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GWh/年三元软包锂电池生产企业综合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1
作者 晋存田 刘政 +2 位作者 王文菊 戚伟康 宋建阳 《水处理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56,共5页
三元软包锂电池企业产生的废水能否达标处理,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生产及可持续性发展。以江西某地实际工程为例,实际总产水300 m^(3)/d,设计规模为370 m^(3)/d。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包括正负极生产废水和电芯拆解废水,具有COD高,难生物降... 三元软包锂电池企业产生的废水能否达标处理,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生产及可持续性发展。以江西某地实际工程为例,实际总产水300 m^(3)/d,设计规模为370 m^(3)/d。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包括正负极生产废水和电芯拆解废水,具有COD高,难生物降解以及含有氟化物、总镍、总锰和总钴的特点。工程运行结果表明:经过两级混凝+厌氧的工艺处理后的污水,再和厂区其他污水混合后经过接触氧化池+MBR工艺组合处理,出水水质优于≤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484-2013)表2中废水间接排放标准。整个处理系统长期运行稳定,操作简单,两性离子纳米平板陶瓷膜MBR具有膜通量大的优点。经过核算,处理费用为5.7元/方。本案例的长期稳定达标可为同类企业的废水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软包锂电池生产废水 两级混凝 浸没式MBR 两性离子平板陶瓷膜 工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Ah磷酸铁锂软包电池的热失控特性及产气行为
2
作者 叶锦昊 侯军辉 +4 位作者 张正国 凌子夜 方晓明 黄思林 肖质文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6-647,共12页
本研究以100Ah磷酸铁锂软包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侧面加热触发热失控,借助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气相色谱仪(GC)等表征测试手段,系统分析了40%、60%、80%、100%SOC下电池的热失控特性和产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本研究以100Ah磷酸铁锂软包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侧面加热触发热失控,借助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气相色谱仪(GC)等表征测试手段,系统分析了40%、60%、80%、100%SOC下电池的热失控特性和产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电池热失控的过热触发可细分为四个阶段:过热温度升高、副反应膨胀产气、隔膜收缩与破裂冒烟、热失控引起剧烈温升和产气。进一步计算了产热能量,发现100%、80%、60%、40%SOC电池的峰值产热率分别达到140.34、115.44、14.76和3.91 kW,且100%SOC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4.63 g三硝基甲苯(TNT)的能量,破坏半径达到5.90 m,相比40%SOC的危险性提升了64.3%。对热失控后电池材料表征发现,正极磷酸铁锂材料从方块状转变为团聚的不规则球状,负极石墨结构则从层状转变为团聚的球形颗粒,这归因于内部副反应的加剧。通过对比产气特性发现,SOC的增加导致电池产H2量增加,CO_(2)量下降,各SOC下电池产气的爆炸风险均高于普通烃类气体,爆炸上限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本研究结果对后续储能系统的安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容量 热失控 磷酸铁电池 残骸特征 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消费级无人机软包锂离子电池在机械强冲击载荷下的力学响应特性
3
作者 郭亚周 刘小川 +1 位作者 白春玉 王计真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3,共11页
为研究轻型消费级无人机锂离子电池在高能量冲击下的动响应模式及爆炸着火特性,评估锂离子电池在动态冲击时的安全性能,以某轻型消费级无人机软包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落锤冲击及气炮冲击实验方法,结合轻型无人机实际应用场景,分... 为研究轻型消费级无人机锂离子电池在高能量冲击下的动响应模式及爆炸着火特性,评估锂离子电池在动态冲击时的安全性能,以某轻型消费级无人机软包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落锤冲击及气炮冲击实验方法,结合轻型无人机实际应用场景,分别开展了软包电池组落锤冲击及电池高速冲击铝板测试实验,探讨了不同电池电量的软包电池组在受冲击后的变形模式及着火情况,结合电池的机械变形响应及其着火演化特性分析了软包锂离子电池的冲击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轻型消费级无人机软包锂离子电池在常规电池外壳防护条件下受面外方向载荷冲击后的着火风险高于面内方向载荷冲击后的着火风险;锂离子电池着火风险与电池电量、冲击速度等具有明显相关性,锂离子电池本身的力学响应主要受自身材料及结构的影响,电池电量并不会影响电池的机械力学碰撞响应;本研究中所采用的锂离子电池样品在电池电量为100%时以50 m/s的速度撞击铝板,以及电池电量为50%以下时以85 m/s的速度撞击铝板后的燃烧风险均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高速冲击 机械载荷 变形模式 着火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软包锂离子电池放电过程扩散诱导应力与热应力对比研究
4
作者 王瑞梓 刘训良 +2 位作者 豆瑞锋 周文宁 方娟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8-1141,共14页
为了明晰锂离子电池在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扩散诱导应力和热应力对电池的影响,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 6.0建立了18.5 Ah软包NCM111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力-热耦合模型,基于该模型对不同放电倍率下电池的负极颗粒中心表面锂浓度差、扩散诱... 为了明晰锂离子电池在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扩散诱导应力和热应力对电池的影响,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 6.0建立了18.5 Ah软包NCM111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力-热耦合模型,基于该模型对不同放电倍率下电池的负极颗粒中心表面锂浓度差、扩散诱导应力、热应力及膨胀行为进行了仿真分析。扩散诱导应力可通过一维电化学模型及其衍生的颗粒维度进行仿真分析,而热应力则需要通过三维固体力学和传热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加,电池产生的扩散诱导应力和热应力都会增大,因此,低放电倍率有助于降低电池产生的应力。负极颗粒产生的扩散诱导应力与颗粒中心表面锂浓度差相关,颗粒中心与表面的锂浓度差随着放电过程的进行逐渐增大。将一维模型中的负极视为由无数负极颗粒组成的线段,放电前期,靠近隔膜端的颗粒中心与表面锂浓度差高于集流体端,放电后期则相反,这个变化发生的转折点在放电深度为60%~70%之间。这也意味着放电前期隔膜端的负极颗粒产生的扩散诱导应力大于集流体端的负极颗粒,也更容易破裂,而放电后期则相反。负极颗粒产生的扩散诱导应力大小为兆帕级,远高于电芯产生的大小为千帕级的热应力。同时,电芯产生的热应力和最大位移与电池温差呈线性关系,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加而增大。值得注意的是,与圆柱形电池不同,软包电池的极耳与电芯连接处会产生较大的热应力。本研究对比分析了软包NCM111锂离子电池放电过程产生的扩散诱导应力与热应力,为电极和电芯的制造及应力监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电池 多物理场耦合模型 扩散诱导应力 热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电倍率下软包锂离子电池非均匀生热表征方法
5
作者 刘素贞 张涛 +2 位作者 张闯 徐志成 金亮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5-1102,共8页
软包锂离子电池非均匀的温度分布严重影响其循环性能、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针对软包锂离子电池生热的建模表征复杂且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生热分布因子的软包锂离子电池非均匀生热表征方法。将电池划分成不同区域,并将生热分布... 软包锂离子电池非均匀的温度分布严重影响其循环性能、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针对软包锂离子电池生热的建模表征复杂且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生热分布因子的软包锂离子电池非均匀生热表征方法。将电池划分成不同区域,并将生热分布因子引入Bernardi生热公式中获取不同区域的生热率;通过传热和优化数值模拟求解电池的温度分布,同时辨识不同区域的生热分布因子,分析了软包电池生热非均匀分布特性;采用三次样条差值法推导了生热分布因子与放电倍率的对应关系,研究了不同放电倍率下生热分布因子的演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建立的热模型在2.75 C和3.75 C下的温度估计值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最大不超过1.55%,该方法能够准确估计电池非均匀的生热率,并实现电池温度分布特性的有效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非均匀生热 生热分布因子 放电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硫软包电池容量衰减的失效分析
6
作者 杨幸遇 张涛 +1 位作者 高文超 刘艳侠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8-633,共6页
采用原位与非原位相结合的方法,将锂硫软包电池循环失效的容量损失进行定量化分析,主要包括可逆容量损失和不可逆容量损失。根据表征实验拆分,可逆容量损失主要由电流极化、电解液缺失和电芯极片膨胀导致的容量损失组成,不可逆容量损失... 采用原位与非原位相结合的方法,将锂硫软包电池循环失效的容量损失进行定量化分析,主要包括可逆容量损失和不可逆容量损失。根据表征实验拆分,可逆容量损失主要由电流极化、电解液缺失和电芯极片膨胀导致的容量损失组成,不可逆容量损失主要由负极沉积硫化锂、隔膜黏附多硫化锂和电解液溶解等容量损失组成。通过计算对比,造成锂硫软包电池循环失效的主要因素为锂金属负极的粉化和硫化锂的沉积(约占47%),其次为隔膜黏附多硫化物约25%。可针对造成循环失效的主要因素进行重点改善,提升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推动实用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失效分析 容量衰减 量化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软包动力锂电池热安全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栋 郑莉莉 +4 位作者 李希超 杜光超 冯燕 贾隆舟 戴作强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517-1525,共9页
锂离子电池频出的安全事故对电池厂商提出了更高的安全性要求,利用ARC提供的绝热环境研究了23 A·h软包NCM523动力锂电池,热失控过程中热特征参数变化、温度场的分布及热失控的演变。25%SOC电池相较于75%SOC电池的热失控触发温度低2... 锂离子电池频出的安全事故对电池厂商提出了更高的安全性要求,利用ARC提供的绝热环境研究了23 A·h软包NCM523动力锂电池,热失控过程中热特征参数变化、温度场的分布及热失控的演变。25%SOC电池相较于75%SOC电池的热失控触发温度低22.68℃,75%SOC电池相较于25%SOC电池热失控的最高温度Tm高70.07℃,最大温升速率大111.37℃/min,即75%SOC电池热失控过程化学反应放热更加剧烈,热失控破坏性较大。热失控过程中,25%SOC电池正极、负极的最高温度分别为385.5℃、342.7℃,电池正极温度高于负极42.8℃;75%SOC电池正极、负极的最高温度分别为508.8℃、365.8℃,电池正极温度高于负极143℃。25%SOC电池在119.75℃鼓包明显;339.35℃时,电池产生大量浓烟,电池没有发生爆炸,热失控后损毁较为严重,电池开始自产热到热失控最高温度总历时5.125 h。75%SOC电池171.06℃时正极附近出现大幅鼓起;4.77 min后,电池正负极中间处喷出大量烟雾;1 s内电池喷出火焰,电池发生爆炸,爆炸所引起的燃烧大约持续6.4 s,电池开始自产热到热失控最高温度总历时6.71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三元电池 安全性 热失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结构压力的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军 韩旭 +2 位作者 胡春姣 张华平 张练达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9-673,715,共6页
软包锂离子电池在构成模块时需要施加一定的压力进行约束,为分析该压力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给5组卷绕工艺的软包锂离子电池施加不同的压力,进行充放电试验。经过约2 000次循环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电池施加2k N以上压力进行充放电循环... 软包锂离子电池在构成模块时需要施加一定的压力进行约束,为分析该压力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给5组卷绕工艺的软包锂离子电池施加不同的压力,进行充放电试验。经过约2 000次循环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电池施加2k N以上压力进行充放电循环时,电池负极片发生断裂;不加压力进行充放电循环,负极片会产生大量析锂现象;施加1k N压力时,不但可避免极片断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负极析锂现象。因此,样本电池构成模块时施加1k N左右的压力有利于延长电池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模块结构 压力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用软包动力锂电池热-结构耦合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金标 张静秋 +2 位作者 高俊国 舒雄 王文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3-567,共5页
建立了方形锂电池瞬态产热模型,将软包锂电池简化为各向异性的叠层式复合材料,确定了模型中的热物性参数和力学参数;使用ANSYS软件,利用顺序热-结构耦合方式,模拟了电池瞬态温度场和热应力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电池中心区域温度较高,... 建立了方形锂电池瞬态产热模型,将软包锂电池简化为各向异性的叠层式复合材料,确定了模型中的热物性参数和力学参数;使用ANSYS软件,利用顺序热-结构耦合方式,模拟了电池瞬态温度场和热应力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电池中心区域温度较高,且受压应力,侧边温度较低,且受拉应力;电池各边出现应力集中,且最大Mises应力随放电电流增大而增大,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减小;最大形变发生在电池高度方向两端,且随放电电流增大和环境温度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产热模型 热-结构耦合 温度场 热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软包锂电池热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君 付莹 +1 位作者 于锋 刘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7期11119-11124,共6页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以及可视化测试手段,探究了三元软包锂电池在不同工作条件下表面温度变化特性以及生热规律。以环境温度,放电倍率,极耳夹持方式为三种变量条件,将其中两者耦合进行控制变量实验,通过监测电池表面温升情况,寻找该款电...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以及可视化测试手段,探究了三元软包锂电池在不同工作条件下表面温度变化特性以及生热规律。以环境温度,放电倍率,极耳夹持方式为三种变量条件,将其中两者耦合进行控制变量实验,通过监测电池表面温升情况,寻找该款电池的最佳工作的方式。保证电池在一定的工作温度下进行不同倍率放电实验,发现随着放电倍率的升高,生热量增多,电池表面温度升高;导电夹夹持极耳与铜片夹持极耳相比会导致极耳处过流不足,生热量急剧增加,电池表面温升显著,不利于电池散热,结合各组实验结果得出该款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为25℃,面对放电倍率高的工况应该加强优化散热系统,这对散热优化方案的提出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电池 红外热成像技术 可视化 离子电池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包锂电池在适当压力下的膨胀及寿命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军 曾云路 +1 位作者 邹舜章 罗青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41-1644,共4页
电动汽车软包锂离子电池在构成模块成组时必不可少地需要一定的压力来固定约束电池,但是压力过大或过小会对电池造成一定的损害。通过对软包锂离子电池在恒压状态下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分析实验数据并对比不同压强下的几个电池组,结果... 电动汽车软包锂离子电池在构成模块成组时必不可少地需要一定的压力来固定约束电池,但是压力过大或过小会对电池造成一定的损害。通过对软包锂离子电池在恒压状态下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分析实验数据并对比不同压强下的几个电池组,结果表明施加69kPa的压强时有利于延长电池寿命。对比不同寿命阶段下电池的放电能力曲线,施加适当压力的电池即使经过2000次循环依旧保持良好的放电能力,加压能让电芯接触更加紧密。通过观测一个单次循环中压力的变化,表明电池充电时膨胀,放电时恢复。同时通过实验数据表明不同寿命阶段电池各个部位的膨胀程度也不同,负极近极耳端膨胀比较明显,负极膨胀是影响电池膨胀的主要因素,电池内部的不可逆膨胀主要发生于寿命前中期,经2000次循环后电池厚度膨胀了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压力 电池寿命 充放电循环 电池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包锂离子电池封装铝塑膜材料保护机理分析及其测试方法 被引量:10
12
作者 章结兵 石亚丽 韩梓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8,50,共5页
铝塑膜通过对电池内芯的封装形成软包电池,是电池内芯的重要保护材料。铝塑膜是一种多层复合材料,基于铝塑膜的自身特性,可将软包电池做成所需的任意形状,且不同材料的复合使铝塑膜具有良好的耐电解液、热封性、阻隔性、绝缘性及化学稳... 铝塑膜通过对电池内芯的封装形成软包电池,是电池内芯的重要保护材料。铝塑膜是一种多层复合材料,基于铝塑膜的自身特性,可将软包电池做成所需的任意形状,且不同材料的复合使铝塑膜具有良好的耐电解液、热封性、阻隔性、绝缘性及化学稳定性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对电池进行有效保护。首先讨论了铝塑膜的保护机理、铝塑膜复合层材料选择、制备工艺方法,并对铝塑膜测试方法进行了论述,最后展望了今后铝塑膜的研发、测试方法设计思路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塑膜 离子电池 层压复合物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软包锂电池温度控制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晓伟 贾权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05-1107,1167,共4页
温度对电动汽车软包锂电池性能存在较大影响,若电池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其使用寿命将大大降低,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电池产生热失控并出现爆炸。因此,对电动汽车软包锂电池进行温度控制很有必要。通过构建电池热电耦合模型,估算电动汽... 温度对电动汽车软包锂电池性能存在较大影响,若电池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其使用寿命将大大降低,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电池产生热失控并出现爆炸。因此,对电动汽车软包锂电池进行温度控制很有必要。通过构建电池热电耦合模型,估算电动汽车软包锂电池温度,然后基于估计的温度,采用智能PID进行温度控制。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下,该方法可控制最高温升比原方法至少降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池 内核温度 热电耦合模型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车用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温度特性研究
14
作者 张军 胡春姣 +2 位作者 卿剑平 邹舜章 陈耳东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1,共4页
电动汽车电池包由一定数量的电池模块组成,模块的温度特性将直接影响电池包的温度特性。为研究软包三元锂离子电池模块的温度特性,以软包三元锂离子单体电池作为对象,设计并制作了新型的电池模块。通过测量试验,获得了单体电池在不同下... 电动汽车电池包由一定数量的电池模块组成,模块的温度特性将直接影响电池包的温度特性。为研究软包三元锂离子电池模块的温度特性,以软包三元锂离子单体电池作为对象,设计并制作了新型的电池模块。通过测量试验,获得了单体电池在不同下开路电压与温度的关系,获得了dE0/d与的关系曲线。结合Bernadi生热模型,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电池模块热模型;进行了不同放电倍率下发热仿真,对比不同放电倍率下模块的温升实际测试结果,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误差很小,表明该模型是可信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块在不同倍率下放电的温升和温度场差异较小,这表明模块的散热设计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离子电池 电池模块 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剂对5Ah锂离子软包电池倍率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吕艳卓 王霄鹤 +2 位作者 秦一鸣 王振波 柯克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5,共6页
在电解液中加入不同含量(5%,10%,20%)的阻燃剂,研究其对LiNi_(0.4)Co_(0.2)Mn_(0.4)O_2三元材料作为正极材料组装的5 Ah锂离子软包电池的倍率性能、过充性能和短路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解液中5%体积含量的阻燃剂使软包电池在1C和2... 在电解液中加入不同含量(5%,10%,20%)的阻燃剂,研究其对LiNi_(0.4)Co_(0.2)Mn_(0.4)O_2三元材料作为正极材料组装的5 Ah锂离子软包电池的倍率性能、过充性能和短路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解液中5%体积含量的阻燃剂使软包电池在1C和2C放电时,具有最好的倍率性能;当阻燃剂的体积含量提升到20%,在过充时,电池表面温度升高最少;在短路实验时,电池不起火、不爆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阻燃剂 安全性能 倍率性能 过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包锂离子电池极片断裂机理与防护措施研究
16
作者 张军 曾铖 +2 位作者 邹舜章 高峰 罗青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75-1777,1820,共4页
首先根据软包锂离子电池极片断裂现象的特征分析了断裂的机理,提出了减小压力和调整压力分布两种防护方案,设计并试制了用于调整压力分布的弹性硅胶垫,并进行充放电循环实验以验证防护效果。经过3000多次充放电循环后,将实验结果进行对... 首先根据软包锂离子电池极片断裂现象的特征分析了断裂的机理,提出了减小压力和调整压力分布两种防护方案,设计并试制了用于调整压力分布的弹性硅胶垫,并进行充放电循环实验以验证防护效果。经过3000多次充放电循环后,将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卷绕结构的软包锂离子电池构成模块时,减小电池受到的层叠压力和使用弹性硅胶垫两种方案对防止极片断裂是有效的;在模块结构中施加800 N左右的压力(对应压强69 kPa),同时配合使用弹性硅胶垫对电池寿命最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极片断裂 断裂机理 防护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包锂离子电池应力特性及其建模 被引量:6
17
作者 尤贺泽 戴海峰 +1 位作者 于臣臣 魏学哲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1-240,共10页
锂离子电池是一个电-热-力耦合系统,对其充放电过程中力学特性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位移式应力传感器,测量并分析了软包单体锂离子电池在不同状态下的静态应力以及不同充放电电流下的动态应力特性。研究了电流、荷电状态、历史运行工... 锂离子电池是一个电-热-力耦合系统,对其充放电过程中力学特性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位移式应力传感器,测量并分析了软包单体锂离子电池在不同状态下的静态应力以及不同充放电电流下的动态应力特性。研究了电流、荷电状态、历史运行工况等因素对电池应力变化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拟合优度分析和相关性检验,建立了可靠的应力特性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表明,静态应力与电池SOC有单调对应关系;动态应力产生于充放电过程,且充电电流越大,动态应力越大。所建立的电池应力模型可较好地描述电池在充电不同阶段、不同电流下的应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静态应力 动态应力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化软包装锂硫电池电解液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廖红英 王维坤 +2 位作者 孟蓉 金朝庆 王安邦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11-116,共6页
锂硫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而备受关注。电池性能与极片的含硫量、载硫量及电解液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锂硫电池体系的复杂性导致多数情况下以扣式电池进行评价的数据失真。本文用1.8 A·h锂硫软包装电池在电解液与硫质量比为3.5∶1条件... 锂硫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而备受关注。电池性能与极片的含硫量、载硫量及电解液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锂硫电池体系的复杂性导致多数情况下以扣式电池进行评价的数据失真。本文用1.8 A·h锂硫软包装电池在电解液与硫质量比为3.5∶1条件下,采用线性伏安扫描法(LSV)和恒流充放电法,研究了两种醚类电解液中电解质锂盐分别为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六氟磷酸锂(LiPF6)和四氟硼酸锂(LiBF4)、溶剂比例为乙二醇二甲醚(DME):1,3-二氧五环(DOL)为1∶1(体积比)和2∶1(体积比)时对锂硫软包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放电中值电压、循环性能和充放电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LiTFSI和LiPF6均适用于锂硫软包电池,LiBF4不适用,LiPF6/DME∶DOL=2∶1(体积比)的体系更有利于锂硫电池的容量发挥,对电池循环也有更佳效果。文章基于软包装电池的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实用化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电解液 六氟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成像的软包锂电池导热系数测试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董泽文 侯德鑫 叶树亮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97-1603,共7页
为给软包锂电池热设计提供准确的导热系数值,提出了一种基于热成像技术的测试方法。通过热像仪记录电池表面温度场的演变数据,可同时反演电池的纵向和面向导热系数,避免了传统接触式表面测温引入的不确定因素。测试了多块不同规格的三... 为给软包锂电池热设计提供准确的导热系数值,提出了一种基于热成像技术的测试方法。通过热像仪记录电池表面温度场的演变数据,可同时反演电池的纵向和面向导热系数,避免了传统接触式表面测温引入的不确定因素。测试了多块不同规格的三元聚合物软包锂电池样品,并对其中一种样品进行了稳态法导热系数测量作为参考。结果显示,纵向和面向导热系数测试的相对标准差均在3%以内,纵向导热系数的测试结果与稳态法测量结果的相对偏差为3.1%,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为电池的热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导热系数 电池 稳态法 热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软包锂离子电池的热物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帅林 盛雷 +3 位作者 齐丽娜 方奕栋 李康 苏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86-1992,共7页
针对大型软包锂离子电池热物性参数的测定问题,提出适用于该型电池的热参数表征方法.基于准稳态导热原理,建立电池的传热理论模型.开展实验研究电池的比定压热容和导热系数与温度的依变关系,分析热损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对测试方法的有效... 针对大型软包锂离子电池热物性参数的测定问题,提出适用于该型电池的热参数表征方法.基于准稳态导热原理,建立电池的传热理论模型.开展实验研究电池的比定压热容和导热系数与温度的依变关系,分析热损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对测试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电池比定压热容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线性增大,导热系数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在900 s内可以测得电池热参数在10~60℃下的变化状况,实验验证结果显示测算精度高于92.3%,具有测算周期短、准确度高和测试灵活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离子电池 比定压热容 导热系数 准稳态导热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