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元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热特性实验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明强 许淘淘 +1 位作者 畅志远 孙国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5-479,共5页
以24 Ah、3.65 V三元软包装锂离子动力电池为研究对象,对电池单体不同工况充放电热特性、电池模块散热方案及基于液体的电池包热管理系统进行研究。随着充放电倍率增大和环境温度的降低,电池发热功率增大,温升显著增加;电池模块散热设计... 以24 Ah、3.65 V三元软包装锂离子动力电池为研究对象,对电池单体不同工况充放电热特性、电池模块散热方案及基于液体的电池包热管理系统进行研究。随着充放电倍率增大和环境温度的降低,电池发热功率增大,温升显著增加;电池模块散热设计中,采用电池侧边散热的质量轻、成本低,相比于采用大面散热,充放电温升和纯冷却温差分别降低2.1℃和0.5℃;采用液体热管理的电池包具有良好的热特性,-20℃低温加热,温差为7.9℃,温升速率为0.52℃/min,40℃下1.5 C快充,最高温度为47.9℃,最大温差为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车辆 三元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热特性 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动用软包装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组的性能
2
作者 田贵 张磊 +1 位作者 王换换 寇里恺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8-521,共4页
传统铅酸电池存在环境污染隐患,锂离子电池因优越的性能可替代铅酸电池作为汽车起动电池。采用额定电压3.3 V、容量20 Ah的软包装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以2并4串组装成电压12 V、容量40 Ah的电池组,分别对电池组进行容量、大电流起动、直... 传统铅酸电池存在环境污染隐患,锂离子电池因优越的性能可替代铅酸电池作为汽车起动电池。采用额定电压3.3 V、容量20 Ah的软包装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以2并4串组装成电压12 V、容量40 Ah的电池组,分别对电池组进行容量、大电流起动、直流阻抗(DCR)和低温放电性能等测试,得到软包装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作为起动电池的基本性能参数。在500 A大电流持续120 s起动测试中,所设计的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组电压保持在10 V以上,符合传统发动机对起动电池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磷酸铁 软包装电池 起动电池 低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
3
作者 罗海英 聂如杏 +1 位作者 郭敬 李会敏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8-632,共5页
为准确、高效地测定电解液的残余量,建立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含量测试的方法。该方法为电池全生命周期内电解液组分及消耗量监测研究提供支撑。将一定量的联苯溶液与软包装电池中的电解液混合后离心分离,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联... 为准确、高效地测定电解液的残余量,建立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含量测试的方法。该方法为电池全生命周期内电解液组分及消耗量监测研究提供支撑。将一定量的联苯溶液与软包装电池中的电解液混合后离心分离,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联苯含量,密度校正后,计算电解液的含量。软包装锂离子电池中加入3.1~3.4 g的联苯溶液,在40℃下静置浸润72 h,为最佳条件,误差平均值小于3%,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软包装离子电池 电解液 含量 相对标准偏差(R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表面凹坑缺陷检测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何涛 张成娟 +1 位作者 雷卓 王正家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8-363,共6页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表面凹坑缺陷对比度低、缺陷区域过小且存在反光,传统方法很难进行准确检测。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增强和改进DeepLabV3网络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表面凹坑缺陷检测方法。通过分析表面凹坑缺陷图像特征,采用图像增强算法对图...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表面凹坑缺陷对比度低、缺陷区域过小且存在反光,传统方法很难进行准确检测。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增强和改进DeepLabV3网络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表面凹坑缺陷检测方法。通过分析表面凹坑缺陷图像特征,采用图像增强算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以增强凹坑缺陷对比度。对DeepLabV3网络进行改进,使用ResNet101作为特征提取网络,同时引入位置注意力模块,使得模型更加关注于凹坑缺陷相关特征,提升网络的检测精度。改进后的网络在自制数据集上的平均交并比达到85.98%,缺陷检测准确率达到9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增强 深度学习 DeepLabV3 缺陷检测 软包装离子电池 表面凹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封装寿命评估
5
作者 崔杏辉 杨大鹏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1-825,共5页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因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出现膨胀、内部产气和水汽渗透等现象,造成密封失效,封装寿命缩短,进而影响使用寿命。在高温及高温高湿条件下进行加速老化试验,研究电池的水汽渗透量及热封区域粘接强度。基于阿...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因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出现膨胀、内部产气和水汽渗透等现象,造成密封失效,封装寿命缩短,进而影响使用寿命。在高温及高温高湿条件下进行加速老化试验,研究电池的水汽渗透量及热封区域粘接强度。基于阿伦尼乌斯模型和Hallberg-Peck模型,通过水汽渗透试验得到电池在常规应力下的封装寿命是6.31 a;通过高温试验得到电池在25℃条件下的封装寿命是29.69 a,高温高湿试验得到电池在常规应力下的封装寿命是33.18 a。在一定加速应力范围内,该方法可快速预测电池的封装寿命,缩短测试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包装离子电池 封装 铝塑膜 加速老化试验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静 梁雅文 +3 位作者 李威 叶飞 崔鑫炜 许春阳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8,共8页
高镍三元材料存在表面结构不稳定、锂镍混排、晶间裂纹等问题,导致材料的循环性能降低以及高比容量无法充分发挥,表面包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手段。目前的包覆材料主要有电化学惰性材料、离子/电子电导性材料和复合包覆材料,从这三个... 高镍三元材料存在表面结构不稳定、锂镍混排、晶间裂纹等问题,导致材料的循环性能降低以及高比容量无法充分发挥,表面包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手段。目前的包覆材料主要有电化学惰性材料、离子/电子电导性材料和复合包覆材料,从这三个方面综述了高镍三元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介绍了不同类型包覆材料的界面改善稳定机制、离子在固液界面的迁移率提升机理、界面副反应抑制机制以及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对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包覆改性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高镍三元 正极材料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老化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毒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青松 曲奕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61-1769,共9页
为研究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循环老化过程中热失控特性变化及释放气体的毒性危害,对不同循环老化程度的三元锂离子电池进行热滥用实验,利用气体传感器阵列,基于有效剂量分数模型对热失控气体毒性危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高镍含量三... 为研究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循环老化过程中热失控特性变化及释放气体的毒性危害,对不同循环老化程度的三元锂离子电池进行热滥用实验,利用气体传感器阵列,基于有效剂量分数模型对热失控气体毒性危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高镍含量三元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差,200次循环老化后,电池健康状态低于70%。老化电池更容易进入热失控状态,热失控反应更剧烈但释放能量少,释放气体燃烧效率低。在密闭空间内,电池热失控释放窒息性气体危害性比刺激性气体更高,150次循环老化电池的窒息性气体毒性累积效应比新鲜电池早638 s达到临界值1。随老化程度增加,最终电池的刺激性气体毒性即时效应与气体致死毒性即时效应降低,与新鲜电池相比,100次循环老化后,电池的刺激性气体毒性即时效应降低0.34,气体致死毒性即时效应降低0.19。研究结果可为老化电池安全性评估及热失控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离子电池 热失控 循环老化 气体传感器阵列 气体毒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GWh/年三元软包锂电池生产企业综合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8
作者 晋存田 刘政 +2 位作者 王文菊 戚伟康 宋建阳 《水处理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56,共5页
三元软包锂电池企业产生的废水能否达标处理,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生产及可持续性发展。以江西某地实际工程为例,实际总产水300 m^(3)/d,设计规模为370 m^(3)/d。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包括正负极生产废水和电芯拆解废水,具有COD高,难生物降... 三元软包锂电池企业产生的废水能否达标处理,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生产及可持续性发展。以江西某地实际工程为例,实际总产水300 m^(3)/d,设计规模为370 m^(3)/d。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包括正负极生产废水和电芯拆解废水,具有COD高,难生物降解以及含有氟化物、总镍、总锰和总钴的特点。工程运行结果表明:经过两级混凝+厌氧的工艺处理后的污水,再和厂区其他污水混合后经过接触氧化池+MBR工艺组合处理,出水水质优于≤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484-2013)表2中废水间接排放标准。整个处理系统长期运行稳定,操作简单,两性离子纳米平板陶瓷膜MBR具有膜通量大的优点。经过核算,处理费用为5.7元/方。本案例的长期稳定达标可为同类企业的废水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软包电池生产废水 两级混凝 浸没式MBR 两性离子平板陶瓷膜 工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分离辅助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苏晨曦 王凯 +1 位作者 高磊 齐美洲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8-1375,共8页
伴随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废旧锂离子电池数量与日俱增,如何实现高效、清洁、资源化回收利用是锂离子电池行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磁分离技术利用电池正极材料的磁性差异来简化回收流程,是一种绿色、低能耗的电池回收... 伴随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废旧锂离子电池数量与日俱增,如何实现高效、清洁、资源化回收利用是锂离子电池行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磁分离技术利用电池正极材料的磁性差异来简化回收流程,是一种绿色、低能耗的电池回收预处理手段。探讨了磁分离机理及设备,总结磁分离技术在两种主流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旨在实现磁分离技术与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的结合,促进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产业高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磁分离 磷酸铁 三元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充导致三元锂电池电动汽车火灾的试验研究
10
作者 彭磊 倪照鹏 +4 位作者 于越 孙福鹏 夏修龙 张鹏 孙思博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4-1495,共12页
三元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电动汽车的主要能源电池之一,在过充条件下触发热失控可能导致严重的火灾事故。本工作采用过充的方式对三元锂电池电动汽车开展实体火灾试验,测量了电池包内部、汽车底盘、汽车表面、车厢内部和四周的温度及汽车... 三元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电动汽车的主要能源电池之一,在过充条件下触发热失控可能导致严重的火灾事故。本工作采用过充的方式对三元锂电池电动汽车开展实体火灾试验,测量了电池包内部、汽车底盘、汽车表面、车厢内部和四周的温度及汽车周围的辐射热流强度等数据,并采用耗氧原理测量了试验过程中的火灾热释放速率。结果表明:在过充导致三元锂电池发生热失控后,从电池包释放的可燃气体迅速被引燃并形成喷射火焰,火焰喷射的水平距离约4 m,火焰迅速引燃汽车轮胎及底盘周围的其他可燃物,火势随后导致车窗玻璃相继破裂,引燃车厢内饰及座椅,整车发生剧烈燃烧。试验车辆着火后的火灾增长速率(α=0.98 kW/s^(2))远大于超快速火,火灾热释放速率的峰值达到约8 MW。距车辆外边缘0.5 m和1.0 m处的辐射热流强度峰值分别达到60~80 kW/m^(2)和30~35 kW/m^(2),可导致周围停靠的车辆着火,引发火灾向相邻车辆迅速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三元离子电池 过充 热失控 火灾蔓延 火灾热释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掺杂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鹏飞 李威 +1 位作者 许春阳 崔鑫炜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87,共8页
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因其具备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成本较低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该材料存在阳离子混排、过渡金属离子溶解、微裂纹、电化学不稳定等问题,导致材料容量衰减较快、循环性和稳定性较差,极大限制了其大... 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因其具备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成本较低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该材料存在阳离子混排、过渡金属离子溶解、微裂纹、电化学不稳定等问题,导致材料容量衰减较快、循环性和稳定性较差,极大限制了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通过总结三元正极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详细阐述了元素掺杂对材料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结合高熵掺杂展望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三元正极材料 掺杂 高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焰喷雾热解法生产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技术经济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杜文 王君雷 +2 位作者 徐运飞 李世龙 王昆 《储能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5-357,共13页
正极材料约占锂离子电池制造成本的三成,是影响动力电池价格的主要因素;采用火焰喷雾热解法生产三元正极材料能耗低、设备少,可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成本。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定量评估采用火焰喷雾热解法生产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技术... 正极材料约占锂离子电池制造成本的三成,是影响动力电池价格的主要因素;采用火焰喷雾热解法生产三元正极材料能耗低、设备少,可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成本。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定量评估采用火焰喷雾热解法生产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计算火焰喷雾热解法生产LiNi_(0.8)Co_(0.1)Mn_(0.1)O(2)(NCM811)的原料、燃料、排放产物质量流量和盈亏平衡条件下的最低销售价格,并与传统共沉淀法比较。技术分析中物料与能量平衡计算结果表明,火焰喷雾热解法可使CO_(2)排放、电力消耗和用水消耗分别降低约41%、85%和29%。经济分析结果显示,盈亏平衡条件下NCM811材料的最低售价为221.1 CNY/kg,较当前市场销售价低约18%。最后,针对材料最低售价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原材料成本是最敏感的因素,当原料价格降低25%时,盈亏平衡点售价可达172.0 CNY/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喷雾热解 技术经济分析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薛建军 唐致远 荣强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55-658,共4页
研究了以塑料包装取代金属外壳所实现的新型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从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放电性能、电池的高低温放电能力和充放电循环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既不同... 研究了以塑料包装取代金属外壳所实现的新型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从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放电性能、电池的高低温放电能力和充放电循环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既不同于金属外壳锂离子电池,也不同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新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软包装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高倍率放电性能 被引量:7
14
作者 常照荣 吕豪杰 +1 位作者 付小宁 尹正中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1-233,共3页
以额定容量为1 100 mAh的063465型软包装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电池结构,正极活性物质与导电剂、粘结剂的配比,极板的面密度、压实密度等因素对锂离子电池高倍率放电性能的影响。制备的实验电池以15C大电流放电,电压平台为3.5 V,... 以额定容量为1 100 mAh的063465型软包装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电池结构,正极活性物质与导电剂、粘结剂的配比,极板的面密度、压实密度等因素对锂离子电池高倍率放电性能的影响。制备的实验电池以15C大电流放电,电压平台为3.5 V,循环220次(15C放电),容量保持率为8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包装 离子电池 高倍率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有机电解液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传跃 李新海 +2 位作者 王志兴 张云河 何则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8-163,共6页
制备了LiCoO2/石墨型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研究了以1mol/LLiPF6电解质,混合溶剂组成分别为:碳 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γ 丁内酯(GBL)/碳酸亚乙烯酯(VC)、EC/DMC、EC/GBL与EC/DMC/ GBL4种电解液。测试了电解液的蒸汽压,低温电... 制备了LiCoO2/石墨型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研究了以1mol/LLiPF6电解质,混合溶剂组成分别为:碳 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γ 丁内酯(GBL)/碳酸亚乙烯酯(VC)、EC/DMC、EC/GBL与EC/DMC/ GBL4种电解液。测试了电解液的蒸汽压,低温电导率,氧化分解电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在高温贮存、充放 电循环中的厚度增加值及其容量比等,并分析了电解液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1mol/LLiPF6EC/DMC/ GBL(质量比4∶4∶3)+4%(质量分数)VC电解液具有较好的电化学行为。线性电压扫描曲线存在2个氧化分 解电位:VC的氧化电位为2.95V,EC、DMC与GBL混合溶剂的氧化电位为4.62V。所形成石墨电极固体电 解质膜(SEI膜)的阻抗低。以这种电解液制备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厚度约3.0mm,能量密度约165W·h/kg, 0.5C倍率255K的容量比约60%,1C倍率298K循环200次的容量比超过89%,电池于4.2V、348K贮存 24h后的厚度增加值小于0.1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软包装 液态电解液 Γ-丁内酯 碳酸亚乙烯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层状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亚婷 石哲 +3 位作者 陆楚 马雯瑜 李海科 曹志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7-10,15,共5页
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因理论比容量高、成本低、结构稳定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关注。然而,此类材料存在形成残留锂化合物、阳离子无序、电极表面重构、电解液副反应、晶内/晶间裂纹、热稳定性差等缺点,导致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容... 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因理论比容量高、成本低、结构稳定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关注。然而,此类材料存在形成残留锂化合物、阳离子无序、电极表面重构、电解液副反应、晶内/晶间裂纹、热稳定性差等缺点,导致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容量衰减快、循环性能差、安全性能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实际应用。以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为对象,从结构分类、存在问题、改性方法等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高镍三元层状氧化物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有价金属的回收与再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豪 宋东祺 +3 位作者 闫庆康 柏明军 万浩 郭慧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3-523,共11页
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CM)富含Li、Ni、Co、Mn等有价金属,其高效分离与回收对环保至关重要。评价分析了化学沉淀法、溶剂萃取法和电化学沉积法分离溶解态Li、Ni、Co、Mn的工艺原理、条件及效果;根据NCM正极材料的失效机制,对直... 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CM)富含Li、Ni、Co、Mn等有价金属,其高效分离与回收对环保至关重要。评价分析了化学沉淀法、溶剂萃取法和电化学沉积法分离溶解态Li、Ni、Co、Mn的工艺原理、条件及效果;根据NCM正极材料的失效机制,对直接再生策略的固态烧结、水热法和锂基共晶熔盐法,以及间接再生策略的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电化学法的发展现状及优缺点进行了系统评述;总结了锂、镍、钴、锰等有价金属分离与电极材料再生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改进方向,旨在为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利用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三元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分离 再生 有价金属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离子电池加热下的热失控行为 被引量:2
18
作者 顾正建 陶倩艺 +2 位作者 杨智皋 黄惠 张耀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3-518,共6页
针对锂离子电池存在的起火和爆炸风险,以储能用3.2 V 100 Ah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和3.6 V 90 Ah三元LiNi_(0.5)Co_(0.2)Mn_(0.3)O_(2)(NCM523)锂离子电池为对象,采用外部加热的滥用方式,研究不同正极体系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特性。取样磷... 针对锂离子电池存在的起火和爆炸风险,以储能用3.2 V 100 Ah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和3.6 V 90 Ah三元LiNi_(0.5)Co_(0.2)Mn_(0.3)O_(2)(NCM523)锂离子电池为对象,采用外部加热的滥用方式,研究不同正极体系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特性。取样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在外部加热条件下不会燃烧,仅释放大量白色烟雾,电池热失控最高温度为534.2℃,总放热量为0.162 MJ,最高热释放速率为1.81 kW;取样三元锂离子电池在外部加热条件下发生燃烧和喷射,电池热失控最高温度为1052.4℃,总放热量为3.147 MJ,最高热释放速率为134.85 kW;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产生的气体成分几乎一致,均为H_(2)、CO_(2)、CO和碳氢化合物;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电压均存在二次下降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离子电池 三元离子电池 储能 热失控参数 早期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动力锂离子电池低温容量失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宏毅 黎华玲 +1 位作者 甘友毅 邵丹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88,共4页
为探究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低温特性,对比制造工艺相同但低温性能差异较大(A组性能较好)的A、B两组三元动力锂离子电池在低温(-35℃)条件下的容量差异。建立“电池-材料”联动分析方法,从内部材料微观特征分析电池低温容量失效的原因。三... 为探究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低温特性,对比制造工艺相同但低温性能差异较大(A组性能较好)的A、B两组三元动力锂离子电池在低温(-35℃)条件下的容量差异。建立“电池-材料”联动分析方法,从内部材料微观特征分析电池低温容量失效的原因。三元正极材料结构是影响电池低温容量的关键因素。与A组相比,B组电池的正极材料颗粒结构松散,经过低温放电后,颗粒表面出现裂纹,导致B组正极材料在低温放电过程中活性Li+损失、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阻抗增加、材料电导率差,继而导致低温容量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动力离子电池 低温 容量 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软包装锂离子蓄电池的研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圣迁 刘建华 +1 位作者 薛建军 王丹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62-465,共4页
应用软包装技术成功开发出053048型液态软包装锂离子蓄电池。对液态软包装锂离子蓄电池制造工艺流程作了简单介绍,选用优质包装膜,采用冲壳成型技术与热板粘结技术,并对极耳进行技术处理,实现了电池的封装。电池性能测试结果表明,0.2 C... 应用软包装技术成功开发出053048型液态软包装锂离子蓄电池。对液态软包装锂离子蓄电池制造工艺流程作了简单介绍,选用优质包装膜,采用冲壳成型技术与热板粘结技术,并对极耳进行技术处理,实现了电池的封装。电池性能测试结果表明,0.2 C、0.5 C和1 C放电容量均达到500 mAh以上,1 C循环300次后容量保持在90%左右,环境适应性、高低温性能、短路性能、自放电性能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标准。液态软包装锂离子蓄电池具有价格、性能及工艺的竞争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冲壳成型 热板粘结 液态软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