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优化土茯苓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21
1
作者 夏道宗 于新芬 马志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7期1460-1463,共4页
目的: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试验设计优化土茯苓总黄酮(TFSG)的提取工艺。方法:根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子,以TFSG得率(%)为... 目的: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试验设计优化土茯苓总黄酮(TFSG)的提取工艺。方法:根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子,以TFSG得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图。结果:TFSG超声波辅助提取效果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顺序为:乙醇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料液比。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57%,超声功率500W,超声时间34min,料液比1:21,响应值达到2.32%。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极其显著(P<0.01),可用来对TFSG的提取工艺进行分析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土茯苓 总黄酮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通用旋转设计优化葎草多糖提取工艺
2
作者 韩丹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08-311,共4页
为确定超声辅助提取葎草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液料比、超声功率、超声温度、超声时间等因素的较适宜范围,并应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优化提取工艺条件。超声辅助提取葎草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4 m L∶1 g,超声功率... 为确定超声辅助提取葎草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液料比、超声功率、超声温度、超声时间等因素的较适宜范围,并应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优化提取工艺条件。超声辅助提取葎草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4 m L∶1 g,超声功率134 W,超声温度61℃,超声时间49 min,此时多糖提取率为3.52%。经二次通用旋转设计优化后的葎草多糖提取工艺具有试验次数少、计算简单、准确可靠等优点,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葎草多糖 超声辅助提取 单因素试验 通用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的杉木苗期施肥营养诊断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惠通 牛宁 +3 位作者 贾代东 魏志超 吴鹏飞 刘爱琴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79,共7页
林木苗期营养诊断和施肥研究是制定合理施肥方案的前提,能为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以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多年筛选的速生型杉木为试验材料,通过开展室内模拟不同的土壤养分条件,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的施肥方法... 林木苗期营养诊断和施肥研究是制定合理施肥方案的前提,能为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以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多年筛选的速生型杉木为试验材料,通过开展室内模拟不同的土壤养分条件,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的施肥方法,根据杉木生物量划分高、低产组,利用DRIS营养诊断的图解法和指数法,计算杉木适宜的施肥范围及需肥顺序。结合图解法和指数法两种分析方法得出:杉木植株中氮、磷、钾养分的适宜比值范围为P/N=0.137±0.03,N/K=1.102±0.113,K/P=6.881±1.203;处理7(施氮量为0.511 g/盆,施磷量为0.270 g/盆,施钾量为1.339 g/盆)的平衡状态最佳。总体而言,速生型杉木对钾肥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对磷肥的需求量次之,对氮肥的需求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杉木苗期 通用旋转设计 营养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实验设计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红波 陆刚 边宽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11738-11739,共2页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选择对于实验人员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比较了常用的正交设计、均匀设计、球面对称设计、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等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劣,以供实验人员选择适合自身实验的最优方案。
关键词 正交设计 均匀设计 球面对称设计 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柱五加叶中抗HMGB1总三萜活性物质的闪式提取工艺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向前 郑礼胜 +2 位作者 翁柳娜 邹方卉 李丽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90-1898,共9页
采用闪式提取,通过二次通用旋转实验设计优化细柱五加叶中三萜类物质的提取工艺,以综合评分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溶剂用量3个主要因素对工艺的影响;确定出最佳提取工艺,用UV法检测提取物中的总三萜成分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最... 采用闪式提取,通过二次通用旋转实验设计优化细柱五加叶中三萜类物质的提取工艺,以综合评分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溶剂用量3个主要因素对工艺的影响;确定出最佳提取工艺,用UV法检测提取物中的总三萜成分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53%(体积分数)乙醇为溶剂,闪式提取175 s;该工艺稳定,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为0.77%),操作简单、省时,以五加皂苷为对照品,饱和NaHCO3溶液为溶剂,以218 nm为最适波长时,线性范围为0.01~0.07 g/L(相关系数为0.999 6),加样回收率为98.2%(相对标准偏差为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柱五加 五加皂苷 通用旋转实验设计 萜成分 闪式提取法 紫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幼苗冠层内微环境因子与净光合速率间回归方程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贾利元 田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1-115,共5页
为了确定番茄幼苗冠层内通风时微环境因子与幼苗净光合速率间的回归方程,对影响幼苗净光合速率(Y)的6个因子〔苗龄(X1)、辐射(X2)、温度(X3)、相对湿度(X4)、风速(X5)、通风时间(X6)〕进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按照试验方案最终得出了... 为了确定番茄幼苗冠层内通风时微环境因子与幼苗净光合速率间的回归方程,对影响幼苗净光合速率(Y)的6个因子〔苗龄(X1)、辐射(X2)、温度(X3)、相对湿度(X4)、风速(X5)、通风时间(X6)〕进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按照试验方案最终得出了番茄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幼苗冠层内微环境因子间的优化方程Y=19.825 00-0.272 50 X1+0.758 33 X2+0.515 00 X3-0.663 33 X4-0.670 00 X21-0.375 00 X22-0.235 00 X32-0.590 00 X42-0.461 25 X25-0.303 75 X62+0.273 75 X1X2-0.361 25 X4X5-0.442 50 X5X6;找到并验证了通风调控的最佳组合,即幼苗生理苗龄为三叶一心、辐射强度为1 200μmol/(m2.s)、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70%、通风风速为1.1m/s、通风时间为20min,此时模型预测的幼苗净光合速率响应值最大,为20.6μmol/(m2.s),取上述最优条件在番茄幼苗冠层内进行通风调控,实测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为20.5μmol/(m2.s)。对回归方程更进一步分析得出,在幼苗冠层内以0.8m/s风速通风30min,也可达到较好的调控效果,实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冠层内通风 微环境因子 净光合速率 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槟榔中的槟榔碱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春江 陶海腾 +2 位作者 吕飞杰 台建祥 王祝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0-253,共4页
为了优化超临界CO2萃取槟榔碱的工艺参数,通过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实施试验,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因素对槟榔碱萃取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的温度对槟榔碱萃取量有极显著的影响,萃取时间和压力的影响较... 为了优化超临界CO2萃取槟榔碱的工艺参数,通过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实施试验,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因素对槟榔碱萃取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的温度对槟榔碱萃取量有极显著的影响,萃取时间和压力的影响较小。同时确定了槟榔碱萃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72℃,压力57MPa,时间26min。在此条件下,槟榔碱的萃取量为6143.71μg/g,达到理论最大萃取量的95.3%,所得萃取物中槟榔碱的百分含量为(25.85±0.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碱 超临界CO2萃取 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蛋白的胰蛋白酶酶解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政 杨国宇 +1 位作者 潘玉善 郏自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8-621,共4页
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三因素五水平下胰蛋白酶水解酪蛋白的反应,得到了一定条件下酪蛋白在酶作用下水解程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回归方程利用统计优选法寻优,确定了最优水解条件:温度为58℃,pH值为7.4,酶底比为0.7%。
关键词 酪蛋白 酶促水解 胰蛋白酶 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施和密度对玉米产量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郑伟 张丽妍 +6 位作者 边丽梅 董喆 张昊 郝春雷 霍剑锋 孟繁盛 慈艳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69,共3页
为探寻配方施肥和密度对玉米新品种赤单208产量的影响,采用4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施磷量、施钾量、施氮量、密度4因素与产量关系的效应方程。通过对回归方程的检验及效应分析,探讨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密度的单因... 为探寻配方施肥和密度对玉米新品种赤单208产量的影响,采用4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施磷量、施钾量、施氮量、密度4因素与产量关系的效应方程。通过对回归方程的检验及效应分析,探讨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密度的单因子效应、互作效应和最佳施肥量,从而得出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施磷量、施钾量、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其肥料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密度(X3)>施磷量(X1)>施钾量(X2)>施氮量(X4),其中磷钾肥互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极显著。对于试验地块种植的玉米新品种赤单208获得高产的最佳施肥组合为:N 345 kg/hm2、P2O567.5 kg/hm2、K2O 112.5 kg/hm2、密度52 500株/hm2,最佳玉米产量是16 072.35 kg/hm2,N、P2O5、K2O的最佳比例为1.00∶0.20∶0.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因子效应 肥料互作效应 最佳施肥量 产量 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钢精密超精密镜面加工技术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关佳亮 徐真真 +3 位作者 张孝辉 尚海洋 郭奎崇 王建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53-361,共9页
目的利用ELID磨削技术对ZGMn13Cr2高锰钢进行精密超精密镜面磨削加工试验研究,解决其加工性能差的问题,以提升表面质量,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试验,探究不同试验因素对ZGMn13Cr2高锰钢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并对各因素工艺参数进... 目的利用ELID磨削技术对ZGMn13Cr2高锰钢进行精密超精密镜面磨削加工试验研究,解决其加工性能差的问题,以提升表面质量,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试验,探究不同试验因素对ZGMn13Cr2高锰钢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并对各因素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方法对MSG-612 CNC超精密成型平面磨床进行ELID磨削工艺模块化改造后,采用240#、W10粒度的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对直径Φ50 mm、厚度10 mm的样件进行ELID磨削加工,对比两种粒度砂轮的加工效果。应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进行工艺试验,搭建表面粗糙度二次回归数学模型,探究不同试验因素对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程度,使用判定系数R2检验二次回归模型对实际情况的拟合程度。最后,由lingo软件对二次回归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得出ZGMn13Cr2高锰钢ELID磨削各试验因素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结果经W10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加工后,样件获得较高精度的镜面效果,两种粒度所加工的样件表面均无烧伤。判定系数R2检验二次回归模型对实际情况的拟合度为99.24%,模型的预测结果对实际加工有指导意义。优化得出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砂轮线速度35 m/s,电解电压90 V,砂轮进给量2μm,电解间隙0.734 mm。结论ELID精密超精密镜面磨削加工技术可大幅提高ZGMn13Cr2高锰钢的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减少工件表面烧伤,在高锰钢磨削加工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GMn13Cr2高锰钢 ELID磨削技术 在线电解 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优化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叶枝棉花高产优质优化栽培措施组合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以华 张取仁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7期5-10,18,共7页
采用3因子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纯N施用量、K_(2)O施用量对留叶枝棉花籽棉产量与霜前籽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K_(2)O施用量对籽棉产量影响很小,纯N施用量与籽棉产量呈直线回归关系;种植密度和纯N施用量存在反... 采用3因子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纯N施用量、K_(2)O施用量对留叶枝棉花籽棉产量与霜前籽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K_(2)O施用量对籽棉产量影响很小,纯N施用量与籽棉产量呈直线回归关系;种植密度和纯N施用量存在反向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籽棉产量,在纯N施用量较少时增加种植密度能增产,当纯N施用量较多时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对增产有利。K_(2)O施用量增加可提高霜前籽棉产量,但过量施用会降低霜前籽棉产量;种植密度与纯N施用量也存在反向交互作用,共同影响霜前籽棉产量,在纯N施用量较少时增加种植密度可增加霜前籽棉产量,当增加纯N施用量较多时适当降低种植密度能提高霜前籽棉产量。根据模拟仿真试验,本试验在籽棉产量3750~4125 kg/hm^(2)与霜前籽棉产量3000~3300 kg/hm^(2)、籽棉产量4125~4500 kg/hm^(2)与霜前籽棉产量3300~3600 kg/hm^(2)、籽棉产量>4500 kg/hm^(2)与霜前籽棉产量>3600 kg/hm^(2)条件下,其产量与品质兼顾的优化措施组合方案分别为种植密度29831~31938株/hm^(2)、纯N施用量266.95~304.88 kg/hm^(2)、K_(2)O施用量185.71~213.62 kg/hm^(2),种植密度27022~31424株/hm^(2)、纯N施用量259.08~334.17 kg/hm^(2)、K_(2)O施用量166.95~218.39 kg/hm^(2),种植密度17870~20310株/hm^(2)、纯N施用量444.42~488.35 kg/hm^(2)、K_(2)O施用量144.24~209.71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叶枝棉花 优化栽培措施组合 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因子编码 霜前籽棉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肥对濮麦10号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高洪泽 赵继文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5期39-40,共2页
采用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濮麦10号产量的影响,建立了施肥模型。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是濮麦10号夺取高产的有效措施,其最优组合方案为:N 12.10 kg/亩、P2O5 6.65 kg/亩、K2O 6.47 kg/亩,... 采用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濮麦10号产量的影响,建立了施肥模型。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是濮麦10号夺取高产的有效措施,其最优组合方案为:N 12.10 kg/亩、P2O5 6.65 kg/亩、K2O 6.47 kg/亩,此时产量最高为521.7 kg/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麦10号 小麦 钾肥 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复合肉干贮藏过程中脂肪氧化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超昆 刘关瑞 +2 位作者 刘雨杨 房想 刘敦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15,共5页
对重组复合肉干贮藏中的抗氧化进行研究。以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结合VE和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为试验对象,运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设计,以POV值为检测指标,得到复合抗氧化剂最佳配比为:茶多酚0.139%、VE0.027%、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142%。... 对重组复合肉干贮藏中的抗氧化进行研究。以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结合VE和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为试验对象,运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设计,以POV值为检测指标,得到复合抗氧化剂最佳配比为:茶多酚0.139%、VE0.027%、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142%。3种天然抗氧化剂对重组复合肉干POV值的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VE>茶多酚。3种抗氧化剂之间,VE和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有明显的交互作用,茶多酚和VE以及茶多酚和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之间有一定的交互作用,但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复合肉干 天然抗氧化剂 氧化控制 通用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丘陵旱地甘薯栽培密肥措施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余成章 卢廷勤 付文泽 《福建农业科技》 2002年第1期4-5,共2页
试验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 ,研究了闽南丘陵旱地甘薯栽培密度、氮肥和钾肥 3项措施的优化模式。结果表明 ,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最大 ;密度与氮肥互作效应较大 ;每 667m2 产量≥ 2 60 0 kg的优化密肥措施为 :密度 3 70 0~ 460 0株、施尿素 1 ... 试验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 ,研究了闽南丘陵旱地甘薯栽培密度、氮肥和钾肥 3项措施的优化模式。结果表明 ,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最大 ;密度与氮肥互作效应较大 ;每 667m2 产量≥ 2 60 0 kg的优化密肥措施为 :密度 3 70 0~ 460 0株、施尿素 1 7~ 1 9kg、施氯化钾 1 9~ 3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栽培技术 丘陵旱地 通用旋转设计 栽培密度 氮肥 钾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和密度对杂交茎瘤芥“涪杂2号”产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旭祎 范永红 +3 位作者 刘义华 林合清 王彬 李娟 《耕作与栽培》 2005年第5期19-20,共2页
在当地较高施肥水平下,应用二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播期(x1)、密度(x2)对茎瘤芥(榨菜)新组合“涪杂2号”瘤茎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1)播期对瘤茎产量有显著的正效应,密度对产量有不明显的负效应;二者为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2)... 在当地较高施肥水平下,应用二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播期(x1)、密度(x2)对茎瘤芥(榨菜)新组合“涪杂2号”瘤茎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1)播期对瘤茎产量有显著的正效应,密度对产量有不明显的负效应;二者为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2)播期和密度的组配对茎瘤芥产量具较明显的负效应,由此建立了小区产量与播期,密度二因子间的回归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榨菜) 播期与密度 产量影响 回归模型 茎瘤芥 密度 播期 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杂交 主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