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提高水稻施肥推荐的可靠性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娟 章明清 +2 位作者 章赞德 许文江 姚宝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1-320,共10页
【目的】针对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的设定偏误和多重共线性危害导致建模成功率低的问题,研发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扩大模型适用性。【方法】在福建省平和县和仙游县选择了13个水稻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作为研究案例。田间试验均采用&... 【目的】针对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的设定偏误和多重共线性危害导致建模成功率低的问题,研发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扩大模型适用性。【方法】在福建省平和县和仙游县选择了13个水稻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作为研究案例。田间试验均采用"3414"设计方案,即:1) N_0P_0K_0;2) N_0P_2K_2;3) N_1P_2K_2;4) N_2P_0K_2;5)N_2P_1K_2;6) N_2P_2K_2;7) N_2P_3K_2;8) N_2P_2K_0;9) N_2P_2K_1;10) N_2P_2K_3;11) N_3P_2K_2;12) N_1P_1K_2;13) N_1P_2K_1;14)N_2P_1K_1。其中,"2"水平为试验前当地氮磷钾推荐施肥量,"0"水平表示不施肥,"1"水平和"3"水平的施肥量分别为"2"水平的50%和150%。在一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基础上,利用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在每个试验点分别构建了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和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利用已有的668个水稻"3414"田间试验结果,比较验证了两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和推荐施肥量的可靠性。【结果】在构建的13个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中,有2个模型的结果未达到统计显著水平,3个肥效模型属于非典型式,而构建的13个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均得到了典型式。通过668个水稻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验证表明,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比例达到30.1%,而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未能通过的比例下降到23.4%。在推荐施肥量外推的非典型式中,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的比例为4.0%,而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则提高到30.7%。在系数符号不合理和无最高产量点的两种非典型式类型中,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的比例分别达到32.3%和14.4%,而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则分别降低到6.9%和0。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的典型式比例仅为19.5%,而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典型式比例则提高到39.1%,是前者的2.0倍,明显提高了田间试验结果的建模成功率。【结论】大样本田间试验充分证明,相比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采用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进行早、中、晚稻推荐施肥,提高了建模的成功效率和模型的实用性,是可靠性更高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磷钾 肥效 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 三元结构肥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表面能的吸附法计算及研究意义 被引量:31
2
作者 吴俊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23,共6页
煤表面能是导致煤吸附差异性的根本原因,它与吸附量、吸附常数、吸附气体性质和煤的物性有关。依据表面化学原理,提出了用吸附参数计算煤表面能的方法。煤表面能理论还可用于研究瓦斯突出和瓦斯抽放工程中。同时还提出了有关煤吸附的... 煤表面能是导致煤吸附差异性的根本原因,它与吸附量、吸附常数、吸附气体性质和煤的物性有关。依据表面化学原理,提出了用吸附参数计算煤表面能的方法。煤表面能理论还可用于研究瓦斯突出和瓦斯抽放工程中。同时还提出了有关煤吸附的三元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方法 表面能 瓦斯抽放 吸附作用 三元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园区研究: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林海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9-24,共6页
创新是科技园区的灵魂 ,科技园区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区域创新能力上。本文通过研究大量国内外科技园区 ,提出区域创新能力概念 ,并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视角研究得出 ,内在地决定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大小的关键在于 ,对创新资源的集成度。据此 ... 创新是科技园区的灵魂 ,科技园区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区域创新能力上。本文通过研究大量国内外科技园区 ,提出区域创新能力概念 ,并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视角研究得出 ,内在地决定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大小的关键在于 ,对创新资源的集成度。据此 ,本文提出一个以集成创新观为内核的研究科技园的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即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三元结构模型 ,量化为新的分析工具并运用于中国 5 2个科技园区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园区 区域创新能力 集成创新 理论分析框架 三元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出矿机的动力学分析
4
作者 廖灿祁 《有色金属》 CSCD 1993年第3期7-12,共6页
根据振动系统的三维力学结构模型,分析了振型、相位关系、质体的运动状态和质点的运动轨迹;讨论了激振器转向和安装位置对振动效果的影响;叙述了物料被抛运动原理和动力参数的求解方法。
关键词 激振器 三元力学结构模型 动力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