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国两晋南北朝对南中地区经济治理考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浩 龙希国 +1 位作者 刘玉 李豫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50,共13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云南为主的南中地区与内地已形成不可分割政治经济体。但仅有对南中地区的政治、军事治理而没有对经济治理的考察和讨论,难以全面反映和总结治理的总体情况和经验教训。本文按照各政权控制南中的历史时序,以南中...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云南为主的南中地区与内地已形成不可分割政治经济体。但仅有对南中地区的政治、军事治理而没有对经济治理的考察和讨论,难以全面反映和总结治理的总体情况和经验教训。本文按照各政权控制南中的历史时序,以南中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各政权对南中地区的政治、军事治理为基础,横向主要从郡县民、大姓、少数民族及经济部门四个方面,纵向主要从组织形态和制度安排(包括贡纳、赋税、兵役、徭役制度)等方面,考察和讨论了各政权全国性一般经济治策在南中地区的执行,在南中地区的实行的特殊经济治策,及其这些治策对南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本文认为,尽管内地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各政权在南中难以实施更加深入的经济治理,大姓长期实际控制南中部分地区,对内地各政权的经济治理有一定干扰,但各政权一般性经济政策在南中总体上仍得到执行,并且顾及了南中特别是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但其中"汉重夷轻"的赋役政策及对大姓荫户的限制又成为汉民"夷化"的经济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两晋南北朝 经济治理 南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两晋南北朝遗存 被引量:1
2
《文博》 1997年第3期40-43,共4页
陕西的三国两晋南北朝遗存已发现400余处,远少于其前后的秦汉和隋唐时期.遗存分布也很不平衡,陕南地区最多,约占总数的48%,关中和陕北分别占43%和9%.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一时期分裂和战乱造成的生产力停滞、人口锐减,反映人类活动的各类... 陕西的三国两晋南北朝遗存已发现400余处,远少于其前后的秦汉和隋唐时期.遗存分布也很不平衡,陕南地区最多,约占总数的48%,关中和陕北分别占43%和9%.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一时期分裂和战乱造成的生产力停滞、人口锐减,反映人类活动的各类遗存相应数量减少、规模缩小;另一方面,可能与其时的文化处于秦汉与隋唐的过渡阶段,正式发掘的典型遗址和墓葬相对较少,考古学文化的内涵及序列尚不完全明晰而较难确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两晋南北朝 造像碑 砖室墓 佛教造像 北魏 遗存 文物保护 旬阳县 墓葬 统万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考古的新进展
3
作者 杨爱国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70,共9页
进入新世纪之后,山东地区三国两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考古陆续有新的发现,其中临沂洗砚池晋墓的发掘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济南城市考古又有新进展。学者们对过去发表的考古资料和新发现的资料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 进入新世纪之后,山东地区三国两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考古陆续有新的发现,其中临沂洗砚池晋墓的发掘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济南城市考古又有新进展。学者们对过去发表的考古资料和新发现的资料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成果,突出表现为佛教造像研究方兴未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新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劳动力与三国两晋南北朝田制的变化关系
4
作者 程应镠 《河北学刊》 1987年第1期38-42,共5页
田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土地制度,也可以说是农业的生产关系.黄巾起义,对东汉地主阶级打击沉重.西汉末,经过农民战争,刘秀建立东汉.“后汉之初,百姓虚耗,率土遗黎,十才一二.”(《通典》卷一《食货》一)黄巾起义后,继之以军阀混战,人... 田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土地制度,也可以说是农业的生产关系.黄巾起义,对东汉地主阶级打击沉重.西汉末,经过农民战争,刘秀建立东汉.“后汉之初,百姓虚耗,率土遗黎,十才一二.”(《通典》卷一《食货》一)黄巾起义后,继之以军阀混战,人口的减少更多,劳动力更感缺乏.曹操说:“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悽怆伤怀.”(《三国志》卷一)当曹操掌握北方统治权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坞壁 屯田 三国两晋南北朝 均田令 田制 农业劳动力 计口受田 魏书 北魏 奴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詩》后記
5
作者 (辶彔)钦立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4年第3期65-68,共4页
右《先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一百三十五卷。作为研究这个时期诗歌文学的作品资料,本书目前算是较为完备和可信的了。在诗歌研究方面,我们过去所看到的这个时期的作品资料是残阙的难于依据的。原因主要是:第一,南北朝时期流传的一些... 右《先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一百三十五卷。作为研究这个时期诗歌文学的作品资料,本书目前算是较为完备和可信的了。在诗歌研究方面,我们过去所看到的这个时期的作品资料是残阙的难于依据的。原因主要是:第一,南北朝时期流传的一些别集总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老子化胡经 先秦 古诗 古代诗歌 作品 诗歌研究 总集 文馆词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至隋唐的巴蜀学术
6
作者 邓星盈 黄开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1-49,共9页
三国至隋唐的巴蜀学术邓星盈黄开国巴蜀学术经汉代的兴盛之后,由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战乱不断而相对滞后。隋唐社会经济的进步,又使巴蜀学术有了相对的发展,并为宋代巴蜀学术的极大繁荣奠定了基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巴蜀学术在三... 三国至隋唐的巴蜀学术邓星盈黄开国巴蜀学术经汉代的兴盛之后,由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战乱不断而相对滞后。隋唐社会经济的进步,又使巴蜀学术有了相对的发展,并为宋代巴蜀学术的极大繁荣奠定了基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巴蜀学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局变幻无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易》学 《毛诗》 三论宗 古文经学 儒学 三国两晋南北朝 柳本尊 三国 隋唐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阳师专西晋北朝墓清理简报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卫鹏 《文博》 1998年第6期3-21,共19页
咸阳师范专科学校位于咸阳头道塬上的文林路北,隔路同铁二十局相望.1995年4月20日至5月5日,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咸阳师专图书楼基建工作,在其操场东南抢救发掘了十一座古墓葬,其中西晋北朝墓十座,唐墓一座(已发表).这次发掘是在地... 咸阳师范专科学校位于咸阳头道塬上的文林路北,隔路同铁二十局相望.1995年4月20日至5月5日,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咸阳师专图书楼基建工作,在其操场东南抢救发掘了十一座古墓葬,其中西晋北朝墓十座,唐墓一座(已发表).这次发掘是在地基开挖3.80米后进行的,墓道及墓顶均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葬品 前室 师专 骨保存 咸阳 清理简报 考古研究所 晋北 魏晋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茶叶历史概略(续) 被引量:4
8
作者 朱自振 《农业考古》 1993年第4期235-241,284,共8页
三、称兴称盛的唐代茶业在上节,我们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茶叶文化,作了初步的归纳。其实这一时期,为我们勾勒的茶叶文化面貌,仍是朦胧不清的。如有关茶的生产、制造、贸易乃至饮用也即茶业本身发展的情况,文献记述就并不多。另外,在上面... 三、称兴称盛的唐代茶业在上节,我们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茶叶文化,作了初步的归纳。其实这一时期,为我们勾勒的茶叶文化面貌,仍是朦胧不清的。如有关茶的生产、制造、贸易乃至饮用也即茶业本身发展的情况,文献记述就并不多。另外,在上面我们也讲到,黄河流域在西晋以后,就不断有饮茶的可靠记载;但是,直至唐朝前期,我国北方饮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叶 茶叶贸易 陆羽 唐代中期 黄河流域 茶业 茶叶生产 饮茶 茶经 三国两晋南北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改革史研究的拓荒之作——评《中国古代改革史论》 被引量:1
9
作者 姜建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6-77,共2页
继《中国古代改革家》一书之后,顾奎相和陈涴二同志新近又推出一部感时主力作《中国古代改革史论》,这是第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改革史研究的专著。该书的问世,说明了对中国古代改革史研究又取得了新的发展。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 继《中国古代改革家》一书之后,顾奎相和陈涴二同志新近又推出一部感时主力作《中国古代改革史论》,这是第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改革史研究的专著。该书的问世,说明了对中国古代改革史研究又取得了新的发展。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其拥有一份丰富的有其自身发展特点的改革文化遗产。从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至明清,改革贯穿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始终,一直是民族文明发展的主旋律。然而对这份丰富的改革文化遗产始终缺乏系统而全面地研究和整理,对改革史的研究也很薄弱,以往的研究多限于某个历史时期的变法、改制,而对改革史全面而系统地研究却无人问津,至今似乎还没有一部有分量的学术专著问世,而《改革史论》一书则从改革的角度,对中华民族古代改革的历史作了全面而系统、深刻而详尽的研究,把历史上某朝某代的单个变法事件都纳入到改革史这一体系当中去探讨,力图勾勒出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的改革框架及其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进程及特点,从而勾画出中华民族改革的全貌,寻求出改革史的发展规律。该书的问世,可谓填补了改革史研究的这一个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居正改革 中国古代 中华民族 文化遗产 三国两晋南北朝 发展进程 历史时期 不同阶段 历史发展 发展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唐陶瓷艺术在世界古代陶瓷史中的地位
10
作者 刘凤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89-96,101,共9页
中国制陶艺术的产生,根据距今七千多年前的裴李冈文化和磁山文化比较成熟的陶器分析,大约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原始瓷器出现在商代,距今也有三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由于经济生活上的需要和审美艺术方面的... 中国制陶艺术的产生,根据距今七千多年前的裴李冈文化和磁山文化比较成熟的陶器分析,大约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原始瓷器出现在商代,距今也有三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由于经济生活上的需要和审美艺术方面的促进,陶瓷生产汇成了波澜壮阔的艺术长河。而汉唐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陶瓷 陶器 汉唐时期 原始瓷器 画像砖 中国瓷器 文化比较 封建社会 中央集权 三国两晋南北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逯钦立《汉魏六朝文学论集》编后赘记
11
作者 吴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39-40,共2页
去年冬天,北京大学历史系阎文儒教授将已故东北师大中文系逯钦立教授的生前学术论文转给我,并谈逯先生用毕生精力校注的《陶渊明集》一年前已由中华书局出版;所校辑《先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也将由中华书局印出.阎先生与逯先生抗... 去年冬天,北京大学历史系阎文儒教授将已故东北师大中文系逯钦立教授的生前学术论文转给我,并谈逯先生用毕生精力校注的《陶渊明集》一年前已由中华书局出版;所校辑《先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也将由中华书局印出.阎先生与逯先生抗战时就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同窗好友,感情甚笃.逯先生已于一九七三年病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华书局 北京大学 历史系 汉魏六朝文学 陶渊明 逯钦立 西南联大 先秦 别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窗论盏
12
作者 聂志刚 《农业考古》 1995年第4期81-82,共2页
雨窗论盏江西省泰和县政协聂志刚正是时晴时雨的四月天,不知什么时候,窗外又响起渐沥淅沥的滴檐,一时觉得倦怠,靠着桌子打起炖来。忽然有人吆喝着泡一壶茶来。声音和脚步同时来到眼前。啊,原来是西院老五叔。我赶快邀他对坐,摆下... 雨窗论盏江西省泰和县政协聂志刚正是时晴时雨的四月天,不知什么时候,窗外又响起渐沥淅沥的滴檐,一时觉得倦怠,靠着桌子打起炖来。忽然有人吆喝着泡一壶茶来。声音和脚步同时来到眼前。啊,原来是西院老五叔。我赶快邀他对坐,摆下茶具,叫妻冲茶来。老五叔见我的茶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州窑 陶瓷茶具 《茶经》 三国两晋南北朝 江西省 黑釉 泰和县 越窑青瓷 世界博览会 油滴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与志林
13
作者 聂志刚 《农业考古》 1997年第2期67-68,共2页
茶与志林江西泰和县政协聂志刚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的发现,茶叶之被利用,已经几千年了。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秦人取蜀之后,我国饮茶的习惯和茶业慢慢传播开来,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与志林江西泰和县政协聂志刚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的发现,茶叶之被利用,已经几千年了。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秦人取蜀之后,我国饮茶的习惯和茶业慢慢传播开来,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并且在以后朝代绵延不绝,深入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经》 吉州窑 《本草纲目》 有机化合物 茶礼 三国两晋南北朝 营养和药用价值 地方志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采茶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