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叉神经半月节电刺激镇痛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姜在莹 倪兵 +5 位作者 杜涛 刘思宜 黄运健 祖伟 杨豆 朱宏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288,共6页
除典型三叉神经痛之外,其他面部慢性疼痛仍困扰着众多病人,药物治疗、射频、微血管减压手术等干预效果对大部分病人并不理想。三叉神经半月节电刺激(gasserian ganglion stimulation,GGS)是一种以三叉神经半月节为靶点的神经调控疗法,... 除典型三叉神经痛之外,其他面部慢性疼痛仍困扰着众多病人,药物治疗、射频、微血管减压手术等干预效果对大部分病人并不理想。三叉神经半月节电刺激(gasserian ganglion stimulation,GGS)是一种以三叉神经半月节为靶点的神经调控疗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GGS在临床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但缺乏其镇痛机制探讨,也缺乏标准化的适应证和手术流程。本文针对GGS的治疗原理、适应证、手术路径及今后可能的发展应用前景进行探讨,为面部疼痛的解决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半月节 电刺激 神经调控 面部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长明 关占颖 +3 位作者 蔡长华 张静 王嵘巍 马逸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97-300,共4页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顽固的颜面部疼痛,TN不仅能够引起患者不适,同时显著地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经皮微球囊压迫(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PMC)三叉神经半月节是治疗顽固性TN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顽固的颜面部疼痛,TN不仅能够引起患者不适,同时显著地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经皮微球囊压迫(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PMC)三叉神经半月节是治疗顽固性TN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其治疗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由于该技术操作拥有自身优势,许多患者对PMC这项技术非常青睐。本文回顾近年来国外关于PMC治疗TN的应用效果、所产生的问题及PMC治疗TN的方法学、临床应用与研究的发展状况、问题及其展望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球囊压迫 三叉神经半月节 三叉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9
3
作者 董生 张晓磊 +3 位作者 李伟 任远 王贵怀 王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74-476,共3页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神经痛,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治疗TN最重要的手术方法之一。MVD术后复发的TN治疗较为棘手。可能的选择包括伽马刀、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神经痛,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治疗TN最重要的手术方法之一。MVD术后复发的TN治疗较为棘手。可能的选择包括伽马刀、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等[1,2]。而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安全有效,操作时间短,病人耐受好,并且可以多次进行,成为治疗MVD术后复发TN重要的选择[3]。PBC在1978年最早由Mullan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显微血管减压术 射频热凝术 三叉神经半月节 三叉神经 球囊压迫 机器人辅助 面部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三叉神经半月节高电压与标准电压脉冲射频对眼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4
作者 解淑灿 陈春生 +5 位作者 魏祥国 闫庆福 杨硕 姜睿 王玉坤 曹鲁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21-824,共4页
目的:比较CT引导三叉神经半月节高电压与标准电压脉冲射频对眼支受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眼支PHN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高电压组(H组)和标准电压组(B组);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前... 目的:比较CT引导三叉神经半月节高电压与标准电压脉冲射频对眼支受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眼支PHN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高电压组(H组)和标准电压组(B组);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后3天、1周、4周、8周、12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补救治疗次数≥2次例数;8周、12周时疗效评定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治疗后3天、1周、4周时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8周、12周VAS评分明显降低。H组补救治疗例数较B组减少;H组治疗后8周、12周疗效评定优于B组。结论:CT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高电压脉冲射频对眼支PHN安全有效,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半月节 高电压脉冲 带状疱疹后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引导3D重建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6
5
作者 梁欣洁 钟伟洋 +1 位作者 周泽军 杨晓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讨X-线引导3D重建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therapy,PRT)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疗效的相关问题。方法:选取2012至2017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目的:探讨X-线引导3D重建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therapy,PRT)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疗效的相关问题。方法:选取2012至2017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PRT治疗的复发性TN病人共55例。均采用X-线引导3D重建PRT治疗。收集术后复发性TN病人一般资料,随访术后并发症、疼痛缓解及复发情况。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病人疼痛情况。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病人术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本研究55例病人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后1年疼痛缓解率为81.46%,术后1年复发率为14.55%。并发症: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约94.55%,面部肿胀18.18%,咀嚼力下降12.73%,口腔溃疡7.27%,复视0%。结论:X-线引导3D重建PRT靶点定位精确、视野清晰、穿刺成功率高;能及时消除疼痛、保留大部分触觉,疼痛缓解率高、复发率低、禁忌症少、适应证广;手术重复性好,尤其适合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故X-线引导3D重建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可作为复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重建 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 复发性三叉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经皮穿刺导航系统在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6
作者 陆丽娟 韩影 +1 位作者 槐洪波 谢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914-918,共5页
目的:评估3D打印个性化经皮穿刺导航系统应用于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的有效性。方法:60例符合国际头痛学会分类委员会确定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有射频热凝术适应症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3D打印组,n=30)和B组(对照组,n=30),A组在导... 目的:评估3D打印个性化经皮穿刺导航系统应用于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的有效性。方法:60例符合国际头痛学会分类委员会确定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有射频热凝术适应症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3D打印组,n=30)和B组(对照组,n=30),A组在导航系统引导下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B组在常规CT引导下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记录经皮穿刺到达靶点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CT扫描次数;患者术中反应(呻吟、肢动等);患者术后即刻、术后7 d、30 d疼痛完全缓解率、病人满意率;术后1 m、3 m、6 m优良率评估;术中(或术后)脑脊液渗漏、面部淤血肿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在穿刺到达靶点时间、手术时间、CT扫描次数、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明显减少或降低(P<0.05),而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术即刻疼痛完全缓解率、患者满意度、术后1 m、3 m、6 m优良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个性化经皮穿刺导航系统辅助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设计 3D打印 导航模块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 三叉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