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部及邻接的外侧网状结构的传出投射——WGA-HRP顺行追踪研究(中脑核—丘脑投射通路研究之二)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百忍 李继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1期41-51,127,共12页
在已探明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中枢突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的背内侧部(Vodm)及邻接的网状结构(LRF)投射的基础上,本文作者用WGA—HRP顺行标记法追踪了Vodm和其邻接的LRF传出投射的终止部位,以期探索Vme—丘脑通路中第三级神经元的... 在已探明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中枢突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的背内侧部(Vodm)及邻接的网状结构(LRF)投射的基础上,本文作者用WGA—HRP顺行标记法追踪了Vodm和其邻接的LRF传出投射的终止部位,以期探索Vme—丘脑通路中第三级神经元的所在。结果发现Vodm及邻接的LRF除投射到一些脑神经运动核、臂旁核、下橄榄主核腹肢内端外,还发现了前人未曾注意到的沿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内缘存在且向腹侧伸延的一个带状区内有浓密的标记终末终止。此标记终末带区在上橄榄核背侧,三叉神经运动核腹侧以及三叉神经感觉主核的背内侧部等处增大,而上橄榄核背侧及三叉运动核腹侧的终末区以往并无人注意到在此有与之相应的核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 网状结构 沿三叉神经感觉主内缘伸延的标记终末带 WGA—HRP顺行追踪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部向三叉神经中脑核的回返投射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敬东 高海 李继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2-108,共7页
既往的研究证明,由支配咬肌的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到丘脑腹后内侧核存在着一条由四级神经元组成的传递本体觉信号的中枢通路.此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吻测亚核背内侧部和邻接的小细胞网状核的一部分,第三级神经元存... 既往的研究证明,由支配咬肌的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到丘脑腹后内侧核存在着一条由四级神经元组成的传递本体觉信号的中枢通路.此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吻测亚核背内侧部和邻接的小细胞网状核的一部分,第三级神经元存在于沿三又神经感觉主核内缘伸延的“带状区”。本研究将PHA-L注入第二级神经元所在区域,不仅在“带状区”发现有很多标记终末,而且在三叉神经中脑核区域内也发现较密集的PHA-L阳性终末,许多终末与中脑核神经无形成密切接触.对这种材料又向咬肌神经内注入HRP,观察到有一些HRP标记的中脑核神经元与PHA-L标记终末接触.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三叉神经本体感觉通路中,由第二级神经元的核区向初级传入神经元发出有回返投射,并对其机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返投射 三叉神经 中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和脊髓背角浅层内C纤维的主要神经活性物质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红 杨鲲 +1 位作者 李云庆 施际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0-37,共8页
本文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技术对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和脊髓背角浅层内BandeiraeaSimplicifoliaIsolectinB4(BSI-B4)标记的C纤维及其终末与P物质(SP)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 本文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技术对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和脊髓背角浅层内BandeiraeaSimplicifoliaIsolectinB4(BSI-B4)标记的C纤维及其终末与P物质(SP)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能、谷氨酸(Glu)能和一氧化氮(NO)能纤维及其终末的分布和相互关系,三叉神经节(TG)和脊髓背根节(DRG)中BSI-B4标记并呈SP样、CGRP样、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PAG,谷氨酸能细胞的特异性标识物)样和NOS样阳性的双标细胞进行了定位、定性和定量的系统研究。Vc和腰髓背角内SP样、CGRP样、PAG样、NOS样阳性纤维和终末及BSI-B4标记的C纤维及其终末分布的主要重叠区域是Ⅱ层外带(Ⅱo)。TG和DRG内可见BSI-B4标记并呈SP样、CGRP样、PAG样或NOS样阳性的双标细胞,其中PAG/BSI-B4双标细胞的数量最多。此结果提示C纤维主要含Glu,Glu是初级传入最主要的神经活性物质。此外还有一些C纤维含SP、CGRP和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髓背角 C纤维 P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SP受体阳性神经元、FOS阳性神经元及初级传入C纤维和终末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智明 李云庆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5-20,共6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内SP受体阳性神经元、FOS阳性神经元及初级传入C纤维和终末的分布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SP受体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及树突主要分布在此核的Ⅰ、Ⅱ层,Ⅰ...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内SP受体阳性神经元、FOS阳性神经元及初级传入C纤维和终末的分布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SP受体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及树突主要分布在此核的Ⅰ、Ⅱ层,Ⅰ层多于Ⅱ层;10%福尔马林刺激大鼠口周区后诱导的FOS阳性神经元分布于此核的Ⅰ~Ⅳ层及其内侧的网状结构,但主要集中在Ⅰ、Ⅱ层,Ⅱ层多于Ⅰ层;BSI-B4标记的初级传入C纤维及其终末也密集地分布于此核的Ⅰ、Ⅱ层,且Ⅱ层多于Ⅰ层。多重反应的结果显示:在Vc的Ⅱ层和Ⅰ层内,SP受体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及树突和FOS阳性神经元胞体的周围可见许多BSI-B4标记的纤维及终末;部分SP受体阳性神经元也呈FOS阳性,少数SP受体和FOS的双重阳性神经元周围也有BSI-B4标记的纤维和终末。以上结果说明:(1)传递面口部痛信号的C纤维主要终止在尾侧亚核的Ⅰ、Ⅱ层,与SP受体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区重叠,提示这些C纤维可能含SP;(2)参与西口部痛信息传递的F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Vc的Ⅱ层,它们与初级传入C纤维终末的分布区重叠,其中的部分POS阳性神经元也呈SP受体阳性,从而进一步地证明了BSI-B4标记的初级传入C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大鼠 SP受体 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分布及谷氨酸样阳性终末的来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智明 李云庆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1-136,共6页
本文用抗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的单克隆抗体和抗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五种亚型(1,1α,2/3,5)的4种抗体,研究了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三叉神经半月节内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和终末以及五种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 本文用抗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的单克隆抗体和抗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五种亚型(1,1α,2/3,5)的4种抗体,研究了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三叉神经半月节内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和终末以及五种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分布,同时结合HRP逆标技术对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样阳性终末的来源进行了观察.发现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样阳性胞体和终末主要集中在三叉尾侧亚核的Ⅰ、Ⅱ层;半月节内仅有它的阳性胞体。半月节内HRP逆标神经元中呈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样阳性者占71.4%,这些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占半月节内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样阳性神经元的33.2%.五种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亚型中,只有5型密集地分布于三叉尾侧亚核的Ⅰ、Ⅱ层。以上结果说明:(1)三叉尾侧亚核内的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样阳性终末主要位于其浅层,它们主要来源于三叉神经的初级传入;(2)三叉尾侧亚核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五种亚型中,只有5型可能参与西口部伤害性刺激信息的传递;(3)三叉尾侧亚核内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样阳性终末的分布与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型的分布互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谷氨酸 谷氨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Ⅱ尾侧亚核层内CB样、PV样阳性结构的分布及其突触联系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红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1-66,共6页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 Calbindin D-2 8k( CB)样和 Parvalbumin ( PV)样胞体、纤维和终末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 Vc) 层内的分布及它们的突触联系。在光镜下观察到 CB样和 PV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在 II层内侧带 ( IIi...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 Calbindin D-2 8k( CB)样和 Parvalbumin ( PV)样胞体、纤维和终末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 Vc) 层内的分布及它们的突触联系。在光镜下观察到 CB样和 PV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在 II层内侧带 ( IIi)最为密集 ,PV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稍大 ,但数量少于 CB样阳性神经元。在电镜下观察到 CB样或 PV样阳性结构主要形成下列 4种突触联系 :( 1)阳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或阴性轴突终末形成对称性轴 -轴突触和少量非对称性轴 -轴突触 ;( 2 )阳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和对称性轴 -树突触 ;( 3 ) CB样阳性轴突终末与阴性树突主要形成非对称性轴 -树突触 ,PV样阳性轴突终末与阴性树突主要形成对称性轴 -树突触 ;( 4 )阴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和对称性轴 -树突触。另外还可见到 CB样或PV样阳性或阴性树突、轴突及终末与 CB样、PV样阳性或阴性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末形成 型和 II型突触小球。 型突触小球数量较多 ,有典型的扇贝样初级传入纤维终末和不均一的小泡 ,线粒体少 ;II型突触小球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末粗大而清亮 ,外观不规则 ,有均匀一致的小泡和丰富的线粒体。根据上述结果可以推知在面口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过程中 ,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蛋白 突触小球 三叉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连续性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书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2期215-218,273,共5页
本文用电镜观察了小鼠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的突触联系。该核内的连续性突触有:1.树—轴—树突触(D-A-D_(1)):树突D内只含少量扁圆形突触小泡,与轴突A形成树-轴突触(D-A);而轴突A又与树突D形成轴-树突触(A-D_(1))。2.轴-树-... 本文用电镜观察了小鼠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的突触联系。该核内的连续性突触有:1.树—轴—树突触(D-A-D_(1)):树突D内只含少量扁圆形突触小泡,与轴突A形成树-轴突触(D-A);而轴突A又与树突D形成轴-树突触(A-D_(1))。2.轴-树-树突触(A-D-D_(1)):轴突终末A与Ⅱ型树突D形成轴-树突触(A-D);而树突D又与Ⅱ型树突D_(1)形成树-树突触(D-D_(1))。3.轴-轴-树突触(A-A_(1)-D):轴突终末A与轴突终末A形成轴-轴突触(A-A_(1));而轴突终末A_(1)与Ⅱ型树突D形成轴-树突触(A_(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胶状质 连续性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Ⅱ层内CB样、PV样阳性终末与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突触联系
8
作者 王红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9-52,T009,共5页
为了观察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层神经元与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突触关系 ,选用 Calbindin D-2 8k和 Parvalbu-min作为标志物 ,采用 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相结合的双重反应技术对 层内的 Calbindin D-2 8k样和 Parvalbumi... 为了观察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层神经元与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突触关系 ,选用 Calbindin D-2 8k和 Parvalbu-min作为标志物 ,采用 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相结合的双重反应技术对 层内的 Calbindin D-2 8k样和 Parvalbumin样阳性神经元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进行了观察。HRP注入臂旁核后 ,逆标神经元主要位于同侧三叉尾侧亚核 层至 层。Calbindin D-2 8k和 Parvalbumin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主要集中在 层内侧带。电镜下观察 ,此二者的阳性反应产物呈弥散分布 ;两者的阳性终末与 HRP逆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之间主要形成轴 -树突触 ,偶见轴 -体突触 ;Calbindin D-2 8k样阳性终末与 HRP逆标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的非对称性突触占 83% ,Parvalbumin样阳性终末与 HRP逆标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的对称性突触占 85 %。此外 ,还观察到参与突触小球组成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末与 HRP逆标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突触联系。以上结果提示 :(1)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层的 Calbindin D-2 8k样或 Parvalbumin样阳性神经元可通过突触传递机制对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向臂旁核投射的神经元进行调控 ,影响外周伤害性信息向上位脑结构的传递 ;(2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向臂旁核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bindin-D-28K PARVALBUMIN 突触小型 Ⅱ型 三叉神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脊髓背角Ⅱ层的细胞构筑和突触联系
9
作者 郎兵 李云庆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6-200,共5页
关键词 三叉神经 束状 髓背角 细胞 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内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样和P物质样阳性终末与Sindibis病毒转染表达GFP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10
作者 李金莲 刘涛 +1 位作者 金子武嗣 古田贵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6-210,T002,共6页
应用 GFP基因重组病毒标记技术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 ,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Vc)浅层内两种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 (VGlu T1样和 DNPI样 )以及 S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与 Sindibis病毒转... 应用 GFP基因重组病毒标记技术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 ,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Vc)浅层内两种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 (VGlu T1样和 DNPI样 )以及 S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与 Sindibis病毒转染表达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目的在于为探索兴奋性神经递质和 SP参与面口部伤害性信息在 Vc浅层内的传递和调控提供形态学依据 ;并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重组病毒标记法的研究探索新路。结果显示 :(1)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重组 Sindibis病毒注入一侧 Vc浅层后 ,仅在同侧 Vc注射部位附近的 ~ 层内观察到 5~ 9个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神经元 ,这些神经元的胞体为小型 (≤ 15μm) ,呈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 ;(2 ) Vc浅层内均可见大量的 VGlu T1样、DNPI样和 S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 ,其中 VGlu T1样阳性纤维和终末主要密集分布于 层的内侧部和 层 , 层和 层外侧部较为稀疏 ;而 DNPI则主要密集分布于 层和 层 , 层相对地较为稀疏 ;S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主要分布于 层和 层 ;(3 ) VGlu T1样、DNPI样和 SP样阳性终扣分别聚集于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周围 ,并与之形成密切接触。以上结果提示 ,Vc浅层内两种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样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三叉神经 浅层内囊泡膜 阳性终末 Sindibis病毒转染 GFP神经元之 联系 谷氨酸转运体 P物质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干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的神经减压素能和脑啡肽能投射
11
作者 杨鲲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1-265,共5页
本研究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杂色相结合技术对大鼠脑干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的NT能和L-ENK能投射进行了观察.脑干向Vc发出NT能和L-ENK能投射的神经元主要位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大核、巨细胞同... 本研究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杂色相结合技术对大鼠脑干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的NT能和L-ENK能投射进行了观察.脑干向Vc发出NT能和L-ENK能投射的神经元主要位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大核、巨细胞同状核α部和延髓中继核簇.结果提示NT和ENK可能参与下行抑制系统,Vc浅层密集的ENK样阳性终末不仅来自Vc内的局部或中间神经元,而且来自下行抑制系统的起始核团和脑干的其它结构,这些广泛起源的NT和L-ENK能投射可能对Vc浅层内传送面口部伤害性刺激信息的神经元和中间种经元发挥抑制和/或去抑制作用,调控面口部伤害性刺激信息向中枢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脑干 神经减压素 E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脊髓向丘脑和臂旁核的强啡肽能和一氧化氮能投射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岩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1-277,共7页
本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浅层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和臂旁核的强啡肽能和NO能投射进行了研究.强啡肽原前体样阳性胞体主要位于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的Ⅰ层和Ⅱ层外侧... 本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浅层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和臂旁核的强啡肽能和NO能投射进行了研究.强啡肽原前体样阳性胞体主要位于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的Ⅰ层和Ⅱ层外侧部;NOS样阳性胞体主要位于尾侧亚核和颈够背角Ⅱ层,Ⅰ层较少。将荧光金注入丘脑腹基底复合体后,荧光金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对侧尾侧亚核、颈髓背角的Ⅰ层和外侧网状核,Ⅱ层偶见;将荧光金注入臂旁核后,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同侧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的Ⅰ、Ⅱ层,少量位于外侧网状核。尾侧亚核向丘脑瓜基底复合体投射神经元的16.6%,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24.8%呈强啡肽原前体样阳性;颈髓背角浅层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投射神经元的19.2%,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272%呈强啡肽原前体样阳性。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和臂旁核投射的强啡肽原前体/荧光金双标神经元分别占尾侧亚核浅层内强啡肽原前体样阳性神经元总数的7%和18%,分别占颈髓背角浅层内强啡肽原前体样阳性神经元总数的8.1%和21.9%。这些双标神经元多呈大梭形及中等大圆形和梨形。由昆侧亚核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投射神经元的5.1%呈NOS阳性,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11.8%呈NOS阳性。由颈髓背角浅层向丘脑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丘脑 臂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向三叉神经感觉核簇其它核团的投射:兼论胶状质投射神经元的存在 被引量:2
13
作者 武建宏 李云庆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5-71,共7页
将逆行追踪剂荧光金分别注射到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和极间亚核,观察到尾侧亚核Ⅰ~Ⅴ层的神经元均向同侧上述核团发出上行投射。值得注意的是尾侧亚核Ⅱ层(胶状质)也有神经元向上述各核团投射。结合免疫荧光组... 将逆行追踪剂荧光金分别注射到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和极间亚核,观察到尾侧亚核Ⅰ~Ⅴ层的神经元均向同侧上述核团发出上行投射。值得注意的是尾侧亚核Ⅱ层(胶状质)也有神经元向上述各核团投射。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在尾侧亚核浅层(Ⅰ、Ⅱ层)约10%~30%荧光金逆标神经元呈calbindin-D28k样阳性.而在浅层仅偶见荧光金逆标神经元呈parvalbumin样阳性者。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支持Ⅱ层神经元有传出投射的观点,也提示calbindin-D28k样阳性神经元和parvalbumin样阳性神经元在尾侧亚核浅层可能分别代表着具有不同特性的两类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感觉 胶状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颈髓后角浅层向丘脑和臂旁核的谷氨酸能、强啡肽能和NO能投射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5,10,共2页
关键词 三叉神经 颈髓 丘脑 臂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损伤对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WDR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道枢 陈磊 +1 位作者 王玮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9-553,共5页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损伤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audal subnucleus of the spinaltrigeminal nucleus,Vc)内广动力范围(wide dynamic range neurons,WDR)神经元自发放电和诱发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通过慢性压迫损伤三...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损伤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audal subnucleus of the spinaltrigeminal nucleus,Vc)内广动力范围(wide dynamic range neurons,WDR)神经元自发放电和诱发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通过慢性压迫损伤三叉神经根的方法建立三叉神经痛(TN)动物模型,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技术观察空白对照组和TN模型组大鼠Vc内WDR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和诱发的放电活动。结果:对照组和TN模型组大鼠Vc内WDR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分别为0.84±0.15 Hz和3.18±0.59 Hz;口面部感受野分别给予刷、压、夹机械刺激后,对照组大鼠Vc内WDR神经元的诱发放电频率分别为3.27±1.28 Hz、5.62±0.74 Hz和6.76±1.22 Hz,而TN组大鼠诱发放电频率则分别为7.85±1.57 Hz、10.04±0.72 Hz和12.04±1.77 Hz。结论:TN模型组大鼠Vc内WDR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和诱发放电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提示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损伤可诱导Vc内WDR神经元兴奋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慢性压迫损伤 三叉神经 广动力范围神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节及尾侧亚核内PPTA mRNA在伤害性刺激条件下的时程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武胜昔 郑恒兴 +1 位作者 李云庆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将福尔马林注入大鼠一侧口周皮下,用原位杂交法观察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PPTAmRNA表达的时程变化。证明:PPTAmRNA在三叉神经节内的表达于刺激后4h有明显增加,24h达到高峰,48h后恢复至正常;在尾侧亚核中,PPTAmRNA... 将福尔马林注入大鼠一侧口周皮下,用原位杂交法观察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PPTAmRNA表达的时程变化。证明:PPTAmRNA在三叉神经节内的表达于刺激后4h有明显增加,24h达到高峰,48h后恢复至正常;在尾侧亚核中,PPTAmRNA的表达及变化主要限于Ⅰ、Ⅱ层,其时程变化与在三叉神经节中的变化相似。PPTAmRNA表达的增加仅出现于刺激侧的三叉神经节和尾侧亚核,而对侧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提示伤害性刺激可直接或跨突触增强尾侧亚核PPTAmRNA的表达,意味着PPTA在西口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前原速激肽A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中枢突在脑干内投射的光、电镜观察(中脑核-丘脑投射通路研究之一)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百忍 李继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1期35-40,126,共7页
为了进一步搞清三叉神经中脑核(Vine)向丘脑的投射通路,本文首先用HRP跨节追踪技术在大鼠研究了接受咬肌本体觉传入的Vme神经元中枢突在脑干内的终止情况。结果证明它除终止于三叉运动核及三叉上核外,主要终止于面神经核水平的三叉神经... 为了进一步搞清三叉神经中脑核(Vine)向丘脑的投射通路,本文首先用HRP跨节追踪技术在大鼠研究了接受咬肌本体觉传入的Vme神经元中枢突在脑干内的终止情况。结果证明它除终止于三叉运动核及三叉上核外,主要终止于面神经核水平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部(Vodm)及邻接的外侧网状结构(LRF)。在电镜观察到Vme神经元中枢突终末在Vodm区主要和该区内的树突形成突触。并观察到这些终末接受另外来源的神经终末的突触前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中脑神经元中枢突 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 网状结构HRP跨节追踪 光镜与电镜观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红核小细胞部向三叉神经感觉核簇的投射——WGA-HRP顺行追踪法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惠民 李继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2期119-124,164,共7页
将WGA—HRP溶液注入于猫红核吻侧段,顺行追踪了红核向三叉神经感觉核簇投射的纤维行径及终未分布,发现红核有下行纤维投射于对侧三叉神经感觉核簇各亚核。结合作者等既往的研究肯定此投射的起源为对侧红核吻侧2/3段小细胞部背外侧的中... 将WGA—HRP溶液注入于猫红核吻侧段,顺行追踪了红核向三叉神经感觉核簇投射的纤维行径及终未分布,发现红核有下行纤维投射于对侧三叉神经感觉核簇各亚核。结合作者等既往的研究肯定此投射的起源为对侧红核吻侧2/3段小细胞部背外侧的中、小型细胞群。投射终末以尾侧亚核的深层相当于脊髓背角Ⅳ、Ⅴ、Ⅵ层的地区最为密集,特别是V层最为集中。鉴于此区又是三叉神经初级传入纤维的投射区,还有三叉神经二级感觉(特别是痛觉)神经元胞体及树突的存在,因而作者等认为此区应属于尾侧亚核的一个部分,而不应将之归属于网状结构。红核向此区的投射可能和三叉初级传入纤维之间或两者与二级感觉神经元之间有汇聚的关系。这种汇聚可能对口面部的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传递产生某种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感觉 V层 f细胞群 WGA—HRP顺行追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道枢 王玮 林凌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5-360,共6页
为了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在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将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三叉神经痛模型组和对照组两组,模型组大鼠以铬制羊肠线疏松结扎大鼠一侧眶下神经,对照组大鼠眶下神经不结扎。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 为了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在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将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三叉神经痛模型组和对照组两组,模型组大鼠以铬制羊肠线疏松结扎大鼠一侧眶下神经,对照组大鼠眶下神经不结扎。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分别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节(TG)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中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本研究发现p-ERK在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的TG和Vc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模型组大鼠中p-ERK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ERK可能参与了三叉神经痛(TGN)痛觉信号的传导,在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皂苷缓解大鼠三叉神经痛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姚凯华 孙辉 +1 位作者 孙永 朱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7-231,共5页
目的:观察绞股蓝皂甙(GP)对SD大鼠三叉神经神经病理性痛(NP)的镇痛效果,并对其机制进行探索。方法:制备三叉神经NP模型大鼠,分为单纯手术及低剂量、高剂量绞股蓝皂甙治疗组以及假手术组对照,对比四组大鼠口面部机械痛敏阈值。脑干切片... 目的:观察绞股蓝皂甙(GP)对SD大鼠三叉神经神经病理性痛(NP)的镇痛效果,并对其机制进行探索。方法:制备三叉神经NP模型大鼠,分为单纯手术及低剂量、高剂量绞股蓝皂甙治疗组以及假手术组对照,对比四组大鼠口面部机械痛敏阈值。脑干切片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分析,计算GFAP荧光相对光密度值;利用Western Blot法分析计算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中GFAP及磷酸化JNK(pJNK)蛋白含量相对比值。结果:GP可以有效缓解模型导致的大鼠三叉神经NP;同时可显著下调Vc中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JNK(Jun N-terminal kinase)激酶表达。结论:GP可有效缓解大鼠三叉神经NP,此效应与其抑制Vc中星形胶质细胞和JNK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皂甙 三叉神经 星形胶质细胞 三叉神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