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新场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有利岩石相表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1
作者 刘君龙 刘忠群 +2 位作者 肖开华 黄彦庆 金武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1-1121,共11页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和分析测试等多种方法,识别并划分了四川盆地新场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有利岩石相类型,建立了有利岩石相标准,揭示了其平面分布规律,探讨了有利岩石相形成机制及其对产能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新场须二段共发育1...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和分析测试等多种方法,识别并划分了四川盆地新场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有利岩石相类型,建立了有利岩石相标准,揭示了其平面分布规律,探讨了有利岩石相形成机制及其对产能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新场须二段共发育12种岩石相类型,其中“千层饼”/平行层理、块状层理、斜层理和含炭屑中粗砂岩岩石相物性好、含气性高,是有利岩石相类型,测井呈现“三低一高”特征,即低自然伽马、低中子孔隙度、低电阻率、高声波时差;②沉积作用决定了砂体空间展布,是有利岩石相形成的物质基础,后生成岩流体对有利岩石相的形成起到了差异性改造的作用,构造活动和深层异常地层压力使地层沿薄弱面发生顺层滑动,导致不同岩石相形成裂缝,储集层渗透性得到有效改善;③有利岩石相发育程度是决定气井稳产能力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集层 有利岩石相 储集层表征 三叠系须家河组 新场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陆相全油气系统成藏序列与勘探领域 被引量:7
2
作者 文龙 张本健 +6 位作者 金值民 吴长江 王小娟 邱玉超 王自剑 李勇 陈冬霞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7-1007,共11页
基于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实践,结合地震、测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侏罗系陆相全油气系统基本地质条件、油气类型、油气分布特征、源储关系及成藏聚集模式开展系统分析。研究表明:①四川盆地陆相全油气系统发育多套含气层... 基于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实践,结合地震、测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侏罗系陆相全油气系统基本地质条件、油气类型、油气分布特征、源储关系及成藏聚集模式开展系统分析。研究表明:①四川盆地陆相全油气系统发育多套含气层系,形成了以三叠系须家河组烃源岩为中心的全油气系统。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的厚层、优质烃源岩为四川盆地陆相全油气系统提供充足的气源基础;常规-非常规储层的发育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有利储集空间;断-砂耦合发育为天然气运移提供优质输导体系。②烃源岩和储层在垂向上交互叠置,沉积环境、储层岩性和物性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上三叠统—侏罗系自下而上有序发育源内页岩气-近源致密气和远源致密-常规气。③不同区带之间,埋藏深度、储层物性、地层压力以及生烃强度等地质条件的有序变化,控制平面上依次形成了冲断带构造气藏、坳陷带页岩气-致密气藏、斜坡带致密气藏和隆起带致密气-常规气藏的全序列成藏体系。④基于全油气系统理论和思路,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气、致密气资源潜力巨大,尤其是四川盆地中—西部(简称川中—川西)地区具备较大的非常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陆相地层 全油气系统 三叠系须家河组 侏罗系沙溪庙 常规—非常规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导层(体)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理论与实践——四川盆地新类型页岩气与致密砂岩气突破的启示 被引量:48
3
作者 郭彤楼 熊亮 +3 位作者 叶素娟 董晓霞 魏力民 杨映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7,共14页
针对四川盆地海相页岩层系寒武系筇竹寺组历经多年页岩气勘探未获重大突破、三叠系须家河组致密气一直未能实现规模商业建产的问题,在对老井反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致密气、页岩气的聚集机理以及钻井过程中油气显示、开发过程中产量压力... 针对四川盆地海相页岩层系寒武系筇竹寺组历经多年页岩气勘探未获重大突破、三叠系须家河组致密气一直未能实现规模商业建产的问题,在对老井反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致密气、页岩气的聚集机理以及钻井过程中油气显示、开发过程中产量压力变化等特征,提出转变勘探开发思路,从源、储勘探转向输导层(体)勘探,把有效烃源岩、有效输导层(体)和有效砂岩(页岩)层的有机组合作为成藏体,建立了输导层(体)非常规天然气形成富集模式。实践应用上取得2项成效:(1)指导筇竹寺组低有机质丰度粉砂质页岩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改变了只在富有机质黑色页岩中寻找页岩气的传统思维,也实现了四川盆地新区、新层系、新类型页岩气的突破与勘探开发向多层系的转变;(2)实现了须家河组致密砂岩难动用储量的勘探突破和高效开发,破解了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层产量不高、裂缝带产量不稳的难题,推动了致密砂岩气从有储量无产量向有效动用的转变,提升了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输导层(体) 致密气 页岩气 粉砂质页岩 寒武系筇竹寺 三叠系须家河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高密度”压裂技术理念与关键技术——以川西地区致密砂岩气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郭建春 路千里 +5 位作者 刘壮 曾凡辉 郭彤楼 刘言 刘林 邱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76,共10页
四川盆地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是增储上产和规模化开发的重要对象。为了解决砂体展布非连续、河道宽度窄、平面和纵向非均质性强等问题导致的传统压裂改造模式效果不理想的难题,基于对四川盆地西部地区(以下简称川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地... 四川盆地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是增储上产和规模化开发的重要对象。为了解决砂体展布非连续、河道宽度窄、平面和纵向非均质性强等问题导致的传统压裂改造模式效果不理想的难题,基于对四川盆地西部地区(以下简称川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地质工程特征的剖析,从渗流力学理论出发,充分借鉴川西地区致密砂岩气前期多轮储层改造的经验以及非常规油气体积压裂技术,提出了致密气“多尺度高密度”的压裂技术理念,阐明了其理念内涵、关键技术与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渗流特征决定了增加裂缝密度和改造体积是实现致密气储量高效动用的必然选择;(2)“多尺度高密度”压裂强调高密度布缝合理性以及多尺度裂缝流动能力匹配性,目标是通过压裂在致密储层内构建有效支撑和长效流动的多级裂缝体;(3)采用“广、密、撑、稳、精”五位一体改造技术措施,提高单井产量和EUR;(4)在ZJ气田侏罗系沙溪庙组、三叠系须家河组致密储层开展了“多尺度高密度”压裂系统性工程实践,单井平均测试产气量达到15.6×104m^(3)/d,较之前增产1.96倍,有力支撑了ZJ气田千亿立方米储量大气田的建设。结论认为,“多尺度高密度”压裂技术理念与关键技术的形成,有效支撑了川西地区致密气的高效开发,为致密气储层改造下一步攻关指明了方向,相关认识为我国致密气规模效益开发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三叠系须家河组 侏罗系沙溪庙 致密气 储层改造 水力压裂 多尺度高密度 裂缝扩展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