2024年第5期84-86,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与新工科的不断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文章以新工科理念为基础,结合三教改革探讨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分析新工科、三教改革背景下的教育需求原则,提出融合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与新工科的不断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文章以新工科理念为基础,结合三教改革探讨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分析新工科、三教改革背景下的教育需求原则,提出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并结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案例,探讨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转变以及课程与教材一体化建设等问题,以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三教改革 现代信息技术 专业课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X”证书制度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课程“课岗赛证”融通“三教”改革探索与实践--以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温成卓 牛冲 董钟慧 《南方农机》 2024年第22期189-192,共4页
【目的】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深化产教融合要求,顺应全国职业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课程进行“课岗赛证”融通“三教”改革,旨在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方法】在“... 【目的】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深化产教融合要求,顺应全国职业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课程进行“课岗赛证”融通“三教”改革,旨在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方法】在“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下,融合大赛任务要求、实际岗位技能要求、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考核任务要求打造多维度跨界协作的教师团队,编写融合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职业技能标准、“生产单元数字化改造”国赛项任务要求、企业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和思政案例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展“课前咨询预习,课中导学汇报,课后巩固拓展”的三层结构线下线上混合模式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结果】“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课程“三教”改革效果显著,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组建的多维度跨界协作教师团队分工明确,教学成果显著。新型活页式教材功能强大、信息化水平高,学生和教师使用方便,成为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知识和技能传授的重要载体。开展的三层结构线下线上混合模式的项目化教学可以切实将课堂主体转给学生。【结论】“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三教”改革适用于“双高”专业群中课程的建设,可为优化高职本科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改革 “1+X”证书 工业机器人 课证融通 活页式教材 技能大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君莫高窟佛龛碑并序》首段文字反映的初唐时期“三教融会”思潮蠡探
18
作者 张元林 周晓萍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29,共8页
文章以《李君莫高窟佛龛碑并序》首段文字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初唐时期佛儒道三教论衡相关的佛教文献之间的比较、辑考,探讨了初唐时期佛儒道“三教融会”思想及其对敦煌的影响。文中还对碑文部份缺字进行了辑补。
关键词 《李君莫高窟佛龛碑并序》 三教融会 蠡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教”协同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被引量:5
19
作者 邓卓 匡瑛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2,I0003,共12页
系统辨析“三教”(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合法性基础,包括规制性合法性、规范性合法性与文化-认知性合法性及其现代性价值,能够廓清“三教”协同创新的三重逻辑:在协同竞争中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国家逻辑,在互融互通... 系统辨析“三教”(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合法性基础,包括规制性合法性、规范性合法性与文化-认知性合法性及其现代性价值,能够廓清“三教”协同创新的三重逻辑:在协同竞争中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国家逻辑,在互融互通中减少“三教”价值互斥的社会逻辑,在分流与回流中提供合适教育路径的个体逻辑。由此也可勾勒出“三教”协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想画像,并从中观设计的层面强化体系构建与运行的关键制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协同创新 现代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三教”视域下专业教育协同创新的实践困囿与行动方略 被引量:2
20
作者 江颖 刘述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5-43,共9页
党和国家提出的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是新时代用系统化思维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统筹“三教”,对其中的公因子专业教育进行协同创新,能够促进相互融通、加快协同发展以及破除边界束... 党和国家提出的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是新时代用系统化思维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统筹“三教”,对其中的公因子专业教育进行协同创新,能够促进相互融通、加快协同发展以及破除边界束缚。但是,当前“三教”中专业教育的协同发展面临政策制度支撑力较弱、课程体系兼容性较差、教学方法互鉴性不够、成果资历上互通性不足、产教融合上共享性欠缺的实践困囿,由此提出了行动方略,包括:制度政策环境的支撑、课程教学体系的重塑、数智技术方法的应用、学习成果资历的沟通以及产学校地合作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三教 专业教育 协同 实践困囿 行动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