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大兴安岭不同演替阶段天然林优势树种空间分布格局
- 1
-
-
作者
肖云友
蔺雪莹
董灵波
-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09-4021,共13页
-
基金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F1304002)
黑龙江省头雁创新团队计划项目(森林资源高效培育技术研发团队)。
-
文摘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能够反映森林群落的构建过程和物种共存的生态策略。以2017年和2023年大兴安岭地区翠岗林场白桦林(先锋阶段)、白桦-兴安落叶松混交林(过渡阶段)和兴安落叶松林(顶级阶段)的3个100 m×100 m动态监测样地数据为基础,采用成对相关函数、汇总统计函数和三变量随机标记法,分析各阶段林分中优势树种大树、死幼树和活幼树的空间格局和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白桦和兴安落叶松的大树、死幼树和活幼树格局均随尺度增加呈现随机分布。随着演替的进行,在小尺度(≤5 m)内,白桦大树均呈现均匀分布,活幼树则由聚集分布逐渐向随机分布转变,死幼树呈随机分布-聚集分布-均匀分布的变化规律。兴安落叶松大树和死幼树在小尺度内呈随机分布-聚集分布-随机分布的变化规律,活幼树均在小尺度聚集分布。其次,两树种种内关联性大多呈负相关和无相关,其中展现聚集格局的物种,种内空间关联主要呈无相关。密度依赖效应在演替进程中普遍存在,两树种幼树检测到的密度依赖作用均随着演替阶段由负向正转变。研究不支持Janzen-Connel假说,即各演替阶段的幼树在接近同种大树时,未检测到存活概率显著降低。相反,白桦幼树在顶级阶段的不同尺度上接近同种和异种大树能提高存活概率。兴安落叶松幼树在过渡阶段的同种大树0—15 m尺度范围内和在顶级阶段的白桦大树5—15 m尺度范围内能提高存活概率。
-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空间格局
三变量随机标记
演替阶段
天然林
-
Keywords
Daxing′an Mountains
spatial pattern
trivariate random labeling
successional stages
natural forest
-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天然樟子松林幼树更新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6
- 2
-
-
作者
朱媛君
山丹
孙云海
刘艳书
时忠杰
杨晓晖
-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北京国土丹青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2-379,共8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09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0715)
-
文摘
以呼伦贝尔沙地红花尔基镇樟子松天然林幼树为研究对象,对100m×100m的樟子松纯林样地进行全面调查,并采用空间点格局分析的方法对林内幼树更新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分中樟子松幼树在较大尺度内(40m)呈显著的聚集分布状态,大树在较小尺度内(4m)呈显著聚集状态,而蚁穴则在所有尺度内呈随机分布状态。对同种的樟子松幼树和大树而言,两者的关系在不考虑其它影响因子(蚁穴)的情况下,总体上不存在显著的作用关系;而在考虑蚁穴作用的情况下在0~2m尺度上表现为抑制作用,3~4m尺度上表现为促进作用,但两者均不显著。对樟子松幼树和蚁穴而言,两者的关系在不考虑其它影响因子(樟子松大树)的情况下,在较小尺度上对樟子松幼树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考虑樟子松大树作用的情况下,不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缩小为0~2m尺度上,而在3~4m的尺度上则表现为不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影响略强于樟子松大树。结合幼树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樟子松天然林幼树保存率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候因子特别是干旱带来的水分亏缺的影响。
-
关键词
呼伦贝尔沙地
樟子松幼树
更新格局
蚁穴
三变量随机标记
水分亏缺
-
Keywords
Hulun Buir Sandy Land
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seedlings
regeneration pattern
ant pits
trivariate random labeling
water deficit
-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