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丽婧 翟羽佳 +2 位作者 郑丙辉 王山军 刘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70-1377,共8页
着眼于以往规划对流域内部生态环境特征和环境问题类型差异考虑不足等问题,开展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构建了基于控制单元的分区、分类水污染防治技术框架,提出在划分控制区和控制单元的基础上,识别控制单元问题并... 着眼于以往规划对流域内部生态环境特征和环境问题类型差异考虑不足等问题,开展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构建了基于控制单元的分区、分类水污染防治技术框架,提出在划分控制区和控制单元的基础上,识别控制单元问题并进行类型划分,进而以此为导向规划治理措施.从分区角度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划分为3个控制区(库区、影响区和上游区)和49个控制单元(库区5个、影响区15个、上游区29个).从分类角度将流域所有控制单元归类为14个预防型单元、24个改善型单元和11个治理型单元.对赤水河遵义市控制单元(影响区预防型单元)、龙川江楚雄州昆明市控制单元(上游区改善型单元)、长江嘉陵江重庆市辖区控制单元(库区治理型单元)3个典型控制单元提出了各自污染防治方案,方案实施后,3类单元CODCr负荷分别削减0.78×104、1.47×104和2.78×104t/a,氨氮负荷分别削减1 110.7、2 364.9和8 936.2 t/a,满足削减需求,各控制单元水质目标可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 分区 分类管理 水污染防治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溶解态养分输移对“源—汇”景观格局的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倪珂 王小燕 +3 位作者 杨澜 崔璨 李佳明 龙翼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8-423,共16页
“源—汇”景观格局反映了流域土地利用配置与空间要素分布,导控流域能源流动与水沙过程,是影响小流域养分流失的重要因素。为探明景观格局对不同降雨类型下,农业小流域溶解态养分输移的影响,以三峡库区石盘丘小流域的传统农业型集水区... “源—汇”景观格局反映了流域土地利用配置与空间要素分布,导控流域能源流动与水沙过程,是影响小流域养分流失的重要因素。为探明景观格局对不同降雨类型下,农业小流域溶解态养分输移的影响,以三峡库区石盘丘小流域的传统农业型集水区与农林复合型集水区为研究对象,监测不同强度侵蚀性次降雨事件中,两个集水区出口断面处径流溶解态氮、磷浓度,利用航测数据结合最小累计阻力模型识别“源-汇”景观空间格局,引用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Location-Weighted Landscape Index,LWLI)进一步分析小流域溶解态养分输移对“源—汇”景观格局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传统农业型集水区内,“源”“汇”景观面积比为1.8︰1,以“源”景观为主,景观垂直分异性明显;农林复合型集水区内“源”“汇”景观比例约1︰1,且均衡分布,但高陡坡区域占比高、平均坡度大。(2)两种类型集水区内,溶解态氮、磷流失负荷均表现为暴雨>中雨>大雨,而不同降雨事件中,传统农业型集水区养分输出负荷及其变异系数均高于农林复合型集水区,养分输移波动性强,更易受到降雨强度变化的影响。(3)农业用地在两种集水区内均是主要的养分流失来源,但受坡度限制,其他林地可能是农林复合集水区中重要的养分迁出区域;传统农业型集水区的LWLI高达0.75,表征了该集水区的高氮、磷流失风险;农林复合型集水区LWLI为0.28,养分输出量低,这是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与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源—汇”景观格局对小流域养分流失影响显著,可通过“源—汇”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对小流域养分流失风险进行判别,并为“源—汇”景观格局优化及小流域面源污染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业小流域 “源—汇”景观格局 溶解态养分 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土壤饱和导水率特征
3
作者 韩唯 陈晓燕 陶婷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1,99,共10页
[目的]通过简单易测的土壤性质来建立传递函数从而间接获得土壤饱和导水率(K_(s)),为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土壤水分运移及模拟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试验以三峡库区石盘丘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典型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园地、草地... [目的]通过简单易测的土壤性质来建立传递函数从而间接获得土壤饱和导水率(K_(s)),为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土壤水分运移及模拟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试验以三峡库区石盘丘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典型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园地、草地)的饱和导水率及其他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结合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分别运用多元线性回归(MLR)、BP神经网络(BP-ANN)、支持向量机(SVM)法构建研究区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的传递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4种常见的饱和导水率传递函数模型,验证其在本研究区的适用性。[结果]土壤K_(s)均值大小表现为:草地>园地>耕地,且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土壤饱和导水率与容重、有机质含量、饱和含水量、土壤质地显著相关;与多元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构建的K_(s)传递函数模型相比,以往采用的土壤传递函数模型对本研究区土壤饱和导水率的预测效果较差,三种方法建立的传递函数预测精度表现为:SVM>BP-ANN>MLR,而采用主成分P 1和主成分P 2作为输入变量的预测精度更佳。[结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K_(s)值具有较强的空间变异性,通过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构建的饱和导水率传递函数模型能满足本研究区K_(s)预测要求,其中支持向量机法的预测精度优于BP神经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业小流域 饱和导水率 土壤传递函数 支持向量机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发展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乔殿新 罗腾 +1 位作者 田红 常丹东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0期1-4,共4页
根据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监测站点设置和优化布局,以及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监测、水土保持监测设备计量等方面现状,总结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面临的最新形势和要求,明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定位... 根据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监测站点设置和优化布局,以及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监测、水土保持监测设备计量等方面现状,总结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面临的最新形势和要求,明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定位,并从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站点运行管理、推进省级水土保持监测站点优化升级、加强流域内国家监测站点建设、完善流域内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体系、有序推进水土保持计量管理工作几个方面提出下一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监测站点 布局 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下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土壤养分流失量预测 被引量:55
5
作者 蔡崇法 丁树文 +2 位作者 史志华 黄丽 张光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2,共4页
土壤养分流失是农田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形式。以长江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区域 ,根据土壤养分流失规律与土壤侵蚀量预测结果 ,以及表土中养分含量 ,像元土壤侵蚀量和泥沙对养分的富集比 ,建立了可与 GIS结合的侵蚀泥沙携带养分量预测... 土壤养分流失是农田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形式。以长江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区域 ,根据土壤养分流失规律与土壤侵蚀量预测结果 ,以及表土中养分含量 ,像元土壤侵蚀量和泥沙对养分的富集比 ,建立了可与 GIS结合的侵蚀泥沙携带养分量预测模式。运算结果显示 ,小流域有机质、氮、磷、钾流失总量分别为 5 0 9.8,47.1,14.6 ,1137.4t,平均 30 .5 ,2 .8,0 .9,6 8.1t/ km2。根据正常施肥水平及有机质累积率草拟的土壤养分流失分级标准来判断 ,三峡库区小流域养分流失量 ,以严重流失占的比例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流失土壤 流域 三峡库区 地理信息系统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水体氮磷浓度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园园 史书 +4 位作者 木志坚 吴波 贾彤辉 倪九派 谢德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7-163,共7页
在三峡库区涪陵段选择以玉米/水稻—榨菜轮作为主的王家沟农业小流域,对流域内不同水体(包括沟渠径流水和浅层地下水—井水)的氮、磷浓度进行了3年的连续监测,以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流域水体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每季作物播种初期,由... 在三峡库区涪陵段选择以玉米/水稻—榨菜轮作为主的王家沟农业小流域,对流域内不同水体(包括沟渠径流水和浅层地下水—井水)的氮、磷浓度进行了3年的连续监测,以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流域水体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每季作物播种初期,由于施肥活动的影响,水体的总氮和总磷浓度明显上升,但在成熟收获期则趋于下降.沟渠径流水与井水总氮在监测期间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28和12.0mg/L,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15和0.16mg/L.井水总氮浓度显著高于沟渠径流水的浓度,但总磷浓度则没有明显差异.两种水体的总氮和总磷浓度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01).硝态氮是水体中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其对水体总氮浓度的贡献率高达67%~89%.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半以上(55%)的井水样品中硝态氮浓度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10mg/L).流域内下部(末端)集中分布着较多水田的子集水区的径流氮素浓度比水田零星分布的子集水区更低,这表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对流域氮素的迁移和净化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业小流域 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倪九派 傅涛 +1 位作者 何丙辉 魏朝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82-185,共4页
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建立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的重要举措。针对三峡库区小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 ,提出了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的理论框架 ,以开县芋子沟小流域为例 ,对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资源优... 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建立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的重要举措。针对三峡库区小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 ,提出了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的理论框架 ,以开县芋子沟小流域为例 ,对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模式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优化利用模式 三峡库区 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风化对三峡库区农业小流域水化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梦婕 江韬 +4 位作者 何仁江 木志坚 李雪梅 魏世强 谢德体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95-1501,共7页
通过对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重庆涪陵王家沟小流域为期一年的水质系统监测,明确了流域主要离子组成,分析了小流域的水化学特征和主要离子来源.结果表明,该流域水化学类型为Cl-—Ca2+型;大多数离子的含量随采样点、季节、水体类型的... 通过对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重庆涪陵王家沟小流域为期一年的水质系统监测,明确了流域主要离子组成,分析了小流域的水化学特征和主要离子来源.结果表明,该流域水化学类型为Cl-—Ca2+型;大多数离子的含量随采样点、季节、水体类型的不同而有显著性差异;Gibbs图、阴阳离子三角图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水体离子组成受岩石风化的影响比较显著,且阴离子可能主要来自于岩盐溶解和碳酸盐的风化,而岩盐溶解也是控制流域阳离子的主要机制,硅酸盐矿物的风化侵蚀作用也存在一定影响;主成分分析得出对该流域水体离子组成影响最大的可能是碳酸盐(其中H2CO3风化碳酸盐岩过程比H2SO4风化作用更为显著),其次是岩盐、硅酸盐,农业活动和居民生活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业小流域 水化学特征 风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长江上游流域严重干旱对三峡水电站水力发电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喆 王飞 +2 位作者 韩钦梅 姜璐 史培军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7,共11页
利用三峡水电站精细化水文数据推算了高时间分辨率的发电量数据,量化了2022年长江上游流域严重干旱对三峡水电站水力发电的影响,并结合汇流区域气象站点降水量数据,分析了汇流区域气象干旱对三峡水电站水力发电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202... 利用三峡水电站精细化水文数据推算了高时间分辨率的发电量数据,量化了2022年长江上游流域严重干旱对三峡水电站水力发电的影响,并结合汇流区域气象站点降水量数据,分析了汇流区域气象干旱对三峡水电站水力发电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2022年三峡水电站水力发电量的减少主要集中在7—11月,该时期总水力发电量较正常情况减少了241.10亿kW·h(44.75%);其中,9月水力发电量减少幅度最大,水力发电量较正常情况减少了68.43亿kW·h(61.05%)。2022年三峡水电站汇流区域7—8月的气象干旱快速传导为水文干旱;同时,6—11月三峡水电站对发电量的调节能力变弱,水文干旱对发电量影响较强;三峡水电站汇流区域7—8月发生的气象干旱与防汛库容的要求,对水力发电均产生了较强影响,其“蓄丰补枯”作用的发挥也受到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严重干旱 三峡水电站 水力发电 长江上游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流域降雨变化与径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史玉虎 王栋 +4 位作者 潘磊 程云 朱仕豹 邓中美 王杰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8-120,共3页
根据8年的降雨、径流定位、半定位观测,分析了三峡库区典型流域的降雨、径流变化及降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端坊溪小流域年均降雨量为1266.4mm,年均径流量为511.29mm;年降雨量离差系数为0.159,降雨日数离差系数为0.128,年径流量、... 根据8年的降雨、径流定位、半定位观测,分析了三峡库区典型流域的降雨、径流变化及降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端坊溪小流域年均降雨量为1266.4mm,年均径流量为511.29mm;年降雨量离差系数为0.159,降雨日数离差系数为0.128,年径流量、汛期径流量、枯水期径流量离差系数分别为0.292,0.333,0.283;端坊溪小流域降雨年际变化是影响径流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降雨 径流 流域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大宁河流域AnnAGNPS模型参数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花利忠 贺秀斌 +2 位作者 颜昌宙 韦杰 南宏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69,74,共6页
AnnAGNPS是一个基于连续事件、流域尺度的分布式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用来模拟流域地表径流、泥沙与化学物质迁移,进而评价流域内农业管理措施对流域水文和水质的响应。构建完善的数据库是模型合理应用的前提条件,以位于长江三峡库区的... AnnAGNPS是一个基于连续事件、流域尺度的分布式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用来模拟流域地表径流、泥沙与化学物质迁移,进而评价流域内农业管理措施对流域水文和水质的响应。构建完善的数据库是模型合理应用的前提条件,以位于长江三峡库区的大宁河沟流域为例,应用3S(GIS,RS和GPS)技术,结合实地调查,建立了AnnAGNPS模型数据库,评价了气候、地形、土壤、土地利用和作物等相关参数的确定,重点分析了模拟单元划分、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土壤相关参数等因子,为大宁河流域侵蚀产沙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平台,也为该模型在长江三峡库区的合理应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ANGPS 模型参数 三峡库区 大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莲峡河小流域马尾松林冠降雨截留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卓文 杨志海 +4 位作者 张志永 陈玉生 崔鸿侠 袁玉万 朱传忠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8-322,共5页
以莲峡河小流域内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分样地进行降水截留实测与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林内穿透雨量与降雨量呈线性相关;穿透系数与降雨量呈对数相关;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指数相关;截留率与降雨量呈对数相关;而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降... 以莲峡河小流域内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分样地进行降水截留实测与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林内穿透雨量与降雨量呈线性相关;穿透系数与降雨量呈对数相关;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指数相关;截留率与降雨量呈对数相关;而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呈多元线性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穿透系数、树干茎流率和降雨强度而预测林冠截留量模拟模型,实测表明该模型能比较准确地估算马尾松林分的林冠截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流域 马尾松 林冠截留量 模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土壤系统氮磷收支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仁江 江韬 +3 位作者 木志坚 倪九派 魏世强 谢德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5-101,共7页
利用三峡库区涪陵段王家沟小流域的农业生产活动调查数据,计算分析了流域农田土壤系统在一个完整的种植年内的氮磷收支状况及循环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农田土壤氮磷平均收入(以纯氮或纯磷计)分别为816和115 kg/(hm2.a),支出分别为462和32 ... 利用三峡库区涪陵段王家沟小流域的农业生产活动调查数据,计算分析了流域农田土壤系统在一个完整的种植年内的氮磷收支状况及循环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农田土壤氮磷平均收入(以纯氮或纯磷计)分别为816和115 kg/(hm2.a),支出分别为462和32 kg/(hm2.a),盈余量分别为354和83 kg/(hm2.a).化肥、作物秸秆还田和人畜排泄物及生活污水是农田土壤系统氮磷的主要输入源,它们对氮素总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72.3%,14.7%和8.1%,对磷素总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82.9%,9.2%和7.4%.作物收获是流域农田土壤系统氮磷输出的主要途径,分别占氮磷总支出的46.2%和98.0%.径流输出分别占氮磷输出的3.5%和2.0%,氮磷化肥径流流失分别占其投入的2.7%和0.7%.在研究流域内的三种主要农业土地利用系统中,榨菜对流域农田土壤氮磷平衡的影响最大,其对氮磷盈余的贡献率分别为61.9%和79.9%;其次为玉米,对氮磷盈余的贡献率分别为32.8%和19.9%;水稻对氮磷平衡的贡献率分别为5.3%和0.2%.因此,合理配施各种来源的肥料、降低旱作系统(榨菜和玉米)土壤的氮磷盈余量是减少流域农业活动对环境不利影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小流域 三峡库区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59
14
作者 廖晓勇 陈治谏 +1 位作者 刘邵权 王海明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9-101,共3页
为探讨三峡库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三峡库区五桥河流域内3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旱地、柑橘园、林地)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为探讨三峡库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三峡库区五桥河流域内3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旱地、柑橘园、林地)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土壤孔度、渗透率变化由大到小的次序为林地→柑橘园→旱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由大到小次序为林地→柑橘园→旱地。这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人类耕作活动、对土地的劳力与经济投入不同密切相关。林地受人为扰动少,因而土壤肥力高;柑橘园、旱地受人类耕作活动影响大,但因柑橘园经济产出效益较高,农户对土地的投入相应较高,使得柑橘园土壤肥力高于旱地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桥河流域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肥力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流域降雨径流模拟研究——以三峡库区晏家河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艳玲 谢德体 +2 位作者 刘洪斌 魏朝富 郭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2-84,92,共4页
DEM是目前用于流域地形分析的主要数据,在流域地形分析及水系构建等方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算法。基于DEM的水文模拟技术的应用给传统的水文模拟方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以三峡库区晏家河小流域为例,应用最新引进的WMS专业水文处理软件,... DEM是目前用于流域地形分析的主要数据,在流域地形分析及水系构建等方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算法。基于DEM的水文模拟技术的应用给传统的水文模拟方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以三峡库区晏家河小流域为例,应用最新引进的WMS专业水文处理软件,结合Arc/Info,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在1∶1万DEM基础上生成河网水系,确定流域边界并进行子流域的划分。在生成数字流域的基础上,采用WMS嵌入的HEC-1模型进行降雨径流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流域降雨 径流模拟研究 三峡库区 晏家河 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森林流域生态系统土壤渗透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2
16
作者 杨海龙 朱金兆 毕利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3-65,69,共4页
通过对三峡库区响水溪森林小流域11块标准样地土壤渗透性能研究表明,不同标准地的贮水力受土壤分层的厚度、非毛管孔隙度大小影响较大,在1713.3~349.4t/hm2之间;土壤初渗速率在13.7~43.7mm/min之间,稳渗速率在0.6~6.3mm/min之间;土... 通过对三峡库区响水溪森林小流域11块标准样地土壤渗透性能研究表明,不同标准地的贮水力受土壤分层的厚度、非毛管孔隙度大小影响较大,在1713.3~349.4t/hm2之间;土壤初渗速率在13.7~43.7mm/min之间,稳渗速率在0.6~6.3mm/min之间;土壤入渗速率回归方程表现为乘幂形式,回归系数R在0.83~0.99之间,方程拟合效果较好,从模拟回归方程幂指数大小来看,香樟林地、抚育石栎林地、荒地更接近考斯加柯夫公式中的系数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森林生态系统 土壤渗透性能 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黑沟流域AnnAGNPS参数空间聚合效应 被引量:13
17
作者 黄志霖 田耀武 +2 位作者 肖文发 曾立雄 马德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681-6690,共10页
农业非点源污染物是长江三峡库区主要污染源之一,已造成令人关注的生态、环境和健康等问题,流域模型(AnnAGNPS)与GIS结合,为空间数据组织和模型参数空间聚合提供技术基础,是其预测和流域规划与管理的有效途径。三峡库区小流域条件下,基... 农业非点源污染物是长江三峡库区主要污染源之一,已造成令人关注的生态、环境和健康等问题,流域模型(AnnAGNPS)与GIS结合,为空间数据组织和模型参数空间聚合提供技术基础,是其预测和流域规划与管理的有效途径。三峡库区小流域条件下,基于临界源面积(CSA)和最小初始沟道长度(MSCL)值域设定,形成不同流域划分方案,空间离散单元(SDU)水平,即SDU大小及数量,影响输入参数空间聚合效应及模型输出结果。在黑沟小流域(144.4hm2)应用已校准AnnAGNPS模型,设定CSA和MSCL值域为0.5~15hm2及7.5~200m,10种SDU水平、流域尺度和条件下,结果表明:空间参数聚合程度和模型输出结果均随SDU尺度改变而发生变化。土地利用与土壤类型等参数具有明显的聚合效应,径流、泥沙和养分输出具有不同的SDU适宜水平和范围。SDU尺度聚合效应对径流量影响较小,而对泥沙、总N、总P模拟影响较大;径流量、泥沙、总N、总P模拟输出误差可接受SDU尺度范围分别为0.5~18、2~6、0.5~6hm2。因此,应用AnnAGNPS模型,更需要注意不同子模型所需要适宜的SDU尺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参数空间聚合 ANNAGNPS模型 流域区划 径流 泥沙 总N 总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的来源与负荷 被引量:34
18
作者 朱波 汪涛 +2 位作者 王建超 鲍玉海 贺秀斌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4-36,共3页
选择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忠县石宝镇石盘丘小流域,通过对其2007—2009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降雨径流中氮磷流失形态与含量进行连续监测,研究三峡库区非点源氮磷污染的来源与负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非点源氮磷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居民点... 选择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忠县石宝镇石盘丘小流域,通过对其2007—2009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降雨径流中氮磷流失形态与含量进行连续监测,研究三峡库区非点源氮磷污染的来源与负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非点源氮磷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居民点、柑橘果园和坡耕地,三者累计贡献了76%以上的小流域氮磷污染负荷,因此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关键是拦截居民点、柑橘果园和坡耕地的暴雨径流。水稻田作为三峡库区主要的农耕地,对径流、泥沙和养分具有显著的截留和净化作用,对来自居民点的氮磷去除效率都在56%-98%之间,因此水稻田合理管理与化肥高效利用是三峡库区非点源污染负荷减控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流域 负荷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三峡库区小流域水质评价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杜富芝 傅瓦利 +5 位作者 杜小红 王素芳 赵俊丽 袁红 王晴 韩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0,14,共4页
在阐述BP人工神经网络原理的基础上,运用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作为训练样本,建立了一个多因子水质综合评价的3层BP网络模型,以溶解氧、氨态氮、总磷、砷、汞和铬为评价因子,对三峡库区小流域-嘉陵江的次级支流流域进行... 在阐述BP人工神经网络原理的基础上,运用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作为训练样本,建立了一个多因子水质综合评价的3层BP网络模型,以溶解氧、氨态氮、总磷、砷、汞和铬为评价因子,对三峡库区小流域-嘉陵江的次级支流流域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河中上游水质状况良好,而下游水质状况较差,汇入嘉陵江、长江后将对三峡水库的水质造成不良影响。为了保证三峡水库的水质安全,建议加强库区小流域的地表水环境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三峡库区流域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农田小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梦婕 江韬 +3 位作者 何仁江 木志坚 魏世强 谢德体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2-1068,共7页
以三峡库区典型农田小流域—涪陵王家沟小流域为代表,通过对流域内水体主要离子组成的系统监测,分析了该流域的水化学特征和主要离子组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a2+、Cl-分别是该流域的优势阳离子和优势阴离子,流域属淡水,水质为氯化物水体... 以三峡库区典型农田小流域—涪陵王家沟小流域为代表,通过对流域内水体主要离子组成的系统监测,分析了该流域的水化学特征和主要离子组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a2+、Cl-分别是该流域的优势阳离子和优势阴离子,流域属淡水,水质为氯化物水体,即ClCaⅢ型,水化学类型为Cl-—Ca2+型;TZ+(总阳离子当量浓度)为6.30meq/L,高于世界平均水平,TZ-(总阴离子当量浓度)为6.29meq/L;TDS(总溶解固体)平均值为294.78mg/L,显示了该流域剧烈的化学侵蚀作用;大多数离子的含量随采样点、季节、水体类型的不同而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田流域 水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