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水库运行对荆江三口径流及生态效应的影响
1
作者 曹艳敏 王崇宇 +3 位作者 黎小东 裴烜铭 杨怡 冯萱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31,共9页
为评价三峡水库运行过程对荆江三口生态径流及生态效应的影响,以荆江三口5个主要水文控制站新江口、沙道观、弥陀寺、康家岗和管家铺1988-2020年逐日流量数据为基础,通过流量历时曲线(FDC)计算生态剩余和生态赤字指标,并计算整体水文变... 为评价三峡水库运行过程对荆江三口生态径流及生态效应的影响,以荆江三口5个主要水文控制站新江口、沙道观、弥陀寺、康家岗和管家铺1988-2020年逐日流量数据为基础,通过流量历时曲线(FDC)计算生态剩余和生态赤字指标,并计算整体水文变异度D 0,以此评价荆江三口生态径流和水文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三峡水库运行后,荆江三口汇入洞庭湖流量中松滋口占比持续提升,藕池口、太平口占比持续下降;全年和汛期流量藕池口和太平口下降趋势显著;枯水期,松滋口流量增至三峡水库运行前的2.5倍。②康家岗站平均断流天数比三峡水库运行前增加30.88 d,呈增加趋势,弥陀寺减少21.62 d,呈减少趋势。③三峡水库运行后FDC曲线整体下降,尤其上部下降明显,高流量量级和次数大幅度降低;除松滋口的新江口站FDC低流量区域超过三峡水库运行前,其他站高流量和低流量无法完全覆盖三峡水库运行前高、低流量出现区域。④由于藕池口汇入洞庭湖流量中康家岗占比持续减少,管家铺占比持续增长,2003-2020年康家岗站和管家铺站持续发生生态赤字和生态剩余。⑤三峡水库蓄水试运行(2003-2008年)和三峡水库试运行后(2009-2020年)松滋口的新江口站改变度分别达到66.68%和72.46%,为高度改变,其余控制站为中度改变。三峡水库运行导致荆江三口部分地区长期出现生态赤字或生态剩余,不利于河流生态系统,建议流域管理者加强对同一口不同分支分流比的监控,并开展相应生态影响治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剩余 生态赤字 变动范围法(RVA) 水文改变度 峡水库运行 荆江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荆江水沙过程变异与三口洪道通流能力响应分析
2
作者 沈健 原松 《人民珠江》 2024年第2期53-59,共7页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通过三口洪道与洞庭湖连通,形成了极其复杂而又影响深远的江湖关系。长江三峡工程的调度运行改变了坝下游荆江河道天然水沙过程,引起干流洪水过程“坦化”,中水时期延长,枯水流量增加,促发了三口洪道对上述新水沙条件...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通过三口洪道与洞庭湖连通,形成了极其复杂而又影响深远的江湖关系。长江三峡工程的调度运行改变了坝下游荆江河道天然水沙过程,引起干流洪水过程“坦化”,中水时期延长,枯水流量增加,促发了三口洪道对上述新水沙条件的持续响应。采用近70 a长系列实测水文整编数据及河道地形观测成果,分析了三口洪道对荆江水沙变异过程的响应特点,总结了口门段分流分沙、河势及洪道冲淤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行前后同等来水条件下三口分流比有所减小,分沙量与上游枝城来沙相应,分沙比延续其逐渐增大的特征;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三口洪道河床总体呈冲刷状态,2003—2011年总冲刷量为0.5147亿m^(3),2011—2016年为0.99亿m^(3),洪道口门均有所扩展,但实际通流能力尚未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口洪道 河道演变 通流能力 荆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的调蓄作用对荆江三口分流的影响 被引量:31
3
作者 郭小虎 韩向东 +1 位作者 朱勇辉 渠庚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8-51,共4页
根据2003~2008年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影响荆江三口分流因素的变化,利用1990~2000年天然径流量过程,基于2002年地形分别计算了调蓄前后荆江三口分流量的变化,获得了三峡水库调蓄作用对荆江三口分流的影响,2008年地形条件下的计算结果表明,... 根据2003~2008年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影响荆江三口分流因素的变化,利用1990~2000年天然径流量过程,基于2002年地形分别计算了调蓄前后荆江三口分流量的变化,获得了三峡水库调蓄作用对荆江三口分流的影响,2008年地形条件下的计算结果表明,荆江三口分流略有增加;这是近期荆江三口分流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水库 调蓄 荆江三口 分流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荆江三口分流分沙比变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30
4
作者 郭小虎 李义天 刘亚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60,共8页
荆江三口是联系长江干流与洞庭湖的水沙连接通道,是江湖关系调整变化的纽带。本文根据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的实测资料分析了荆江三口分流分沙的变化规律,并探讨荆江三口分流分沙比变化趋势,得到以下结论: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三口年内分流更... 荆江三口是联系长江干流与洞庭湖的水沙连接通道,是江湖关系调整变化的纽带。本文根据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的实测资料分析了荆江三口分流分沙的变化规律,并探讨荆江三口分流分沙比变化趋势,得到以下结论: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三口年内分流更集中在6-9月,10月的分流量明显减少,但年分流比变化不大,且沿程河道冲刷引起荆江三口分沙比递增;并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荆江三口分流比将基本变化不大,如扣除沿程河道冲刷的影响,则分沙比也基本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三口 峡工程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荆南三口水系调蓄能力演变及其与水系结构的关联性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景保 于丹丹 +2 位作者 杨波 代稳 李欢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26,共8页
基于1955年、1978年、1990年、2008年、2016年5个时期的河网单位面积槽蓄容量和单位面积可调蓄容量、河网槽蓄容量和可调蓄容量4个指标参数,对比分析了三口地区水系调蓄能力时空变化,运用相关分析法剖析了水系结构与调蓄能力的关系.结... 基于1955年、1978年、1990年、2008年、2016年5个时期的河网单位面积槽蓄容量和单位面积可调蓄容量、河网槽蓄容量和可调蓄容量4个指标参数,对比分析了三口地区水系调蓄能力时空变化,运用相关分析法剖析了水系结构与调蓄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河网槽蓄容量由1955年的9548.52万m3减至2016年的7049.01万m3,减少了26.17%;河网可调蓄容量由1955年的4696.39万m3逐渐减至2016年的2461.13万m3,共减少47.59%.②河网单位面积槽蓄容量和河网单位面积可调蓄容量具有明显的等级差异,单位面积可调蓄容量以低等级河流(1、2、3级)减少幅度最大,而4级和5级河流的调蓄能力各指标参数减少值相对较低.③在5个时期中各水系区河网槽蓄能力和可调蓄能力均呈不断下降的态势,其中以藕池河水系区衰退程度最大,河网单位面积槽蓄能力和单位面积可调蓄能力最弱的是虎渡河水系区.④水系调蓄能力与河网结构特征、河流水文连通、水系连通度、水系连通性均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结构 水系连通 调蓄能力 荆南三口水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余年荆江三口水沙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覃红燕 邹冬生 李峰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33,共7页
以荆江三口(松滋口、太平口和藕池口)入洞庭湖的代表性控制站1956-2009年长系列水文数据为基础,运用Mann-Kendall趋势突变检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探讨三口水沙变化特征并对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余年来,松滋口、太平口和藕... 以荆江三口(松滋口、太平口和藕池口)入洞庭湖的代表性控制站1956-2009年长系列水文数据为基础,运用Mann-Kendall趋势突变检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探讨三口水沙变化特征并对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余年来,松滋口、太平口和藕池口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以藕池口变化最为显著,其突变时间最早(1978年和1986年)。松滋口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趋势性改变的时间分别为1980年和2003年;太平口年径流量趋势性改变的时间为1972年和1986年,年输沙量为1998年和2003年;藕池口年径流量趋势性改变的时间为1967年、1972年和1989年,年输沙量为1998年和2003年。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趋势性改变是由于上游径流量的不断减少及诸多人为工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裁弯和三峡工程的影响最为明显。裁弯主要因大幅减少三口径流量而减少输沙量,三峡工程主要因直接减少悬浮泥沙浓度而减少输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三口 突变 水文过程 水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权灰色关联法的长江荆南三口地区水资源短缺程度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代稳 吕殿青 +2 位作者 王金凤 张府柱 仝双梅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23,共7页
对荆南三口地区水资源短缺程度进行分析研究,为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水资源短缺评价研究中,前期研究成果大多采用常权法确定评价指标,致使评价指标产生状态失衡。将变权理论引入到水资源短缺程度分析中,从而确... 对荆南三口地区水资源短缺程度进行分析研究,为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水资源短缺评价研究中,前期研究成果大多采用常权法确定评价指标,致使评价指标产生状态失衡。将变权理论引入到水资源短缺程度分析中,从而确定评价指标变权重,并结合灰色关联法,构建水资源短缺程度分析的变权灰色关联法模型并加以应用。最终得出荆南三口地区三县的水资源短缺程度均为轻度缺水,其缺水程度排序为:华容县>南县>安乡县。利用变权灰色关联法计算水资源短缺程度,方法可行,结果合理,满足了评价指标均衡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权 灰色关联 水资源短缺程度 荆南三口地区 评价指标均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变化对干流河道冲淤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胡茂银 李义天 +1 位作者 朱博渊 陈莫非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73,共6页
荆江三口是联系长江和洞庭湖的纽带,而近60年来三口分流分沙比呈不断减小的趋势,改变了干流的水沙过程,对荆江河段冲淤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利用实测水沙资料,探讨了分流分沙对干流河道冲淤的影响机理,定量分析了三口分流分沙变化对荆... 荆江三口是联系长江和洞庭湖的纽带,而近60年来三口分流分沙比呈不断减小的趋势,改变了干流的水沙过程,对荆江河段冲淤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利用实测水沙资料,探讨了分流分沙对干流河道冲淤的影响机理,定量分析了三口分流分沙变化对荆江河道冲淤的贡献值。结果表明:荆江三口分流分沙会使干流河道增淤,1957-2010年,三口分流分沙引起的年均增淤量为0.88亿t,且随分流比的减小呈减小趋势;增淤量的减小促进了荆江河段的冲刷,1957-2010年间,三口分流分沙变化对荆江河段的累计冲刷贡献量为0.95亿t,贡献率为5.23%,且三口分流分沙变化对荆江河段冲刷的促进作用沿时程呈减弱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三口 分流分沙 河道冲淤 冲刷贡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及洞庭湖出口水沙输移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0
9
作者 郭小虎 姚仕明 晏黎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86,共7页
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及洞庭湖出口水沙输移的变化,不仅关系到洞庭湖区防洪、航运及水资源利用等,而且影响到长江与洞庭湖关系的变化趋势。利用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的最新实测资料分析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及洞庭湖出流水沙变化规律,得到以下成果... 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及洞庭湖出口水沙输移的变化,不仅关系到洞庭湖区防洪、航运及水资源利用等,而且影响到长江与洞庭湖关系的变化趋势。利用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的最新实测资料分析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及洞庭湖出流水沙变化规律,得到以下成果与结论:三峡工程蓄水以来荆江三口分流分沙比无明显变化趋势,但荆江三口分沙量大幅度地减少,其中三口五站断流天数也无明显变化,除弥陀寺、康家港断流时长江干流临界流量略有减少外,其它三站干流临界流量均变化不大。三峡工程蓄水后七里山年均输沙量减少幅度不大,但洞庭湖排沙比显著增大,甚至部分年份洞庭湖排沙比超过100%。此成果对于深入研究江湖关系调整规律和预测长江与洞庭湖的变化趋势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工程 荆江三口 分流分沙 洞庭湖 排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三口分流变化及原因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冬 方娟娟 +1 位作者 李义天 尹正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4-77,共4页
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径流量比蓄水前减小,且受水库影响径流过程也发生变化,对三口分流产生影响。为此,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三口分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发现蓄水后枝城站同流量下三口分流比与蓄水前相比变化不大;而三口年均分流量小... 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径流量比蓄水前减小,且受水库影响径流过程也发生变化,对三口分流产生影响。为此,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三口分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发现蓄水后枝城站同流量下三口分流比与蓄水前相比变化不大;而三口年均分流量小于蓄水前,这是由荆江径流量减少及径流过程变化所造成。同时,定量分析了三峡水库不同运行阶段径流变化对三口分流的影响,结果显示,三峡水库初期蓄水阶段水库调蓄对三口影响较小,高水位运行阶段则影响较大;蓄水后荆江三口年均分流量减小,即干流径流量连续枯水年是主要影响因素,三峡水库调蓄作用是次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三口 峡水库 分流比 径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建成后荆南三口洪道及洞庭湖淤积概算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崇浩 韩其为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16-20,共5页
根据荆南三口洪道的三角洲冲淤特性,引入了计算河道三角洲淤积的平衡坡除法,概算了三峡水库建咸后的82年内荆南三口洪道的冲淤量、冲淤厚度等.并根据洞庭湖的淤积曲线和入湖泥沙数量计算了洞庭湖湖区泥沙淤积量,简单分析了三峡水库... 根据荆南三口洪道的三角洲冲淤特性,引入了计算河道三角洲淤积的平衡坡除法,概算了三峡水库建咸后的82年内荆南三口洪道的冲淤量、冲淤厚度等.并根据洞庭湖的淤积曲线和入湖泥沙数量计算了洞庭湖湖区泥沙淤积量,简单分析了三峡水库对洞庭湖减淤和防洪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水库 分流洪道 三口洪道 洞庭湖 泥沙淤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变化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穆锦斌 张小峰 许全喜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28,共7页
荆江三口是联系长江与洞庭湖的纽带,其分流分沙的变化反映了江湖水沙的变化.本文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了近年来荆江与洞庭湖水沙输移变化规律及其变化原因;采用一维河网数学模型定量给出各因素对三口分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自然因素和... 荆江三口是联系长江与洞庭湖的纽带,其分流分沙的变化反映了江湖水沙的变化.本文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了近年来荆江与洞庭湖水沙输移变化规律及其变化原因;采用一维河网数学模型定量给出各因素对三口分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荆江-洞庭湖江湖水沙输移有了较大调整变化,主要表现为三口分流分沙大幅度减小,干流水沙输移增加;江湖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三口分流道的淤积萎缩和荆江裁弯.这些变化将影响整个长江中游防洪形势,且随三峡工程运行作进一步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三口 分流分沙 水沙输移 一维河网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汛期荆江三口分洪能力及洞庭湖出流变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勇辉 郭小虎 李凌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0-215,共6页
2020年汛期长江流域持续出现了5次洪水,荆江三口分洪能力及洞庭湖出流变化直接关系到长江中游防洪安全。基于此,根据最新实测资料分析了2020年汛期荆江三口分洪能力及洞庭湖出流变化规律,并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①与2003~2018年期间相比,... 2020年汛期长江流域持续出现了5次洪水,荆江三口分洪能力及洞庭湖出流变化直接关系到长江中游防洪安全。基于此,根据最新实测资料分析了2020年汛期荆江三口分洪能力及洞庭湖出流变化规律,并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①与2003~2018年期间相比,2020年7,8月份荆江三口分流量大幅增加,且在枝城站同等大流量下荆江三口分流量有一定程度增大,其中松滋口分流量明显增大,藕池口略有增大,太平口则有所减小。②荆江三口分流比与枝城站流量呈正相关关系,2020年汛期枝城流量增至38000 m 3/s以上,三口分流比基本在20%以上,其中7月25日三口分流比最大,其数值为26.1%,分流量高达11300 m 3/s。③与2003年相比,2020年汛期在螺山站同等大流量下水位出现不同程度抬高的迹象,可能与该站下游区间入汇流量明显偏大等因素有关;6月13日之前,城陵矶站与螺山站流量比值变化主要受到洞庭湖四水来流的影响;6月14日至9月25日,其比值变化主要受长江干流流量变化的影响,监利站流量快速增加或减小,其比值呈现相反变化规律;监利站流量缓慢变化,其比值变化规律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三口 分洪能力 分流量 洞庭湖出流 长江2020年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恒定流条件下荆江三口分流模拟控制方式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勇辉 渠庚 郭小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86,共5页
长江防洪实体模型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兴建的重大水利科研项目。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建立了适合长江防洪实体模型的非恒定流条件下荆江三口分流模拟控制方式。恒定流和非恒定流条件下的验证试验研究表明,该模拟控制方式下荆江三口模... 长江防洪实体模型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兴建的重大水利科研项目。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建立了适合长江防洪实体模型的非恒定流条件下荆江三口分流模拟控制方式。恒定流和非恒定流条件下的验证试验研究表明,该模拟控制方式下荆江三口模型分流流量与分流过程均与原型相似,基本满足试验精度要求。验证后,该模拟控制方式被应用于长江防洪实体模型荆江河段洪水演进特性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三口 分流 非恒定流 长江防洪实体模型 曲线堰 模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行对荆江三口水文情势变异程度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代稳 吕殿青 +1 位作者 王金凤 仝双梅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6-30,共5页
根据三峡水库蓄水运行时间,运用变化范围法(RVA)和整体改变度对荆江三口水文情势变异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对荆江三口流域水文情势产生一定影响,其水文综合改变度为62.07%,属于中度改变,主要影响表现在1月~5月、7月、8月... 根据三峡水库蓄水运行时间,运用变化范围法(RVA)和整体改变度对荆江三口水文情势变异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对荆江三口流域水文情势产生一定影响,其水文综合改变度为62.07%,属于中度改变,主要影响表现在1月~5月、7月、8月、10月月均流量、年均1、3、7、30、90 d最小流量、低流量的谷底数、低流量平均持续时间等方面。三峡水库运行对荆江三口河流的削峰填谷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RVA 局部改变度 荆江三口 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荆江三口分流河道冲淤变化模拟 被引量:25
16
作者 方春明 毛继新 陈绪坚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81-185,共5页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下泄水流含沙量大为减小,下游荆江与三口分流河道将长期处于冲刷状态,对江湖关系演变和防洪影响重大。本文利用可视化一维河网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对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荆江三口河道冲淤变化进行了模拟,对三口河道分水...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下泄水流含沙量大为减小,下游荆江与三口分流河道将长期处于冲刷状态,对江湖关系演变和防洪影响重大。本文利用可视化一维河网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对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荆江三口河道冲淤变化进行了模拟,对三口河道分水分沙量及冲淤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典型水文系列及运用条件下,三峡水库运用后前6年藕池河及松滋河均发生冲刷。之后藕池河有所回淤,松滋河继续冲刷,至三峡水库运用40年左右冲刷达至最大。研究成果对荆江与洞庭湖区防洪决策和水资源研究等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水库 荆江三口分流河道 河网泥沙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59
17
作者 卢金友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4-61,共8页
本文根据实测资料对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历年变化趋势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本文成果对分析预测三峡水库兴建后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变化趋势及其治理、江湖关系调整趋势及江、湖的治理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分流分沙 江湖关系 荆江三口 变化规律 径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水文学法长江荆江三口生态流量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鸿翔 李萌萌 +1 位作者 查胡飞 郭文献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65,72,共4页
河流生态流量是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的条件。选取长江荆江三口(虎渡口、藕池口、松滋口)作为控制性断面,采用年内展布法和IHA-RVA法计算分析了河道最小和适宜生态流量,并利用Tennant法进行了合理性验证。其中,最小生态流量分别为... 河流生态流量是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的条件。选取长江荆江三口(虎渡口、藕池口、松滋口)作为控制性断面,采用年内展布法和IHA-RVA法计算分析了河道最小和适宜生态流量,并利用Tennant法进行了合理性验证。其中,最小生态流量分别为264.3、241.3、680 m^3/s,分别占多年平均天然流量的44.4%、16.4%、46.9%;虎渡口、藕池口、松滋口三个断面的适宜生态流量分别为409.5、613.2、1 017.2 m^3/s,分别占多年平均天然流量的68.8%、41.7%、70.1%。本研究所采用计算方法计算的生态流量结果能够满足河流生态目标的需求,与天然河流年内丰枯变化状态相吻合,计算结果较为合理。该研究可为荆江三口的水资源管理以及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三口 生态水文学 生态流量 最小生态流量 适宜生态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三口河系地区径流演变情势与农业用水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杨 杨文尧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6-92,100,共8页
基于1960-2012年实测径流及降水资料,利用M-K检验分析法得出三口河系年径流变化趋势及汛期径流变化趋势都显著减少,年径流量与年降水量变化过程中的突变年份为1973年与1982年;以1960-1968年为基准期,运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方法,计算... 基于1960-2012年实测径流及降水资料,利用M-K检验分析法得出三口河系年径流变化趋势及汛期径流变化趋势都显著减少,年径流量与年降水量变化过程中的突变年份为1973年与1982年;以1960-1968年为基准期,运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方法,计算得到流域降水量变化和水利工程运行对洞庭湖三口径流量减小的影响贡献率在1974-1982年间分别为15.25%和84.75%,在1983-2012年间依次为11.01%及88.99%;随着本区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性缺水与季节性缺水问题日益凸现,到2020年洞庭湖三口河系地区90%保证率总缺水量为44 127万m3,其中农业生产缺水39 652万m3,农业供需水量的缺口对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将产生不同程度的约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趋势 影响贡献率 农业水资源 三口河系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江三口分流BP网络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小峰 胡旭跃 谢作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3-34,42,共3页
荆江三口是江湖关系调整的重要纽带。以长江干流上游来水、洞庭湖区水位以及下游顶托等影响因子为模型输入向量 ,运用BP网络建立了荆江三口分流流量预报模型 ,该模型具有 1d的预见期。预报结果表明 ,模型基本合理可靠。模型不仅可为荆... 荆江三口是江湖关系调整的重要纽带。以长江干流上游来水、洞庭湖区水位以及下游顶托等影响因子为模型输入向量 ,运用BP网络建立了荆江三口分流流量预报模型 ,该模型具有 1d的预见期。预报结果表明 ,模型基本合理可靠。模型不仅可为荆江河段洪水演进计算提供边界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人工神经网络 模型研究 洪水演进 三口分流 荆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