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社会场域视角下“三好儿童”的内涵诠释与教育重塑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晓红
訾扬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三好儿童”指具有“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的青少年儿童,是继“三好学生”之后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话语表述方式的差异,既反映出“三好儿童”内涵与外延的变化,也蕴含着时代的变迁。首先,“三好儿童”的提出是社会资本的...
“三好儿童”指具有“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的青少年儿童,是继“三好学生”之后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话语表述方式的差异,既反映出“三好儿童”内涵与外延的变化,也蕴含着时代的变迁。首先,“三好儿童”的提出是社会资本的象征,包含社会声望、社会符号和社会文化,即权威人士和学者的话语、政策文件以及传统教育思想。其次,“三好儿童”的内涵可以从社会场域视角进行阐释。在政治与文化场域中,品行代表着社会文明。在养成教育场域中,思想推动品行形成习惯。再次,“三好儿童”的养成是一个文化再生产的过程,在追求教育公平的前提下,从三个向度拓展“三好儿童”的养成路径:弱化资本差距,实现教育的伦理价值;悉力形塑惯习,革新弱势阶层的认知;提振场域润染,匡助教育目标的达成,最终实现再造“三好儿童”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好儿童
社会场域
教育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场域视角下“三好儿童”的内涵诠释与教育重塑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晓红
訾扬州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6,共6页
基金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2018-JCZD-025)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2021-JKZB-06)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2022YZX002)。
文摘
“三好儿童”指具有“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的青少年儿童,是继“三好学生”之后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话语表述方式的差异,既反映出“三好儿童”内涵与外延的变化,也蕴含着时代的变迁。首先,“三好儿童”的提出是社会资本的象征,包含社会声望、社会符号和社会文化,即权威人士和学者的话语、政策文件以及传统教育思想。其次,“三好儿童”的内涵可以从社会场域视角进行阐释。在政治与文化场域中,品行代表着社会文明。在养成教育场域中,思想推动品行形成习惯。再次,“三好儿童”的养成是一个文化再生产的过程,在追求教育公平的前提下,从三个向度拓展“三好儿童”的养成路径:弱化资本差距,实现教育的伦理价值;悉力形塑惯习,革新弱势阶层的认知;提振场域润染,匡助教育目标的达成,最终实现再造“三好儿童”的目标。
关键词
三好儿童
社会场域
教育塑造
Keywords
three qualities children
social field
educational shaping
分类号
G611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社会场域视角下“三好儿童”的内涵诠释与教育重塑
刘晓红
訾扬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