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梁贯通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恢复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丽华 张天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19-1426,共8页
为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干连接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文章设计制作了6个新型装配式节点,通过改变面承板厚度、钢环箍厚度、面承板宽度和钢梁翼缘厚度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变量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及加载过程中的试验现象... 为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干连接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文章设计制作了6个新型装配式节点,通过改变面承板厚度、钢环箍厚度、面承板宽度和钢梁翼缘厚度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变量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及加载过程中的试验现象,结合三折线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拟合出计算骨架曲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滞回规则拟合出计算滞回曲线。将拟合所得计算骨架曲线和计算滞回曲线与试验所得曲线进行对比,吻合度均较好。结果表明:根据三折线模型拟合出的计算骨架曲线可以较好地反映该节点的受力特征;根据滞回规则得到的计算滞回曲线可以有效反映该节点的滞回性能。该恢复力模型可为该类装配式节点的抗震性能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节点 贯通钢梁 三折线模型 滞回规则 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筒结构残余位移模型及恢复力模型研究
2
作者 汪梦甫 颜玉环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为了研究核心筒结构的残余位移及滞回特性,本文利用国内23个核心筒试件参数及拟静力试验结果,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核心筒结构的残余位移预测模型,并据此给出了减小核心筒残余变形的措施与方法,基于三折线骨架模型,对屈服点、峰值点... 为了研究核心筒结构的残余位移及滞回特性,本文利用国内23个核心筒试件参数及拟静力试验结果,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核心筒结构的残余位移预测模型,并据此给出了减小核心筒残余变形的措施与方法,基于三折线骨架模型,对屈服点、峰值点、极限点的荷载与位移进行计算分析,进而构建了核心筒结构的恢复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核心筒结构残余位移预测模型与结构恢复力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核心筒结构的滞回特性,弥补了国内对于核心筒结构恢复力模型研究的不足,为核心筒在弹塑性分析领域以及残余位移控制方面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筒 残余位移 折线骨架曲线模型 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软黏土循环弱化效应的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
3
作者 张小玲 张晓伟 许成顺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5-1372,共8页
在循环荷载的作用下,软黏土的强度与刚度会随着循环荷载的持续作用而降低。目前针对循环荷载作用下软黏土地基中的桩侧荷载传递模型的研究大多基于双曲线模型提出的,模型较为复杂且计算效率低,针对该问题,首先引入一个可以描述软黏土循... 在循环荷载的作用下,软黏土的强度与刚度会随着循环荷载的持续作用而降低。目前针对循环荷载作用下软黏土地基中的桩侧荷载传递模型的研究大多基于双曲线模型提出的,模型较为复杂且计算效率低,针对该问题,首先引入一个可以描述软黏土循环弱化特性的土体力学模型,利用ABAQUS子程序二次开发实现了土体的循环弱化特性并引入到桩土相互作用模型的计算中。同时对传统静力桩侧荷载传递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个可考虑软黏土循环弱化效应的桩侧荷载传递三折线模型;然后基于荷载传递法的思路建立了桩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可以考虑软黏土的循环弱化效应;将该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中的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证明了提出的考虑软黏土循环弱化效应的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在海上风电桩基的实际工程中应用该方法进行桩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并分析了循环次数以及循环荷载水平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弱化效应 桩基承载力 桩土作用模型 三折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混凝土对角斜筋小跨高比连梁恢复力模型 被引量:3
4
作者 车佳玲 韩冠生 +2 位作者 梁兴文 邢朋涛 陈宙颖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46,40,共7页
为了研究纤维增强混凝土(FRC)对角斜筋小跨高比连梁恢复力特性,设计制作了6个跨高比为1.0,1.25,1.5的FRC对角斜筋小跨高比连梁试件,对连梁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记录并观察试件受力全过程和试件破坏形态。基于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把... 为了研究纤维增强混凝土(FRC)对角斜筋小跨高比连梁恢复力特性,设计制作了6个跨高比为1.0,1.25,1.5的FRC对角斜筋小跨高比连梁试件,对连梁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记录并观察试件受力全过程和试件破坏形态。基于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把试件从受力至破坏的过程分为开裂、通裂、失效3个阶段,基于对试验数据的回归,提出了三折线恢复力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对比结果可知,建议的三折线恢复力模型计算曲线与试验骨架曲线吻合较好,较准确的反映了试件的受力破坏过程,较好的反映了跨高比不大于1.5的小跨高比FRC对角斜筋小跨高比连梁在低周反复施加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与位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梁 纤维增强混凝土 破坏形态 骨架曲线 三折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震损古旧砌体抗震性能试验及恢复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寇佳亮 樊明艳 +1 位作者 孙国兴 周恒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6-115,125,共11页
为了研究高延性混凝土(high ductile concrete,HDC)加固震损古旧砌体的抗震性能,对6个HDC加固震损古旧砌体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HDC加固面层总面积、砌筑砂浆强度、试件开洞口数量等因素对各试件的破坏特征、滞回曲线等抗震性... 为了研究高延性混凝土(high ductile concrete,HDC)加固震损古旧砌体的抗震性能,对6个HDC加固震损古旧砌体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HDC加固面层总面积、砌筑砂浆强度、试件开洞口数量等因素对各试件的破坏特征、滞回曲线等抗震性能指标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用HDC加固后古旧砌体的峰值荷载较加固前最大提升可达313.4%,延性位移系数较加固前最大提升可达151.3%。在试验基础上,通过确定骨架曲线恢复力模型、卸载刚度退化规律并结合加卸载滞回规则,建立适合HDC加固震损古旧砌体结构的三折线恢复力模型。所得到的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度较好,该三折线恢复力模型可用于地震作用下HDC加固震损古旧砌体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混凝土(HDC) 震损古旧砌体 抗震加固 滞回曲线 折线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桩土非线性的超长桩沉降计算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谢新宇 王忠瑾 +1 位作者 王金昌 金伟良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664-4671,共8页
考虑桩土相对位移、桩土接触的非线性和桩身混凝土轴向非线性压缩变形,推导均质土层中桩基沉降的计算公式,应用Geddes应力法求得桩侧摩阻力向下传递引起的桩端土体的沉降;并将上述计算方法应用于成层土中桩基的沉降计算。对影响超长桩... 考虑桩土相对位移、桩土接触的非线性和桩身混凝土轴向非线性压缩变形,推导均质土层中桩基沉降的计算公式,应用Geddes应力法求得桩侧摩阻力向下传递引起的桩端土体的沉降;并将上述计算方法应用于成层土中桩基的沉降计算。对影响超长桩承载特性的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对温州某工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桩侧土体和桩身长度对桩的极限承载力有较大影响;相同桩身材料下,在极限承载力内,桩的刚度主要由桩侧土体性质决定;随着桩长的增大,在较大荷载水平下桩身非线性压缩变形明显增大。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本文超长桩沉降计算方法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桩 相对位移 Boxlucas1荷载传递模型 桩端三折线模型 Geddes模型 Hognesta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整体刚体平衡法的膨胀土边坡稳定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周炳生 王保田 +2 位作者 张海霞 王远航 康靖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525-532,共8页
膨胀土边坡危险滑面受裂隙面影响,常位于强弱风化层界面,且近似为直线,滑坡后缘一般为垂直张拉裂缝,下部主滑床呈近水平状。基于上述特性,提出滑坡体的三折线刚体简化模型,滑体内土体强度采用多次干湿循环后稳定值,并根据整体刚体的静... 膨胀土边坡危险滑面受裂隙面影响,常位于强弱风化层界面,且近似为直线,滑坡后缘一般为垂直张拉裂缝,下部主滑床呈近水平状。基于上述特性,提出滑坡体的三折线刚体简化模型,滑体内土体强度采用多次干湿循环后稳定值,并根据整体刚体的静力平衡推导建立边坡安全系数求解公式。以秦淮东河膨胀土边坡为实例,开展膨胀土干湿循环室内试验,并利用推导公式求解边坡长期稳定系数,计算结果与FLAC强度折减法求解结果接近。设计程序分析了强风化层厚度和膨胀土层厚度对边坡安全系数求解值的影响,发现后者随前两者的变化先急剧减小后趋于平缓,在一定范围内影响较大。考虑浅层土体强度和强风化层深度在干湿循环不同阶段的变化,求解了各阶段强弱风化层交界面上滑面的安全系数,发现其呈现指数衰减的趋势,边坡主要在6次干湿循环后发生失稳,滑面深度在1.83 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刚体平衡 三折线模型 干湿循环 边坡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约束下FRP加固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高磊 张峰 +1 位作者 叶见曙 刘佳琪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96-1003,共8页
为了揭示侧向约束对FRP-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基于三折线黏结-滑移模型开展了侧向约束下FRP黏结混凝土界面剥离全过程分析,推导了FRP-混凝土界面黏结荷载表达式,进行了模型试验、三维数值模拟验证和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限粘... 为了揭示侧向约束对FRP-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基于三折线黏结-滑移模型开展了侧向约束下FRP黏结混凝土界面剥离全过程分析,推导了FRP-混凝土界面黏结荷载表达式,进行了模型试验、三维数值模拟验证和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限粘贴长度情况下,有侧向约束的FRP-混凝土黏结界面经历了弹性、弹性-软化、弹性-软化-摩擦、软化-摩擦和摩擦5个阶段,界面荷载-滑移关系和黏结应力分布的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与理论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当侧向约束力增加,界面荷载强度和滑移量均会显著提高,因此侧向约束能有效抑制外贴FRP加固的剥离.侧向约束下增加黏结长度或提高FRP刚度均能进一步提高荷载强度,但FRP刚度提高会导致界面延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P加固混凝土 侧向约束 三折线模型 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钢管混凝土柱内隔板式节点骨架曲线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聂建国 秦凯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共7页
基于方钢管混凝土柱内隔板式节点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其弯矩-层间转角变形骨架曲线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提出方钢管混凝土柱内隔板式节点弯矩-层间转角变形骨架曲线的三折线模型。模型将节点层间转角变形分解为3部分:梁变形、柱... 基于方钢管混凝土柱内隔板式节点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其弯矩-层间转角变形骨架曲线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提出方钢管混凝土柱内隔板式节点弯矩-层间转角变形骨架曲线的三折线模型。模型将节点层间转角变形分解为3部分:梁变形、柱变形和节点变形,分别进行计算,其中节点变形采用改进组件法计算。理论模型与多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弹性阶段下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弹塑性阶段模型虽存在一定误差,但仍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混凝土柱 内隔板式节点 弯矩-层间转角变形骨架曲线 三折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减隔震装置在高速铁路桥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白全安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6-71,共6页
研究目的:针对铁路简支梁桥的抗震设计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高速铁路简支箱梁的新型软钢阻尼器———弹塑性限位减隔震装置,该装置可与常规桥梁支座共同作用,组成一种新的减隔震体系。以某高速铁路双线32 m简支箱梁为计算实例,结合试验... 研究目的:针对铁路简支梁桥的抗震设计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高速铁路简支箱梁的新型软钢阻尼器———弹塑性限位减隔震装置,该装置可与常规桥梁支座共同作用,组成一种新的减隔震体系。以某高速铁路双线32 m简支箱梁为计算实例,结合试验研究成果,采用滑移三折线恢复力模型输入弹塑性限位减隔震装置的力学特性,利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弹塑性限位减隔震装置的减隔震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论:(1)采用滑移三折线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弹塑性限位减隔震装置的非线性特征,装置计算输出的滞回曲线与试验研究结果可以很好地吻合;(2)弹塑性限位减隔震装置可显著延长桥梁的自振周期,并通过装置的塑性变形耗能能力可以大幅降低桥墩的地震力,对于不同墩高的32 m简支箱梁桥,弹塑性限位减隔震装置均可以发挥良好的减隔震效果,罕遇地震下的减震率在55%以上,减震效果优良;(3)新型弹塑性限位减隔震装置,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性能可靠,在工程造价有限增加的情况下,能以较小的代价将高速铁路常规简支梁桥的抗震设防等级由多遇地震提高到罕遇地震,社会与经济效应显著;(4)弹塑性限位减隔震装置可以有效地降低结构关键部位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减小结构构件的地震力,确保结构在地震下的安全,在高速铁路桥梁抗震领域中将会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简支梁桥 弹塑性限位减隔震装置 滑移三折线模型 防落梁装置 减隔震设计 非线性时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震变形验算中钢筋混凝土梁柱截面特性的计算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通 冯波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1年第1期75-81,共7页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需要利用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的三折线模型,国内外对该模 型的主要参数Mc,My,α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方法,并通过数值算例进行了对比 计算.其中基于近似理论分析的方法与基...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需要利用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的三折线模型,国内外对该模 型的主要参数Mc,My,α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方法,并通过数值算例进行了对比 计算.其中基于近似理论分析的方法与基于实验统计的经验方法之间的差异不超过20%~30%,可用于 工程实践.本文还比较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裂弯矩 屈服弯矩 刚度降低系数 抗震结构 钢筋混凝土梁 三折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桩侧初始剪应力的层状地基中单桩沉降计算简化解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晓华 韦彬 +1 位作者 张鹏鹏 赵炼恒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5-881,共7页
针对现有侧阻双曲线模型参数计算较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桩侧土初始剪应力以及侧阻软化特性的简化侧阻三折线模型;并结合桩端位移与桩端承载力的非线性发挥关系,采用双曲线模型模拟桩端荷载传递性状。进一步在上述桩侧和桩端荷载传... 针对现有侧阻双曲线模型参数计算较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桩侧土初始剪应力以及侧阻软化特性的简化侧阻三折线模型;并结合桩端位移与桩端承载力的非线性发挥关系,采用双曲线模型模拟桩端荷载传递性状。进一步在上述桩侧和桩端荷载传递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获取单桩荷载-沉降关系的简化递推分析方法。实例分析表明,本文所提简化模型与计算方法应用于单桩沉降计算具有较好的精度,且分析模型参数获取容易、计算便捷,研究成果可为设计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桩沉降 初始剪应力 三折线模型 层状地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挤压套筒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精细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炎生 郭倩倩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95-1002,共8页
目的 优化冷挤压套筒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采用该连接方式下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方法 基于冷挤压套筒连接件的单轴拉伸试验,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的方法构建等效本构关系,结合Clough滞回规则构建冷挤压套筒连... 目的 优化冷挤压套筒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采用该连接方式下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方法 基于冷挤压套筒连接件的单轴拉伸试验,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的方法构建等效本构关系,结合Clough滞回规则构建冷挤压套筒连接件“三折线”滞回本构模型,在ABAQUS中完成该材料模型的二次开发后放入冷挤压套筒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精细化有限元模型中,进行低周往复荷载下的受力性能分析。结果 有限元模拟试件的屈服荷载、峰值荷载、极限荷载的误差均在7%以内,模拟滞回环面积的误差在14%以内,模拟结果与试验较吻合;冷挤压套筒连接装配式剪力墙在剪跨比为1.35、轴压比在0.26~0.44时,延性系数均大于3。结论 采用笔者建议的有限元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冷挤压套筒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此类装配式剪力墙抗震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挤压套筒连接件 折线滞回本构模型 精细化有限元模型 ABAQUS二次开发 装配式剪力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