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形胶质细胞Kir4.1在慢性偏头痛小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部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苏文婕 肖少波 +5 位作者 张秀芬 扆慧洁 高男 郭星豪 于生元 刘若卓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4-425,435,共13页
目的: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内向整流钾通道4.1(inwardly rectifying potassium channel 4.1,Kir4.1)在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模型小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部(trigeminal nucleus caudalis,TNC)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在CM中的作用。方法... 目的: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内向整流钾通道4.1(inwardly rectifying potassium channel 4.1,Kir4.1)在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模型小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部(trigeminal nucleus caudalis,TNC)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在CM中的作用。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空白对照(CON)组、慢性偏头痛(CM)组和频发慢性偏头痛(frequent chronic migraine,FCM)组,每组15只。通过反复注射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NTG)建立CM小鼠模型(隔日注射NTG)和FCM小鼠模型(每日注射NTG);繁育后获得的72只Aldh1/1-Cre ERT2雄性小鼠靶向TNC脑区过表达或敲低星形胶质细胞Kir4.1后,反复注射NTG建立CM小鼠模型,von Frey纤维丝评估基础痛阈,包括50%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50%MWT)和眶周机械痛阈(head withdrawal threshold,HWT)。通过使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c-Fos蛋白和Kir4.1的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FCM组与CM组模型小鼠痛觉阈值显著降低,TNC脑区Kir4.1表达下降,CGRP和c-Fos表达增加。过表达Kir4.1小鼠TNC脑区的CGRP蛋白表达显著减少且MWT和HWT明显增高,敲低Kir4.1组小鼠则相反。结论:TNC区星形胶质细胞Kir4.1可能参与CM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偏头痛 Kir4.1 中枢敏化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部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猫上矢状窦区硬脑膜诱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段和上颈髓后角c-fos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贺波 于生元 +1 位作者 王卫东 朱春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 :硬脑膜是颅内主要的伤害感受组织 ,在偏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c fos的表达已被作为神经元激活的标记物用于痛觉传导的研究。本工作研究血管性头痛涉及的伤害觉信息的传递。方法 :以猫为实验对象 ,在手术暴露其上矢状窦... 目的 :硬脑膜是颅内主要的伤害感受组织 ,在偏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c fos的表达已被作为神经元激活的标记物用于痛觉传导的研究。本工作研究血管性头痛涉及的伤害觉信息的传递。方法 :以猫为实验对象 ,在手术暴露其上矢状窦 (SSS)后 4h、8h、2 0h电刺激SSS区硬脑膜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观察延髓和上颈髓c fos蛋白 (Fos)表达的变化。结果 :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延髓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部浅层 ,和C1后角的Ⅰ、Ⅱ层。在孤束的缝核和中央核及颈髓中央导周围X层也有Fos阳性神经元。 4h、8h、2 0h各组中 ,假手术对照组动物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随着手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P <0 .0 5 ) ;8h刺激组和 2 0h刺激组Fos阳性神经元较相应区组内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增多 (P <0 .0 5和P <0 .0 1) ,提示刺激SSS区硬脑膜可激活三叉神经二级神经元 ,后者与血管性头痛涉及的痛觉传入有关 ;延长手术和刺激间隔的时间可减少非特异刺激因素的影响。结论 :猫SSS区硬脑膜刺激的c fos表达模型可作为研究血管性头痛如偏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治疗药物和方法的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矢状窦 硬脑膜 C-FOS 动物模型 偏头痛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段 上颈髓后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快反应传入神经终末与三叉神经脊束核的突触联系 被引量:4
3
作者 潘三强 吕来清 +1 位作者 韩辉 寇盛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 :研究舌感觉快反应传入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形成的突触类型及各类型突触出现的频率 ,为神经生理学和神经解剖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细胞内注射 ,电镜连续切片技术。结果 :猫舌感觉传入快反应纤维投射到三叉神经脊束... 目的 :研究舌感觉快反应传入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形成的突触类型及各类型突触出现的频率 ,为神经生理学和神经解剖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细胞内注射 ,电镜连续切片技术。结果 :猫舌感觉传入快反应纤维投射到三叉神经脊束核形成的突触类型分单纯型、中间型和复杂型 3种 ,以中间型突触出现率最多。形成突触的各组成部分以轴 -树及轴 -轴突触形式为主 ,未见轴 -体突触。结论 :中间型突触和轴 -树及轴 -轴突触是三叉神经脊束核处理感觉信息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脊束核 舌快反应传入纤维 突触 神经生理学 神经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舌快适应传入纤维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形成轴-树突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发武 潘三强 +2 位作者 韩辉 宿宝贵 吕来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0-33,共4页
 目的:研究舌快适应传入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核形成的突触类型及与突触后膜-树突的关系,为神经生理学研究和神经解剖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细胞内注射,电镜连续切片技术。结果:猫舌快适应传入纤维投射到三叉神经脊束核形成的...  目的:研究舌快适应传入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核形成的突触类型及与突触后膜-树突的关系,为神经生理学研究和神经解剖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细胞内注射,电镜连续切片技术。结果:猫舌快适应传入纤维投射到三叉神经脊束核形成的突触以中间型为主。与单纯型终扣形成突触的树突较大。与中间型终扣形成突触的树突较小。结论:各种突触类型形成的复杂联系,可能是不同感觉信息传递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快适应传入纤维 三叉神经脊束核 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分布及谷氨酸样阳性终末的来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智明 李云庆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1-136,共6页
本文用抗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的单克隆抗体和抗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五种亚型(1,1α,2/3,5)的4种抗体,研究了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三叉神经半月节内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和终末以及五种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 本文用抗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的单克隆抗体和抗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五种亚型(1,1α,2/3,5)的4种抗体,研究了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三叉神经半月节内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和终末以及五种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分布,同时结合HRP逆标技术对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样阳性终末的来源进行了观察.发现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样阳性胞体和终末主要集中在三叉尾侧亚核的Ⅰ、Ⅱ层;半月节内仅有它的阳性胞体。半月节内HRP逆标神经元中呈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样阳性者占71.4%,这些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占半月节内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样阳性神经元的33.2%.五种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亚型中,只有5型密集地分布于三叉尾侧亚核的Ⅰ、Ⅱ层。以上结果说明:(1)三叉尾侧亚核内的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样阳性终末主要位于其浅层,它们主要来源于三叉神经的初级传入;(2)三叉尾侧亚核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五种亚型中,只有5型可能参与西口部伤害性刺激信息的传递;(3)三叉尾侧亚核内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样阳性终末的分布与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型的分布互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脊束核 尾侧亚核 谷氨酸 谷氨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包腔注入炎性渗出液诱导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c-Fos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海华 姜玉新 +4 位作者 王静 周萍萍 包鹏举 曾瑾 王海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21-1928,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阐明从大鼠心包注入炎性渗出液(IES)与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STT)神经元激活的相关性。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后随机分为3组:从心包腔注入炎性渗出液为IES组;生理盐水组(saline组)大鼠心包腔注入等量的... 目的:本文旨在阐明从大鼠心包注入炎性渗出液(IES)与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STT)神经元激活的相关性。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后随机分为3组:从心包腔注入炎性渗出液为IES组;生理盐水组(saline组)大鼠心包腔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其余手术过程同IES组;假手术组(sham组)大鼠心包腔内既不注射IES也不注射生理盐水,手术程序同IES组。运用免疫组化方法,以神经元活化为线索,观察大鼠脊髓和脑干神经元c-Fos表达,特别关注大鼠脑干三叉神经感觉核复合体神经元c-Fos的表达,包括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腹外侧部分(Pr5VL)以及三叉神经脊束核口部(Sp50)、极间部(Sp5I)和尾部(Sp5C)。结果:同saline组和sham组相比,IES组大鼠C2段脊髓背角Ⅰ-Ⅴ层c-F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显着增加(P<0.05),三叉神经脊束核Sp5C、Sp50、Sp5I及Pr5VL腹侧边c-Fos阳性神经元数量也明显增加(P<0.05),呈圆锥体状的三叉神经感觉核复合体c-F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自前囟到对耳线逐渐增加,c-F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右侧少于左侧(P<0.05)。Sp5C腹侧边c-Fos阳性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胶质细胞层,大细胞层较少(P<0.05)。用育亨宾(1 mg/kg,ip)和纳络酮(3 mg/kg,ip)预处理20 min,IES组大鼠Sp5C腹侧边c-F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未受影响。结论:向心包腔注入致痛物质模拟大鼠心肌缺血心绞痛,可以活化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这为临床上部分心肌缺血患者颅面部疼痛是其唯一的症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渗出液 心包内 颅面部痛 心肌缺血 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D67-GFP转基因小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和极间亚核内GABA和甘氨酸共存神经元的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信波 刘翔宇 +3 位作者 汪伟 王亚云 武胜昔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48,共4页
本文以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为研究工具,利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观察了小鼠三叉神经脊束核(spi-nal trigeminalnucleus,V)的吻侧亚核(Vo)和极间亚核(Vi)神经元内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标识物质]... 本文以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为研究工具,利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观察了小鼠三叉神经脊束核(spi-nal trigeminalnucleus,V)的吻侧亚核(Vo)和极间亚核(Vi)神经元内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标识物质]和甘氨酸(glycine,Gly)的定位分布和共存情况。结果显示,在Vo和Vi内均有比较密集分布的GAD67和Gly阳性神经元。此外,在Vo和Vi内也可见一些GAD67阳性神经元同时呈Gly阳性反应,即存在GAD67/Gly双标神经元。结果表明,Vo和Vi内有GABA和Gly共存神经元,它们可能在初级传入信息的传递和调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脊束核 Γ-氨基丁酸 甘氨酸 共存 转基因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部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远位触液神经元和三叉神经脊束核P物质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鲁显福 耿晓娟 +1 位作者 张励才 曾因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83-87,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远位触液神经元(distal cerebrospinal fluid contacting neuron,dCSF-CN)是否参与颌面部炎性痛的痛觉调制过程。方法:利用颌面部福尔马林致痛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及免疫电镜技术结合福尔马林行为学实验观察P物... 目的:研究大鼠远位触液神经元(distal cerebrospinal fluid contacting neuron,dCSF-CN)是否参与颌面部炎性痛的痛觉调制过程。方法:利用颌面部福尔马林致痛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及免疫电镜技术结合福尔马林行为学实验观察P物质(Substance P,SP)在dCSF-CN和三叉神经脊束核(spinal trigeminal nucleus,STN)的表达。SPF级雄性SD大鼠(体重290~310 g)12只随机分成两组(n=6)。麻醉后用立体定位侧脑室注射30%CB-HRP3μl逆行示踪标记dCSF-CN。48h后行颌面部福尔马林试验并观察行为学差异,福尔马林注射2h后灌注固定取材行组织学分析。结果:(1)dCSF-CN是脑干内的一类特别的神经元,其胞体位于室管膜内的脑实质、突起伸入脑室腔的脑脊液;(2)颌面部注射福尔马林诱导的急性炎性痛显著上调SP在dCSF-CN和STN的表达,并与其行为学表现相一致。结论:推测SP在dCSF-CN和STN的痛觉调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脊束核 P物质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电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Ⅱ尾侧亚核层内CB样、PV样阳性结构的分布及其突触联系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红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1-66,共6页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 Calbindin D-2 8k( CB)样和 Parvalbumin ( PV)样胞体、纤维和终末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 Vc) 层内的分布及它们的突触联系。在光镜下观察到 CB样和 PV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在 II层内侧带 ( IIi...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 Calbindin D-2 8k( CB)样和 Parvalbumin ( PV)样胞体、纤维和终末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 Vc) 层内的分布及它们的突触联系。在光镜下观察到 CB样和 PV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在 II层内侧带 ( IIi)最为密集 ,PV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稍大 ,但数量少于 CB样阳性神经元。在电镜下观察到 CB样或 PV样阳性结构主要形成下列 4种突触联系 :( 1)阳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或阴性轴突终末形成对称性轴 -轴突触和少量非对称性轴 -轴突触 ;( 2 )阳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和对称性轴 -树突触 ;( 3 ) CB样阳性轴突终末与阴性树突主要形成非对称性轴 -树突触 ,PV样阳性轴突终末与阴性树突主要形成对称性轴 -树突触 ;( 4 )阴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和对称性轴 -树突触。另外还可见到 CB样或PV样阳性或阴性树突、轴突及终末与 CB样、PV样阳性或阴性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末形成 型和 II型突触小球。 型突触小球数量较多 ,有典型的扇贝样初级传入纤维终末和不均一的小泡 ,线粒体少 ;II型突触小球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末粗大而清亮 ,外观不规则 ,有均匀一致的小泡和丰富的线粒体。根据上述结果可以推知在面口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过程中 ,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蛋白 突触小球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和NOS蛋白共存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永烈 王玉来 高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4期551-554,共4页
目的:研究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和NOS蛋白共存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为4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中药组。皮下注射NTG注射剂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经药物干预后在4h、6h两个时间点... 目的:研究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和NOS蛋白共存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为4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中药组。皮下注射NTG注射剂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经药物干预后在4h、6h两个时间点取材,采用免疫组化双标染色法测定三叉神经脊束核细胞癌基因fos(celluar oncogene,c-fos)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兴奋状态及其共存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c-fos阳性细胞数和NOS阳性细胞数增多,4h多于6h,两个时间点的阳性细胞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组和舒马普坦组c-fos阳性细胞数和NOS阳性细胞数减少,两个时间点的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芎芷地龙汤可以减少由硝酸甘油诱导的致痛物质c-fos、NOS的表达,从而进一步减少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的兴奋性,阻止痛觉信息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动物模型 芎芷地龙汤 三叉神经脊束核 细胞癌基因fos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节细胞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各亚核的分枝投射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云庆 高田昌彦 水野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99-304,共6页
本文应用荧光素双标记与免疫荧光结合方法研究了单个含SP或CGRP的三叉神经节细胞向三叉神经脊束核的尾侧亚核、极间亚核和吻侧亚核的分枝投射。将DiamidinoYellow(DY)注入尾侧亚核,FastBlue(FB)... 本文应用荧光素双标记与免疫荧光结合方法研究了单个含SP或CGRP的三叉神经节细胞向三叉神经脊束核的尾侧亚核、极间亚核和吻侧亚核的分枝投射。将DiamidinoYellow(DY)注入尾侧亚核,FastBlue(FB)分别注入吻侧亚核或极间亚核,发现DY/FB双标细胞占同侧三叉神经节内标记细胞总数的13.2%(FB注入吻侧亚核例)和2.3%(FB注入极间亚核例);双标细胞中含SP者分别为74.4%和69.6%;含CGRP者分别为72.1%和64.3%。将DY注入极间亚核,FB注入吻侧亚核时,DY/FB双标细胞占同侧三叉神经节标记细胞总数的1.6%,双标细胞中有67.9%为SP阳性,73.9%为CGRP阳性。多数的双标且呈SP或CGRP阳性的三叉神经节细胞直径约为25~50μm,为中、小型节神经元,而直径大于50μm的大型细胞较少见。以上结果提示,三叉神经初级传入纤维进入脑干后的下降支分枝投射向三叉神经脊束核的各亚核,它们可能与面口部的痛信息传递有关。SP和CGRP是这些分支投射神经元的重要神经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节细胞 三叉神经脊束核 分枝投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慢适应传入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形成突触的差异
12
作者 武延格 潘三强 +2 位作者 韩辉 宿宝贵 吕来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 :研究舌慢适应传入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形成突触的类型及突触各组成部分出现频率的差异 ,为神经生理学研究和神经解剖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用猫作为试验动物 ,采用确定部位和功能的传入纤维进行细胞... 目的 :研究舌慢适应传入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形成突触的类型及突触各组成部分出现频率的差异 ,为神经生理学研究和神经解剖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用猫作为试验动物 ,采用确定部位和功能的传入纤维进行细胞内注射 ,电镜连续切片观察技术。结果 :1.猫舌慢适应传入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形成的突触以中间型为主 ;2 .猫舌慢适应传入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形成的突触以复杂型为主 ;3.形成三联体的数目及形成突触的各组成部分出现的频率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相对较高。结论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是舌的主要终止核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适应传入纤维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 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内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样和P物质样阳性终末与Sindibis病毒转染表达GFP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13
作者 李金莲 刘涛 +1 位作者 金子武嗣 古田贵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6-210,T002,共6页
应用 GFP基因重组病毒标记技术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 ,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Vc)浅层内两种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 (VGlu T1样和 DNPI样 )以及 S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与 Sindibis病毒转... 应用 GFP基因重组病毒标记技术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 ,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Vc)浅层内两种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 (VGlu T1样和 DNPI样 )以及 S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与 Sindibis病毒转染表达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目的在于为探索兴奋性神经递质和 SP参与面口部伤害性信息在 Vc浅层内的传递和调控提供形态学依据 ;并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重组病毒标记法的研究探索新路。结果显示 :(1)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重组 Sindibis病毒注入一侧 Vc浅层后 ,仅在同侧 Vc注射部位附近的 ~ 层内观察到 5~ 9个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神经元 ,这些神经元的胞体为小型 (≤ 15μm) ,呈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 ;(2 ) Vc浅层内均可见大量的 VGlu T1样、DNPI样和 S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 ,其中 VGlu T1样阳性纤维和终末主要密集分布于 层的内侧部和 层 , 层和 层外侧部较为稀疏 ;而 DNPI则主要密集分布于 层和 层 , 层相对地较为稀疏 ;S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主要分布于 层和 层 ;(3 ) VGlu T1样、DNPI样和 SP样阳性终扣分别聚集于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周围 ,并与之形成密切接触。以上结果提示 ,Vc浅层内两种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样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浅层内囊泡膜 阳性终末 Sindibis病毒转染 GFP神经元之 联系 谷氨酸转运体 P物质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内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样阳性终末向外侧臂旁核的投射
14
作者 叶明翔 葛顺楠 李金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5-260,共6页
新近发现的Ⅰ型(VGLUT1)和Ⅱ型(VGLUT2)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已被作为谷氨酸能神经终末的标识物,在中枢神经系统呈互补分布,显示二者可能存在功能差异。以往的研究也已经证实接受口面部浅感觉信息的三叉神经脊束核,特别是尾侧亚核(Vc)向... 新近发现的Ⅰ型(VGLUT1)和Ⅱ型(VGLUT2)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已被作为谷氨酸能神经终末的标识物,在中枢神经系统呈互补分布,显示二者可能存在功能差异。以往的研究也已经证实接受口面部浅感觉信息的三叉神经脊束核,特别是尾侧亚核(Vc)向外侧臂旁核(LPB)发出丰富的谷氨酸能投射纤维,但该投射纤维内究竟是哪一型的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承担谷氨酸的转运功能,到目前为止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选用SD大鼠,综合运用顺行束路追踪[将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分别注入一侧Vc、三叉神经脊束核极间亚核(Vi)、吻侧亚核(Vo)]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相结合的三重标记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对Vc、Vi和Vo内向LPB投射纤维内所含的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s)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将CTb分别注入大鼠一侧Vc、Vi或Vo后,在同侧的LPB内可观察到许多CTb顺行标记纤维,其中以来自Vc的标记纤维最多,Vi次之,Vo最少;(2)在LPB内可见部分CTb顺标终末同时表达VGLUT2样免疫阳性,但未见与VGLUT1样阳性终末的共存;(3)可观察到部分CTb/VGLUT2双标终末散在分布于NeuN标记的神经元的胞体周围,并与之形成密切接触。以上结果提示:大鼠口面部浅感觉、特别是伤害性信息从三叉神经脊束核向LPB传递的过程中,谷氨酸发挥着重要作用,负责其内谷氨酸转运功能的主要是VGLUT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脊束核 顺行束路追踪 外侧臂旁核 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Ⅱ层内CB样、PV样阳性终末与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突触联系
15
作者 王红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9-52,T009,共5页
为了观察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层神经元与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突触关系 ,选用 Calbindin D-2 8k和 Parvalbu-min作为标志物 ,采用 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相结合的双重反应技术对 层内的 Calbindin D-2 8k样和 Parvalbumi... 为了观察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层神经元与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突触关系 ,选用 Calbindin D-2 8k和 Parvalbu-min作为标志物 ,采用 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相结合的双重反应技术对 层内的 Calbindin D-2 8k样和 Parvalbumin样阳性神经元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进行了观察。HRP注入臂旁核后 ,逆标神经元主要位于同侧三叉尾侧亚核 层至 层。Calbindin D-2 8k和 Parvalbumin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主要集中在 层内侧带。电镜下观察 ,此二者的阳性反应产物呈弥散分布 ;两者的阳性终末与 HRP逆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之间主要形成轴 -树突触 ,偶见轴 -体突触 ;Calbindin D-2 8k样阳性终末与 HRP逆标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的非对称性突触占 83% ,Parvalbumin样阳性终末与 HRP逆标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的对称性突触占 85 %。此外 ,还观察到参与突触小球组成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末与 HRP逆标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突触联系。以上结果提示 :(1)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层的 Calbindin D-2 8k样或 Parvalbumin样阳性神经元可通过突触传递机制对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向臂旁核投射的神经元进行调控 ,影响外周伤害性信息向上位脑结构的传递 ;(2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向臂旁核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bindin-D-28K PARVALBUMIN 突触小型 Ⅱ型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颈髓后角浅层向丘脑和臂旁核的谷氨酸能、强啡肽能和NO能投射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5,10,共2页
关键词 三叉神经脊束核 尾侧亚核 颈髓 丘脑 臂旁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投射神经元亚群负责痛觉和痒觉信息加工
17
作者 Wercberger R 许文静(译) +2 位作者 王若蒙(译) 周国坤(译) 刘通(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81-882,887,共3页
初级感觉神经元和脊髓背角的中间神经元传递痛觉和痒觉相关信息,并具有显著的分子和功能异质性,而将痛、痒信息传递到脑的投射神经元分子标签目前尚不清楚。该研究使用逆行示踪-TRAP(翻译核糖体亲和纯化)和RNA测序技术,揭示了脊髓和三... 初级感觉神经元和脊髓背角的中间神经元传递痛觉和痒觉相关信息,并具有显著的分子和功能异质性,而将痛、痒信息传递到脑的投射神经元分子标签目前尚不清楚。该研究使用逆行示踪-TRAP(翻译核糖体亲和纯化)和RNA测序技术,揭示了脊髓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到臂旁核的投射神经元存在分子异质性。该研究在鉴定出的众多基因中,重点关注了Cck^(+)、Nptx2^(+)、Nmb^(+)和Crh^(+)投射神经元的不同亚群。结合逆行标记神经元的原位杂交和基于Fos表达变化的检测分析,也阐明了它们显著的功能异质性,包括痛觉和痒觉刺激输入在NK1R和非NK1R投射神经元不同亚群上的汇聚和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中间神经 投射神经 痒觉 髓背角 信息加工 信息传递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连续性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书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2期215-218,273,共5页
本文用电镜观察了小鼠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的突触联系。该核内的连续性突触有:1.树—轴—树突触(D-A-D_(1)):树突D内只含少量扁圆形突触小泡,与轴突A形成树-轴突触(D-A);而轴突A又与树突D形成轴-树突触(A-D_(1))。2.轴-树-... 本文用电镜观察了小鼠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的突触联系。该核内的连续性突触有:1.树—轴—树突触(D-A-D_(1)):树突D内只含少量扁圆形突触小泡,与轴突A形成树-轴突触(D-A);而轴突A又与树突D形成轴-树突触(A-D_(1))。2.轴-树-树突触(A-D-D_(1)):轴突终末A与Ⅱ型树突D形成轴-树突触(A-D);而树突D又与Ⅱ型树突D_(1)形成树-树突触(D-D_(1))。3.轴-轴-树突触(A-A_(1)-D):轴突终末A与轴突终末A形成轴-轴突触(A-A_(1));而轴突终末A_(1)与Ⅱ型树突D形成轴-树突触(A_(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尾侧束核 胶状质亚核 连续性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损伤对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WDR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道枢 陈磊 +1 位作者 王玮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9-553,共5页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损伤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audal subnucleus of the spinaltrigeminal nucleus,Vc)内广动力范围(wide dynamic range neurons,WDR)神经元自发放电和诱发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通过慢性压迫损伤三...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损伤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audal subnucleus of the spinaltrigeminal nucleus,Vc)内广动力范围(wide dynamic range neurons,WDR)神经元自发放电和诱发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通过慢性压迫损伤三叉神经根的方法建立三叉神经痛(TN)动物模型,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技术观察空白对照组和TN模型组大鼠Vc内WDR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和诱发的放电活动。结果:对照组和TN模型组大鼠Vc内WDR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分别为0.84±0.15 Hz和3.18±0.59 Hz;口面部感受野分别给予刷、压、夹机械刺激后,对照组大鼠Vc内WDR神经元的诱发放电频率分别为3.27±1.28 Hz、5.62±0.74 Hz和6.76±1.22 Hz,而TN组大鼠诱发放电频率则分别为7.85±1.57 Hz、10.04±0.72 Hz和12.04±1.77 Hz。结论:TN模型组大鼠Vc内WDR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和诱发放电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提示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损伤可诱导Vc内WDR神经元兴奋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慢性压迫损伤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广动力范围神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道枢 王玮 林凌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5-360,共6页
为了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在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将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三叉神经痛模型组和对照组两组,模型组大鼠以铬制羊肠线疏松结扎大鼠一侧眶下神经,对照组大鼠眶下神经不结扎。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 为了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在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将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三叉神经痛模型组和对照组两组,模型组大鼠以铬制羊肠线疏松结扎大鼠一侧眶下神经,对照组大鼠眶下神经不结扎。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分别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节(TG)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中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本研究发现p-ERK在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的TG和Vc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模型组大鼠中p-ERK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ERK可能参与了三叉神经痛(TGN)痛觉信号的传导,在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