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HPLC-MS/MS测定三叶委陵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5
1
作者 李荣 周媛 +1 位作者 杨立琛 姜子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63-266,共4页
利用75%乙醇作为溶剂,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三叶委陵菜黄酮,黄酮样品经D101树脂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串联四极杆质谱负离子方式检测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碎片、液相色谱保留时间等信息,从三叶委陵菜中测定出了二苯乙... 利用75%乙醇作为溶剂,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三叶委陵菜黄酮,黄酮样品经D101树脂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串联四极杆质谱负离子方式检测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碎片、液相色谱保留时间等信息,从三叶委陵菜中测定出了二苯乙烯苷、槲皮素-3,7-芸香糖鼠李糖苷、牡荆素、芦丁、金丝桃苷、橙皮苷、槲皮苷和山奈酚-3-芸香糖苷8种黄酮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委陵菜 液相色谱-质谱 质谱联用 黄酮 橙皮苷 金丝桃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实验法优选三叶委陵菜渗漉提取的工艺条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新国 魏元锋 +1 位作者 韩建伟 何玮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6期652-654,共3页
目的优选三叶委陵菜的渗漉提取工艺条件。方法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的鞣质和儿茶素含量,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提取的条件进行优选。结果以乙醇浓度60%、浸泡时间24 h、乙醇用量10倍、流速0.3 mL.min-1为渗漉提... 目的优选三叶委陵菜的渗漉提取工艺条件。方法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的鞣质和儿茶素含量,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提取的条件进行优选。结果以乙醇浓度60%、浸泡时间24 h、乙醇用量10倍、流速0.3 mL.min-1为渗漉提取条件效果最好。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对鞣质和儿茶素定量准确,优选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委陵菜 没食子酸鞣质 儿茶素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叶委陵菜中β-谷甾醇含量 被引量:4
3
作者 邓凤玲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7期939-940,共2页
目的建立测定三叶委陵菜中β-谷甾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Agilent TC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96:4);流速:1.2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结果β-谷甾醇在40.48~202.... 目的建立测定三叶委陵菜中β-谷甾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Agilent TC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96:4);流速:1.2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结果β-谷甾醇在40.48~202.4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11%,RSD为1.36%;β-谷甾醇在三叶委陵菜中平均含量为1.83 mg.g-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控,可作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委陵菜 Β-谷甾醇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委陵菜根化学成分研究
4
作者 刘梁 韩定献 +1 位作者 刘长林 蔡玉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B06期62-63,共2页
采用乙醇提取,乙酸乙酯索氏萃取法,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和光谱方法鉴定结构,首次从湖北恩施州产三叶委陵菜根中初步分离鉴定出4个化合物:β-谷甾醇(1)、胡萝卜甙(2)、齐墩果酸(3)、肌醇(4)。
关键词 三叶委陵菜 齐墩果酸 带状疱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莓叶委陵菜与野生三叶委陵菜在安徽地区的驯化栽培与繁殖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德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4期180-181,共2页
莓叶委陵菜与三叶委陵菜是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对其特征特性、栽培繁殖、应用等方面内容进行介绍,以促进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词 莓叶委陵菜 三叶委陵菜 特征特性 栽培繁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委陵菜黄酮的抗氧化性及清除自由基能力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媛 李荣 姜子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02-105,共4页
从总体抗氧化能力、对Fe2+诱发卵黄脂蛋白PUFA过氧化体系的抑制能力、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五个方面评价了四种委陵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活性,并与其他的合成抗氧化剂VC和PG进行了比较。实... 从总体抗氧化能力、对Fe2+诱发卵黄脂蛋白PUFA过氧化体系的抑制能力、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五个方面评价了四种委陵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活性,并与其他的合成抗氧化剂VC和PG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四种委陵菜中黄酮类化合物在上述前四个方面的性能有着固定的顺序:三叶(福建)>三叶(河北)>西南(河北)>西南(福建),但在清除DPPH自由基方面,其强弱顺序为:西南(福建)>三叶(河北)>西南(河北)>三叶(福建),且与VC和PG相比,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相差无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委陵菜 西南委陵菜 抗氧化活性 脂类氧化 自由基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