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S-222、丁香油、苯唑卡因对养殖美洲鲥幼鱼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78
1
作者 杜浩 危起伟 +4 位作者 杨德国 刘鉴毅 甘芳 陈细华 沈丽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6,共7页
研究了MS-222、丁香油、苯唑卡因3种麻醉剂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幼鱼的麻醉效果,并运用该3种麻醉剂的适宜剂量对美洲鲥幼鱼进行了运输试验。麻醉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高麻醉浓度(MS-222为75 mg/L以上,丁香油为20 mg/L以上,苯唑卡因为4... 研究了MS-222、丁香油、苯唑卡因3种麻醉剂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幼鱼的麻醉效果,并运用该3种麻醉剂的适宜剂量对美洲鲥幼鱼进行了运输试验。麻醉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高麻醉浓度(MS-222为75 mg/L以上,丁香油为20 mg/L以上,苯唑卡因为40 mg/L以上)下,鱼很快(30 min内)停止鳃盖张合运动,且停止鳃盖运动的鱼在空气中暴露一定时间(10 min内)后也能够复苏;在适宜的麻醉浓度(MS-222为20-30 mg/L,丁香油为8-10 mg/L;苯唑卡因为20-30 mg/L)下,鱼能够进入麻醉状态,且能保持很长时间(12 h);麻醉效果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强;在20 mg/L MS-222麻醉剂下,小规格鱼较大规格鱼更容易进入麻醉状态,而在10 mg/L丁香油和20 mg/L苯唑卡因麻醉剂下,小规格鱼却难进入麻醉状态。运输试验结果表明:麻醉运输组和对照组(非麻醉运输组)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基础组(运输前)(P<0.05);麻醉运输后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虽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仅苯唑卡因麻醉运输组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苯唑卡因更适合用于运输美洲鲥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鲥 ms-222 丁香油 苯唑卡因 皮质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222和苯唑卡因麻醉后罗非鱼血清电解质变化及其与红细胞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汤保贵 杨思楷 +4 位作者 郑素碧 倪芙镕 周星星 徐月容 谢伟莹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25-29,共5页
分别用3个浓度梯度的MS-222和苯唑卡因对(6.05±1.71)g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进行6 h浸泡式麻醉,抽取尾部静脉血,研究血清中K^+、Na^+、Cl^-、Ca^(2+)等4种无机离子水平变化以其与红细胞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MS-... 分别用3个浓度梯度的MS-222和苯唑卡因对(6.05±1.71)g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进行6 h浸泡式麻醉,抽取尾部静脉血,研究血清中K^+、Na^+、Cl^-、Ca^(2+)等4种无机离子水平变化以其与红细胞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MS-222质量浓度的升高,血清中K+浓度呈持续下降趋势,Na+浓度保持相对稳定,Cl-浓度逐步升高,Ca^(2+)浓度呈现出峰谷式波动,各离子浓度变化与红细胞数之间相关系数绝对值大小依次为Cl-(0.911 6)、K+(-0.551 9)、Na^+(0.337 5)、Ca^(2+)(0.208 9),红细胞数升高的同时发生了Cl-外流;2)随苯唑卡因质量浓度的升高,血清中K^+浓度呈峰谷式波动,Na+浓度亦保持相对稳定,Cl-浓度呈现小幅波动,Ca^(2+)浓度基本呈下降趋势,离子浓度与红细胞数之间相关系数绝对值大小依次为Ca^(2+)(0.970 1)、Na^+(0.315 2)、Cl^-(0.265 3)、K^+(-0.049 9),红细胞数降低的同时发生了Ca^(2+)内流;3)两种药物处理后,离子之间的相关性大小次序基本一致,均为K^+-Na^+最高,其次是K^+-Cl^-和Na^+-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麻醉 ms-222 苯唑卡因 无机离子 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三重四级杆气质联用仪测定水产品中多种麻醉剂 被引量:15
3
作者 翟纹静 朱振华 +1 位作者 王莉莉 徐振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9-774,共6页
为建立能同时快速高效的检测水产品中多种麻醉剂的检测方法,以水产品中丁香酚、甲基丁香酚、异丁香酚、乙酸丁香酚酯、甲基异丁香酚、乙酸异丁香酚酯和三卡因7种麻醉剂为检测对象,采用硅胶固相萃取柱,HP-5MS UI毛细管色谱柱,电子轰击离... 为建立能同时快速高效的检测水产品中多种麻醉剂的检测方法,以水产品中丁香酚、甲基丁香酚、异丁香酚、乙酸丁香酚酯、甲基异丁香酚、乙酸异丁香酚酯和三卡因7种麻醉剂为检测对象,采用硅胶固相萃取柱,HP-5MS UI毛细管色谱柱,电子轰击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了相关检测,建立了能同时检测这7种麻醉剂的三重四级杆气质联用质谱仪(GC-MS/MS)分析方法。结果表明:0~100μg/L范围内7种麻醉剂的浓度和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确定了GC-MS/MS方法的检出限为2. 0μg/kg,定量限为5. 0μg/kg,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73. 93%~119. 97%,且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符合GB/T 27404-2008要求。研究表明,本研究中建立的GC-MS/MS检测方法线性相关性良好、检出限低,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要求,能够满足对水产品中麻醉剂残留量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类 卡因(ms-222) 固相萃取 重四级杆气质联用 多反应监测模式(M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麻醉剂对罗非鱼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汤保贵 陈刚 +5 位作者 张健东 施钢 黄建盛 周晖 潘传豪 王忠良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114,共4页
根据预试验结果确定最高安全浓度和最低全致死浓度,分别设置5个等对数浓度,进行MS-222和苯唑卡因及其1∶1混合药物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24 h和96 h毒性试验。结果:MS-222对罗非鱼的24 h、96 h半致死浓度及95%置信区间分别... 根据预试验结果确定最高安全浓度和最低全致死浓度,分别设置5个等对数浓度,进行MS-222和苯唑卡因及其1∶1混合药物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24 h和96 h毒性试验。结果:MS-222对罗非鱼的24 h、96 h半致死浓度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88.84 mg/L(86.92~90.81 mg/L)、76.18 mg/L(73.27~79.21 mg/L);苯唑卡因对罗非鱼的24 h、96 h半致死浓度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44.49 mg/L(43.76~45.24 mg/L)、22.61 mg/L(20.29~25.20 mg/L);混合药物对罗非鱼的24 h、96 h半致死浓度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63.35 mg/L(61.00~65.79 mg/L)、30.39 mg/L(29.48~31.34 mg/L)。这表明:在同等剂量条件下,苯唑卡因对罗非鱼的毒性比MS-222强;将两种药物等比例混合后,在24 h和96 h毒性试验中,分别呈现出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222 苯唑卡因 尼罗罗非鱼 半致死浓度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麻醉剂对罗非鱼携氧相关血液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汤保贵 杨思楷 +4 位作者 郑素碧 倪芙镕 周星星 徐月容 谢伟莹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2-104,108,共4页
分别用3个浓度梯度的MS-222和苯唑卡因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6.050 0±1.710 3)g进行6 h浸泡式麻醉(水温30.7-32.3℃),然后抽取尾部静脉血,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重点分析了与生物携氧功能密切相关的6个指标... 分别用3个浓度梯度的MS-222和苯唑卡因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6.050 0±1.710 3)g进行6 h浸泡式麻醉(水温30.7-32.3℃),然后抽取尾部静脉血,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重点分析了与生物携氧功能密切相关的6个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1)较高浓度(25 mg/L、40 mg/L)MS-222导致红细胞数目(Er)升高,而苯唑卡因导致该值大幅下降;(2)两种麻醉剂对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都无显著影响,且MS-222处理后,血液的血红蛋白浓度(Hb)也无明显变化,但经苯唑卡因麻醉处理后,Hb显著下降,且降幅随药物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222 苯唑卡因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红细胞 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药品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麻醉效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勇 严伟益 +3 位作者 潘传豪 莫洋 谢又兴 施钢 《南方农业》 2020年第20期143-147,149,共6页
为研究水产麻醉药品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麻醉效应,以苯唑卡因、丁香酚、MS-222为主麻醉药品,以依托咪酯、2-苯氧乙醇为预麻醉药品,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在(20±0.5)℃、(25±0.5)℃水温下进行了麻醉实验,麻醉效果判定标准为同时满足... 为研究水产麻醉药品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麻醉效应,以苯唑卡因、丁香酚、MS-222为主麻醉药品,以依托咪酯、2-苯氧乙醇为预麻醉药品,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在(20±0.5)℃、(25±0.5)℃水温下进行了麻醉实验,麻醉效果判定标准为同时满足进入深度麻醉(IS3)的引导时间300 s以内并且完成恢复时间300 s。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下,单种和混合麻醉实验中,各组实验的珍珠龙胆石斑鱼成活率均为100%;在单种麻醉实验中,推荐水温25 ℃,苯佐卡因、丁香酚、MS-222均可作为麻醉剂,其推荐浓度分别为40 mg·L^-1、20 mL·L^-1、80 mL·L^-1;混合麻醉组合中,推荐水温25 ℃,依托咪酯、2-苯氧乙醇均可作为预麻醉剂,其推荐浓度为3 mg·L^-1、0.4 mL·L^-1,主麻醉药为苯佐卡因或者MS-222,其推荐浓度为苯佐卡因40 mg·L^-1或者60 mg·L^-1,MS-222 80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苯唑卡因 丁香酚 ms-222(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 依托咪酯 2-苯氧乙醇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有鮈鲫麻醉方法研究
7
作者 乔晔 胡睿 王剑伟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78,共5页
在室养条件下观察了MS-222、苯佐卡因和乌拉坦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乌拉坦不宜作为稀有鮈鲫的麻醉剂,而一定浓度的MS-222或苯佐卡因可导致稀有鮈鲫的快速麻醉;不同麻醉剂浓度、不同的作用时间下,稀有鮈... 在室养条件下观察了MS-222、苯佐卡因和乌拉坦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乌拉坦不宜作为稀有鮈鲫的麻醉剂,而一定浓度的MS-222或苯佐卡因可导致稀有鮈鲫的快速麻醉;不同麻醉剂浓度、不同的作用时间下,稀有鮈鲫在行为上呈现不同的反应,据此可分为轻度镇静、深度镇静、轻度麻醉、中度麻醉、深度麻醉和髓质麻醉阶段;根据反应时间、恢复时间、维持时间和存活率等,建议使用60mg/L的苯佐卡因或100~110mg/L的MS-222作为深度麻醉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鮈鲫 麻醉 苯佐卡因 ms-2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