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DMAP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 5.孵化率和D幼畸形率与三倍体诱导率的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田传远 梁英 +2 位作者 王如才 王昭萍 于瑞海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3期421-425,共5页
1996~1997年,在进行6-DMAP(6-二甲基氨基嘌呤)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实验的同时,进行胚胎孵化率和D形幼虫畸形率与三倍体诱导率关系的研究。解剖法获取精卵,人工授精。三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分组的... 1996~1997年,在进行6-DMAP(6-二甲基氨基嘌呤)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实验的同时,进行胚胎孵化率和D形幼虫畸形率与三倍体诱导率关系的研究。解剖法获取精卵,人工授精。三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分组的实验结果表明:胚胎孵化率与三倍体诱导率间呈不显著的负相关(r=-0.074),y=64.925-0.056x;D形幼虫畸形率与三倍体诱导率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385,P<0.05),y=12.135+0.272x。三因素四水平L16(45)正交试验、分组的实验结果表明:胚胎孵化率与三倍体诱导率间呈不显著的负相关(r=-0.210),y=76.618-0.471x;D形幼虫畸形率与三倍体诱导率间呈不显著的负相关(r=-0.022),y=23.115-0.029x。讨论提出:在保证一定的三倍体诱导率的前提下,对获取的精卵进行离体促熟和必要的洗卵、缩短诱导持续时间,是提高胚胎孵化率和降低D形幼虫畸形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牡蛎 三倍体诱导率 胚胎孵化 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诱导细鳞鱼三倍体的研究
2
作者 孙丽莹 马瑞祥 +1 位作者 王茂林 文逊智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年第6期42-45,共4页
为探索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三倍体育种技术,试验以健康性成熟的细鳞鱼亲鱼为材料,采用热休克法培育细鳞鱼三倍体个体,即采集其鱼卵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人工授精,试验组按照处理温度26℃、28℃、30℃,受精后起始处理时间1... 为探索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三倍体育种技术,试验以健康性成熟的细鳞鱼亲鱼为材料,采用热休克法培育细鳞鱼三倍体个体,即采集其鱼卵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人工授精,试验组按照处理温度26℃、28℃、30℃,受精后起始处理时间10,15,20 min,处理时长10,15,20 min的条件进行热休克处理,对照组不进行热休克处理,测定各组受精率、孵化率和三倍体诱导率。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受精率都在93.00%以上,平均孵化率在34.5%左右;在热休克处理温度28℃、受精后起始处理时间10 min、处理时长15 min的条件下三倍体诱导率最高,为100%。说明适宜的热休克处理温度、起始时间及处理时长对细鳞鱼三倍体的形成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 热休克蛋白(HSP) 三倍体诱导率 受精 处理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诱导太平洋牡蛎产生三倍体 被引量:7
3
作者 田传远 王如才 +2 位作者 梁英 于瑞海 王昭萍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3-55,共3页
用低温休克法诱导太平洋牡蛎产生三倍体。实验结果表明,2~7℃的低温均可获 得三倍体,其中4~5℃的效果较好,最优水平组合为,处理温度为4~5℃,处理时刻为受精 后15min,处理持续时间为15min,最高三倍体率为36... 用低温休克法诱导太平洋牡蛎产生三倍体。实验结果表明,2~7℃的低温均可获 得三倍体,其中4~5℃的效果较好,最优水平组合为,处理温度为4~5℃,处理时刻为受精 后15min,处理持续时间为15min,最高三倍体率为36.8%。影响三倍体诱导率的3因素的顺序为处理持续时间→处理时刻→处理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牡蛎 低温休克 三倍体诱导率 精卵 获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