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聚酰胺/聚甲醛/丁腈橡胶三元共混弹性体的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军
吴石山
林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31-134,共4页
选择三元共聚尼龙 (PA)、聚甲醛 (POM)、丁腈橡胶 (NBR)为主体材料 ,采用高温机械共混、化学交联工艺制备 PA/ POM/ NBR三元共混弹性体。探讨了主体材料并用比、树脂品种和胶料型号、硫化剂、补强剂、加料顺序等因素对三元共混弹性体性...
选择三元共聚尼龙 (PA)、聚甲醛 (POM)、丁腈橡胶 (NBR)为主体材料 ,采用高温机械共混、化学交联工艺制备 PA/ POM/ NBR三元共混弹性体。探讨了主体材料并用比、树脂品种和胶料型号、硫化剂、补强剂、加料顺序等因素对三元共混弹性体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选择并用比 PA/ POM/ NBR=15 / 15 / 70、半补强炭黑 30~ 45份、过氧化二异丙苯 (DCP) 3份、防老剂 D1份及其它适量助剂 ,采用先在 12 0~ 130℃条件下将 PA与 NBR共混均匀 ,再在 16 5~ 170℃与 POM共混的工艺 ,可制得力学性能、耐油、耐溶剂性能以及加工工艺性能均较好的三元共混弹性体。扫描电镜和动态粘弹谱仪实验结果还证实 PA/ POM/ NBR共混物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醚
丁腈橡胶
三元共混弹性体
橡胶
聚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聚酰胺/聚甲醛/丁腈橡胶三元共混弹性体的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军
吴石山
林涛
机构
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系
出处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31-134,共4页
基金
江苏省科委应用基础资助项目!( BJ990 2 4)
文摘
选择三元共聚尼龙 (PA)、聚甲醛 (POM)、丁腈橡胶 (NBR)为主体材料 ,采用高温机械共混、化学交联工艺制备 PA/ POM/ NBR三元共混弹性体。探讨了主体材料并用比、树脂品种和胶料型号、硫化剂、补强剂、加料顺序等因素对三元共混弹性体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选择并用比 PA/ POM/ NBR=15 / 15 / 70、半补强炭黑 30~ 45份、过氧化二异丙苯 (DCP) 3份、防老剂 D1份及其它适量助剂 ,采用先在 12 0~ 130℃条件下将 PA与 NBR共混均匀 ,再在 16 5~ 170℃与 POM共混的工艺 ,可制得力学性能、耐油、耐溶剂性能以及加工工艺性能均较好的三元共混弹性体。扫描电镜和动态粘弹谱仪实验结果还证实 PA/ POM/ NBR共混物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关键词
聚甲醚
丁腈橡胶
三元共混弹性体
橡胶
聚酰胺
Keywords
copolyamide(nylon 6/66/610 copolymer)
polyformaldehyde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rubber
mechanical blending technology at high temperature
ternary blending elastomer
physic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mpetibility
分类号
TQ334.9 [化学工程—橡胶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聚酰胺/聚甲醛/丁腈橡胶三元共混弹性体的研究
张军
吴石山
林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