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构与重建:三十年代电影与戏剧作品中知识青年群体身份的书写与表达
1
作者 王珂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4-67,共4页
20世纪30年代,时代中的欺压、反抗、批判和革命等声音在各类文艺作品中喷涌式出现;同时,对青年群体的关注,从五四以来的“追求爱情”以唤醒自由的叙事模式转向至事业、理想破灭的社会性创伤的表达。其中,“知识青年”又在这一青年群体... 20世纪30年代,时代中的欺压、反抗、批判和革命等声音在各类文艺作品中喷涌式出现;同时,对青年群体的关注,从五四以来的“追求爱情”以唤醒自由的叙事模式转向至事业、理想破灭的社会性创伤的表达。其中,“知识青年”又在这一青年群体中格外显目,他们既继承了五四以来对人生意义追求的热情,却又无法彻底清除几千年传统文化对自我的束缚。“走不出”与“回不去”,使得知识青年们的“理想”在电影、戏剧、文学作品中表述为广袤社会间无回应的独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作品 三十年代电影 理想破灭 群体身份 青年群体 追求爱情 文学作品 人生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何要重视艺术风格的研究?
2
作者 王云缦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14-15,共2页
不止一位有志于影视评论的青年人问我:为什么众多的评论给人以千篇一律、老套重复的感觉呢?如何能使评论别有一格、独具风采呢? 原因众多,提高影视评论的因素和途径并非是单一的。而我以为:重视和加强对影片的艺术风格的研究,是克服评... 不止一位有志于影视评论的青年人问我:为什么众多的评论给人以千篇一律、老套重复的感觉呢?如何能使评论别有一格、独具风采呢? 原因众多,提高影视评论的因素和途径并非是单一的。而我以为:重视和加强对影片的艺术风格的研究,是克服评论的公式化、划一化的关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评论 艺术风格 影视创作 电影艺术家 阮玲玉 黄蜀芹 伯格曼 吴永刚 电视剧艺术 三十年代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